據觀察者網12月30日報導,澳自由黨籍參議員、前陸軍少將吉姆·莫蘭在採訪中宣稱,中國已經做好了「開戰的準備」,所以澳政府應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準備和中國開戰。除莫蘭外,臭名昭著的反華智庫澳戰略研究所在近期煽動「對華開戰」。
中澳兩國遠隔重洋,雙方沒有任何領土利益糾紛以及歷史包袱,甚至在二戰時有263名澳「海鷗支隊」士兵被日軍抓到海南島當勞工,其中有2人不堪日軍的殘酷虐待,從戰俘營逃出後得到了當地抗日戰士的救助,雙方曾結下過深厚情誼。現在澳政客居然叫囂要「準備和中國開戰」,難道是梁靜茹給他的勇氣,讓他忘記中國是「五常」之一嗎?
身為澳軍前高官的莫蘭,在對華問題上一直以來十分激進。在競選議員期間和當選後,他多次公開煽動澳與中國在南海「開戰」,其理由則是「除非發動戰爭,否則以美澳為首的共同價值觀聯盟,將輸掉在爭奪控制南海的鬥爭」。
莫蘭如此喪心病狂地想在中澳之間挑起戰爭,就暗合了土澳政府近年來追隨美國挑起對華爭端的出發點。自美國決定重返亞太以來,澳就像被遺忘多年的「棄子」終於找到了苦尋多年的爹一般,無比積極地參與到美國在亞太地區構建基於所謂「共同價值觀」的「民主國家」政治及安全機制之中。
美國重返亞太,最重要的原因是遏制、打壓中國的發展,防止中國崛起威脅到它的世界霸主地位。因此,澳大利亞政府才如此孜孜不倦、甘願損害本國民眾利益,也要充當美國反華戰略的「急先鋒」。
莫蘭還聲稱「他們做好了戰爭的準備,美國也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形勢正在迅速變化,我們也必須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這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其實看到這裡,莫蘭等政客和ASPI鼓吹對中國發起戰爭的目的就很明顯了。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政客和智庫背後受到美國軍火利益集團的資助,拿人手軟,那就必須站在美國的立場上說話了。煽動戰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鼓勵澳政府加大從美國購買軍火的力度。但是,澳大利亞真有與中國一戰的能力和實力嗎?
身為澳軍方前高官的莫蘭也承認,中國「擁有非凡的軍事實力」,不僅體現在火箭和戰機上,還體現在整體能力上。而澳軍除了在阿富汗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大殺四方外,又有什麼可以拿出來吹噓的?無論是在整體素質還是裝備能力上,澳大利亞與中國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上競爭對手。與中國開戰,無異於是拿澳士兵的生命開玩笑。
南海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澳在南海與中國開戰,在道義上就站不住腳,完全沒有任何正義性可言。不僅在國際上成為挑起戰爭的罪犯,恐怕連華盛頓也在背後暗喜,有人當炮灰,軍火不愁賣不出去。要美國出兵直接支援澳,想都別想,美國大兵的命可金貴著呢。
百年屈辱早就讓中國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即使談判得到的成果也是保不住的。澳大利亞可要想清楚,中國已經不是百年前的中國,西方也不是百年前的西方,那個談判拿不到就動手明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若它真想動手明搶,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