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說:抗命不可能,順命太輕閒,遵命得認真,唯有樂命,樂命最是自由自在。
而我們今天的主人翁就是這樣一個樂命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精彩!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吧!
自立自強,微笑面對苦難
1975年, 王小兵出生在蓬安縣河舒鎮龍院村。雖然家境貧寒,但在父母的關心愛護和小夥伴們的陪伴下,童年也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
7歲那年,一場車禍讓王小兵失去了右腿。從此只能與拐杖為伴。中學畢業後,他沒有繼續求學,走向了社會。
當時只有十幾歲的他,既沒有一技之長,更不知該如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
「難道要一輩子靠父母嗎?那他們上了年紀之後又該怎麼辦?」天性好強的王小兵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
圖片上那個笑得很淳樸的男子
他就是王小兵
你看他笑得多麼快樂、乾淨
若不是旁邊的木拐杖
誰又能想像他是一個殘疾人呢
家人支持,讓他更加堅強
2004年, 王小兵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用他的話說,那是一個值得他用一生去感謝的人。「我是個殘疾人,當時又沒有多少經濟收入,她還比我小,能不顧家人的反對和我在一起,我真的很感激她。有了她的支持,我才有信心堅持做好每一件事情。」王小兵說起妻子唐朝瓊,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感激。
王小兵說,結婚第二年,他們迎來了第一個孩子,夫妻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沒有收入來源,只能做些農活,自己離不開拐杖,行動不方便,妻子體格又弱,做起農活來十分困難。作為家中的頂梁柱,王小兵愁得睡不著覺,但是妻子的不離不棄,讓他堅持了下來。
自立更生,用賠償金幫助生病鄰居
2009年,蓬安縣政府和當地殘聯在了解王小兵的實際情況後,開始幫助他發展養殖業。「養牛一開始也是困難重重,但是我就是不服輸。」 勤奮好學的王小兵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把養殖搞得風生水起。
也是在2009年,
為了幫助生病的鄰居張繼生老人, 王小兵毅然從當年肇事司機給他的賠償金中拿出錢來給老人治病
,因為自己的善舉,他還獲得了蓬安縣首屆道德模範的稱號。
「自己過了很多苦日子,現在生活要好一點了, 能幫就嘛。」更讓人感動的是,王小兵不僅自己發展養殖業,他還將買來的牛和兔分給同村的貧困家庭,帶動他們一起致富。由於業績突出,他多次被縣委政府和殘聯評為先進個人。
誠信經營,未來可期
2010年王小兵,在朋友的建議下,做起了電動車生意。
「我們誠信經營,實行三包,服務到位,客戶漸漸地多了起來,生意也好起來了。過去每個月只能賣幾臺車,到現在每個月能賣幾十臺。」 王小兵自豪地說道。
2016年, 王小兵在蓬安縣楊家鎮開設了分店,同時他還為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幫助他們解決了就業難的問題。今年7月,王小兵已經在蓬安縣新園鄉開了他的第三家電動車分店。
「一個人只要吃得苦,不怕累,總有一天會有收穫的。」如今,44歲的王小兵笑著說,現在至少能讓妻子和孩子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了。
小編感受
生活不易,他拄著拐杖辦起養殖。不靠父母,十幾歲就出門打工養活自己;看到生病的鄰居老大爺,不富裕的他居然拿出了自己的賠償金;誠信經營小店,他還給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
這樣的一個人,值得我們所有都豎起大拇指!王小兵,你真棒!
記者 祝真珍 實習生 羅曉霞
實習編輯 易玉婉 編輯 藺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