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小老師,很多朋友讓我幫孩子推薦繪本,今天我想寫這個文章,特別想告訴各位寶媽們不要盲目崇拜國外繪本和過分迷信各種掛牌的國外教育機構。我一個澳洲同事有一次開玩笑的對我說:「聽說你們中國現在有最先進的早期兒童教育,幼兒園掛著英國早教機構的名字,卻用的是義大利人的教育法哈哈哈哈哈。那一刻我很心痛,可是我無言以對。
一些國外的繪本之所以百年傳頌,孩子愛不釋手,是因為它的英文韻律性節奏感很強,也符合英國教育部編寫的的教學大綱學習自然拼音的Letters and Sounds(字母與發音)。教學大綱裡,學前會用大部分時間重點學習第一個階層,即聽音辨音能力的培養。可是這些繪本翻譯成中文時,已失去原來的味道。還有 許多家長不重視分級分階段閱讀,早早就去買了好多國外繪本一一給孩子閱讀,國內現在很火的蒙臺梭利教育法中很重視秩序性培養,學前兒童正處在不斷成長,發展,變化的過程,是兒童對秩序極端敏感的時期。孩子對秩序的敏感力主要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等,秩序被打亂後孩子就會有焦慮和痛苦。一個每天都接觸黑頭髮黃皮膚的孩子,一讀繪本就是黃毛飄飄的公主與王子,真的很難提起他對閱讀的興趣。
還有一些家長早早的就進行啟蒙雙語教育,作為小老師,我也知道語言學家提出的早期教育中的雙語有並列性雙語和合成性雙語系統。並列性雙語系統是在不同語境中形成的兩種語言,即兩種語言都是自然習得的。而合成性雙語是在單一語境中學會的兩種語言,比如很多人都是通過漢語學習英語,一般說英語的時候,都是用漢語思維,然後翻譯成英語,這就是大腦中只有一個語言系統的顯著表現。我讀過一些關於雙語教學的書籍,外國人寫的,香港人寫的,甚至印度人寫的我也讀了,可是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出了那麼多從零歲 拿奶瓶餵奶時就開始交流英文了,那我們的母語在哪裡呀?希望我寫的文字可以幫助到寶媽們。
美國政府專門建立了talk with me baby來告訴家長們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多年試驗數據證明產生的顯著不同。在網站上你可以找到父母應該怎麼做,具體的科學實驗數據,還有你身邊可以幫助你的醫生導師。
在健談的家庭中,父母每小時平均處理2,100個單詞,與其他較少說話的家庭相比,每小時只能說600至1200個單詞。通過幼兒園推測數字,一些孩子比其他孩子多聽了三千萬字。根據Hart和Risley的說法,通常所說的「文字差距」的影響是驚人的。 「家庭談話的數量預示著兒童的智力成就,」託德裡斯利博士說。他和他的搭檔貝蒂哈特在他們學習談話的時候觀察了一群孩子,並在9歲時再次進行了測試。 9歲時智商和學校成功與0到3歲之間聽到說話的數量有很高的相關性。
以上研究出自於Meaningful Differences in the Everyday Experiences in the lives of Young American Children, by Betty Hart, Ph.D. and Todd R. Risley, Ph.D., 1995, Paul H. Brooks Publishing
The Social World of Children Learning to Talk, by Betty Hart, Ph.D. and Todd R. Risley, Ph.D., 1999, Paul H. Brooks Publishing
我以下寫的所有文字,並不是讓寶媽們一定要去買那本書,而是更多的用自己的教學經驗來告訴寶媽們怎麼才是適合孩子的好繪本,現在繪本市場繁多,也並不是把每一本都買來給孩子讀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每一個人的童年只有一次,希望每一個孩子在媽媽的合理引導下都有最燦爛的色彩,而不是只有繪本。但是我也可以理解父母們都繪本購買的熱情,國外有教育學者專門研究,通過讀繪本的方式是家庭活動裡促進親子關係最快的也是最經常最普遍被父母採用的方式
1. 分級閱讀
分級閱讀,從理論上來說,是按照少年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髮育程度為兒童提供科學的閱讀計劃,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讀物,提供科學性和有針對性的閱讀圖
書。英美等國制定了嚴格的兒童讀物分級制,按3~6歲、6~9歲、9~12歲進行分級。當然國外的分級閱讀並非只有一套標準,分別根據年級、年齡、兒童閱讀水平來劃分的體系非常多,其中針對語言能力的提高而設計的「藍思專業進階計劃」被認可度較高,這一體系幫助讀者了解自己的語言水平,並據此去尋找難度適中的讀物。
如果按照心理學和兒童發展的科學來判斷兒童閱讀分級必要性的話,筆者認為,年齡越小越適用。特別是嬰幼兒階段,分級閱讀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兒童的身心差異太大了,特別是嬰兒時期,差一個月兩個月就會有明顯的認知上的不同,如果不分級,容易造成閱讀壓力,讓兒童喪失對閱讀的興趣和信心。3歲以下由於語言能力的局限、理解力的限制,給他們提供的圖畫書不需要複雜的邏輯關係,因為他們很難理解,而色彩的大色塊以及沒有複雜背景的畫面才適合他們的視覺空間水平。
《Oxford Reading Tree牛津閱讀樹》 適合年齡: 2-12歲,這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套分級閱讀書籍
牛津大學出版。在英國是家喻戶曉的英語母語學習材料,在全球亦有一百多個國家用它作為外語學習教材。跟其它分級讀物相比,《牛津閱讀樹》具有更強的可讀性,不但數量龐大,全套極為完整,且由淺入深。
孩子閱讀《牛津閱讀樹》,像爬樹一樣拾級而上,牛津閱讀樹系列閱讀等級共分16個階段,第一級(stage 1)一直到第16級(stage16),整個分系列階就像是爬一棵大樹,一步一個臺階,這也是系列書名稱(Oxford Reading Tree)的由來
《I Can Read 》繪本系列 適合年齡:0-12歲
I Can Read! 系列兒童英語讀本,為哈珀柯林斯(HarperCollins) 出版的經典童書,適合0-12歲兒童閱讀,內容包含文學小品、寓言童話、自然科學等包羅萬象,拓展小讀者的視野。以最自然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英語閱讀能力,累積孩子的英語詞彙。整個系列分別very first、my first和1-4級,My First 級: 主要是讓父母讀給孩子們聽 。1級: 孩子開始對印刷在書本上的字體感興趣, 開始將單個的詞讀出聲音的時候, 用這個級別的書籍。 一般都是幾個字, 一兩個短句子。2級: 孩子可以自己讀一些, 但還是需要大人的幫助時用這個級別書。3級:孩子可以自己閱讀。4級:簡單的章節書。
培生英語分級閱讀》 適合年齡:3-15歲開始
培生英語分級閱讀是英國培生集團一套著名的分級閱讀。國內已經出版的有《培生幼兒英語分級閱讀》和《培生兒童英語分級閱讀》。其中幼兒分為預備級,基本級和提高級三級,共計101本及8CD, 兒童英語分級閱讀目前一共出版了1-12級別,一共156冊圖畫書。
《Heinemann 海尼曼分級讀物》 適合年齡:3歲-10歲
海尼曼(Heinemann)是英國哈考特教育出版公司的子公司。海尼曼(Heinemann)的這套分級讀物也非常用心,內容涉及自然科學、人文、地理等,也算是分級讀物
中的精品。
海尼曼只有GK,G1和G2三個級別298本。Heinemann GK系列 適合零基礎人群閱讀 (共70本) ,Heinemann G1系列 適合幼兒園至一年級孩子閱讀(共110本),Heinemann G2系列 適合一年級至三年級孩子閱讀(共118本),海尼曼圖片精美,內容廣泛,適合低幼啟蒙,同時可以作為教材精讀。
Ready Readers機靈狗故事樂園 適合年齡:0-10歲
ReadyReaders是由美國培生教育出版集團(Pearson Education)出版、在世界範圍內廣泛發行的一套兒童英語分級讀物。原版讀物共分8個級別,包括290本彩色圖書,配有優美的朗誦帶,清華大學出版社根據這套讀物自身的特點和我國兒童發展的特點,將這套讀物加以整合,推出了《機靈狗故事樂園》和《開心小讀者》兩個系列。
2.家長不僅是朗讀,也可以全身心的參與到孩子的世界裡
為什麼讀繪本只讀文字呢,wee sing出版的動動手指唱童謠繪本是讓孩子通過手指操,玩遊戲來學習兒歌,在遊戲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英語韻律和節奏感,收錄了經典的手指兒歌歌謠73 首。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國加州聖何塞州立大學(San José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詹姆士.阿歇爾(James Asher)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全身反應法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繫在一起,通過身體動作教授語言,這種方法使孩子們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從聽到說的學習過程。幼兒活潑、好動、好表現,並且愛唱、愛跳、模仿能力強,但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這些特點都要求幼兒英語教育活動是多感官的,必須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全身反應法被稱作是「讓語言動起來」的教學法,能夠提供一個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在循環反覆的練習中習得英語。全身反應法以幼兒在感官基礎上的運動為主,包含了大量的遊戲活動、角色表演、小組競賽等,幼兒在參與多種活動後情緒會比較興奮,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遊戲活動中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在「玩樂」中積極主動地聽說英語,提高英語聽說能力。
3.在情境中去走進繪本和學習英語
情景交際法是教師利用生活中自然的情景或創設的特定情景,引導幼兒進行交際活動,練習英語對話,提高口語水平的一種方法。
情景交際法要求為幼兒提供合適的交際場景和相應的道具,使幼兒在特定的語言交際環境中有想說的欲望、有說的機會並能得到他人的積極應答。所創設的情境要生活化,才能促進幼兒與同伴廣泛地進行互動交際,積極主動地運用英語與他人交流,從而習得英語。
幼兒英語教育活動強調「在情景中學、在情景中用」,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呈現新知識,還是鞏固、複習舊知識,都應使幼兒儘量在一種有意義的情景中進行學習,增加語言實踐的真實感。例如這本pizza和cupcake繪本,家長完全可以一邊在廚房裡和孩子互動,一邊為他讀繪本,情景生活化,他們的記憶與快樂才會加倍。
4.了解兒童心理學,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想要什麼
經常坐飛機時,看到了許多家長為了防止孩子哭鬧,帶了幾件隨身的玩具和一些繪本為孩子講,作為一名經常和孩子接觸的小老師,還沒有還沒有起飛,就跟老公說:完了,今晚那個孩子肯定會會哭鬧的在飛機上,老公問我為什麼,我說你看 她媽媽給她帶的那些玩具和繪本呀。,就像我前面所說,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秩序原則,孩子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亂,他們會很不喜歡甚至悲傷。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是美國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Bronfenbrenner)所提出,重點在於: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發展是受生物因素及環境因素交互影響。
生物因素就是自然生態環境,環境因素則由兒童的生活環境推廣至外在的世界環境,這些環境可分為四層:1.微觀系統:是指與兒童有切身關係的生活環境。包括家庭、學校、友伴及社區。在孩子那麼小的年紀,對他來說,最安全的就是微觀家庭系統,一下子遇見那麼多人,他在心理上肯定一下子適應不了
孩子在旅行前,家長一定要滿足他們對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先通過繪本為他們講一講這個外面世界的樣子,飛機啊,餐廳啊,例如乘著飛機去旅行,坐著電車出發了等等
5.我要為中國自己繪畫本點個讚
畫本結合於孩子身邊的生活,才是孩子興趣的源泉。春節是中國人很看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的傳統習俗給春節增添了濃濃的年味,也給人們帶來一年的好心情。可是,像貼對聯、做年飯、放鞭炮、掛燈籠等大部分環節孩子們都無法參與,無法體會到這些習俗的意義,傳統往往流於形式,而這本《過年啦!》通過多種互動遊戲加簡潔文字,讓孩子也能參與到各種過年習俗中來,從中得到快樂,更理解其中的文化與意義。換裝遊戲中的衣服可以穿上、拿下重複玩耍,還有貼心的小衣櫃方便孩子保存這些衣物,還是富有創意的立體書,容易引起孩子的想像力。
中國有那麼多這樣的爸爸,在外拼搏一年後趕回家過年,在短暫的相處內,一點點用心地建立起孩子對他的信任和依賴,讓孩子有家的感覺和愛的撫慰……這是我真的好喜歡的一本繪本,也是值得每個中國人用心去讀的故事,每一次讀都會觸動心底的溫暖,很多次讀到最後都淚奔。
總的來說,《團圓》是一部將民族傳統文化、現代生活內涵、兒童心理情感恰切而有機地融為一體,具有人情味、歷史感、藝術美的感人作品。值得買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