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肯上幼兒園,老師給寶媽「魔法」支招,用繪本讓娃快樂入園

2020-12-23 小辮子媽媽

這兩天很多地方都下雪了,出去一趟冷風無情地抽在臉上,生疼。很多孩子上學都開始經歷感冒生病流鼻涕,有些娃是帶病「上崗」,有些孩子的家長則選擇了讓娃休息幾天,養好了再去上學。這不,閨蜜家的嘟嘟就中招了,在家休息了幾天後,不管說啥都拒絕去幼兒園。閨蜜實在沒辦法就在家陪著孩子,各種威逼利誘都沒啥用。這時幼兒園老師給她出了個主意,讓她試試,沒想到嘟嘟第二天很開心的就去上學了。

我們都驚訝老師有什麼「法寶」,能讓油鹽不進的孩子瞬間開竅,嘟嘟媽媽欣喜地說,老師給介紹了一個關於寶寶上學的繪本,叫《魔法親親》,是講一個小浣熊不想上學的故事。她去買來給娃講了幾遍後,嘟嘟就表示願意去幼兒園了。

我們聽完後都表示:什麼?因為繪本?一本書居然有這麼大的魔力嗎?寶媽們,你們是否和我有一樣的疑問呢?

繪本不是圖畫書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日文用漢字為 "絵本(平假名:えほん,羅馬字:e-hon)",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以精美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繪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為少,對作者有更高的要求:它必須精練,能用簡短的文字構築出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須風趣活潑,符合孩子們的語言習慣。

繪本和圖畫書不一樣,它是向孩子傳達一定意圖,比如故事中蘊含的道理。一本繪本的製作,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需要經過嚴格標準的審核,校對以及最終的定稿。雖然文字比較少,但每個文字都要保證,能傳達圖畫的意思,且孩子還能看得懂,符合兒童的生理發展特點。

繪本的重要性

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認為:「如果家長能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優秀的繪本和孩子們一起閱讀,既有助於幫助孩子建構精神世界,促進心智化發展,又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

繪本和圖畫書有本質上的區別,繪本最值得強調的就是它的文學性和藝術性。繪本中高質量的圖與文,對培養孩子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像力、創造力,還有情感發育等等,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表妹在她娃一歲的時候,就買了一套據說是能「培養孩子高情商」的繪本,我們去她家的時候看到那一箱子30本書。隨手打開一看,發現一本書裡也沒有二十個字,30本書一會兒就看完了。表妹也表示孩子不太會看,現在放著落灰中。

但是後來等到她娃兩歲的時候,孩子會常常自己拿起來翻閱,並且要求爸爸媽媽給他講。因為沒啥字,家長每次講都能發現不同的點,時間久了,寶寶自己也能繪聲繪色地講一遍。現在孩子三歲了,情商的確比同年齡的小朋友要高一些。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孩子認知圖形的能力,從很小就開始慢慢養成。

繪本中的圖畫是畫給孩子看的,而文字卻是寫給孩子「聽」的。因為寶寶還不識字,文字內容需要由家長幫忙轉述而來,因此家長的陪伴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此時很多寶媽的疑問就來了:現在的繪本太多了,國內和國外的都很多,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選擇。就像表妹一樣,早早的就給娃買了還不能看的書,幸虧她娃不淘氣,不然還等不到能讀的時候,就都撕破了。因此,建議大家根據寶寶的年齡來選擇適合的繪本。

如何進行繪本選擇

0-1: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選擇繪本時儘量選擇色彩鮮明、背景單純、圖像簡單的繪本,句子要短小且韻律感強,或選擇一些趣味書,來培養寶寶對圖書的興趣。

有一套繪本是《我爸爸》、《我媽媽》,朋友剛給她娃買的時候,覺得這有啥好看的,裡面的「爸爸」「媽媽」看起來不帥也不美。但是她家一歲多的寶寶卻異常喜歡看這套繪本,每天翻來翻去,呀呀學語的寶寶也會想要爸爸媽媽給她講,這套繪本語言簡短但卻表達的非常清晰,很溫暖

1-2歲:此時的寶寶開始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並且有「自我」的意識,選擇時內容應為日常生活類的。繪本圖案要形象有趣,這樣既能吸引寶寶注意,又能學習到一些日常技能。

3-4:三歲的寶寶正處於第一個叛逆期,常常會生氣和不受控制。此時就可以給娃讀《菲菲生氣了》或者《生氣湯》一類的繪本,教寶寶如何用正確的方式來排解自己的生氣。我娃前段時間就常常生氣,稍有一點不順心就「造反」,聽完這類繪本後,他有一次說,「媽媽,我生氣的時候,你可以煮一鍋生氣湯給我嗎?」聽得老母親內心一陣感動。

5-6:此時寶寶已經在幼兒園大班或準備上小學了,想像力變得很豐富,情感更細膩,也開始了自己的深度思考。我們常常會說「怎麼像個小大人」一樣的,也開始對自己的身體和存在好奇,我們就可以提供相應的與身體相關的繪本,比如《乳房的故事》、《小威向前衝》等。

也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進行繪本的選擇,比如家中有男孩子的家長都會發現娃很喜歡恐龍,日本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繪本,是常常被推崇的一套。我也不可避免的入手了一套,果然娃很喜歡。

小辮子媽有話說:

現在育兒的方式越來越多,俗話說「家是早教最好的地方」,因此我們帶娃一起讀繪本,不僅可以讓寶寶在書本中獲取知識的力量,做好性格塑造期的前期培養,也可以和娃有一個和諧共處的時間。我喜歡和孩子一起看紙質書的時間,放下手機,享受繪本的力量。你呢,準備好和孩子一起讀繪本了嗎?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娃三年換六個興趣班,是真沒興趣,還是在為學習中的困難找藉口?

《半小時漫畫唐詩》:它是小學生「唐詩教輔」,孩子一看就理解

如何培養「科學思維」?家長多問為什麼,每個孩子都是小小科學家

相關焦點

  • 智慧熊幼兒園入園攻略丨看完這些經典繪本,讓寶寶愛上幼兒園
    然而現在有這樣一群家長, 此刻正抓耳撓腮、焦慮萬分,因為他們的孩子:馬上就要迎來幼兒園的新生活了!想著即將上演的一次次「離別大戲」,寶爸寶媽們也心懷忐忑。入園,不僅是孩子真正意義上的心理斷奶期,更是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面臨的一道大坎。面對孩子生活的轉變,家長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勇氣和力量,代替分離時的眼淚呢?
  • 五大類別的繪本幫寶寶徹底甩掉入園焦慮,愉快上幼兒園
    當時的姐姐可是哭了整整一個月,才算是真正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徹底甩掉分離焦慮和入園焦慮。所以,對於弟弟,我可是吸取了姐姐之前的經驗教訓,提前買了很多關於上幼兒園的繪本故事書給他看,正確引導他甩掉入園焦慮,為了他能愉快上幼兒園打下堅實的基礎。
  • 如何通過繪本化解寶寶入園焦慮?
    說到結尾,孩子背著小書包奔向幼兒園,展示了一種快樂幸福的氛圍,這樣就讓孩子對幼兒園的初步認知是可愛的、有趣的,而不是一個可怕的地方。>這本書裡描繪了一幕幕的場景,它真實的還原了幼兒園裡的點點滴滴,它是用動物寶寶們來做隱喻的。
  • 幼兒園老師坦言:入園前,寶寶不具備這個能力,還是別來了
    文丨美媽很帥昨晚到朋友家作客,幾個人圍在一起吹著空調吃著冰西瓜聊天,幾個寶媽在一起,免不了聊孩子的事,小小家的閨女9月份就要上幼兒園了,她擔心女兒適應不了。朋友的妹妹是幼兒園老師,聽小小這麼一說,她接過話頭,「作為幼兒園老師,我有義務提醒各位寶媽,1-3歲的寶媽們,你們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非認知能力,不具備這個能力的寶寶,我們一般建議先不要入園。」「非認知能力?」其他寶媽齊刷刷地看向朋友的妹妹,看樣子她們不曾了解這個詞,不過未必沒有培養孩子這個能力。
  • 3歲兒子馬上就要入園,應對入園分離焦慮,這5本繪本值得一讀
    今天下午接到了幼兒園老師的電話,幼兒園已經順利通過北京市教委的檢查,9月14日可以如期開園,聽到這個消息,我是又期待又焦慮。帶了八個多月的娃,非常想把小神獸送到幼兒園的心情,媽媽們都能理解吧?作者巧妙的把這些問題和小動物的特點和習性結合起來,比如蝸牛寶寶拖拖拉拉,螢火蟲寶寶從來不肯睡午睡等等,可以進一步給孩子科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幾十隻動物在一起上演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幼兒園生活記,會讓孩子們在歡笑中理解幼兒園的生活,緩解內心對上幼兒園的緊張和焦慮。
  • 寶寶入園焦慮?多和家長送娃上學時的三個行為有關,中了的趕緊改
    其次,當孩子看到窗外的父母后,讓本來對幼兒園有抗拒心理的寶寶更加擔憂:原來媽媽對幼兒園也不放心,從而加劇了孩子對幼兒園的反抗心理。為此,建議家長在送達孩子入園後,不要做偷看的小動作,應該從言行舉止表達出對幼兒園的信任,可以多和孩子講講幼兒園老師的好和園裡發生的趣事。
  • 寶媽分享「自家寶寶的成長秘籍」,讓家長和孩子順利克服入園焦慮
    幼兒園新學期馬上開學了,家長和小朋友們都做好準備了嗎?除了按照幼兒園要求,提前給幼兒體檢、準備幼兒所需物品、調整孩子的生活作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克服家長和孩子的入園焦慮。作為一名倆娃寶媽,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五點自家寶寶入園前克服焦慮的秘籍,讓寶貝們都能順利開心入園。1.提前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 3歲兒子馬上就要入園,應對入園分離焦慮,這5本繪本值得一讀
    帶了八個多月的娃,非常想把小神獸送到幼兒園的心情,媽媽們都能理解吧?但是想想他就要第一次真正和家人分離,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獨自去面對一些人和事,心裡還是有點點憂傷的,畢竟是親生的!雖然看繪本可能解決不了什麼實際的問題,但是讓孩子提前感受一下幼兒園的生活,也是有好處的,一定程度上,熟悉的東西能夠緩解焦慮。推薦幾本不錯的幼兒園繪本吧,可以買來和孩子一起讀一讀,也算一種入園的儀式感。
  • 孩子不願上幼兒園? 試試「網紅」入園繪本 緩解「上學」壓力
    為了讓麗麗適應將來的幼兒園生活,麗麗的爸爸媽媽未雨綢繆,為喜歡看繪本的麗麗買了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繪本,幫助她提前進入角色。大V店的編輯說,提前看一些相關的繪本會有一些幫助,該編輯還幫麗麗的爸爸媽媽推薦了一些繪本——《幼兒園裡我不哭——入學分離焦慮》,這是一本描繪幼兒園的早晨的繪本。「不要不要,媽媽不要走!」小亞一邊哭一邊喊著媽媽。可是媽媽還是走了,只留下了小亞在幼兒園。幼兒園裡的小朋友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安慰小亞,但是小亞依然嚎啕大哭著。
  • 入園倒計時!這些「哄娃入園」的妙招你一定用得上
    ,是節後第一天上班;直到娃3歲了,才發現最最痛苦的事,是節後第一天送娃去上幼兒園。雖然在學校經常遇到哭鬧的小朋友,孩子回來也說害怕不想去,家長就去和老師溝通,假裝表揚她,讓她幫老師安慰哭鬧的孩子。故意在老師、在外人面前大聲表揚,說我們**去幼兒園可棒了,「多誇細節」孩子也不好意思再胡鬧。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我們該怎麼辦?這3套繪本輕鬆緩解,值得一讀
    最近我的寶媽群裡,有很多寶媽都歡天喜地的,因為家裡的「神獸」們就要開學了,馬上寶媽們就開始自由了,但真的到了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那一天,寶媽們卻又開始不淡定了。為此很多的寶媽們都產生了困擾,都會覺得:上幼兒園多好啊,天天都是玩,什麼都不用愁,怎麼這麼簡單、順理成章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就這麼難呢!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我們該怎麼辦?這3套繪本輕鬆緩解,值得一讀
    最近我的寶媽群裡,有很多寶媽都歡天喜地的,因為家裡的「神獸」們就要開學了,馬上寶媽們就開始自由了,但真的到了送孩子上幼兒園的那一天,寶媽們卻又開始不淡定了。因為孩子們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便開啟了哭鬧、撒潑模式,甚至還有的小朋友在上幼兒園前和媽媽說:「媽媽,你在淘寶上買一個幼兒園吧!現在就下單!」
  • 幼兒園園長支招:這樣做讓孩子入園更順利
    寶寶入園哭鬧、生病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尤其是聽著孩子的哭聲離開幼兒園更是有幾多的不放心。入園第一天,讓資深幼兒園園長給您支支招。徐美麗園長【寶寶入園哭鬧,家長要做到3不要】1.網友曉晨媽: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幼兒園,孩子哭得厲害,看得我心裡真難受,可又不能不送,家長如何做,才能減少寶寶入園哭鬧呢
  • 《魔法親親》:孩子上幼兒園哭鬧,緩解入園焦慮,試試這個方法
    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當孩子看到自己家長的那一刻,有的孩子再也克制不住放聲哭了出來,孩子的家長也感覺不需要掩飾了,也眼睛裡泛著淚花。對於幼兒園新入園的孩子,分離焦慮是孩子和家長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如何更好的解決或減輕分離焦慮,讓孩子享受在幼兒園快樂開心的一天呢?
  • 《魔法親親》:孩子上幼兒園哭鬧,緩解入園焦慮,試試這個方法
    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當孩子看到自己家長的那一刻,有的孩子再也克制不住放聲哭了出來,孩子的家長也感覺不需要掩飾了,也眼睛裡泛著淚花。對於幼兒園新入園的孩子,分離焦慮是孩子和家長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如何更好地解決或減輕分離焦慮,讓孩子享受在幼兒園快樂開心的一天呢?
  • 寶寶9月份入園,這些要提前做好準備,但有四件事父母切記別做
    恰恰因為她們是公眾人物,所以這件事情被很多人知曉,也給很多寶媽們提了個醒。那就是在孩子入園之前,需要在生活上讓娃做好一定的準備。第一、 能獨立如廁獨立如廁包含兩方面:① 會表達如廁的意願:不少孩子都有憋尿的習慣,每次都是在家人的催促下,才會跑去上廁所。
  • 開學入園不焦慮!這6本經典幼兒園繪本值得一讀
    提前看一些相關的繪本絕對會有幫助。今天優媽就要給大家推薦一套「幼兒園開學」系列繪本,都是非常經典的獲獎繪本了,值得孩子和父母一起好好讀一讀。蝸牛寶寶拖拖拉拉,食蟻獸寶寶不愛吃菠菜,螢火蟲寶寶從來不肯睡午覺,鱷魚寶寶流下了真心的眼淚,因為好想媽媽!……入園適應階段,習性各異的動物寶寶們狀況百出!這不是像極了在各種不同家庭環境裡面走出來的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寶寶們?
  • 孩子上幼兒園,真正焦慮的是媽媽,了解這五點,緩解入園焦慮
    因此寶媽和孩子需要朝夕相處將近四年的時光,等到了娃不得不上幼兒園的年齡。對於這部分媽媽來說,真正需要接受分離狀態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雖然嘴上說著:「我娃終於要上幼兒園了,我能解脫啦。」但到了上幼兒園的那一剎那,看著孩子離去的背影,媽媽總是會鼻頭一酸。但這還只是個開始,從孩子踏入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媽媽們的焦慮會集中在這五點上。提前了解這些,才能緩解自己的「入園焦慮」。
  • 開學季之幼兒園入學篇丨敲黑板!開學季,你家入園寶寶準備好了嗎?
    9月幼兒園開學季,也是新入園寶寶父母的「煩惱季」:寶寶第一次離開熟悉的父母,進入陌生的幼兒園,如果寶寶哭鬧得厲害怎麼辦?適應不了怎麼辦?……一想到這些,寶爸寶媽們難免都有些擔憂。為此記者採訪石家莊市裕華區第六幼兒園園長王麗芬,請她為寶爸寶媽們支招。
  • 幼兒園老師建議:這些小妙招能讓您的寶寶更快適應幼兒園
    我是一位從事幼教工作多年的幼兒園老師,帶過很多屆小班新生,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給大家一些幫助。每年開學初,大家會在幼兒園門口看到這樣一個現象:每天早上,一大群人在圍牆外,探頭探腦,有的家長甚至在抹淚。我看很多家長們的焦慮心情比孩子更厲害。寶奶寶婆整天在家心神不寧;寶媽們工作時,總是心不在焉,有的一天要發很多信息給老師,詢問自家寶寶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