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一個視頻,標題叫做:北京女孩給北漂女孩的建議。
這個22歲的北京女孩帶著滿滿的優越感誠懇地說:
「北漂女孩吧,如果你當不了網紅,做不了明星,你不能嫁一個好男人,北京的好男人,我覺得你不要北漂了。」
那種:放棄吧,你再努力也沒用的態度,讓人窩火。
就像是覺得女孩就該回歸家庭的爸媽,覺得女孩不過是花瓶的領導。
即使我們依照他們的期望,成為了網紅、明星,嫁了一個好男人,就能得到這些人的認可嗎?
不,我們得到的依舊是否定。
1.那些被否定的女孩
編導出身的湖南衛視實習生,誤打誤撞進入娛樂圈,憑藉一部小甜劇一炮而紅。沈月的人生和她主演偶像劇相比,夢幻程度不相上下。
很多人都羨慕她能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可在一檔綜藝節目裡,沈月說:即使在自己最紅那段時間,爸媽也還是會隔三岔五勸她回家考公務員。
「因為他們覺得不穩定。」
沈月已經出道4年了。
她出演了好幾部有熱度的劇,她參演的電影剛剛定檔,她的名字常掛在熱搜上,她已經摸到夢想的門檻,又成為許多女孩新的夢想。
讓人挫敗的是,她還是不能證明自己,還是『需要穩定』。
沈月這些年在娛樂圈裡的摸爬滾打,被人們歸結為運氣。
於是一切都變得輕飄飄,得來容易,放棄也簡單。拋棄夢想這樣的話,說出來竟也毫不可惜。
沈月如此,更別說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女孩了。
「實在幹不下去,就回家吧,安安穩穩也挺好。」我們也聽了無數遍。
於是女孩們只能卯足了勁向前。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是不能平庸的,我們得非常矚目,光芒避無可避,才能得到被正視的權利。
2.那些乘風破浪的女孩
鄧璐是個電影攝影師。電影界少有女攝影,鄧璐則是更為少有的能操作斯坦尼康的女攝影師。
鄧璐的姥爺和父親也幹了幾十年攝影,家裡大大小小都是器材,可從沒讓鄧璐碰過,只因為她是女孩。
沒由來的偏見被這個行業當成了規矩。鄧璐剛進劇組的時候,甚至連收電線都會挨罵,「放下!這不是你們娘們兒能碰的。」
鄧璐也會抱怨,哭得厲害,但扭頭就把情緒拋開。
哭有什麼用呢,面對5、60斤的機器,撐不撐得起,才是最現實的事。沒有拍攝的時候,鄧璐一天會練上7小時,累,但還是得練。為了能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她把自己變成了斯坦尼康的「人肉支架」。
轉折出現在2016年,鄧璐擔任了中超聯賽的電視攝像。
這是中超聯賽史上第一位女性攝像,她因此出了名,卻陷進了職業的低谷。
有人說,鄧璐的名氣,是吃了女性主義的紅利。
圈子很小,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導演願意找鄧璐拍戲,他們想要一個更低調、好掌控的攝影。她只能開始接廣告拍攝,靠持續的工作淡化自己身上【女斯萊】的標籤。
第二次因女斯坦尼康攝影師的身份上熱搜時,鄧璐已經31歲了。
這是她在行業裡待的第14個年頭,她終於走到了攝影的下一個階段——掌機。她參與拍攝了很多電影,包括拿到金像獎的《大象席地而坐》,但大家最關注的還是她的女性身份。
鄧璐有一次在採訪裡講:「我其實有一點點小悲傷,我特別希望有人跟我說:『我認識你,我看過你拍的電影。』」
她仍舊在博弈。
3.那些還在猶豫的女孩
我們聽過太多說女孩不行的話,甚至有一些來自於同齡人的否定。
於是很多心懷夢想的女孩也會膽怯,在追夢的路上猶豫不決。
但現實是,不管你做到了多大的成就,那些帶有偏見的人依舊不會對你好言。
所以何必在意別人的看法。女孩,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