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我有我的世外桃源

2022-01-01 雲靈齋

肖艾德智商並不低,他興趣廣泛,思維敏捷,然而幾年前參加高考時,他卻名落孫山。後來肖艾去了南方,在廣州一家電腦公司做營銷工作。營銷工作雖然辛苦,但收入頗豐。肖艾的工作很出色,業績好,多次受到老總的嘉獎,並擔任了營銷主管。一年後,公司招進了3名大學本科生,其中一人做了他的助手。

有一名大學生做他的助手,本來可以使他的事業如虎添翼。然而肖艾卻陷入了自身的泥濘。他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情緒低落,不愛說話;工作勁頭大打折扣。幾個月以後,老總看到他的業務成績下降,便撤了他的營銷主管的職務,並讓肖艾的助手來接替他。這以後,肖艾的情況更為惡化,他不與任何人說話,看到人總是低著頭,當別人主動與他接近時,他總是有意迴避。有一次,公司舉辦歌詠會,所有的人都參加了,唯獨肖艾一個人沒有報名參加。公司領導動員他參加,他也就和大家一塊參加排練了,但正式演出時,他卻一個人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在日記裡,肖艾說他其實心底總有一種痛,因為他的人生並不順利,沒有考上大學。這個結在他心底早就有了,當他習慣性遺忘時,他會忽略。而一旦有條件反射時,他就會想起來,使他非常不安。他想迴避所有的人和事,甚至想迴避這個世界。肖艾說:「我甚至連電話都不願意接。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卑微的人,沒有人會關愛我,包括我的戀人。我只能迴避一切。」


迴避型人格障礙又叫焦慮型或逃避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力應付。

美國的《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一書中對迴避型人格的特徵描述如下:

1、       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

2、       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

3、       除非確信受歡迎,一般總是不願捲入他人事務之中。

4、       除了至親至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

5、       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儘量逃避。

6、       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不語,怕惹人笑話,怕回答不出問題。

7、       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只要滿足其中的四項,即可診斷為迴避型人格。


有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人被批評指責後,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而陷於痛苦,且很難從中解脫出來。他們害怕參加社交活動,擔心自己的言行不當而被人譏笑諷刺,因而,即使參加集體活動,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處理某個一般性問題時,他們往往也表現得瞻前顧後,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決心,卻又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時機。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多安分守己,從不做那些冒險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學習外,很少參加社交活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精力不足。這些人在單位一般都「被領導視為積極肯幹、工作認真地好職員」,因此,經常得到領導和同事的稱讚,可是當領導委以重任時,他們卻都想方設法推辭,從不接受過多的工作。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行為退縮性與分裂型人格障礙的行為退縮性不同。前者並不安於或欣賞自己的孤獨,不與人來往並非出於自己的心願,他們行為的退縮源於心裡的自卑。想與人來往,又怕被拒絕、嫌棄;想得到別人的關心與體貼,又因害羞而不敢親近。


迴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起源於人的幼年時期,由於無能而產生的不勝任和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於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記憶力、性格等)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體說來,自卑感的產生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       自我認識不足,過低估計自己。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作了較低的評價,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低估自己。有人發現,性格較內向的人,多願意接受別人的低評價而不願接受別人的高評價。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也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這樣越比越洩氣,越比越自卑。

2、       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當每個人面臨一種新局面時,首先都會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應付。有的人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覺得「我不行」,由於事先有這樣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這種結果又會形成一種消極因素的反饋作用,影響到以後的行為,這樣惡性循環,使自卑感進一步加強。

3、       挫折的影響。有的人由於神經過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輕微的挫折就會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變得消極悲觀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別、出身、經濟條件、政治地位、工作單位等等都有可能是導致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這種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一部分,造成行為的退縮和遇事迴避的態度,形成迴避型人格障礙。

相關焦點

  • 迴避型人格障礙和迴避型依戀人格
    >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一個方面的特徵是:在他們眼裡,生活就是一團團的麻煩構成的,而這些麻煩之所以被稱之為麻煩,是因為它們需要耗費精力,並且跟責任有關,涉及到責任,就需要承擔,承擔就有可能讓自己失敗、受傷、不受控,然而又沒嚴重到讓自己走投無路要去死的地步,於是就迴避。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原因是什麼
    核心提示:每個人的心理狀態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非常自信的,而有些人則是出現了自卑的心理,時間長了引起了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情況,當然引起迴避型人格障礙發生的原因還有一些其他的,那麼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原因是什麼呢?
  • 迴避型人格障礙
    迴避型人格障礙,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對負面評價極其敏感為特徵的一類人格障礙。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時期就開始表現出害羞、孤獨、 害怕見陌生人、害怕陌生環境等。成年以後這些問題對患者的社交和職業功能產生不利影響。這類患者總覺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因而顯得過分敏感和自卑。
  • 迴避型人格障礙特徵及治療方法
    迴避型人格障礙又稱迴避型人格或逃避型人格,是病態人格的一種 只要滿足其中的四項,即可診斷為迴避型人格。 有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人被批評指責後,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而陷於痛苦,且很難從中解脫出來。他們害怕參加社交活動,擔心自己的言行不當而被人譏笑諷刺,因而,即使參加集體活動,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
  •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佛教中有出世與人世之說,所謂出世即指遠離人世,戒斷人倫常情,方可修得正果;而人世則指普渡眾生。古往今來,許多人為了解脫痛苦,遁入了空門,成為心如枯木死灰或孤傲冷僻的隱居者。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那些遁跡荒野、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居者們則很可能屬於迴避型人格的人。
  • 自卑退縮、逃避社交的背後,往往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1篇–迴避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人格通常指一個人在行為上與心理上獨有的傾向,以及全部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主要由氣質與性格兩大部分組成。對於人格障礙者而言,則介於精神疾病患者與普通人之間。人格障礙是一種有別於正常人格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模式,人格障礙者的人格常常偏離所處社會文化環境應有的標準。其主要表現在意志、情感與行為上的異常。雖然智力與意識並無損害,但本身異常的心理與行為模式,常遭到周圍人的不解。
  • 或為迴避型人格障礙
    或為迴避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患者因害怕被拒絕而迴避人際交往,其實內心孤獨●過於強調「不和陌生人講話」導致孩子迴避社會接觸,不利於人格完善害羞的背後是害怕別人的批評和拒絕,嚴重到「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程度,患者連上學、上班都不敢去,內心卻很苦悶,覺得受到大家的孤立。廣州有精神心理專家指出,發展到人格障礙再治療已經很難改變,提醒為人父母者不要一味教孩子迴避社會交往,那不利於塑造完善的人格。
  • 窺視現代人人格漏洞——迴避型人格障礙,你中招了沒有?
    大家好,我是你們心靈的鍛造師!古往今來,人為了解脫痛苦成為了孤傲冷僻的隱居者。從現代心理學角度來看 ,那些遁跡荒野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居者 ,則可能屬於迴避型人格。現代社會隱居者難以找到清淨之地,他們往往關閉自己的心靈,不與他人接觸唯求自安。
  • 青少年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諮詢
    2.分析和診斷這位男孩是一名迴避型人格障礙患者。迴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的特點是行為畏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能對付,主要表現特徵是:①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②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③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儘量迴避;④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避不回答問題;⑤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⑥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
  • 迴避型人格障礙怎麼調適?
    迴避型人格障礙有明顯的行為退縮、自卑心理,面對挑戰通常採取迴避態度,沒有能力應付,他們的迴避帶有強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的特點,如果長期得不到重視和幫助,這類人的生活、工作、人際交往都會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那麼對這類人格障礙應該如何調適呢?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病理因素
    核心提示:迴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起源於人的幼年時期,由於無能而產生的不勝任和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於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記憶力、性格等)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 與迴避型人格相處的障礙
    迴避型人格表現:(1)因為害怕批評、否定或排斥而迴避涉及人際接觸;(2) 因為會失望而不敢跟別人交往,而且很怕與新事物接觸,這可以說是社交恐怖症的升級或變異。(3) 不喜歡別人靠近自己或依賴別人,自己也一樣不想跟別人有過多聯繫。(4)有在社交場合被批評或拒絕的先佔觀念;(5)因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際關係情況下受抑制;(7)因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願冒個人風險或參加任何新的活動。
  •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的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一些陌生環境或挑戰的時候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力應付感。      這樣解釋顯得很不嚴謹,下面我們根據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將迴避型人格總結為以下7個特徵: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自己的觀點而受到傷害。
  • 關於迴避型人格障礙,你不得不知道的幾個道理
    遇到這種情況,會感覺到一種「迴避疏遠」,即使想要親近,也很難受。在DSM-5人格障礙分類中,分為三個大類:A類是古怪或者奇特組,包括偏執型、分裂樣和分裂型人格障礙;B類是反覆無常組,包括反社會型、邊緣型、表演型以及自戀型人格障礙;C類是焦慮組,迴避型、依賴型以及強迫型人格障礙。
  • 迴避型依戀人格:我喜歡你,但你千萬別喜歡我
    第一次特別清晰地發現自己的迴避型依戀人格,是在高中,當時並不懂,在那懵懵懂懂的年紀,喜歡上了一個男生,經常會想要不自覺地靠近他,可是當那個男生表現出對我有同樣的情愫之後,我第一反應不是竊喜,不是羞澀,而且厭惡。
  • 人格障礙模樣:偏執型、分裂型、邊緣型...
    (邊緣型、自戀型、表演型,以及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C組(Cluster C): 以焦慮恐懼表現為特徵(強迫型、依賴型,以及迴避型人格障礙) 偏執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患者通常從成年早期開始表現出信任問題,即反覆懷疑他人在欺哄自己、強行曲解他人的善意言行等。DSM-5中對這種人格障礙的定義是「對他人無差別的不信任與猜疑,以至於普遍將別人的一言一行解讀為居心不良的一種心理行為模式」。
  • 今日推薦壁紙及叨叨叨:「自戀型」「邊緣型」「迴避型人格障礙」
    在我常接觸的這類人群中,能明顯地感覺到以下三個因素的存在。其一,這類人渴望成為一個完美理想化的人,或者是過上一種轟轟烈烈的人生,一旦現實中呈現出的是一種不完美的自己或者平凡的人生,就容易產生「活著沒有價值」的想法。
  • 今日推薦壁紙及叨叨叨:「迴避型人格障礙」的診斷基準
    DSM-Ⅳ以及DSM-Ⅴ中對於「迴避型人格障礙」的診斷基準,如下頁中所示,必須要滿足七條診斷項目中的四條及以上才可以。另外,還必須要符合人格障礙的一般性診斷基準。人格障礙的一般性診斷基準的內容為:①患者的想法、感受、人際關係的相處方式、行為方式(這些也被稱為「個人行為類型」)都明顯地偏離了其所屬的文化範圍;②個人行為類型缺乏靈活性,不僅限於私生活,甚至會滲透到整個社交生活中;③會給實際生活帶來明顯的障礙或痛苦;④大多數行為可追溯到青少年時期或剛剛成年的時候,會持續很長的時間;⑤無法歸於其他的精神疾病或者藥物性、身體疾病。
  • 你有迴避型人格障礙嗎?具有哪些特徵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是這樣的,剛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融入一個新的群體會感覺有壓力,感覺不自在。甚至下意識迴避別人的眼神,避免過激的討論,往往帶著不愉快去工作,接受別人的意見,迴避自己的想法,由於害怕被拒絕,被反對而常常想要逃避當時的情況,長時間如此會導致人們具有迴避人格障礙。
  • 從《心靈捕手》看迴避型人格
    如果說表演型人格障礙是「見人就表演」的話,那麼,迴避型人格就是「見人就迴避」。從電影中可以看出,威爾有很明顯的迴避型人格的特徵。「我不配」「我不夠格」「他們會看不起我」的信念纏繞著他們,讓迴避型人格者在一個狹窄的、意味著安全的區域內裹足不前。他們通常伴有較為明顯的社交退縮,他們不僅刻意迴避陌生人,有時候他們對於十分熟悉和親近的人也會迴避。並且他們的迴避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想進行社交活動、不希望獲得友誼或者親情,他們是因為怕才會迴避。怕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