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路明:26歲成中科大博士,46歲放棄美國教職歸國成清華講席教授

2020-12-15 教育思享

他是世界量子科學領域前沿的科學家,是該領域令人矚目的人物,29歲已是美國教授,發表11篇Nature和Science,獲得美國不少大獎。比如:2004年獲美國斯隆研究獎,2005年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傑出研究獎,2009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等等。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學得一身本事後,立刻放棄一切,2018年從美國全職回國,而在此前他先後還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工作。

他就是現任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博導段路明。

段教授從事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方向的研究。他提出通過量子網絡互聯進行規模化量子計算的方案,為量子計算的規模化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而且受邀在《現代物理評論》上撰寫此方向的綜述,而該期刊是物理學權威期刊。

他在國內也獲得了諸多獎項。比如:中科院院長特別獎、饒毓泰基礎光學獎、霍英東青年研究獎、中科院百人計劃、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等。

或許,很多人不太明白段教 授到底研究的是什麼?但是顯而易見,段路明教授的回國將助力中國量子科學研究進入世界前列,其意義是多方面的。

比如:量子的研究為突破晶片極限提供新概念、新思路和新途徑。眾所周知,擁有核心技術,才能在競爭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而我國晶片核心技術長期受到國外製約,該方面技術突破,幾乎成為了許多中國人心中的一種期盼。

當然,段教授的研究意義不僅僅如此,他完成了量子信息領域一些開創性的工作,提出實現長距離量子通信網絡的量子中繼方案,被國際同行譽為「DLCZ」方案,是該領域的奠基性方案。2018年,段路明教授研究組在量子信息領域又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相比於先前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組保持的4個量子接口之間糾纏的世界紀錄,糾纏的量子接口數目提高了約6倍。而量子接口之間的糾纏是構建量子網絡和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一個基本要求,可以說這樣的成績是極為前沿的成果。

另外一方面,段路明教授和其博士研究生郜勳、張正宇發現具有指數加速的量子機器學習算法,表明了量子計算機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中也有巨大潛力,而人工智慧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其意義不言而喻,該成果的研究論文「基於生成模型的量子機器學習算法」也發表於科學子刊《科學·進展》上。

段路明教授取得的成果很多,甚至有很多都是極為前沿的研究,這樣的科學家回國無疑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他不僅僅為祖國帶回了前沿學術,而且還為祖國培養大量的人才,是諸多愛國科學家之一。

相信隨著更多的科學家回國,中國未來將會越來越強大。

相關焦點

  • 段路明35歲成美國大學終身教職,用八年辭職,回國任清華全職教授
    同年,他繼續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攻讀博士,在讀博期間,段路明早已開始了獨立研究,並且還在《科學》和《自然》等外國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他還獲得了中科院院長頒發的特別獎項,博士畢業論文更成了全國優秀畢業博士論文。1998年,段路明提前一年獲得了博士學位,並且決定留校任教。
  • 段路明35歲成美國大學終身教職,八年後辭職回國任清華全職教授
    在校期間,段路明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量子領域,並一路讀到了博士學位,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還在念書的段路明就已經在科學界頗有名氣了。博士畢業之後,在母校的邀請之下,段路明決定留校任教,這下他就可以更加專心做研究了。
  • 中科大海歸校友加盟清華,女兒曾放棄美籍只為祖國而戰
    中科大是一所以前沿高新科技和原創性基礎科學研究為主的研究型大學,正是這樣的學科布局人才培養和深造更需要與國際先進科學技術水平接軌,為了提升自身實力更好地科技報國,中科大學生有30%左右出國留學深造,學得文武藝後又有大批科大人歸國投身祖國科教事業第一線,數據顯示,青年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歸國人員中有十分之一是中科大的畢業生
  • 清華首聘講席教授,三人獲聘,首位人文講席教授專攻清華簡
    值得關注的是,「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首次頒給人文學院黃德寬教授和教育研究院石中英教授,「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首次頒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黃德寬是知名古文字學家,曾任安徽大學校長、黨委書記,去年年初,受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先生之邀請,擔任清華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
  • 29歲當教授,發表11篇Nature和Science,這位頂尖科學家正式全職回國
    他是中國科大培養的天才科學家,讀博士時就發表40篇論文,並獲選全國百篇博士優秀論文,同時提前一年畢業。   28歲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回母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29歲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之一。2004年獲得著名的美國斯隆研究獎,成為中國本土培養的博士中第一個獲得該獎的科學家。
  • 他曾是中科大最年輕教授,現全職回國與姚期智合作量子信息
    2019年4月24日晚,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段路明教授從邱勇校長手中接過聘書,獲聘成為首位「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 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在辭去美國密西根大學費米講席教授職位後,量子信息科學家段路明近日獲聘成為首位「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同比他年長三歲的著名量子信息科學家潘建偉一樣,段路明出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兩人在本世紀初嶄露頭角,並被破格晉升為教授。
  • 又一愛國頂級科學家回國,他拒絕美國終身教授,毅然奉獻加入清華
    他是世界物理學的頂尖人物,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終身教席卻又決定回歸祖國,他毅然投身於中國的教育事業,成為首位「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 一、科學巨人,感念祖國 他就是段路明,中國現代物理學的領軍人物之一。
  • 頂級科學家棄美歸國,放棄美國大學終身教授,回國入清華大學
    但是這個科學天才仍然沒有滿足感,仍然在學海中昂首闊步地拼搏,所以他又在1998年拿到了博士學位根據他的學習簡歷來看,他確實是一位科學天才,而他在化學領域的成就更讓老師們讚不絕口。有記載稱,僅憑他的畢業論文,就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因此他的發展速度之快,令老師們嘆為觀止。
  • 清華回應39歲顏寧出任普林斯頓終身講席教授:持開放態度
    ­  39歲的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科學家顏寧將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一事已經塵埃落定。­  5月9日,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針對此事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顏寧教授經本人慎重考慮並與學院和學校領導仔細溝通,已決定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Shirley M.
  • 為清華效力!58歲老人放棄美國高薪歸國,國家下令重用
    在美國從事教學工作大半輩子,是唯一得到圖靈獎的華裔科學家,卻在58歲的時候,選擇放棄了美國的一切,依然歸來為祖國效力。01姚期智今天說到的這位老人就是姚期智,在姚期智求學的年代,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會在畢業後去美國深造,姚期智同樣如此。姚期智在美國求學8年,拿到了物理學和計算機學雙博士,在29歲的時候,就進入美國大學任助理教授。
  • 29歲成為中科大博導,發表11篇頂級論文,如今他全職回國工作!
    正是因為擁有紮實的知識基礎,段路明在中科大讀博期間,成績非常好。博士期間,他總共發表40篇論文,並且獲選全國百篇博士優秀論文,並以優異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要知道博士想要提前畢業,那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 師徒均落選院士後,施一公成校長,顏寧出走美國任講席教授
    他們就是施一公和顏寧,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副校長,現在是西湖大學校長,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導,現在是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學霸被保送清華施一公在高三那年,參加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學成歸國,科研育人2007年,顏寧回到清華大學發展
  • 世界一頂級科學家回國,放棄美國優渥待遇,只願為國培養優秀人才
    繞著清華門,中年人一直走著。因為行蹤奇怪,幾個保安很快就盯上了他。面對攔阻,中年人只好表明身份,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段路明教授。這一年,他剛剛收到清華大學的聘請。來不及多想,他便毅然辭去了美國密西根大學正教授職位,並飛往了北京。
  •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讓哈佛大學打破慣例,卻選擇加入美國
    中科大是國內名氣很高的一所高校,在某些方面甚至能蓋過清華北大的風頭。其中中科大少年班更具有代表性,可謂是國內最厲害的少年班。很多少年班的學子如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今天分享的這位也是中科大少年班的一員,他就是神童。
  • 清華大學全面實施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新聞—科學網
    儀式上,45位來自不同院系的新聘任長聘教授獲得聘書。人文學院教授黃德寬、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分別獲得首批「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和「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聘書。 全面實施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清華大學了解到,2019年4月,清華大學公布了新的講席教授、冠名(副)教授管理辦法,此次聘任儀式的舉行,標誌著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冠名(副)教授制度的全面實施。
  • 清華大學全面實施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引進高層次人才
    人文學院教授黃德寬、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分別獲得首批「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和「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聘書。全面實施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清華大學了解到,2019年4月,清華大學公布了新的講席教授、冠名(副)教授管理辦法,此次聘任儀式的舉行,標誌著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冠名(副)教授制度的全面實施。
  • 多位頂尖學者放棄海外教職,全職歸國
    本文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浙藥之聲、南京大學人才招聘、澎湃新聞 近日,小募了解到,多位頂尖學者放棄海外優厚待遇、甚至終身教職,選擇全職回國。這對於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科學研究的推進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 世界頂級科學家,辭去美國大學終身教授回國後,如今現狀如何?
    儘管在這樣落後的學習環境中,段路明卻依舊有著超乎常人的優秀,自他讀書伊始,其成績始終十分優異。中學時代的段路明對學習的知識總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不局限於書中刻板的理論,可謂是一個真正的天才學霸。 1990年時,段路明於桐城中學畢業,因其成績優異,又在化學競賽中獲得國獎,使得他被直接保送到中科大就讀。
  • 施一公弟子,顏寧,23歲博士,28歲博士後,30歲為清華教授
    施一公弟子,顏寧,23歲博士,28歲博士後,30歲為清華教授 文/微談教育施一公先生,是一個頂尖的科學家。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顏寧在清華讀書時,還只是一個小女生,但是她的生物天賦,已經逐漸的顯現出來。生物體的每一個結構,那是學得相當透徹,為她後來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就讀,奠定了基礎。
  • 985助理教授與二本教授哪個水平高?
    那個時期,國外名校歸國的博士、博後,可以直接在國內名校做正教授+博導。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破格評為長江學者。>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AP)→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教授(Full Professor)→講席教授(Chair Professor)主流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早已形成穩定的教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