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工科」建設為依託,電子科大成都學院積極深化課程建設和人才...

2020-12-10 中國網教育

2017年,「新工科理念」應勢而生,與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體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新工科」致力於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在此背景下,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緊抓「新工科」建設與改革的契機,成立了教學改革教師團隊,積極探索「新工科」建設下的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新模式。

 

成立教師團隊,創新課程內容與教學模式!

為深化「新工科」建設下的教學改革,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成立了很多教學團隊,「CDIO」教師團隊便是其中之一。該團隊在成立之初,便代表學校被「外派」去參加2017--2019年由淡馬錫國際基金會資助的新加坡理工學院國際CDIO 教師培訓項目。

當時該項目的參培人員還包括來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西華大學、成都東軟學院等高校的共計120名老師。培訓中,經過層層篩選,電子科大成都學院「CDIO」教師團隊的6名教師,最終全部進入資深導師培訓階段,成為川內唯一一所全員入圍的高校。

而在6名老師培訓期間,他們創新研發的新型課程《智能產品造型設計》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據了解,該團隊在課程研發過程中,以《智能產品造型設計》為案例,以主動學習法為理念,將翻轉課堂、魚缸式辯論、CBL、PBL等形式,有機融入課堂教學設計中,並設計製作了滿足新教學理念的課程教案。

經過前期的準備,2018年,《智能產品造型設計》課程率先在電子科大成都學院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該課程與學校推行的45分鐘課程設計巧妙融合,通過學生討論、分享、辯論、比賽以及老師層層引導等多種形式,把課堂發揮空間還給學生。

 

教學中,老師還通過測試學生的學習風格進行「針對性」組隊,利用團隊協作方式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的參與,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經驗,構建自我知識體系。

在考核機制上,該課程順應電子科大成都學院教學改革的要求,改變了傳統以考試為核心的考核方式,採用綜合考核形式,通過學生課堂教學活動輸出、創意方案輸出、產品成果創新輸出這三大方面展示,多元化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改革成果顯著,全力打造「一流課程」!

2019年,《智能產品造型設計》獲電子科大成都學院校級教學改革項目立項,2020年被評為「四川省教育廳應用本科示範課程建設項目」,參與項目的3名老師獲得校級優秀教學改革認定,1名老師獲得四川省職業教育培訓專家資格,1名老師獲評2020年四川省民辦院校優秀教師。

目前,電子科大成都學院致力於把該課程打造成學校「一流課程」!

「一流課程的建設要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我們在制定教學方案時就僅僅抓住學生深度需求,通過找準學生痛點、興趣點和學習偏好進行因材施教。」工學院智能製造工程系系主任、CDIO教師團隊負責人王旭說。

在基於學生需求的條件下,CDIO教師團隊也再次調整了學生的課程結構,相應減少文化課教學課時,增加動手實踐類課程。

 

「讓學生們在動手實踐過程中檢驗理論知識,如若理論知識不過關或者知識點模糊,通過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方式也能再次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同時,學生們通過實踐課程設計出產品,在產品的研發、生產過程中也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2年實踐下來,王旭愈發看到新課程改革的優點,「這門課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讓學生們都有收穫,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繼續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信心」。

人才培養成績突出!學生收穫頗豐!

截止目前,《智能產品造型設計》課程獲得廣泛認可,學生成果也頗豐!

11個學生團隊設計作品獲得了專利授權;6個學生團隊的論文被公開期刊發表;5個學生團隊的作品參加科技競賽和商業策劃大賽,並獲得全國大學生計算機大賽三等獎1項、四川省大學生三創賽一等獎1項、四川省大學生計算機大賽二等獎1項、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商業策劃大賽銅獎等眾多榮譽。

 

由於效果良好,《智能產品造型設計》課程模式在學校得到推廣。2019年電子科大成都學院新開設了機器人專業,《智能產品造型設計》課程教學模式在該專業廣泛運用,一年時間學生就取得了良好成績,先後拿到全國機器人大賽二等獎和三等獎,機器人大賽獲獎成績僅次於電子科大。

據介紹,在此課程模式下學習的學生,由於實踐創新能力強,畢業後不僅獲得繼續深造的人數多,而且就業質量高。他們當中有加入電子科大、西南交大等高校繼續「讀研」深造;有的被國內知名國企、央企以及大型民營企業認可,享受「畢業即就業」的「福利」。

 

王旭認為,電子科大成都學院《智能產品造型設計》課程改革效果顯著,但對CDIO教師團隊來講,《智能產品造型設計》課程還需要不斷優化,「我們的教學要緊跟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在固有學科基礎上進行知識融合。」王旭說。

據了解,該團隊今年將會加強相關課程的融合深度和廣度,目前已經做出了6年「課改」規劃,各項考核指標也在不斷完善之中。

「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高質量的創新應用型人才,是我們教學改革和不懈努力的方向。我們希望通過不斷優化課程內容,讓更多學生享受到新型教育的福利。」負責《智能產品造型設計》課程改革的王旭說。

 

相關焦點

  •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搭建多元平臺 加強教師隊伍能力建設
    近年來,電子科大成都學院始終將教師能力提升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組建教師發展中心和教學研究中心、外派培訓等模式,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水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職業生涯中不斷進步,打造了一支業務精湛的師資團隊。
  • 電子科技大學牽手騰訊,開展新工科專業建設
    1月8日下午,學校與騰訊籤署新工科建設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聚焦新工科建設,整合雙方在教育和產業方面的優勢資源,以需求為導向,以任務為牽引,共同在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校企雙方在發展願景、產業方向、人才供給等方面高度契合。希望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深化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平臺建設和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道路上緊密攜手,取得更大的成績。
  • 吉利學院:對標一流 深化產教融合 建設一流學科
    學院以百年高校的標準建設最美、最智慧校園,以AI+大數據為核心,實現「智能+教育」,確立了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願景。依託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資源優勢和吉利控股集團產業資源優勢,以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先導,瞄準全球科技成果產業化前沿,做好學科和專業群的戰略布局,持續提升吉利學院的教育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打造公辦和民辦高校融通發展、創新發展的典範。
  • 微妹兒實地探訪,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什邡校區建設熱火朝天
    七月盛夏,烈日炎炎什邡也時刻保持著發展的「熱度」和「速度」加快推進各重點項目建設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積蓄磅礴力量提到項目推進,不得不說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什邡校區作為什邡引進的第二所高等院校炎炎夏日,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什邡校區建設熱火朝天,每天300多名建築工人在項目工地上揮汗如雨,緊張施工。自今年3月開工以來,在他們的努力下,目前,項目一期已完成總工程進度的近40%。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什邡校區項目計劃總投資15億元,分三期建設。
  • 電子科大成都學院在四川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獲4項一等獎
    中國網11月9日訊(劉楊 羅鑫)近日,在正式落下帷幕的2020年四川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榮獲佳績。此次競賽電子科大成都學院參加測評實物作品共48個,最終獲獎31項。其中,本科組獲得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1項,專科組獲得三等獎2項。
  • 成都高新區攜手川大、電子科大 加快建設未來科技城
    每經編輯:劉豔美未來科技城效果圖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提供8月21日,未來科技城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成都高新區舉行,該區於同一天相繼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籤署合作協議,攜手兩大高校發力科技創新,加快推動未來科技城建設
  • 新工科協同新文科雙翼齊飛培養新人才
    近年來,鄭州科技學院敢於創新發展,不斷探索「新工科」「新文科」建設,調整專業設置,研究新成果,升級優勢傳統學科,培養具有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人才。目前,該校虛擬實境技術、智慧機器人、智能製造、3D列印、物聯網工程、新能源等新工科建設穩步推進。
  • 明目標,強實力 電子科大成都學院讓學生創業之路更穩固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商學院與TEC實驗班聯合舉辦了「新商道」論壇暨TEC實驗班創業文化節專題活動,並邀請多名阿里巴巴資深產品研發及技術類專家參與和助力活動。講座中,阿里巴巴資深產品專家湘翁以「『數字經濟』時代下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進行了分享,他以自身經歷為學生講述了何為產品經理、產品經理所需技能、如何以自身所長抓住每一個學習就業機會等內容。
  • 培育腦科學未來人才——電子科大啟動科研育人「腦智明珠計劃」
    12月8日,電子科大生命學院科研育人「腦智明珠計劃」宣講暨啟動會在清水河校區經管樓報告廳舉行。楊曉波闡釋了科學與工程學的關係和「新工科」的內涵,表示高水平科研團隊「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計劃是新工科建設「成電方案」的重要內容。「腦智明珠計劃」所聚焦的腦科學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腦科學和類腦智能的研究成果對於人類文明和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在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一切皆有可能!
    在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你會遇見學生花開,成長最好的自己!有學生講:「在電子科大成都學院,一切成功皆充滿可能!」作為中國電子類頂尖獨立學院,電子科大成都學院具備「名校、名企」聯合辦學的資源優勢,國家和地方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專業優勢,以及地處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周圍高新企業雲集的地理和區位優勢,良好的辦學優勢使得這所學校起步便走在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的前列。
  • 成都如何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深化校地合作 做強...
    搶抓戰略機遇,全面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成都提出以「一核四區」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而深化校院企地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則是其中重要抓手和關鍵之舉。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直被業內稱之為「創新引擎」。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已成功與清華、北大、上海交大、四川大學、電子科大等10餘所知名高校達成相關合作協議,並形成具體合作項目和載體。
  • 念好新工科建設的「三字經」
    教師隊伍是卓越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問題,學校積極調動專業教師積極性,鼓勵教師參評具備教授和高級工程師相關能力、素質要求的「雙高型」工程型教授職稱評聘,利用教師資源把產業急需問題帶進課堂。學校也廣泛推動產業界力量積極參與新工科教育,僅機械工程學院就聘請了百餘名行業企業導師和產業教授。課堂教學與企業生產如何無縫對接?
  • 電子科大為深圳培養極具創新能力的國際化高端人才
    來源:讀特9月20日,電子科大(深圳)高等研究院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並與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籤署合作協議,共建深圳市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積極探索電子信息領域新型產教研合作機制,助力深圳電子信息類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 促進產業人才培養,電子科大成都學院首期PBL導師培訓班開班
    近日,電子科大成都學院第一期PBL導師培訓班在八一建軍節如期開班。開班儀式採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舉行,主會場設在國騰科技園2號樓。該校分管教學的副院長陳春發,首席導師羅建中,新經濟教育事業發展部、教務處,各分院負責人和全體參訓師生共230餘人參加了開班儀式。
  • 電子科大成都學院新校區落戶什邡
    本報訊(記者 李寰)11月18日,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在德陽什邡市舉行新校區開工奠基儀式。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什邡校區項目建設佔地538畝,計劃建築面積32.6萬平方米,總投資15億-20億元,最終將建成具有1.5萬-2萬師生規模的院校。
  •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推進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實施素質教育
    建設中國網(宋佚)「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也是建設一流高校和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前提。近年來,為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積極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國內(外)訪學計劃》的實施,不斷提高教學的教學科研能力團隊,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努力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形成提供人才支撐。
  • 江蘇大學:念好新工科建設的「三字經」
    教師隊伍是卓越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問題,江蘇大學積極調動專業教師積極性,鼓勵教師參評具備教授和高級工程師相關能力、素質要求的「雙高型」工程型教授職稱評聘,利用教師資源把產業急需問題帶進課堂。學校也廣泛推動產業界力量積極參與新工科教育,僅機械工程學院就聘請了百餘名行業企業導師和產業教授。課堂教學與企業生產如何無縫對接?
  • 廣東多所高校新增「新工科」專業,培養複合型人才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亮實習生 夏嘉欣通訊員 華軒 李偉苗 陳芃辰 盧迪廣大宣 蔣曉薇 張燕從2017年開始,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
  • IBM產業技能學院項目入駐華南理工大學,助推「新工科」建設
    近期,IBM 與華南理工大學就 IBM 產業技能學院項目籤署合作協議,標誌著 IBM 產業技能學院項目開始進入中國高校。 為助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升級,由教育部積極推動的「新工科」建設更加注重「模式創新」,這也是應對新一輪數字經濟的挑戰的方式之一。
  • 電子科大入選首批國家級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經過認真準備,電子科技大學申報的「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成功入選,成為首批12個國家級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之一。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依託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匯聚全校優質資源,致力於培養兼具家國情懷、世界胸懷、人文素養、科學精神,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勇攀科學高峰、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的未來一流計算機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