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協同新文科雙翼齊飛培養新人才

2020-12-23 大河網

    近年來,鄭州科技學院敢於創新發展,不斷探索「新工科」「新文科」建設,調整專業設置,研究新成果,升級優勢傳統學科,培養具有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人才。目前,該校虛擬實境技術、智慧機器人、智能製造、3D列印、物聯網工程、新能源等新工科建設穩步推進。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學前教育、外國語等新文科緊跟其後,用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一支高水平的應用型新工科、新文科人才隊伍,讓學生們實現了高質量就業。

    a

    緊跟時代發展 新工科建設成效明顯

    該校從2017年4月份開始,就啟動了新工科建設,成立新工科組織領導機構,制定了改革工作方案,出臺了《關於以「新工科」建設為引領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實施意見》,在總結和發揮原有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基礎上,強化新工科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

    在2017年的36個本科專業中,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主體的工科專業20個,與新工科有交叉或聯繫的專業7個,共佔到本科專業總數的75%。在此基礎上,學校與一批龍頭行業、企業先後共建了智能製造學院、泛IT學院、全球供應鏈&跨境電商學院等一批與新工科建設相對應的創新學院,按照「立足應用、服務地方、對接產業」原則,培養社會所需要新工科人才。

    「中國是製造大國,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中國的製造業更是有了明確的目標。但也看到,國內的人才總需求量大,而工程技術和高技能等人才培養還不到位,作為高等和職業院校中的工科教育,要緊跟新時代發展,積極推進探索應用技術型發展模式,用我們的工科教育,為中國的製造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該校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秦小剛介紹。

    記者在該校看到,工業機器人、智能電子產品設計、智慧機器人等新工科實驗班和3D列印技術、數控技術等新工科精英班,是由機械、計算機、機電、建築等專業的學生組成,匯聚了各專業的優秀學生,是跨學科專業的整合,滿足了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學生新技術學習的需要。虛擬實境技術試點班則把虛擬試衣間、虛擬旅遊、虛擬實境教學、雲計算、大數據等當下網際網路行業最熱的專業技術引入課堂、進入教學。跨境電子商務實驗班、智慧物流實驗班等新工科班是通過引企入校、合作培養、課證融合、實驗實訓基地共建、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技術革新與研發等有效合作模式,把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實現逐步滲透、互融、互通、共學、共享的人才培養綜合體。

    b

    學科協同發展 新文科並駕齊驅推進

    據悉,新文科是對傳統文科進行學科重組、文理交叉,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諸如此類的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

    在當下網際網路時代、人工智慧時代,社會需要更多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設要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而不能各自為戰。在新興產業的帶動下,文科將與新興領域進行交叉融合,產生出新的法律政策、社會問題等,從而改變高校文科的培養形式。

    該校在大力發展新工科的同時,也進行新文科建設。比如在外國語學院,英語能力和商務能力融合培養模式則是通過市場調研後,語言方面側重於語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商務方面提煉出商務實踐能力和商情調研能力。除此之後,還探索出英語+教育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英語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英語語言學+經濟學,英語語言學+管理學等新文科的培養模式。

    「在新文科建設中,我們外語人才培養需要應對前沿科技的挑戰,通過整合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和智能技術,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該校外國語學院韓彩虹介紹。

    作為小荷初露的新文科,隨著新工科在該校的蓬勃發展,為新文科提供了成熟的創新經驗,除了外語專業,在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學前教育等專業中,也陸續進行改革創新。

    c

    契合市場需求 新人才培養碩果纍纍

    學校堅持把自身的發展放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去思考,不斷優化學科和設置專業。時刻關注地方經濟發展態勢,根據社會的新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讓學校培養的人才不落伍於時代。

    記者了解到,「工業機器人」實驗班按照工業機器人行業需求進行課程設置,對工業機器人原理、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操作、工業機器人集成技術等一系列的理論和實訓課程進行了系統學習,畢業後,學生深受工業機器人生產及應用類企業青睞。

    經過不懈努力,新工科人才培養取得豐碩成果。近日,泛IT學院JA-VA大數據卓越工程師、Web全棧/人工智慧大師、UI/UE卓越設計師、Unity虛擬實境卓越工程師、HTML5卓越前端工程師等班的畢業生,學生就業率達到90%,就業地點大部分集中在上海、杭州、深圳、成都等一線城市。70%的學員月薪8000元以上。平均薪資8500元,其中部分學生拿到了1萬元以上的月薪,且崗位可發展潛力較大。

    新工科班的人才培養是校企雙方根據市場需求為學生量身定製人才培養計劃,導入與企業無縫對接的課程體系、教材、軟體平臺、產品培訓、師資培訓等開展實踐教學,培養效果顯著。

    近年來,學校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高水平的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廣泛肯定和高度評價,被河南省教育廳授予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品牌專業和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榮譽,獲批鄭州市重點實驗室、優秀教學團隊、精品課程等,教學質量工程項目位居河南省同類高校前列。學生學科競賽獲獎2000餘人次,並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加,在3D列印、機器人、信息技術等領域屢次榮獲全國大獎。

    而作為諸如外國語方面的新文科專業,2018年和2019年,他們在全國大學生英語比賽獲得特等獎、一等獎就達10項。在就業方面也有可喜的效果,去年外國語學院所有的畢業生全部就業。用人單位普遍給出了「專業基礎好、綜合能力強」的評價。

    (嶽朝傑李軍)

相關焦點

  • 「新文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原標題:「新文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個部門正式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新文科的概念逐漸熱了起來。   事實上,相較於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出現更晚。
  • 重慶理工大學強化協同育人聚力新工科人才培養
    重慶理工大學積極響應國家和重慶市重大戰略部署,傳承發揚「工以建國、技以利工」的紅色兵工基因,堅持市場導向、需求導向,強化協同育人,努力培養新興工程科技人才,推動實現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一是強化協同育人基地建設。
  • 每日新報:卓越大學聯盟高校發布新工科教育質量宣言:新工科,新在哪?
    自2016年提出後,先後奏響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設的三部曲。2019年4月,「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以新工科建設為龍頭,系統推出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掀起了高等教育的「質量革命」。2未來怎麼做?
  • 新工科 新醫科 新農科 新文科 指向科技經濟前沿 瞄向未來發展需求
    「四新」的戰略性意義當今世界正處於急劇的變革之中,創新在深度影響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國際戰略競爭不斷加劇,大國的產業格局都開始了重塑。人工智慧是帶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頭雁」,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和培養時代新人正在成為每所高校內涵發展的行動實踐。「四新」中首先提出的是新工科,比較有影響的事件是「復旦共識」。
  • 中傳本科教育大會|「面向新文科、新工科的課程體系建設」專題論壇...
    中傳本科教育大會|「面向新文科、新工科的課程體系建設」專題論壇成功舉辦 2021-01-08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文科建設」中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的再定位
    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發布的「新文科建設宣言」明確了文科教育共識:新時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須加快創新發展。我國傳媒高等教育在此背景下應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如何培養、怎麼培養成為傳媒高等教育不可迴避的重大現實問題。當今世界由兩個重要的關鍵詞構成:技術革命與全球化。
  • 藝術教育界共議新時代新文科發展:人才培養是關鍵
    馮世光 攝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馬海燕)「目前提出新文科建設可以讓每個高校在比較躁動的狀態下去思考各自的定位,倒逼著學校和老師們去思索各自的特徵和長處,是一個好事情。」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季鐵認為,融合創新對高校來說,根本上還在於人才的培養。
  • 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循證社會科學新發展
    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個部門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循證社會科學具備了新文科的部分特質,但並不代表循證社會科學已經是新文科。循證社會科學要在保持學科既有特點的前提下考慮如何與新文科建設協同發展,即在新文科建設的契機中發展和壯大循證社會科學,以循證社會科學的發展支撐和推動新文科建設。
  • 新文科「新」在哪裡?
    點擊閱讀原文3新文科「新」在哪裡?(8版)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個部門正式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新文科的概念逐漸熱了起來。事實上,相較於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出現更晚。
  • 教育部: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 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在今天(26日)教育部召開的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年度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介紹,要通過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動形成覆蓋全部學科門類的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專業集群。
  • 新文科 新人文 新徵程∣中國傳媒大學「面向未來的新文科建設線上...
    從研究生培養角度來說,新文科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同樣提出了新的要求,課程體系、培養模式等等都要同步推進,新使命要求新知識,新知識催生新方法;新導向要求新融合,新融合帶動新培養。環環相扣,需要整體布局,協調推進。
  • 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如何建?華南理工給出了答案
    華南理工大學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按照「做強工科、做優理科、做精文科、做尖醫科」的思路,加快推進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建設,著力培養「三創型」(創新、創造、創業)工科領軍人才、一流文科人才和醫學精英人才。
  • 新文科語境下的設計人才培養——京津冀高等院校設計教育論壇
    年12月9日在我院隆重召開,會議圍繞新文科語境下的設計人才培養為主題展開討論。,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培養思路。    以上老師們分別從「人才培養、教學實踐課程建設」的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設計教育的新導向,新融合,新培養的特點,與我們分享了他們在新文科建設發展模式與有效途徑探索中所取得的經驗與成果。
  • 卓越大學聯盟發布新工科教育質量宣言
    與此同時,包括9所工科優勢校在內的卓越大學聯盟發布了《卓越大學聯盟新工科教育質量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共同推進新工科建設。據悉,「新工科」這一概念自2016年提出後,先後奏響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設的「三部曲」。
  • 培育面向未來的高素質「新工科」人才
    作為一所接地氣、有活力的地方性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學校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新工科」建設的號召,凝練特色,厚植優勢,走出了一條人才培養的新路子,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好評,也為地方性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 新工科,打造培養「大國工匠」搖籃
    一方面要改造升級傳統的工科專業,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一批新興工科專業。目前我們已在網際網路技術領域實現較快發展,有數據顯示,美國傳統工科每年的畢業生和我國網際網路技術領域的畢業生比例是1∶1,我國網際網路技術大類專業畢業生比例約為我國工科教育的1/3,並將持續提升。因此,為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要加快在一些新興領域人才培養的布局,逐漸形成工程教育的「新結構」。三是探索工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 新文科背景下的「多語種+」卓越國際化人才培養論壇在上外舉行...
    中國教育在線訊 為積極探索新文科發展路徑,著力推進一流本科建設,培養「多語種+」卓越國際化人才,12月4-6日,新文科背景下的「多語種+」卓越國際化人才培養論壇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主辦,上海外國語大學承辦
  • 「新文科」呼之欲出:17所著名大學發起我國首個「新文科」聯盟
    >「新文科」是「四通文科」,這是信息化時代的信息化、科技手段、人工智慧、區塊鏈、算法等對 「新文科」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新文科將探索新時代新形勢下,文科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模式、機制、路徑和方法,促進新文科本科教育的現代化和適應性,培養能夠自由行走在國際間的新型人才。三是教學內容要更新。應增加科學技術的內容,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的前沿知識,要懂算法,要會人工智慧,學生熟練掌握數學的算法將是高水平的新文科學生的特徵之一。
  • 「新時代 新文科:全國藝術類學科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辦
    進入新世紀以來,清華大學立足學校文科發展的形勢和現狀的要求,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清華文科發展新格局。在新時代建設、新文科使命的召喚下,清華大學將以更大的力度支持美術學院學科建設,為新文科,特別是藝術學科的創新發展積極創造條件,鼓勵美術學院立足新時代、回應新需求,充分利用清華大學的學科平臺與資源,與全國兄弟院校一道不斷產出優秀成果,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 十年磨一劍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重構新文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走應用型發展道路,秉持「學科滲透、專業協同、能力整合、實踐聯動、成果導向、社會服務」的育人理念,強調打破學科壁壘,突出能力主線,搭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平臺,不斷探索新文科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和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