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報:卓越大學聯盟高校發布新工科教育質量宣言:新工科,新在哪?

2020-12-16 天津大學新聞網

《每日新報》2020年01月08日12版頭條

每日新報訊(記者 劉德勝 通訊員 王睿 劉坤)日前,「深化新工科建設座談會暨卓越大學聯盟高校新工科教育研討會」在天津大學召開,包括9所工科優勢校在內的卓越大學聯盟發布了《卓越大學聯盟新工科教育質量宣言》,共同推進新工科建設。新工科建設如何再深化、再拓展,有哪些關鍵問題需要再突破?專家們進行了專題討論。

攝影 唐蒙

1

新工科是什麼?

自2016年提出後,先後奏響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新工科建設的三部曲。2019年4月,「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以新工科建設為龍頭,系統推出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掀起了高等教育的「質量革命」。

2

未來怎麼做?

未來聯盟將探索以新工科建設為載體的「三全育人」「五育並舉」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實施「卓越大學聯盟新工科優秀教學案例示範推廣計劃」,打造更多體現產業和技術最新發展趨勢的前沿專題課程;開發研製「卓越大學聯盟新工科課程質量標準」,同時推動聯盟高校共建共管共享一批高水平協同育人實踐平臺和基地。

新工科的特點是創新迭代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

高等工程教育體系再造要與科技、產業、社會等體系再造對接,主動應變、積極求變,實現學科專業交叉融合,與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交織交融,掀起新時代高等教育質量革命。同時新工科的特點是創新迭代,要關注學科體系、教材建設、考核評價的改革。

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正在編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處處長高東鋒

目前教育部正在組織專家編制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將從8個方面引導工科優勢高校組、綜合性高校組和地方高校組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開展新工科教育建設研究與實踐,推動新工科建設走向「扎紮實實」。同時啟動的優秀案例徵集工作,也將發揮新工科建設「頭雁」效應,全面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實施。

天大將建立新工科建設2.0協同工作機制

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

作為全國新工科建設工作組組長單位,天津大學將進一步建立契合推進新工科建設2.0的協同工作機制,促進各新工科建設成果的經驗交流與推廣,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穩步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

每日新報: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mrxb/2020-01/08/node_79.htm

(編輯 焦德芳 孟文璐)

相關焦點

  • 卓越大學聯盟發布新工科教育質量宣言
    本報天津12月2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胡春豔 通訊員 劉曉豔)這個周末,天津大學召開了「深化新工科建設座談會暨卓越大學聯盟高校新工科教育研討會」,探討如何實現新工科建設向更深入的2.0版跨越。
  • 卓越大學聯盟發布新工科教育質量宣言 新工科建設邁向「2.0時代」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日前,「深化新工科建設座談會暨卓越大學聯盟高校新工科教育研討會」在天津大學召開。&nbsp&nbsp&nbsp&nbsp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表示,作為全國新工科建設工作組組長單位,天大將進一步建立契合推進新工科建設2.0的協同工作機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穩步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
  • 新工科教育治理的中國情境與模式
    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立足當前的主動作為、面向未來的主動謀劃,它以「與未來合作」為核心理念,旨在培養面向未來的卓越工程創新人才,建設工程教育強國、支撐民族偉大復興。在中國情境下,深入推進新工科教育,實際上是一項教育治理課題,亟須探索新工科教育的中國模式。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呼喚新工科教育。強國依靠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培養依賴一流教育。
  • 【校報特稿】面向後疫情時代的新工科教育改革與創新
    《新工科建設行動路線》(「天大行動」)劃定了新工科建設的基本路徑。2019年4月,「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在天津大學召開,教育部以新工科為龍頭,系統推出「四新」(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掀起了高等教育的「質量革命」。新工科建設「天大方案」由1.0向2.0的迭代創新,為新工科建設提供了示範性標杆。天津大學在工程教育改革創新的歷次關鍵轉折點上,都發揮了重要的頭雁作用。
  • 「新工科」新在哪兒
    「新工科」起源於2017年2月在復旦大學舉行的綜合性高校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達成了「『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隨後,「天大行動」進一步明確了這一建設方向,而到了形成「北京指南」的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專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上,《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通過,自此「新工科」進入公眾視野,
  • 聚焦2019年新工科,全國6所高校新工科建設現狀
    2018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認定612個項目為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高校新工科建設進入實施階段。一年多時間過去了,2019年各高校新工科建設處於什麼一個狀態呢?
  • 新工科,打造培養「大國工匠」搖籃
    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高等工程教育規模快速擴大,同時也面臨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問題。經過探索實踐,2006年我國開始實施試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0年教育部又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建立高校與行業企業協同育人機制;二是創新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一批高水平工程教育師資隊伍,並擴大工程教育的對外開放。
  • 北京科技大學首批三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均成功通過教育部組織的結題驗收
    在經過教育部組織開展的項目申請、專家評審,我校首批三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均成功通過教育部組織的結題驗收。自2017年起,為適應新時代背景下工科人才培養的要求,推進我國的工程教育改革,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開展了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申報與建設工作。
  • 教育部公布612個「新工科」,探索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
    教材建設、教師素質、體系融合、基地建設,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中國工科教育前景很廣闊。我們要努力提高工科教育的質量,打造好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今年年初,上海交大揭牌成立人工智慧學院。作為新工科建設的實踐者,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接受《中國教育報》採訪時表示,當前產業技術提升快,產業應用技術發展快,教材落後於技術,學校培養的知識落後於產業發展,因此,有必要通過新工科教育構建工科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加強校企緊密聯繫。
  • 鄭州輕工業大學在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實現新突破!
    日前,教育部下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我校方少明教授負責的《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學生學習質量提升範式探索與實踐》獲新工科專業改革類項目立項。新工科研究和實踐採取課題項目形式,圍繞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結構、新模式、新質量、新體系開展。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共立項845項,其中,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273個,新工科專業改革類項目572個。
  • 燕山大學兩「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通過驗收 —新聞—科學網
    近日,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驗收結果公布,共有589個項目通過驗收,96個項目驗收結果為優秀。
  • 天津大學的新工科到底有多厲害?
    而天津大學在改革方面處於領先地位。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在天津大學召開。「六卓越一拔尖」即卓越教師、卓越工程師、卓越農林人才、卓越法治人才、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卓越醫生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天津大學在新工科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此會在天津大學召開,對天津大學在新工科建設方面的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在此之前的3月,全國「結構基因組工程」研討會在天津大學召開。
  • 新工科協同新文科雙翼齊飛培養新人才
    a    緊跟時代發展 新工科建設成效明顯    該校從2017年4月份開始,就啟動了新工科建設,成立新工科組織領導機構,制定了改革工作方案,出臺了《關於以「新工科」建設為引領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實施意見》,在總結和發揮原有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基礎上,強化新工科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
  • 「新工科·新教育·新生態」高峰論壇舉行
    「新工科·新教育·新生態」高峰論壇日前在貴陽舉行,本次論壇圍繞新工科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產教融合新工科人才培養,工程教育認證與新工科專業建設,在線實驗資源建設與實踐教學創新應用等主題,組織了專題報告、分領域交流對接和研討以及最新教育實踐前沿成果展示等,以促進校企人才培養在政、產、學
  • 「新工科」緣何成雙料新寵?
    有的高校在規劃新校區時突出強調新工科建設,南京近期設立了專門的「集成電路大學」,原因就在這裡。新工科之所以「新」,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它呼應了產業的新趨勢、新需求,並且形成了新思維、推出了新舉措。 記者:能不能分別從高校辦學和業界用人的角度,談談您對新工科學科建設的理解?
  • 持續發力新工科,燕山大學再獲國家級和省級支持!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教高廳函〔2020〕23號)和《河北省教育廳關於公布我省第二批國家和省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冀教高函〔2020〕78號)相繼發布,燕山大學獲批8項國家級和省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其中國家級5項
  • 「新工科再深化」引領高教創新 助力強國崛起
    人民網上海2月18日電 (記者 何淼)2月17至18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復旦大學承辦的新工科建設與發展高峰論壇暨綜合性高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復旦大學舉辦。
  • 新工科人才的工程倫理意識與職業道德規範研討會舉行
    他首先闡述了新工科人才與傳統人才的區別,強調了高校新工科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以及新工科人才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他認為,在新工科人才工程倫理意識的培養過程中,要關注現實問題,尤其要關注我國工程技術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同國內外同行保持密切聯繫,達成對道德規範和工程倫理廣泛的共識,共同維護工程師所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工程責任、倫理責任。
  • 「新工科」: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命題
    [1]同時,我國現行工程教育面臨著思想觀念桎梏、倫理教育被忽視、校企協同機制缺失、師資偏向理論化而實踐能力不足、人才培養質量較低等弊端與多重瓶頸。[2]在新經濟新業態的時代背景與工程教育的現實瓶頸之下,工程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面向新工業、新經濟的「新工科」教育呼之欲出。
  • 新工科背景下的大數據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處長吳愛華提出要從五個方面建設新工科:「要樹立創新型、綜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構建新興工科和傳統工科相結合的學科專業『新結構』,探索實施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教育『新質量』,建立完善中國特色工程教育『新體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