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梁宇晨
近期,本地媒體刊發《嫁了個「看臉」丈夫,患病變醜女子無奈起訴離婚》報導,講述了海口一名女子因患上系統性硬化病,從原本的年輕貌美變得奇醜無比,最後不幸遭到了丈夫拋棄。硬化病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它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對此,記者採訪了海南省醫學院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梁雄安。
「系統性硬化病又稱為硬皮病,屬於結締組織的一種病變,其臨床表現主要以局部或瀰漫性皮膚增厚、纖維化為主要特徵。硬皮病分為兩種,僅是皮膚出現硬化特徵的,屬於局限性硬皮病;若除了皮膚出現硬化情況,心、肺、肝臟等內部器官也出現了病變的,就屬於系統性硬皮病。相比之下,局限性硬皮病較為多見些。局限性硬皮病的最主要危害是皮膚萎縮後影響患者的面貌美觀,如果皮膚硬化、萎縮位於關節處,還會影響到患者的關節功能。」梁雄安表示。
硬皮病患者,在發病時局部皮膚會紅腫,部分病人還有紅斑、瘙癢情況。早期發病時,手指水腫可持續很久,甚至蔓延到前臂、前胸、腹、背和面部。紅腫之後就會變硬,並伴有色素加深或減退現象,這時皮膚像撒了鹽一樣呈現一粒粒的疙瘩狀。隨後,變硬的皮膚會萎縮,出現塌陷、凹陷、褶皺樣。整個發病過程不痛不癢。根據臨床統計,該病的發病率並不高,年齡30-5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為該病的高危人群。
梁雄安表示,目前硬化病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可能與遺傳、外傷、感染等多種致病因素有關。外傷和感染因素會刺激結締組織,導致結締組織發炎、水腫、增生、硬化和變性等病變,出現關節、肌肉疼痛或僵硬等病狀。
由於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不僅無特效藥物可以進行針對性治療,也難以進行全面有效的預防。梁雄安說,如果患上系統性硬皮病,嚴重的可能因內臟受損而導致死亡。但如果是屬於局限性硬皮病,僅僅皮膚出現硬化特徵的,則導致死亡的機率不高。可利用相關藥物秋水仙鹼、青黴胺、積雪苷(中藥)等改善皮膚硬化,促使血管擴張。
同時,還可以配合物理療法,如按摩等方式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皮膚硬化程度。在皮膚表皮,還可以擦些激素類的藥物。一旦患上硬皮病,萎縮塌陷的皮膚難以復原,並影響面貌美觀、關節活動。患者在治療期間,要注意穿衣保暖,注意休息,多鍛鍊身體,切莫精神緊張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