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可馨用生命發出警告:請教會孩子如何應對「別人狠狠批評自己」

2020-08-29 樂思尋解


常州市河濱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繆可馨

6月4日,常州市河濱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繆可馨出了教室,爬上欄杆,從四樓墜落,結束了10歲的生命。

今天,這條新聞變得火爆。

01 小學生繆可馨墜樓身亡,可惜、可悲、可嘆!

據報導,袁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三打白骨精讀後感》,繆可馨完成了,但是,老師不喜歡,把這篇作文批得體無完膚。另有消息稱,老師當堂罰繆可馨重寫作文,還打了她一巴掌。

我看了繆可馨寫下的那段對《三打白骨精》的感悟: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打白骨精》讀後感


孩子呀,以你10歲的閱歷,能認真讀名著、寫出這麼深刻的認識,真的挺好。可是你怎麼就沒有想到要努力對抗「白骨精」的迫害,而是去做了白骨精的幫兇,滅了你自己的生命呢?

白骨精是什麼?是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的一股陰暗力量,它總是要把我們的生活帶向不如意的方向。

可惜、可悲、可嘆!

02 我也曾經歷過被自己認定的權威全面否定,深深懂得繆可馨的心情

在微信公眾號上讀到六神磊磊寫的《袁老師這作文改的什麼玩意》時,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可惜了一條鮮活的生命,繼而想起了自己當年經歷過的相似情景。

那年,我剛滿18歲,還是大三的學生,系裡書記找我去談話,要我交代問題。原來,是系裡接到了一封蓋了鮮紅公章的公函,列了我的幾條「罪狀」。

我沒犯罪,當然不認罪。於是,書記拍桌子要我端正態度,我也拍桌子、昂起頭反抗。他拍了三下,我回拍了兩下,跑出門,痛哭。

指責我的,可是我心中絕對認可的權威呀!我委屈、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繆可馨被老師批評的時候,大概也是這樣的心情吧?

那一天,我在火車鐵軌邊走了整整一個下午,想了很多很多,包括萌生過「以死亡證明自己清白」的念頭。我比繆可馨幸運一些,我還放不下父母,自己勸自己離開鐵軌。我知道書記不是不講理的人,我還有機會「說清楚我是好人」。

鐵軌,走向何方?


事實上,書記看我那天的反應,意識到可能有隱情,經過一番調查後,系裡開會決定:把公函放置一邊,好好保護我們的學生。

繆可馨呀,你怎麼就不等回家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呢?爸爸媽媽會保護你的呀!

03 我更願意寄希望於廣大家長:請教會孩子如何應對「別人狠狠批評自己」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自我評價」,與之相對應的,是「外部評價」。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形式,指的是人對自己思想、願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例如,我覺得我在某件事情上的做法是對的;我認為我擅長運動等。

外部評價指的是周圍的人對某個人思想、願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例如:袁老師認為繆可馨的作文散布了負能量。

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存在一個「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過程,同樣也存在「自己在評價別人對自己評價的過程」,多次經歷這些評價與再評價後,他們才能逐漸學會自我評價。

在我被書記批評的故事中,我最終評價書記對我的批評時,告訴我自己:「也許是書記弄錯了」。所以,我很坦然地現在活下去。遺憾的是,繆可馨被袁老師批評後,她沒有得出「袁老師可能說錯了」的結論,也沒有等到父母來給她這個結論……

我要感謝我的書記和老師們,感謝我在鐵軌邊走了一個下午的所思所想。我學會了「自我評價與外在評價矛盾時,堅守自我評價」這一條準則,換句話來說,我要先保證自己不管遇到多大的事,先活下去!

在我作為母親教育小珂的時候,這一條準則我也早早地教給了她,她運用這條準則,多次為自己贏得機會、規避危險。

半月前,我們在視頻時,還回憶了一段小珂10歲時經歷過的一次面試。

省電視臺要在小學生中尋找3位女生3位男生參加六省聯辦的一臺即時表演的綜合節目「預備-砰」,選定了五位小演員,就差一位女生。第二輪到小珂所在的小學時,試了幾位,都不滿意。當時小珂剛剛轉學過來,老師都不熟悉她,實在找不到可以試一試的人了,把她推進了面試的教室。

導演的面試題很簡單也很粗暴,面對剛進來的人,把桌子一拍就是一聲大喝:快點,把你今天做的壞事都說出來!小珂看著導演,微微一笑:我沒做壞事呀?導演再拍一下:我都知道了,你還敢狡辯?快說!

小珂看一眼導演,儘管心跳加快了,還是很鎮靜地開始回憶自己今天從早上開始,都做了什麼事情,一直說到進考場為止,然後安靜地回復導演:老師,我真的沒有做壞事。

導演和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哈哈大笑起來:就是她,就選她了!


節目中的孩子


仔細回味一下,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袁老師」這樣的人,愛孩子的家長們,請教會孩子如何應對「別人狠狠批評自己」吧!

04 我養育孩子時,曾經讓小珂牢牢記住這樣三句話

1、 準許自己犯錯

心理學認為:人們遇到全新的問題時,會不斷嘗試各種做法,這是必須經歷的「嘗試錯誤」過程,在反覆試錯中產生頓悟,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我告訴小珂:任何人都不是神仙,都可能犯錯。你現在遇到的,都是你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事情,你不懂,所以才要去學會呀。在媽媽面前,你就是來嘗試各種各樣的做法的,做對了,下次繼續這樣做。做錯了,下次改過做法,改到找到好辦法為止。

小珂這樣評價我們的交往:「我成長的過程中,媽媽變成了被我欺負的人。媽媽面前,我學會了試錯,走多遠都有膽氣」。

2、 對別人的批評指責,要進行甄別

別人的批評指責,一定出於他的評判標準。


如果批評者和你是一類人,他的標準跟你的標準是差不多的,那麼你要高度重視這份批評指責,這個人是來幫你變得更優秀的。


如果批評者和你不是一類人,他的標準跟你的標準就不一樣,你不必管他說什麼了。


如果批評者抱怨你傷害他了,你要先做到保護好自己,也許需要退回來一點點,就好比你不能去踩蛇。

3、 不做幫兇,不讓企圖傷害你的人達成目的

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私利,會做一些很不好的事,他們的目的是要傷害你。你要思考:他想把我整成什麼樣才開心?你要做的事情是:我偏不幫你達成目的,我做我自己的事情去。


父母是孩子的保護神


一個繆可馨走了,無法挽回。

無數個家庭的孩子還要成長,而白骨精陰魂不散,家長們擔起自己的擔子吧,教會孩子們有效應對,不枉繆可馨用生命給我們一個警告。

相關焦點

  • 我們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一個「繆可馨」?
    前些日子,關於江蘇常州市墜樓身亡的五年級女生繆可馨的新聞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身為一名寶媽的自己,看完新聞,除了心痛,更多的是引發思考。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說沒就沒了,這是很多人都難以接受的事。而這樣的悲劇,誰也不能保證這是最後一個。我今天不想去評論事件本身的是是非非,作為一名寶媽,我只想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一個「繆可馨」。
  • 李鎮西:教育,請給孩子以心靈的自由——由小學生繆可馨自殺想到的
    但我依然以這篇「負能量」文字作為本文的開頭,我想引出一個話題:孩子的作文中能不能寫所謂「負能量」的文字?因為即使繆可馨沒有自殺,有一道難題也擺在每一個語文教師乃至所有教育者的面前——既要鼓勵孩子追求真善美,又要教會孩子正視假惡醜,這引領與尊重、規範與自由的邊界在哪裡?女孩自殺畢竟是個案,但作文中無法暢所欲言表達真情實感的孩子卻是千千萬萬!
  • 教育,請給孩子以心靈的自由!——由小學生繆可馨自殺想到的
    但我依然以這篇「負能量」文字作為本文的開頭,我想引出一個話題:孩子的作文中能不能寫所謂「負能量」的文字?因為即使繆可馨沒有自殺,有一道難題也擺在每一個語文教師乃至所有教育者的面前——既要鼓勵孩子追求真善美,又要教會孩子正視假惡醜,這引領與尊重、規範與自由的邊界在哪裡?
  • 得知繆可馨被體罰過,我擔心的問女兒:假如你被老師打耳光怎麼辦
    繆可馨墜樓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中,不同於之前的是,今天下午,網上的評論中出現了眾多批評老師的聲音。這畢竟是一個鮮活的12歲年輕生命,繆可馨的逝去也許會成為他人記憶中的一顆塵埃,但她終究是從父母心中狠狠地挖去了一塊肉,這種傷,至死方休。
  • 從繆可馨事件說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繆可馨遭遇的問題,其實不是她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所有中小學生都可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如何來對待自己的生命。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遇到一些問題,被別人責難的時候,他們的自尊心會受到更加強烈的刺激。而在中小學校裡,這樣的的學生他們和老師之間發生的衝突也往往會比較更加激烈。
  • 小學生繆可馨墜樓:當孩子受到不公平對待時,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
    ,就一直把這份羞辱和難受窩藏在心裡,等到自己再也承受不了時才徹底爆發出來,用生命來對抗這種種不公?在微博上,繆可馨父母指出在去年10月某天吃晚飯時,繆可馨就對他們訴說了自己被語文老師扇巴掌的事,末了還說自己「感到很傷心。」由此可知,繆可馨已經向父母尋求幫助。可惜的是,繆家父母並未有過實際性的措施來幫助孩子。之後,繆可馨依然在袁某的班上,依舊會因為作文或其他事情受到批評或體罰。
  • 孩子,每一個批評你的老師,都是你生命中的貴人
    01一位初中生向我訴說自己的煩惱,他說開學沒幾天,感覺數學老師好像在專門針對自己。老師經常會上課提問,別人答錯了都沒事,但自己答錯了就會被老師為難。班主任知道後,也會因此而批評甚至懲罰他。他有些困惑,不知道這樣的事情應該如何應對。
  • 從崔雪莉自殺到小學生繆可馨跳樓,為何人間天使正在紛紛死去?
    據繆可馨的媽媽講述:6月4日作文課,繆可馨在《三打白骨精》讀後感中,認為白骨精很善於欺騙,十分可怕,文末發出了「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中,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是陰暗的。」卻被語文老師袁燈美批評「太負能量」。並在作文紙上批:傳遞正能量。下課後,可馨衝出教室,爬上欄杆,從四樓墜樓身亡。
  • 繆可馨事件:作文課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竟能讓一個孩子結束生命
    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負責輔導作文的袁老師用紅筆完完全全劃著這一段話,旁邊寫著五個大字:傳遞正能量。並且在接下來繆可馨對孫悟空和唐僧的一段評述上,有一個大大的錯號。
  • 從繆可馨事件來看,「假正能量」毀掉了多少孩子
    幾天前,江蘇常州一名小學生在上課期間,翻下了護欄,結束了自己年幼的生命。一個原本成績優秀,活潑開朗的孩子,是什麼讓她如此痛苦,以至於走向極端呢。隨著越來越多的消息披露,也越來越讓人心痛和不解。
  • 繆可馨事件讓我再次夢魘,請給孩子一個可以治癒一生的童年
    貧窮得連褲腰帶也買不起、用幾根穀草勉強拴著褲子的父親,咬緊牙巴骨讓我們兄弟上學讀書,可是,讀到初中的我居然連「農民」的「民」都寫不對,馬上暴跳如雷,就在教室裡當著老師同學的面,撲過來把不知所措的我按倒在地,拳打腳踢。語文老師冷冷地看著哭爹喊娘的我,和流著淚赤紅著眼睛邊嚎叫邊惡打自己兒子的父親,嘴角裡滿是嘲笑和蔑視。
  • 繆可馨去天堂,在人間的我們應該怎麼辦?
    這篇作文被老師批評「沒有傳遞正能量」,已經改得面目全非。繆可馨家長質疑女兒墜樓身亡與語文老師袁某教學方式不當有關。有的網友認為老師即便沒有動手打人,但是尖刻的批評也是扎在孩子心裡的刀。還有的網友認為小孩子未免太過脆弱,被老師指責幾句就去跳樓,心理承受力有待提高……我認為孩子年紀小,面對一些打擊表現出消極應對,非常正常。實際上不要說孩子,一些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加強。我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絕非孩子墜樓的主因,充其量只能算是次要原因。而真正的主因是權威效應。
  • 小學生繆可馨之死:不能發自內心地愛孩子,為什麼要當老師?
    在作文中,老師批評繆可馨傳遞「負能量據袁燈美老師口述,作文本上的圈圈叉叉,是繆可馨自己畫的,並非自己所做的標記。自己僅僅是在作文本上寫了「傳遞正能量」五個字。如果僅看到這裡,繆可馨跳樓自殺這種行為,就顯得奇怪了:袁老師既沒批評你,也沒體罰你,為何做出這種選擇呢?後來的爆料,讓大家隱隱能想到繆可馨自殺的原因——繆可馨在去年曾經遭到袁老師掌摑。
  • 繆可馨事件讓我再次夢魘,請給孩子一個可以治癒一生的童年
    >」,被「通報批評」了事。給予袁某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收受的款物予以收繳。給予袁某某降低崗位等級處分」。如今的家長、老師、社會都很重視教育:家長不願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老師不想讓孩子讓自己的績效難堪;社會需要孩子成材。孩子肩上背負的責任太大,壓力更大。「快樂成長」已經不很現實,「高考倒計時」甚至要從幼兒園開始計算,誰為我們的孩子想過多少?
  • 現代性的無奈——也談繆可馨事件
    一種是其語文老師因為繆可馨沒有報名自己辦的課外作文輔導班,所以故意胡亂批改可馨的作文,並且在班上當眾羞辱,甚至還有扇耳光的行為;而另一種說法是可馨的作文是抄襲,在被老師發現批評後,因羞愧難當而輕生。在我看來,這兩種解釋都合乎邏輯。但無論真實導火索是什麼,此次慘劇從本質上講都是因現代中國學校教育制度造成孩子價值觀的結構性缺陷所致。
  • 繆可馨事件引發的思考
    繆可馨事件引發的教育問題仍在持續。作為一個長期和孩子打交道的人,內心確實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事情發生在六月四號,繆可馨的一篇作文,被老師批評缺乏正能量。在上完兩節作文課後,孩子突然衝出教室,翻越護欄跳樓身亡。
  • 五年級小學生繆可馨墜樓身亡:我們該反思什麼?
    6月4日,江蘇常州金壇河濱小學五年級女生繆可馨墜樓身亡。官方6月12日通報稱,未發現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情況。但家屬發文質疑稱,可能繆可馨作文不合老師觀點而被批評。最近,這則新聞牽動著不少人的心。是質疑那個沒有師德的語文老師為何讓一個孩子走上了絕路?
  • 當孩子犯錯,你會批評嗎?家教不可缺少,自己管比別人管強100倍
    孩子哪有不犯錯的?犯錯不可怕,關鍵是看多大的錯,犯錯之後又是誰管教,不是有句話這麼說的,自家的孩子自己管,當輪到別人管教的時候,那真的是後悔莫及了,自己管教比別人管教強100倍。日常禮儀就是一些我們在平時應該懂得的事情,比如吃飯不要發出聲音,還有坐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並著自己的膝蓋,需要撿東西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蹲下,包括我們在外面,如果別人為我們服務的時候我們要說謝謝,總之就是多用一些禮貌用語。
  • 為人父母者,該怎樣防止孩子成為下一個繆可馨
    10歲可愛女孩繆可馨走了,以一種極其慘烈的方式永遠地離開了父母,離開了無數愛她的人。她生前可愛的笑臉讓全國無數人為之動容,當我們沉浸在悲傷和憤怒中不能自拔的時候,當無數人聲討在她的作文本上寫下「傳播正能量」的語文袁老師的時候,實際上有一個工作比追責更重要,那就是如何防止我們的孩子成為下一個繆可馨。
  • 繆可馨之死:我們該反思什麼?
    這是一個剛剛長大的孩子,怎麼就輕易地選擇了跳樓了呢?人世間的美好,她還沒有好好好地去感受一下呢。對於繆可馨去世的原因,家長與學校的老師各執一詞。家長認為是孩子之前沒報老師課外的作文培訓班,引起了老師的針對行為。老師對孩子有過侮辱、扇耳光的行為,這次的作文課堂上,又專門對孩子的作文進行了一節課的批評,導致孩子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才跳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