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出大山!廣東這個福利院6個孩子被大學錄取了

2020-09-11 南方plus客戶端

心中那熾熱的夢啊,它正在一步步走來。

近些天,廣東肇慶懷集縣社會福利院6個孩子陸續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今年高考,他們的分數全部上線,4人過本科線,2人過專科線。

他們之中,有的早已失去雙親,有的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儘管命途多舛,但在福利院的照料下,錢彩顏、莫妹蘭、莫城蘭、李子軍、黎怡伶、伍海琪6人沒有放棄學習,通過艱辛努力,圓了大學夢。

肇慶市懷集縣社會福利院。

8月6日,南方+以《推開命運的門:廣東這所福利院今年6個孩子參加高考全部上線》為題,報導了他們的求學奮鬥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同時也引起廣東省慈善總會的關注。

近日,南方日報、南方+記者與廣東省慈善總會工作人員共赴肇慶市懷集縣,實地走訪查看6名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符合條件,他們可以向廣東省慈善總會提出申請,對其上大學的費用予以資助。同時,也期待更多的慈善組織參與進來,為福利院孩子們上學幫把手。

再過幾天,黎怡伶將從懷集來到廣州,在6人當中首個入學。其他的孩子們,隨後也將陸續步入高等學府。

能考上大學,已是一種幸運

當記者一行來到懷集縣連麥鎮萬坪村時,莫妹蘭在遠處熱情揮手,跑來前面引路。

車子停在稻田旁的一棟單層小屋前。進門後是一個不大的院子,半邊被開闢成菜園,另半邊是小石子鋪成的簡易通道。聽到外面的聲音,妹妹莫城蘭也從屋內迎出來。

莫妹蘭(左)、莫城蘭(右)姐妹。

這棟房是姐妹倆的叔叔家。姐妹倆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因病去世,她們在叔叔家生活了幾年,並於2009年8月成為懷集縣社會福利院建成後入住的首批孤兒。

面對坎坷的命運,姐妹倆卻十分爭氣。今年高考,姐姐莫妹蘭考了445分,過了廣東高考文科本科線,被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錄取;妹妹莫城蘭考了387分,也上了文科專科線,被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錄取。

「這是我們的臥室,疫情期間,我們就在這裡一起上網課。」莫妹蘭向記者介紹。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裡,牆上貼滿了泛黃的報紙。家具只有一張1.3米左右寬的硬板床,鋪著涼蓆,以及一張外觀破舊卻乾淨整潔的書桌。

莫妹蘭(左)、莫城蘭(右)姐妹。

「我們高中在不同的學校,但由於只有一部手機,所以上網課時往往要互相遷就。」莫城蘭笑著對記者說,「不過相比其他同學,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遇到難題的時候,我們可以互幫互助。」

今年的高考成績雖不如預期,但姐妹倆都十分釋然。「對於我們來說,能考上大學,已是一種幸運。我們都很期待即將開啟的大學生活,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刻苦努力,繼續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姐妹幾個住在一起,就很知足

錢彩顏四姐妹的老宅是在懷集縣冷坑鎮桐光村。今年高考結束後,四姐妹搬回了父親去世前建造的老屋。「如今我們長大了,要有自己的小家。」19歲的錢彩顏說。

錢彩顏(右)和兩個姐姐。

今年,錢彩顏高考音樂類總分為436分,過了本科線,最終被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錄取。

2002年,錢彩顏的父親因意外去世。不久後,母親改嫁,四姐妹便到伯父家暫住,後來於2009年進入懷集縣社會福利院,開始了新的生活。

老房子雖然簡陋,但房前屋後收拾得乾淨整潔。走進屋內,還可以發現常年水浸留下的痕跡:牆角的苔蘚、發黴的沙髮腳、破損的地面瓷磚,以及一些房間尚未完全散去的黴味。「房子面積約100平方米,十多年沒有住人了,在當年建造起來時,算是村裡比較漂亮的。」錢彩顏說。

換了電線、裝了新門窗、疏通了排水道、添置了廚具……姐妹們帶著記者參觀房間,細數著整修後的變化。「只要姐妹幾個住在一起,就很知足了。」話語間,透露著對新生活的憧憬。

也許是姐妹間相互影響,4個女生都選擇了特長生這條路,排行老三的錢彩顏學音樂。兩個姐姐已上大學,四妹正在讀高三。

錢彩顏(中)和兩個姐姐。

聊天間隙,錢彩顏準備表演一支曲子,兩個姐姐也在一旁陪伴著。有些害羞的錢彩顏取出竹笛,和姐姐們商量著曲目。

她們圍坐在一起,配合默契。大姐用手指著樂譜,二姐用腳打著拍子,坐在中間的錢彩顏,吹響竹笛。一時間,動聽的旋律迴蕩在整個房間。

臨走時,她們出門送別。記者一行上車後,三姐妹還在揮手致意。車輛緩緩駛向村口,她們的身影漸漸消失。

畢業後賺了錢,回家重建新房

從懷集縣藍鍾鎮到李子軍伯母家所在的上竹村,在山路上要經過128個彎。短短10公裡,車開了近1個小時。

李子軍。

「這邊!」李子軍看到記者一行,黝黑的臉上露出笑容,連連揮手。穿過一條狹窄的小路和一個不大的菜園,一座裝修簡陋的單層平房出現在眼前。

屋內擺設簡單,僅有的幾件家具看起來很有年代感。「這是我伯母家,也是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他說。

「這個孩子命苦。2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也很快改嫁,自小就沒有父母的概念。」李子軍的伯母說,「不過他從小就很懂事,搶著幫家裡幹家務活,減輕我們的負擔。」

伯母家後面不遠,是李子軍出生的老屋。不足30平方米的泥磚房,在2014年的一場暴風雨中坍塌了,剩下的殘垣斷壁現被搭建成一個雞舍。「等畢業以後出來工作,賺了錢,打算回來重建新房。」他說。

李子軍。

今年高考過了專科線的子軍,最終被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錄取。「是親戚、福利院的『家人』,還有社會上眾多熱心人士的幫忙,才讓我走出大山。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並儘自己最大能力回報他們和社會。」對於即將到來的新生活,子軍充滿了期待。

前行,永遠記住夢想的樣子

伍海琪。

記者一行還到懷集縣大崗鎮華地村走訪黎怡伶的大伯家,到懷集縣鳳崗鎮麻地村走訪了伍海琪家空置的老宅。目前,黎怡伶已被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錄取,伍海琪被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錄取,等待她們的將是更加精彩的人生。

黎怡伶考上的專業是護理與健康學院護理學專業。「我想學醫,因為今年的疫情讓我更明確了我的理想。從小到大,都接受著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關愛,待我學有所成,換我來保護更多的人。」她說,「前行,永遠記住夢想的樣子。」

黎怡伶。

「期待更多的熱心人士伸出援手,共同助力孩子們上大學。」廣東省慈善總會項目負責人說。

這些天,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隨著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紛紛向孩子們遞來了「繡球」,他們的求學夢想正在飛出大山。

李子軍伯母家所在的懷集縣藍鍾鎮上竹村。

今後的路,還是要靠自己走。對於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他們的心被暖流包圍著。

【記者】李強 餘秋亮 汪祥波

【拍攝】張冠軍

【剪輯】羅斌豪

【海報設計】黃澤偉

如愛心人士願意捐贈,可與廣東省慈善總會聯繫,聯繫電話020-83375002(工作日上班時間),也可下拉本頁面點擊文末記者名片留言。

【作者】 李強;張冠軍;羅斌豪;餘秋亮;黃澤偉;汪祥波

廣東民政頭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相關焦點

  • 勵志孤兒圓夢大學!懷集福利院6名孤兒被錄取將飛出大山
    月9日,懷集當地媒體以題為《縣社會福利院今年6名孩子參加高考全部上線》為題,報導了懷集縣社會福利院6名孩子參加高考全部上線的故事,反響強烈,感動了很多人。近些天,6名孩子陸續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孤兒黎怡伶是首個入學的孩子,其他5名孩子將於10月分別入學讀書。
  • 山區孤兒飛出大山!肇慶這個福利院6個孩子被大學錄取了
    今年,該機構參加高考的6名學生全部上線,他們即將走向人生新階段,消息讓全社會感動不已。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威豪 攝這家福利院如何讓山區孤兒飛出大山?最裡面的三層小樓既是他們的宿舍,也是他們的「家」——福利院採用「家庭式管理」,有「家長」,有「兄弟姐妹」,6個孩子就在這裡成長,渡過了從兒童到青年的11年。
  • 這個福利院今年出了6名大學生
    福利院老師(左四、左六)及部分被錄取的學生6個孤兒6個夢想,成為院內其他孩子羨慕的對象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再睿 通訊員 譚揚漢 李光吉9月13日,這些天,懷集縣社會福利院6名孩子陸續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孤兒黎怡伶是首個入學的孩子,其他5名孩子將於10月分別入學讀書。
  • 福利院6少年考上大學
    5個孩子和福利院的老師們合影。9月13日,肇慶市懷集縣社會福利院孤兒黎怡伶在兩個侄女的陪伴下,邁入了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大學校門,開始了她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今年高考,該福利院的黎怡伶、伍海琪、錢彩顏、莫妹蘭、莫城蘭、李子軍6名孤兒參加高考全部上線,並陸續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黎怡伶是首個入學的孩子,其他5個孩子將於10月分別入學讀書。這6名孤兒都是從2009年至2012年之間入住福利院的,他們以院為家,勤奮讀書,終於圓了大學夢,是福利院參加高考並被錄取人數最多的一年。
  • 懷集縣社會福利院6個孩子考上大學
    在懷集有這樣一個「家」,今年有6位孩子參加高考,結果全部上線,其中4人上本科線、2人上專科線,這個「家」就是懷集縣社會福利院。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心下,這個特別的「家」裡6個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今年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圓了大學夢。
  • 懷集福利院6名孤兒圓大學夢
    2020年9月13日,懷集縣社會福利院孤兒黎怡伶在兩個侄女的陪伴下,邁入了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大學校門,從此開始大學生涯。8月9日,《新懷集》報以《縣社會福利院今年6名孩子參加高考全部上線》為題,報導了懷集縣社會福利院6名孩子參加高考並全部上線的故事,反響強烈,感動了很多人。
  • 肇慶7名福利院孩子考上大學
    近日,2020年廣東高考放榜,肇慶7名福利院孩子考上大學。6名來懷集縣福利院,其中4人上本科線、2人上專科線;1名來自肇慶市社會福利院,成為該院建院62年來,走出的第一名本科生。 受疫情影響,學校停學不停課,通過直播方式上課,肇慶各福利院紛紛幫助備考學生掃除學習障礙。
  • 高考放榜,肇慶這個福利院6名孩子全上線
    作為廣東省首家以家庭模式管理的公辦民助兒童福利機構,今年,懷集縣社會福利院有6位孩子參加高考,他們全部上線,其中4人上本科線、2人上專科線。藍丁是福利院的藝術生,她表示,社會熱心人士多年為她解決藝術培訓費用難題。「正因有他們的幫助和支持,我今年才能考到較好的成績。」懷集縣福利院6名孩子高考取得好成績並非偶然。自2011年以來,肇慶市民政局開展「孤兒保障大行動」,提升孤兒生活保障水平,為孤兒提供家庭式生活、教育環境,著力把孤兒打造成有用之才。
  • 「我們的孩子去上大學了!」昆明市兒童福利院收到本科錄取通知書
    「我們的孩子要去上大學了!」步入9月,高校陸續開學,昆明市兒童福利院的老師們心裡樂開了花,因為從小生活在福利院裡的伊伊(化名)即將步入大學校園,開啟大學生活。她也是福利院近年來,為數並不多考上本科學校的孩子。
  • 懷集福利院6名孩子高考上線,網友:希望他們繼續前行
    肇慶市懷集縣社會福利院今年6名孩子參加高考,分數全部上線,4人過本科線,2人過專科線。8月6日,南方日報、南方+報導此事後,網友紛紛點讚。「希望他們在大學階段繼續前行,另外我也向培育了這些孩子們的福利院工作人員表示敬意。」讀者「樹林餘」在南方+這樣留言。
  • 廣東兒童福利機構20名孩子考上大學
    南方網訊(記者陳司悅 通訊員莫冠婷)廣東兒童福利機構近來頻頻傳出喜訊:繼2018年湛江市社會福利院建院61年來首次有兩名孩子考上大學,今年高考,陽春市綜合福利院有11名孩子考上大學,深圳市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潮州市饒平縣福利院首次有孩子考上大學本科。據了解,今年廣東兒童福利機構共有20名孩子參加高考,12人考上大學本科(其中1人要求復讀)、8人考上大學專科。
  • 寒門學子李浩霖:飛出大山,圓夢清華
    困難的家境拴不住翱翔的翅膀,費縣梁邱鎮馬蹄河村李浩霖以高出錄取投檔線32分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經濟、金融與管理類專業錄取。他也因此飛出大山,飛向更廣闊的天空。夢想成真貧困農家飛出清華學子從臨沂出發,沿著解放路一路向西,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就來到費縣梁 邱鎮馬蹄河村。在這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李浩霖家幾間平房顯得有點破舊 ,但卻收拾得很乾淨。李浩霖去青島參加集訓了,家裡只有他的爸爸和媽媽。
  • 希望所有大山女孩都能上高中上大學
    「我的病我知道,沒法治,如果把時間留給治病,那孩子們怎麼辦,我不想留有遺憾,要對得起這片熱土!」昨日,「雲嶺楷模」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跡專場發布會在雲南廣播電視臺舉行,榮獲省委宣傳部授予的「雲嶺楷模」榮譽稱號後,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動情地說。
  • 喜報:荊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孤兒考上大學
    時下,正是高考錄取季。從小生活在荊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的荊菱第一時間接到了武漢軟體工程學院的錄取電話。他心裡滿心歡喜,十年寒窗苦讀終於有了回報。荊菱說,如果不是在福利院,他不可能有機會上大學。多年來,為培養孩子們成才,荊州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爸爸」「媽媽」們傾注了不少心血。
  • 高考第二天,這個帶著大山裡的女孩拼命的女校長,讓多少人淚目
    2001年,身為共產黨員的張桂梅擔任了兒童福利院的院長,就這樣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了這些孩子的媽媽。但她很快又發現一件事情:福利院的門口經常會出現被遺棄的健康女嬰,原因應該很好猜:重男輕女的思想在這個偏遠的山區有多麼的根深蒂固。
  • 朔州市福利院的孩子不簡單——黨愛華走進華中師範大學
    以605分的成績被特殊教育專業錄取,是福利院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孩子  本報訊高校開學在即,朔州市社會福利院的孩子黨愛華在今年的高考中發揮出色,考出了605分的好成績,被華中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錄取,她也是市社會兒童福利院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孩子。  黨愛華是在2002年7月被遺棄在福利院門口的,隨後就一直寄養在市社會兒童福利院的一個職工家庭裡。黨愛華的養母管利平說,他們一家人和黨愛華的緣分,還得從自己的父親說起。
  • 燃燈校長張桂梅讓貧困孩子飛出大山,被查出患17種疾病:為學生,好好活
    張桂梅創辦的雲南華坪女高是全免費女子高中,12年間讓1800多名大山裡的貧困女孩考入大學。張桂梅的每一天都是陪著學生跑操、上課、吃飯、自習,沒有一刻停歇。她說,只要學生們能走出大山,飛得遠一點,這就是她的夢想。
  • 一百多個孩子的媽媽,雲南大山裡的「當代武訓」
    一屆又一屆學生考上大學後,很多學生跟張桂梅訴苦,說到了大學後處處不如人,除了學習,幾乎一無是處,幾乎就是「小鎮做題家」。 張桂梅受到了觸動,主動求變。大城市孩子有的條件,女高的孩子也要有。她從縣裡文化部門找來了老師,教學生跳鬼步舞。
  • 大山中的學霸雙胞胎,高考分別被北大清華錄取,父親開心的笑了
    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這是節選自古代漢族歷史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中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故事《匡衡鑿壁借光》,講述了窮苦出身的匡衡刻苦讀書,最終成為大學問家的故事,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寒門子弟。2020年湖南高考,就出現了兩個寒門雙胞胎,憑藉勤奮努力,走出了大山,分別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
  • 龍泉驛區教育幫扶二十年,讓大山裡飛出更多「金鳳凰」
    今年,已經是龍泉驛區對口幫扶甘孜縣連續13年實施「金鳳凰」異地代培項目,累計幫助數百名懷揣夢想的藏族學生走出大山、走向精彩的人生……澤仁則瑪,15歲,從小和妹妹跟隨姑姑長大,讓姑姑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貧寒的家庭環境讓這個孩子比同齡人更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