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熾熱的夢啊,它正在一步步走來。
近些天,廣東肇慶懷集縣社會福利院6個孩子陸續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今年高考,他們的分數全部上線,4人過本科線,2人過專科線。
他們之中,有的早已失去雙親,有的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儘管命途多舛,但在福利院的照料下,錢彩顏、莫妹蘭、莫城蘭、李子軍、黎怡伶、伍海琪6人沒有放棄學習,通過艱辛努力,圓了大學夢。
肇慶市懷集縣社會福利院。
8月6日,南方+以《推開命運的門:廣東這所福利院今年6個孩子參加高考全部上線》為題,報導了他們的求學奮鬥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同時也引起廣東省慈善總會的關注。
近日,南方日報、南方+記者與廣東省慈善總會工作人員共赴肇慶市懷集縣,實地走訪查看6名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符合條件,他們可以向廣東省慈善總會提出申請,對其上大學的費用予以資助。同時,也期待更多的慈善組織參與進來,為福利院孩子們上學幫把手。
再過幾天,黎怡伶將從懷集來到廣州,在6人當中首個入學。其他的孩子們,隨後也將陸續步入高等學府。
能考上大學,已是一種幸運
當記者一行來到懷集縣連麥鎮萬坪村時,莫妹蘭在遠處熱情揮手,跑來前面引路。
車子停在稻田旁的一棟單層小屋前。進門後是一個不大的院子,半邊被開闢成菜園,另半邊是小石子鋪成的簡易通道。聽到外面的聲音,妹妹莫城蘭也從屋內迎出來。
莫妹蘭(左)、莫城蘭(右)姐妹。
這棟房是姐妹倆的叔叔家。姐妹倆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因病去世,她們在叔叔家生活了幾年,並於2009年8月成為懷集縣社會福利院建成後入住的首批孤兒。
面對坎坷的命運,姐妹倆卻十分爭氣。今年高考,姐姐莫妹蘭考了445分,過了廣東高考文科本科線,被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錄取;妹妹莫城蘭考了387分,也上了文科專科線,被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錄取。
「這是我們的臥室,疫情期間,我們就在這裡一起上網課。」莫妹蘭向記者介紹。在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裡,牆上貼滿了泛黃的報紙。家具只有一張1.3米左右寬的硬板床,鋪著涼蓆,以及一張外觀破舊卻乾淨整潔的書桌。
莫妹蘭(左)、莫城蘭(右)姐妹。
「我們高中在不同的學校,但由於只有一部手機,所以上網課時往往要互相遷就。」莫城蘭笑著對記者說,「不過相比其他同學,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遇到難題的時候,我們可以互幫互助。」
今年的高考成績雖不如預期,但姐妹倆都十分釋然。「對於我們來說,能考上大學,已是一種幸運。我們都很期待即將開啟的大學生活,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刻苦努力,繼續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姐妹幾個住在一起,就很知足
錢彩顏四姐妹的老宅是在懷集縣冷坑鎮桐光村。今年高考結束後,四姐妹搬回了父親去世前建造的老屋。「如今我們長大了,要有自己的小家。」19歲的錢彩顏說。
錢彩顏(右)和兩個姐姐。
今年,錢彩顏高考音樂類總分為436分,過了本科線,最終被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錄取。
2002年,錢彩顏的父親因意外去世。不久後,母親改嫁,四姐妹便到伯父家暫住,後來於2009年進入懷集縣社會福利院,開始了新的生活。
老房子雖然簡陋,但房前屋後收拾得乾淨整潔。走進屋內,還可以發現常年水浸留下的痕跡:牆角的苔蘚、發黴的沙髮腳、破損的地面瓷磚,以及一些房間尚未完全散去的黴味。「房子面積約100平方米,十多年沒有住人了,在當年建造起來時,算是村裡比較漂亮的。」錢彩顏說。
換了電線、裝了新門窗、疏通了排水道、添置了廚具……姐妹們帶著記者參觀房間,細數著整修後的變化。「只要姐妹幾個住在一起,就很知足了。」話語間,透露著對新生活的憧憬。
也許是姐妹間相互影響,4個女生都選擇了特長生這條路,排行老三的錢彩顏學音樂。兩個姐姐已上大學,四妹正在讀高三。
錢彩顏(中)和兩個姐姐。
聊天間隙,錢彩顏準備表演一支曲子,兩個姐姐也在一旁陪伴著。有些害羞的錢彩顏取出竹笛,和姐姐們商量著曲目。
她們圍坐在一起,配合默契。大姐用手指著樂譜,二姐用腳打著拍子,坐在中間的錢彩顏,吹響竹笛。一時間,動聽的旋律迴蕩在整個房間。
臨走時,她們出門送別。記者一行上車後,三姐妹還在揮手致意。車輛緩緩駛向村口,她們的身影漸漸消失。
畢業後賺了錢,回家重建新房
從懷集縣藍鍾鎮到李子軍伯母家所在的上竹村,在山路上要經過128個彎。短短10公裡,車開了近1個小時。
李子軍。
「這邊!」李子軍看到記者一行,黝黑的臉上露出笑容,連連揮手。穿過一條狹窄的小路和一個不大的菜園,一座裝修簡陋的單層平房出現在眼前。
屋內擺設簡單,僅有的幾件家具看起來很有年代感。「這是我伯母家,也是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他說。
「這個孩子命苦。2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也很快改嫁,自小就沒有父母的概念。」李子軍的伯母說,「不過他從小就很懂事,搶著幫家裡幹家務活,減輕我們的負擔。」
伯母家後面不遠,是李子軍出生的老屋。不足30平方米的泥磚房,在2014年的一場暴風雨中坍塌了,剩下的殘垣斷壁現被搭建成一個雞舍。「等畢業以後出來工作,賺了錢,打算回來重建新房。」他說。
李子軍。
今年高考過了專科線的子軍,最終被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錄取。「是親戚、福利院的『家人』,還有社會上眾多熱心人士的幫忙,才讓我走出大山。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並儘自己最大能力回報他們和社會。」對於即將到來的新生活,子軍充滿了期待。
前行,永遠記住夢想的樣子
伍海琪。
記者一行還到懷集縣大崗鎮華地村走訪黎怡伶的大伯家,到懷集縣鳳崗鎮麻地村走訪了伍海琪家空置的老宅。目前,黎怡伶已被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錄取,伍海琪被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錄取,等待她們的將是更加精彩的人生。
黎怡伶考上的專業是護理與健康學院護理學專業。「我想學醫,因為今年的疫情讓我更明確了我的理想。從小到大,都接受著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關愛,待我學有所成,換我來保護更多的人。」她說,「前行,永遠記住夢想的樣子。」
黎怡伶。
「期待更多的熱心人士伸出援手,共同助力孩子們上大學。」廣東省慈善總會項目負責人說。
這些天,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隨著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紛紛向孩子們遞來了「繡球」,他們的求學夢想正在飛出大山。
李子軍伯母家所在的懷集縣藍鍾鎮上竹村。
今後的路,還是要靠自己走。對於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他們的心被暖流包圍著。
【記者】李強 餘秋亮 汪祥波
【拍攝】張冠軍
【剪輯】羅斌豪
【海報設計】黃澤偉
如愛心人士願意捐贈,可與廣東省慈善總會聯繫,聯繫電話020-83375002(工作日上班時間),也可下拉本頁面點擊文末記者名片留言。
【作者】 李強;張冠軍;羅斌豪;餘秋亮;黃澤偉;汪祥波
廣東民政頭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