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菜怎麼才能從「根」上綠?修復過度施肥打藥被破壞的土壤

2020-12-11 澎湃新聞

放心菜怎麼才能從「根」上綠?修復過度施肥打藥被破壞的土壤

潘少軍/人民日報

2018-04-14 07:02

人民日報4月14日報導,目前,我國不少地方在推進「放心菜」工程,「安不安全」「好不好吃」成了消費者最關心的話題。有人認為,只有賣相差的「蟲眼菜」,才不會打藥施肥;也有人認為,只有自家種的「糞肥菜」,才安全又好吃……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這些都是傳統觀念,有一定道理,但並不全面。」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農林局總園藝師餘漢清表示,比如,當蔬菜上的農藥大部分降解後,蟲子也會來吃;施糞肥的葉菜,也許會帶來寄生蟲、病菌等。因此,只有走現代生態農業之路,多用生物治蟲技術,多施有機肥,切實將農藥、化肥用量降下來,才能種出真正的「放心菜」。

無錫當地市民雖然偏愛食用易受「農殘」影響的葉菜,但已連續20多年沒有出現急性中毒事件,而且農業面源汙染問題有所減輕。這其中原因何在?記者近日來到無錫最大的「淨菜」種植基地——惠山區洛社鎮精細蔬菜種植基地及附近的蔬菜種植村一探究竟。

「放心菜」要靠綠色種植

要種出「放心菜」,首先要修復因過度施用化肥、農藥而被破壞的土壤。據介紹,當地原先承租土地種菜的農民大多數是外來務工者,為了追求短期效益,一般採用「大肥大水」的掠奪式種植方式,導致這些菜地幾年後都無法種出蔬菜了。這種急功近利的種菜方式不可持續,整個產業鏈處於經常虧損的狀態。

惠山區精細蔬菜產業園副主任楊國洪介紹,為了修復被破壞的土壤,他們採取了翻曬、休耕、輪耕以及加石灰粉和生物菌肥等辦法,並且在已修復田地種菜時,只用有機肥,基本上不用農藥。

「放心菜」依靠的是綠色種植方式,成本比較高。比如,有機肥很貴,如果沒有政府提供補貼,農民是用不起的。另外,通過利用大棚、防蟲網、性素誘捕等辦法,大幅減少了天災蟲害的危害,甚至可以不用農藥,但這也增加了一次性投入。

「其實,採用綠色種植辦法,不僅可以種出好菜,還能賣出更好的價格。個別人之所以種出『問題菜』,主要原因是種植技術有問題。」洛社鎮種植散戶邵其清表示,消費者也要提高辨識力,擠壓「問題菜」的生存空間。「放心菜」容易辨別,它們有脆、甜、滑的明顯口感。以生菜、菠菜為例,如果能吃出苦味,就說明收割前打了農藥,要立刻扔掉。

「放心菜」也要嚴格監管

「放心菜」不僅僅是一個「放心工程」,也是一個綠色工程。「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循環經濟為依託,通過三產融合來建鏈,由龍頭企業來組織生產,並解決政策扶持、土地流轉、技術支撐和勞動力素質等諸多具體問題。」洛社鎮書記俞剛表示。

打造「放心菜」的安全鏈,要靠機制和技術來保障。當地完善了追溯和檢測系統,對蔬菜的種植、儲運、流通、銷售進行全流程監控,給予「問題菜」嚴厲處罰。一些龍頭企業和合作社,還開始研發和安裝「區塊鏈」系統和物聯網系統,通過技術手段來監管種植戶的蔬菜生產。

打開「放心菜」的更大生存空間,要靠綠色加工和綠色消費來拓展。在惠山區萬壽河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超市專營櫃檯,記者看到不少切成1/4大小的包菜、大白菜,這樣的菜會不會出現保質期短的問題?「這是採用真空預冷技術處理的『淨菜』,切開後可保存一周左右,菜量剛好夠吃一頓,節約又省事,很受年輕夫妻歡迎。」合作社社長郜士團表示,「放心菜」也可以是環保菜,雖然稍貴些,但可以少吃一點、吃好一點、少浪費一點,這樣就能保護種植戶和消費者的利益,實現多方共贏。 

(原題為《修復土壤,綠色種植,全程跟蹤:放心菜要從「根」上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放心菜,修復土壤,綠色種植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不施肥 不打藥自然農耕收穫「金色果實」
    原標題: 不施肥 不打藥自然農耕收穫「金色果實」海峽網7月3日訊 不耕地、不施肥、不打藥,僅通過改良土壤,改善生態,就能自然栽培出放心蔬果?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必要走進建陽區小湖鎮大山坪的尚甘果園。
  • 植保《為什麼霜黴病打藥控制不住?視葡萄病情靈活選擇和匹配藥劑...
    很多果農反映,部分地區葡萄霜黴病發生嚴重,怎麼打藥都控制不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辦法和藥劑可以儘快地予以控制?請看植保專家趙佔周老師的解答。 一、為什麼霜黴病打藥控制不住?
  • 建陽:不打藥不施肥 自然農耕收穫「金色果實」
    不耕地不施肥不除草不打藥自然農耕還食材本色不耕地、不施肥、不打藥,僅通過改良土壤,改善生態,就能自然栽培出放心蔬果?「生物多樣性越豐富,昆蟲間的相生相剋自然能避免單一病蟲的爆發,而且土壤越健康,作物的生長也就越健壯,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會越來越強。」黃興旺向筆者解釋道,自然農耕就是要充分發揮土壤自我耕耘的能力,通過增加作物種類、植物種類以及動物種類,以此恢復生態,改良土壤,控制病蟲害。
  • 田間地頭看春耕:藥肥減下去,棚菜「綠」起來
    科學上肥不打藥,一年又能省下四五千元,效益能不好嘛!」崔玉奎說著順手從架上摘下兩根黃瓜,就和馮樹成吃了起來。  馮樹成是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保護地技術服務總站站長、農技專家,崔玉奎是喀左縣羊角溝鎮燒鍋杖子村的黃瓜種植大戶,他倆聊的話題總是圍著黃瓜轉。  黃瓜摘下來就吃,可不是不講究,而是真放心。整個大棚沒打過一滴農藥,沒上過一點化肥,「恆溫恆溼連土都不揚,乾淨著呢!」
  • 果樹施肥不可掉以輕心!怎樣施肥才合理?才能提高產量和品質呢?
    四、注意施肥方式,發揮最大肥效1、果樹施肥千萬不要撒施,撒施節省了人工,但大大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這是因為果樹的根系有一種像水和向肥的特性,也就是說,哪裡有水有肥,樹根就往那兒長,那兒的根系就發達。施肥過淺,果樹的根系就往上長,樹根上浮或外露,寒冬易凍死,酷暑易曬死。所以果園施肥一定要杜絕撒施、表施或淺施。
  • 國內唯一含竹醋液的根部肥----預防根腐病、修復根結線蟲造成的根系受損特效!
    3、隨著作物連年種植,土壤中根結線蟲、重茬、酸化以及土傳病害越來越嚴重,使得農藥、化肥、人工等生產投入不斷增加,產出沒有明顯的增加,使用根統管後,可以有效預防重茬、土傳病害的發生,修復受損的根系,調節土壤的酸鹼度。二、產品效果:生根壯苗,改良土壤,補充營養,驅蟲防病,對修復根結線蟲引起的根部損傷特效。
  • 土壤修復迎來「大塊頭」 效果你可能想不到
    風蝕是與沙化過程相聯繫的,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涉及11個省區,面積達149萬平方公裡,其中對農牧交錯區有直接影響的風沙化面積達33.4萬平方公裡。    另據農業部組織的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資料統計,我國鹽漬土面積為5.2億畝(不包括濱海灘涂),其中,鹽土2.4億畝,鹼土1299.91萬畝,各類鹽化、鹼化土壤2.7億畝。
  • 土壤酸化、根線蟲、土傳病害防治困難?一個方法教你巧妙解決!
    但由於缺乏用肥知識,近些年以來,大部分農民也都普遍存在著過量施肥和不合理施肥的不良用肥習慣,再加上很多地區長期重茬連種的影響,直接導致了土壤質量下降、重金屬超標、中微量養分被固定、病蟲害頻發,如土壤鹽鹼、板結、酸化、有機質下降、微生物群減少、土傳病害嚴重、作物缺素症頻發等,造成作物長不好、產量上不去、品質大幅下滑。
  • 養殖花草土壤變硬怎麼處理?從2方面找原因,可避免植物傷亡
    比如花草養殖時間長了,土壤就會變得特別硬,這樣的土壤不適合養殖花草,乾裂的土壤問題會導致花草吸收不到養分,或者讓根莖部位受到損傷。可是如何避免這個問題出現,出現後應該怎麼應對?這些都是困擾花友們很久的難題,今天小編打算給大家介紹一下,只需要在土壤中添加這個有機肥,土壤立馬變得鬆軟有養分,養殖什麼旺什麼。
  • 種植梨樹,該怎麼施肥很重要,看看老果農怎麼說
    種植梨樹,施肥管理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只有通過科學規範的去進行施肥管理,把握好每個時期應該施什麼肥料,施用多少的量,才能讓梨樹生長獲得充足的肥料,正常生長,獲得高產量,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具體怎麼施肥吧。一、施肥時期梨的施肥時期是根據在一年中生長發育的順序性和地上部枝葉花果生長與地下部根生長相互制約的關係而決定。大體上分下列階段:(1)從發芽到短梢不再生長長出葉子。約自2月至1月中下句,其目的是萌芽開花整齊一致,坐果率高,果實發育好。(2)當年的新葉所製造的養分,用於枝葉和根部生長的旺盛期。自4月底至6月底。
  • 土壤變綠變紅是什麼原因?
    土壤變紅變綠這種現象,通常在大棚、果園、蔬菜等經濟作物栽培較多的或時間較長的,多會出現該類現象。那麼出現這類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引起。1、土壤酸化當土壤施用酸性肥過多過多或頻繁時,如硫酸鉀、氯化銨、氯化鉀、硫酸銨等,再加上棚內的溫溼度比較高,常隨著栽培年限的增多,這些酸性肥料的持續施入,導致土壤酸化。PH值下降。
  • 施肥越多越好嗎?其實「肥害」很要命!
    我們有時會發現,給農作物施肥後,不僅不見植株返青轉綠,反而發黃甚至凋萎死亡,這便是「肥害」的結果。 農作物根毛細胞溶液與根系周圍的土壤溶液之間構成一個滲透系統。在正常情況下,根毛細胞的濃度比土壤溶液的濃度大,水分便從土壤中通過根細胞原生質向細胞液滲透,這樣,農作物形成正常的生理吸收代謝。反之,土壤溶液濃度高於細胞液濃度,細胞內的水分便向細胞外擴散,形成反滲透作用,使細胞原生質失水與細胞壁分離,引起細胞乾枯,停止生命活動,導致植株凋萎死亡。
  • 你知道怎麼才能種出又大又甜的蜜桔嗎?
    1.蜜桔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的目的在於獲得良好而牢固的樹體結構,以達到調節光照,合理分配養分,平衡樹勢的目的,從而可提早結束,提高單株產量,並將樹冠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便於採果、打藥
  • 果樹八種施肥方法,最佳施肥時間,最佳施肥位置
    在很多人眼裡,種地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不外乎栽種完施肥、打藥、澆水那點事兒!比如說收在果樹施肥管理上,也許很多外行人就會認為,只要把肥料施入到果園內的土壤中,就算完成了果樹施肥。 其實不然,果樹要想高產優產,施肥最關鍵!
  • 土壤壞了,種什麼都不行!事關所有人,趕快看吧!
    新建棚室的土壤生物性狀是比較好的,有害菌群和有益菌群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當我們不斷種植,不斷加入化學肥料,土壤中微生物菌群開始慢慢失調,即有害菌的數量越積累越多,有益菌的數量越來越少。隨著種植年數的增加,根部病害會發生會特別厲害,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到最後即使再怎麼施肥,產量也上不去。菜農往往只注重施用化肥,而沒有關注到土壤生物性狀的一個活化,土壤生物性狀的惡化是導致作物減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怎麼施肥才能更高產?
    怎麼施肥才能更高產?怎麼施肥才能更高產?1.沙土這種土壤土質疏鬆,透水... 土壤是種植的基礎,根據不同的土壤進行合理水肥管理,才是一切作物高產的基礎,那麼沙土、黏土、鹽鹼土,這三種問題土壤到底應該如何改良?怎麼施肥才能更高產?
  • 省力化生產的口號喊了這麼多年,怎麼才能實現?要注意哪些問題?
    當然,省力化生產需要從各個方面實行去人工化,把人工操作轉換成機械化操作和智能管理才能達到省力化的目的,說簡單一點就是我們怎麼改造土壤、怎麼打藥、怎麼施肥、怎麼澆水、怎麼運輸的減少人工投入的生產方案。我們接下來一起捋捋看如果要實行省力化生產要達到哪些基本要求。
  • 洋蔥根腐病危害大,掌握科學防治技術,有效防治病害發生
    洋蔥是一種在我們日常一直能見到的蔬菜,它常被用於調味菜,口味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在炒菜多多少少都會放上一些洋蔥,但是在種植洋蔥的過程會出現根腐病的現象是怎麼回事?很多洋蔥種植戶反應在種植洋蔥的過程中從播種、施肥、打藥、覆地膜一樣沒少過,一眼望過去是綠油油的一片,看著長勢還不錯,想著明年的產量應該很能豐收。
  • 一張圖告訴你沙土、壤土、黏土土壤性質及施肥方式!
    土壤質地通常在這些紋理之間分為沙子,壤土,粘土和土壤。 土壤質地,施肥方式,施肥方法,澆水方式等的差異都不同。   根據土壤質地劃分沙子,壤土和粘土。
  • 土壤問題怎麼治?礦源黃腐酸鉀複合肥的價格,黃腐酸鉀的作用
    農民增產增收使用大量的化肥、農藥,因為不合理使用破壞了土壤的結構環境,造成土壤鹽鹼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結等一系列的土壤問題,最終導致作物生長受到抑制,減產減收。那麼,有什麼有效的改良土壤方式嗎?一、什麼是土壤鹽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