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省力化生產已經提出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成效不佳。原因很多,地形地貌,種植習慣,現代農機體系不成熟等等因素造成目前窘境,口號年年喊,越喊越落後。當然,省力化生產需要從各個方面實行去人工化,把人工操作轉換成機械化操作和智能管理才能達到省力化的目的,說簡單一點就是我們怎麼改造土壤、怎麼打藥、怎麼施肥、怎麼澆水、怎麼運輸的減少人工投入的生產方案。我們接下來一起捋捋看如果要實行省力化生產要達到哪些基本要求。
1,園區規劃,水電路管的設計
行軍打仗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建園種植也是一樣,園區規劃才是重中之重!合理的道路規劃很重要,後期所有工作和道路息息相關,便利性為標準。水源和蓄水池尤其重要,有水源,根據佔地面積規劃單個水肥系統,一套水肥系統輻射多大的操作面積很講究,還要涉及管道容量所浪費的水肥資源。怎麼能減少浪費是設計水肥系統考慮的重點。電就不用說了,攝像頭、殺蟲燈等設施後續需要安裝的硬體設施需要提前規劃。管道設計要求比較高,水肥系統和打藥系統的管道布局,相對應的蓄水池和藥池分布,根據水源地來合理分布,這兩個管道設計做得好就意味著後期生產管理的施肥打藥澆水效率高低。一定要重視園區規劃,地形地貌配套的株行距一定要適合機械化生產。
2,整地改土,把基礎做實,減少後期操作
隨著一些大型基地發展,整地改土技術也越來越完善,把土地整理成可以運輸、能進入大型設備的地塊,然後根據作物設計好株行距。秦淮以南地區還要起壟,起壟時注意改土方案的設計,根據土壤質量添加有機肥,壟底可以添加秸稈類,壟面堆積時要加入有機物,例如有機肥、草炭土、松針等等,改土基礎做紮實後期壟體不再施入有機物,基肥在壟底平面的行間逐年施入即可,後期只需要滴灌時加入腐植酸類肥料進行有機物補充即可。幼苗期壟面使用覆蓋物防治雜草,行間生草栽培,調節小氣候環境,到了豐產期全園實行生草栽培,減少人工除草和藥劑除草的人工投入。整地改土這個環節也非常重要,影響深遠。
2,機械化作業是未來的趨勢,也是省力化生產的必備條件
省力化生產就是減免人工的生產,通過減少人工投入來實現。園區規劃一定要適合機械化生產,行間距能通行作業機械。滴灌設施可以解決澆水和追肥,但是基肥還需要藉助機械來實現省力化,行間距至少要可以通行開溝施肥覆土一次性完成的農機,如果地塊不能進入機械,那麼省力化生產就無從談起,只能依靠人工來進行傳統種植。大概歸納一下,水肥系統和噴藥系統屬於植保營養管理的省力化重要手段,農機屬于田間操作的省力化生產手段,如果整個園區都可以實現。那麼配套自動化控制系統,人工將會大幅降低到傳統種植10%或者20%的水平。如果大田區配套飛防那就解決了噴藥系統的人工支出,甚至連傳統種植的5%都不到。所以,想實現省力化生產那就必須考慮機械化程度的高低。
3,田間操作免人工化,能使用輔材的別使用人工
目前經濟作物區的作物有很多生產環境需要人工操作。比如套袋,四川丹稜不知火套袋成本佔所有成本30%還要多,屬於人工需求密集的環節,其實我們可以改變一下種植習慣,改用其它方式。套袋的作用無非就是隔離農藥與環境汙染、隔離病蟲害及塵土的作用使成熟水果表面光潔、色澤鮮豔,使外觀和品質得到保證,如果我們換上其它材料覆蓋,達到同樣的目的,但是也能減少大量人工何樂而不為呢?今年眉山地區和蒲江地區的愛媛38這個品種的種植戶很多改用覆蓋防寒布的方式,取消了套袋這個環節,目前水果已經售完,效果相當不錯,本是半信半疑的種植戶徹底接受了這個產品,明年預計大部分種植戶都會選擇覆蓋防寒布而不是套袋。防寒布取代套袋,防草布取代人工除草,藥劑除草。這些都是新產品,能實現省力化生產的產品。
農業生產省力化研究任重道遠,就好像企業管理的流程優化一樣,要對生產基地的每個生產環節進行優化,能用機械和輔材解決的堅決不使用人工!人工再便宜,你也要有人可用才行。今年夏季我們園子大量需要人工的時候每天存在30%的人工缺口,加錢也找不到人!農村人口老齡化很嚴重!隨著時間推移,能招聘到的務工人員會越來越少,如果哪一天人工成本達到200元以上,不考慮省力化生產的基地想活下去無疑是痴人說夢!除非你的農產品都和吳曉平他們一樣畝產值好幾萬或者好幾十萬,要不然你現在就得改變觀念,農業路上不容易,且行且珍惜!歡迎同樣關注農業生產省力化研究的朋友交流心得,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