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對口號的熱愛,恐怕很少有國家能出其右,有人這麼評價我們的口號:口號這東西就像是大年三十或者是初一、十五放的鞭炮,為的是熱鬧一陣子。你要是把它當作一種能夠實現的承諾,你就是自尋煩惱了,看看那些我們喊過的口號,卻是如此,官員財產公布喊了17年,仍然難產;加大教育投入喊了15年,上學越來越貴;醫改喊了10年,看病越來越貴。既然口號總是口中樓閣,難以兌現,為什麼中國人仍然如此熱衷口號呢?
那些年我們一起喊過的口號
從「四個現代化」到「人多力量大」
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喊口號?大概從幼兒園、小學就開始了。那時,老師用哄小孩的口吻問大家:能不能完成啊?小朋友們異口同聲:能!老師說:大聲一點!大家扯著嗓門大喊:能!開運動會,大家都要站在龐大的隊伍裡,高喊「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口號。校園裡,草地上,到處都是「校園是我家,衛生靠大家」……原來,在啟蒙教育裡,我們就學會了喊口號……
「四個現代化」喊了快50年
1964年12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根據毛澤東建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的「兩步走」設想。從此「實現四個現代化」就成為幾代人的口號。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與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會談時,把四個現代化量化為,到二十世紀末,爭取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人均1000美元,實現小康水平。 鄧小平把這個目標稱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即「小康之家」。
從「人多力量大」到「少生孩子多種樹」
1949年9月,針對美國前國務卿艾奇遜對中國人溫飽問題的看法,毛澤東以《歷史唯心觀的破產》一文反駁:「中國人口眾多是一件極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也完全有辦法,這辦法就是生產。」「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國家領導人們提出了「人多力量大」的口號,鼓勵人們生育。然而,幾十年後,隨著人口壓力的劇增,國家政策已經變成了「計劃生育」,地方政府喊出了「少生孩子多種樹」的口號。
「十五年趕英超美」
1957年11月,社會主義大家庭在莫斯科開會。趁著蘇聯剛剛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熱乎勁,各社會主義國家形成共識,「社會主義正在上升,資本主 義正在衰退」。赫魯雪夫在會上提出,要用15年時間趕上和超過美國。毛澤東表示,中國要用15年時間趕上和超過美國的小弟弟英國。12月份,劉少奇向全國宣布,中國要在15年內在鋼鐵和重工業方面趕上英國。「十五年趕英超美」這一口號在中國流傳起來。
這個著名的口號,是中國百年來被迫害感在1950年代的一次爆發。它洋溢民族主義的激情,其背後是對於「趕超」的單維度理解和樂觀估計。1995年,中國的鋼產量增至9536萬噸,終於超過了英美,1996年中國鋼產量超過一億噸,名列世界第一。2005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英國,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但這時中國人發現,自己卻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社會福利,均和英美存在差距。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對幾代中國人來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口號並不陌生。這八個字是毛澤東得悉蘇州市金閶小學8歲學生陳永康被特務打傷的事跡之後,親筆題寫的,並製作錦旗贈送給陳永康的。同時,毛澤東向全國的青少年發出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號召。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口號逐漸變得「形式多過意義」。很多學校將這八個字刷在學校的牆上,學生記在自己的本子上,但是真正有多少人真的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許已經要大打一個折扣了。
口號滿天飛,做到有多少?
喊的最響,做事做的最差
@Coo劉油茶:反腐敗喊了30多年,病入膏肓;官員財產公布喊了17年,幾成難產;加大教育投入喊了15年,上學越來越貴;醫改喊了10年,看病越來越貴;房價降下來喊了6年,越漲越高;控制物價有信心喊了3年,結果仍不盡人意。
反腐喊了三十年,貪官不斷湧現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貪汙腐敗很少,當時很少人受賄。」李通波回憶,他記得廣東省海豐縣縣委書記王仲貪汙6萬塊就被槍斃了,有人給原深圳市委副書記送上一支電子原子筆,這樣的小事市委副書記都會把它當成大事來對待,將筆上交匯報。李通波回憶,一桶花生油可以吃上好幾個月,當時大家也都是憑糧票吃飯。如果收受這樣的東西,也已經算得上是受賄了。
1982年,為了杜絕腐敗,打擊腐敗苗頭,中央提出了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鄧小平同志在這一年指出,反腐敗,打擊經濟犯罪是一個長期的、經常的鬥爭,並提出「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的思想和口號。
然而三十年過去了,關於腐敗的口號喊了無數個,「讓腐敗者在政治上身敗名裂,讓腐敗者在經濟上傾家蕩產」「反腐敗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然而反覆的形勢卻不容樂觀,貪官們的貪汙數額越來越大,動輒上千萬、上億。與30年前相比,現在的反覆局勢已經「病入膏肓」了。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卻寧建豪華政府樓不建校舍
在很多地方,都將教育的口號刷得遍地都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然而在這樣的口號面前,某些地方的行為卻讓人失望。比如,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投巨資建造「白宮」式豪華辦公樓,卻不願意拿出錢去修繕改造該區楊莊小學的十二間危房教室。按說當地政府大樓的建設資金足以翻建數百所小學。但楊莊小學最終是靠申請國際援助,從日本人那裡得到了八萬多美元援助款,才改建了校舍的。「政府有錢建造豪華辦公樓,但沒有錢改建破敗的學校」,日本人水谷準對這種中國特色的現象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降房價的口號喊了6年,房價依然堅挺
2006年,「穩定房價,調整住房結構」是中央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國家從金融、信貸、土地、稅收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政策,其中包括加息、「國六條」、「90平方米70%」、「限外」等一系列「步步為營」政策,調控從「宏觀」延伸到「微觀」。然而,出乎人們預料,在一片「加緊調控」和「房價必降」的聲音中,2006年房價卻一路狂飆,一點也沒有下降的跡象。站在2012年回望2006,人們會發現那時候的房價根本不算「高」——6年前,北京通州某樓盤的房價4000-5000一平米,而如今,通州的均價已經接近15000每平米。降房價的口號喊了六年,房價降了否?
「控制物價有信心」喊了三年,物價卻沒被「控制」
2009年8月,國家發改委一個月內連發4個文件,以穩定物價。在此之前,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已經在各種場合紛紛表示「有信心控制物價」,會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控,控制居民生活成本的上漲。然而,三年過去了,「有信心控制物價」還在說,物價卻沒見跌的意思,相反,隨著物價的高企,「蒜你狠」、「豆你玩」、「火箭蛋」等說法不斷湧現。
為什麼我們如此熱衷於喊口號?
喊口號、貼標語、拉橫幅現在仍然盛行
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中國特色的各種口號,據說口號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比裹腳布和貞操鎖要長得多,我們熟知的口號,從 「王后將相向寧有種乎」到「吃他娘,穿他娘,打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如今,喊口號、貼標語、拉橫幅,三大招仍然盛行,耳濡目染中,每個人打小就學會了喊口號的本領。
喊口號目的是為了讓別人聽,讓別人跟著口號走
中國是一個官本位社會,誰只要當了官,就等於誰幹成了人生大事業,就等於誰說了算,就等於誰有了思想。因此,早在古代就有官服、官轎、官宅、官旗、官衙,就有為官的字號和口號。口號乃是治理一地的思路或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工作觀的體現。喊口號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聽,讓別人跟著口號走,讓別人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施政思路。
口號不需兌現,最具裝飾性和迷惑性,可以打馬虎眼糊弄人
人們需要口號,因為現在口號有著更多的裝飾性意味。雖然不少口號只是口號而已,喊再久都實現不了,是空想。但別忘了,虛幻的東西最具裝飾性和迷惑性。口號正了,好像事就真了,事也就成了。一些時候,幹正事前也要先喊口號,為將來的計劃製造輿論,設定方向。甚至有時口號喊多了,口號便成了政績,成了自我標榜資本,管它有沒有實效。
口號更加具有目的性,嚷嚷上口效果好
今天的口號更加具有目的性。比如一家體育公司的口號是「一切皆有可能」,另一家競爭對手,馬上就說:「沒有什麼不可能」;一家軟體公司剛喊:聯想,只要你想……另一家馬上接嘴:想都不用想!人們開始用口號來打倒口號,嚷嚷上口的口號,成了最有效的宣傳工具。
講廢話、喊口號已然成了社會習慣
有人說,喊口號大概是為官一方的要證明自己正在做事,還搞得轟轟烈烈,用來虛張聲勢,大作輿論準備。於是全國各地相爭效仿,逐漸形成風氣。越是落後的地方,那裡的領導越是喜歡拾人牙慧地講廢話、喊口號,鄉村公路兩旁貼滿紅紅綠綠毫無實際意義的標語,房前屋後到處寫上帶恐嚇性質的警句。
口號可以宣示一種集體紀律或價值觀
1981年2月15日,全國總工會等九個中央單位,聯合倡議大興「五講四美」之風。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門發出通知支持。此後,這項活動又和「三熱愛」活動相結合。於是形成了人們所傳誦的五講四美三熱愛經典口號,成了民眾耳熟能詳的口號。
1985年,全國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在四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培養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從此,做「四有」新人的口號和以此為主題的活動在全國各行各業展開。
口號也是群體表達共同訴求的好方式
世界上最有創意的還是中國球迷。因為他們在為球隊加油的時候,並不僅僅是喊加油那麼簡單。他們往往會發明一些特別有意思或者富有深意的加油口號,為賽場增添許多樂趣。CBA總決賽中,北京球迷們就流行在賽場上喊「換蘇偉」;2008年中超賽場上「謝亞龍下課」;發源於重慶球場,後傳遍全國的「雄起」,口號成了一個群體對另一群體,最簡潔卻最有力量的訴求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