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陽原古村落|革命老區——上莊村

2020-12-20 文旅張家口

上莊村

上莊,古稱尚堡。宋、遼時期,這一帶是民族衝突地區,多有戰爭發生於此,因此也成為屯兵、練兵之所。逐漸形成人居後,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美的山水環境和古老的尚堡所在,成了這一帶的上乘之莊,故名上莊。王、李兩大家族是村裡的主要成員,他們相鄰相伴,同飲泉中水,共燒山上柴,和其他姓氏成員共居。

上莊村坐落在恆山餘脈襄山段的青天背北麓,位於原東白家泉鄉政府駐地西南5.2公裡處,地處半山區。該村東西溝壑縱橫,坡梁起伏,綠樹成蔭,風景優美。村東南梁上有「大寨頭」,據傳是穆柯寨古堡遺址(遺址尚存),村西南有「小寨頭」(現存小土丘和低土牆)。村南有兩道溝,一道是泉眼溝,清水潺潺,長流不息,一道是小東溝。兩道溝內,各有一個石窯洞,分別叫小東石窯、大西石窯。小東石窯內的石頭青白相間,錯落有致。大西石窯能容納幾十個人,戰爭年代曾在這裡躲避敵人的清剿搶掠,窯外五彩花崗巖顯露出被風雨侵蝕的痕跡,景色可觀。

革命老區

地處半山區的上莊,緊連著深山區的溝壑山地,地形複雜,便於隱蔽和撤離,這是上莊成為革命老區的主要原因。1937年冬,王震將軍率領的八路軍359旅,在山西雁北一帶創建抗日根據地期間,來到六稜山之西的上莊、火石嶺、窯兒溝和山前的鄭家窯一帶,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武裝鬥爭,抵禦日軍入晉。青天背主峰和大平坨的山頂上都有抗擊日軍入晉的戰壕。火石嶺阻擊戰就是在這一帶和日軍發生的戰爭。上莊村南的小東石窯處,就是武工隊伏擊日軍的地點。

1942年7月,晉察冀邊區北嶽區抽調幹部,組成桑乾河工作委員會,並組建了桑乾河武工隊,到陽原西部開展工作,駐地就在上莊一帶。同年12月,中國共產黨蔚縣委員會根據中央關於「組織武工隊,打出去」和平西地委「三位一體」的指示,提出「鞏固南山(蔚縣南山),發展川下(蔚州川),開展北山(陽原南山)」的方針,設蔚陽工作委員會和辦事處,進行抗日鬥爭。1943年3月,在桑乾河西南區建立了區抗日政權(廟兒粱至上莊一帶為第九區),牽制和打擊日本侵略者。

解放戰爭時期,上莊成為中共陽原縣委、陽原縣人民政府的駐地。1948年1月,察南地委指示撤銷聯合縣,恢復原縣建制,中共陽原縣委員會和縣人民政府就是在上莊成立的,並在村南大院辦公。縣委書記張文科、縣長周大川,領導全縣人民開展對敵鬥爭,支持前線。在這裡,培訓幹部和村積極分子,開展土地改革,並抽調土改積極分子到附近村莊開展土地改革工作。村幹部王官被抽調到獨山堡搞土改工作,他工作積極,公道細緻,受到百姓擁護,不幸於1948年冬死亡,鑑於當時條件未查明死因,根據其工作表現和群眾反映認定為烈士,認定家屬為烈屬。

時任村長李業,配合縣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對敵鬥爭、保衛政權、支援前線、土地改革等方面工作突出,多次立功受獎(現存有察哈爾省軍區嘉獎證書)。當時,村中及附近一帶青壯年基本上參加了革命工作,有參加武工隊、縣大隊、區小隊的,有傳送情報、站崗放哨以及搞土改等工作的。王緒枝給縣委書記張文科當警衛員,隨軍南下,後在安徽工作。王緒亮、李茂元等人解放後在本縣參加工作。

青天背

上莊村所在的青天背,是陽原南山的風景區。青天背主峰海拔2045.9米,是陽原的最高峰。

青天背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群山之巔有四處天然形成的山體穿孔拱形空洞,相傳是仙境天庭的四個天門。山上建有許多寺廟,位於青天背西北端的白雲寺,相傳建於五代後周,有十六孔石窟,與雲崗石窟、渾源懸空寺風格相似。青天背景區還有幾萬畝的原始次森林,幾百種中草藥,數十種野生動物及上百種鳥類,是個休閒度假、體驗自然風光的理想之地。

圖文:陽原文化旅遊

排版:文旅張家口

備註:侵權聯繫刪除

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追蹤

相關焦點

  • 「小上海」上莊村:績溪古村落裡的「北境之王」!
    「北境之王」上莊村論歷代湧現的名人成就和數量,如果要在績溪縣北部眾多古村落裡選出一個最知名的,一定非上莊村莫屬。上莊村是績溪古村落裡名副其實的「北境之王」。上莊村之名,因人而出名,胡適、胡開文、汪靜之、曹誠英以及一代代徽商前赴後繼,走南闖北,行遍天下,讓這個「北境之王」的古村落在民國時有「小上海」之稱。上莊村裡的居民世代繁衍相傳。短的有300餘年,長的達千年以上,以胡、汪、程、柯、王五姓居多,村莊附近的社屋上還有新石器時代遺址。
  • 探訪佛山古村落真相(蓮塘村)
    近幾日因走親訪友的緣故來佛山一遊,徘徊數日甚感寂寥,一日趁朋友有事外出之際,在他書架上發現一本(佛山古村落)一書,拿來翻看甚感驚奇:一個小小的方寸之地,竟有30 處古村落是真的嗎?如此正好趁此機會探訪一下,證明真偽虛實豈不可好?
  • 汕尾陸豐這3個村落被認定為第六批廣東省古村落
    2月14日,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發布了「關於認定第六批廣東省古村落的通知」文件,文件中公布了第六批共43個廣東省古村落的具體名單,汕尾陸豐共有3個村落入選。據了解,廣東省古村落的評定工作是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搶救和保護古村落文化遺產一項極其緊迫而又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
  • 「那片土地——「小北京」」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上莊村
    在老師發布的《山西省傳統古村落名錄》之中,我仔細查閱了每個村落相關資料後,我決定去古建築保存最多,還原度最高,村落改造最少的上莊村。在確定訪問村落後,父親經過詢問便找到了認識上莊村村長的一位朋友。這次去龐爺爺家重點了解上莊村的細節,其餘相關的抗日遺蹟及風俗習慣等。龐祥新爺爺給我講述了整整三小時關於上莊村的歷史風俗,及他將上莊村申請為國家級古村落的過程。龐爺爺說他從小就對村落的一些歷史與建築感興趣。他來自緊挨著上莊村的下莊村,但他說自己比本村的人還要了解上莊村。
  • 花一周的時間探訪麗水古村落,第一站就讓石頭包圍了,硬碰硬一下
    眾所周知的原因閒在家很長一段時間,很想出去走走,但是又不太願意走人多又遠的地方,所以決定探訪一下浙江麗水的古村落。浙江麗水被譽為「江南最後的秘境」,地勢上多丘陵地貌,自然環境保護得當,所轄的各個縣都有著眾多的古村落可以探訪。所以這一站就選擇在麗水的古村落之間穿梭探訪一番了。
  • 探訪張家口這些百年滄桑之美的古村落,您不知道的有幾個?
    探訪張家口這些百年滄桑之美的古村落,您不知道的有幾個? 此地集「古民宅、古寺院、 古城堡、古戲樓」四大文化奇觀為一體, 是古蔚州800莊堡中最為獨特,
  • 探訪井陘古村落——乏驢嶺村
    探訪井陘古村落——乏驢嶺村乏驢嶺村,隸屬於井陘天長鎮,全村共有133戶,人口461人,是一個小村莊。雖然村小,但村莊的歷史並不短。在乏驢嶺村西桃花棧的石崖上,至今還保留有一處北宋時期的石刻,說明最晚那個時候,就已經有乏驢嶺這個村莊了。」
  • 時光沉澱的畫卷,山西晉城十大古村落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今卻成了「即將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山西·晉城,古稱建興、澤州。
  • 讓紅色旅遊「紅」遍革命老區
    紅色革命的火種未曾熄滅。84年後的今天,紅軍戰士以血肉之軀譜寫的這首壯麗史詩,依然閃耀著奪目光輝,照耀著當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長徵之路。  8月27日,「70年 瞰四川」——第三屆全國主流媒體航拍四川大型採訪團走進雅安天全縣仁義鄉紅軍村,探訪往昔印記,感受今日規劃發展,當地的紅軍文化及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們感慨不已。
  • 大別山一個未被開發的古村落,原始風貌依舊,有很多傳統生活印跡
    河南省革命老區新縣的大別山深處有個毛鋪大灣,漢潢古道從村邊穿過,村內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建造的民居院落,系一個未被開發的「中國傳統村落」毛鋪大灣至今仍保持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村民沿用傳統的生活習俗,儼然是一個完整的「古民居民俗博物館」。
  • 「中國夢」公益演出走進大別山感恩革命老區
    節目形式以歌曲、舞蹈、朗誦、魔術為主,突出「中國夢」主題,為大別山老區的人民送上了一場文藝盛宴。新華社記者張宇攝    新華網湖北頻道4月27日電(記者魏夢佳 喻珮)「感恩大別山,相約紅杜鵑」。由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紅色文化基金管委會主辦的「中國夢-走進美麗麻城」大型公益演出,26日走進湖北省麻城市,為大別山革命老區上萬民眾獻上一場謳歌英雄和美好生活的精彩演出。
  • 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地處大別山區的河南省信陽市,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但貧困的帽子也曾讓這座紅色名城如芒在背——它曾是全省唯一一個轄縣均為貧困縣的省轄市。
  • 晉江梧林傳統古村落,遺落在時光中的瑰寶!|閩南|歷史建築|古村落|...
    早報記者 李心雨 林福龍 吳嘉曉 文\圖每一處歷史建築,都記載著建築的信息,保存著歷史的記憶……這裡,有大批南洋的華僑,留存著大量精美的建築;這裡,存有建築雄偉的古羅馬式、哥德式洋樓,南洋風味的番仔樓,以及富有閩南風味的紅磚大厝。
  • vlog:福建龍巖幾大最美古村落,尋找古汀州客家文化
    vlog:福建龍巖幾大最美古村落,尋找古汀州客家文化有人說:旅行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多一點偶然,打破一成不變的生活規律。錢永遠賺不完,平日裡的各種壓力,一天天的累積在心底,終究會在一個合適的機會來臨時,以一種近乎歡呼雀躍的姿態去迎接。
  • 探訪千年古村落山重村:花海與琴聲相襯 保護與開發並行
    閆旭 攝中新網福建長泰4月20日電 題:探訪千年古村落山重村:花海與琴聲相襯 保護與開發並行作者 閆旭走在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十裡藍山景區一望無際的彩虹花海中,花香撲鼻而來。與十裡藍山景區相依為伴的千年古村落山重村,至今仍然保存著「原汁原味」的唐宋古村落風貌。在山重村的入口處,從石縫中分別長出的兩株千年古樟樹和榕樹,盤根錯節,綠葉垂須。經兩株古樹入村,小街小巷彎彎曲曲,令人仿佛進入了一個古代村落的「迷宮」。街巷寬度只有二米左右,路面都由鵝卵石砌成。
  • 「活著」的古村落——浙江松陽「拯救老屋行動」啟示錄
    橫樟村的房屋大部分建於清代中晚期,最早的可追溯至400多年前,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的古村落。像這樣的古村落,松陽縣境內還有百餘個,其中71個已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數量位居華東地區第一、全國第二。但這些古村落裡的老屋,由於修繕成本高、原住民無力承擔等原因,多數破爛不堪。如今,葉毛娣居住的老屋已修繕一新。
  • 「白雲生處有人家」 探訪淄博市淄川區牛記庵古村落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在白雲之上,隱約看到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  1994年以後,牛記庵村實施山區搬遷政策,原村落常年無人居住,毀壞嚴重。涅盤重生的牛記庵古村落,先後獲得「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單位」 、「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單位」、「扶貧工作精準扶貧幫扶先進單位」等榮譽。同時,牛記庵古村還培訓新型養老型服務人員 50 名,生態循環種植養殖技術人員 10名,完成以旅遊特色資源帶動當地「精準扶貧」建設。
  • 山西晉城:天官王府文化之鄉的上莊村,了解一下!
    上莊村位於潤城鎮東北4千米處的可樂山腳下(離皇城村很近),地處平原、丘陵相接地帶,南部為鳳凰山石灰巖丘陵,北部為柴汶河衝積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明正德年間(1506-1521),楊氏始祖楊幹見此地依山傍水,且村東有一千年古剝,是立村之「風水寶地」,於是定居於此,漸成村落,因在小莊之上,故名上莊。
  • 雷州半島古村落入國家名錄 有你的家鄉嗎?
    提到古村落,你會想到什麼?黃山腳下最後的處女古村——査濟比鳳凰繁榮早千年——湖南隱秘古城黔陽廣西大圩古鎮赤水河畔「老照片」——丙安古鎮但是你以為這就是全部了嗎講到湛江的古村落那就說來話長了湛江在歷史的長河中汲取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孕育了各式各樣的古村落
  • 河北邯鄲十大古村落,你去過哪些?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今卻成了「即將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燕趙大地歷史悠久,邯鄲建城迄今已有3100年的歷史,戰國時期便是趙國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