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古村落——浙江松陽「拯救老屋行動」啟示錄

2020-12-22 騰訊網

碧山環繞、溪水潺潺、歷史建築眾多的橫樟村,在2012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橫樟村的房屋大部分建於清代中晚期,最早的可追溯至400多年前,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的古村落。像這樣的古村落,松陽縣境內還有百餘個,其中71個已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數量位居華東地區第一、全國第二。但這些古村落裡的老屋,由於修繕成本高、原住民無力承擔等原因,多數破爛不堪。

如今,葉毛娣居住的老屋已修繕一新。「非常滿意,現在房子多乾淨多明亮,現在又安全又舒服,國家把我的房子修的這麼好,我總是哈哈哈的」,葉毛娣大笑著告訴記者。在現場,年邁瘦小的葉毛娣緊緊拉住松陽縣「拯救老屋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永球的手,「每次過來,她都是這樣熱情,她心裡感謝國家把她的老屋修好,房子裡電線拉起來了,廁所修起來了,對於老人來說以前這些想都沒想過」,王永球在旁邊介紹說。

這一切始於2016年1月。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松陽縣被列為該項目全國唯一一個整縣推進試點縣,基金會撥付資助資金4000萬元。項目資助範圍為松陽縣傳統村落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中的私人產權民居。採取戶主自願申報的方式,基金會資助修繕總額50%,其餘由農戶及其他社會資金籌集。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承擔技術團隊責任,負責制定修繕導則、概算指南、項目驗收規範等,在施工現場進行技術指導以及鄉土施工隊伍的培訓。松陽縣委、縣政府成立「拯救老屋行動」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

《浙江省松陽縣傳統村落文物建築修繕導則》規定:「文物建築修繕須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能修補不替換,儘可能多地保留文物建築真實的歷史信息」。老屋辦幹事裘基鵬指著修繕好的一處房子告訴記者,「在修繕過程,我們嚴格遵循能修不換的原則,儘可能地保留原有構件。對因黴爛等原因更換下來的構件,有文物價值的,也要進行妥善保管。」

截至2017年7月底,松陽縣有135幢老屋的產權人開展申報,現場方案審核133幢,16個鄉鎮(街道)34個村的97幢老屋已開工修繕,45幢老屋已基本完工。

「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最初的實施並不順利。「他們認為,這麼好的『餡餅』怎麼會砸到自己頭上,自家的房子修繕,國家承擔50%的費用,村民開始一直不太相信。」裘基鵬告訴記者。對此,老屋辦的工作人員深入松陽縣的17個鄉鎮的46個村,與群眾面對面交流,耐心地為村民講解政策和修復老屋的必要性,並保證資金保障的可靠性。

56歲的塘後村村民江萬清動了心。「老屋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因為修繕成本太高,看到破敗也很無奈,現在有機會修繕,肯定要修的」,江萬清告訴記者,「現在修好了,人住在這裡也舒服,精神也好起來了,在杭州生活的哥哥和侄子過年也願意回來了,如果沒有這次修繕,老屋可能就倒塌了,家人在老屋裡團聚的場景也不會再現。」

看到破敗的老屋重新修繕一新,並且實際拿到了50%的修繕補助費用,村民開始爭相申請,產權人的自主保護意識得到了激發,在修繕過程中,戶主主動邀請老屋辦工作人員上門指導。「自家的房子肯定用心,不會偷工減料」,裘基鵬告訴記者,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產權人與工匠們探討學習方案和概算的編制,主動到有經驗的工匠師傅那兒取經,反覆修改完善。同時,在修繕過程,產權人也積極加入到修繕隊伍當中。從開始的「要我修」逐漸轉變成為「我要修」。

橫樟村一破敗的老屋修好後,十幾戶產權人都非常高興,一起回到老屋貼春聯、祈福,並湊錢購買了樂器,在正月初一高高興興地吹拉彈唱,團團圓圓地在老屋裡過了一個喜慶祥和的春節。其中的一位戶主包加理,給王永球發去微信:「老房子修好了,家族裡的人高興地敲鑼打鼓,謝謝您!」

通過「拯救老屋行動」項目,原本坍塌破敗的老屋得到了修繕,使文物建築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在修繕時,堅持保護和利用相結合,充分考慮了後期的利用,植入了衛生設施、重新鋪設了強弱電管線、採用隔音材料等,極大地改善了居住條件。同時,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很多老百姓加入到了修繕隊伍當中,尤其是一些傳統工匠,不但參與修繕,而且還組建了專門的隊伍,帶動了傳統建築行業的復興。

老屋修繕後,不僅吸引了原住民返回,而且也吸引了外來投資者來村裡投資,開辦民宿和農家樂等,帶動了生態農業和傳統手工業等的融合發展。據悉,2016年,全縣接待遊客308.2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56%和61.68%。2016年上半年,全縣實現旅遊收入7.74億元,2017年上半年10.5億元,同比增長35.73%。記者在走訪各村落時看到,松陽周邊的遊客開始深入各村體驗古村落的慢生活。

浙江省古建研究院院長黃滋全程參與了松陽「拯救老屋行動」,他認為,「一定要讓村民意識到古村落的價值,老房子、器皿、古樹林木、村落的整體風貌等,都是有價值的,都是需要保護起來的,這是古村落保護的重要一步。除了這些物質載體需要保護,由物質載體生發的記憶、習慣、儀式、信仰等傳統更加重要。原住民的回歸和遊客的增加,讓根植於古老村落中的文化基因隨著現代生活的變化而健康生長,古村落開始更有活力。」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已然成為公眾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鄉愁是中國人對滋養自身精神根脈的傳統鄉土文化的一種集體情愫,古村落則是呈現鄉愁文化基因的有形載體。

在2014年4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表示,保護古村落要保持傳統村落的完整性、真實性、延續性。注重村落空間的完整性,保持建築、村落以及周邊環境的整體空間形態和內在關係,尊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產生活方式。

松陽縣委書記王峻一直大力支持拯救老屋行動,在他看來,保護傳統村落要堅持「活態保護、有機發展」,把傳統村落放到歷史動態中去加以考量,遵循它的發展規律、尊重原住民,再給予村落適度的刺激,慢慢恢復其生命力,讓古村落「活」起來。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告訴記者:「修老房子,也要讓老房子裡的人切實履行保護的責任,前期投入的4000萬主要起一個引領撬動的作用,讓大家意識到居住的是文物,應該進行保護。」說到下一步打算,勵小捷說,「會繼續加大對古村落保護的力度,向雲南、貴州、江西等貧困革命老區傾斜,逐步形成規模,力爭3至5年形成一個比較完善成熟的模式,為全國的古村落保護提供參考借鑑。」

自2012年以來,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先後數次組織傳統村落調查,分4批將4153個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涵蓋全國所有省272個地級市、43個民族,大部分傳統村落已列入名錄。據悉,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正在進行,這將是最後一次全國性調查,力爭將所有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全部納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建立基本完善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是陶淵明《歸田園居》裡的一句古詩,古詩裡描繪的鄉村畫面,也是今人情牽夢系的古村落圖景。穿越千年,這雞犬相聞、炊煙嫋嫋的鄉村田園,至今仍令人心生嚮往,一個院落、一座廟堂、一方戲臺、一口古井,他們不僅僅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更是人們心靈深處的鄉愁寄託。古村落保護,一直在路上。

相關焦點

  • 走進松陽築夢老屋 麗水學院學子感受鄉村振興
    近日,麗水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14名同學組建的「走進松陽,築夢老屋」實踐隊來到「最後的江南秘境」——浙江松陽縣,走訪四都鄉陳家鋪以及三都鄉毛源村、松莊村、界首村,開展關於「拯救老屋行動」項目的調研活動。
  • 【深讀】4000萬元拯救老屋,收穫了什麼?
    鄉村,怎麼樣從衰敗走向振興,通過一幢幢修繕利用的鄉村建築,松陽給世界提供了一個中國方案。這兩年來,「拯救老屋行動」在松陽開展,讓松陽的傳統村落開始恢復生機和活力。松陽是全國第一個整縣推進試點縣。兩年來,一群人為老屋和鄉村的命運而努力,他們中有基層幹部,也有平民百姓;有部級領導,也有鄉野工匠;有垂暮老人,也有熱血青年。他們會回答你,全國的首個試點為何在松陽?這個行動經歷了哪些曲折?「拯救老屋行動」讓松陽不少老屋重獲新生。
  • 還記得你老家的老屋嗎?松陽人的已經變樣啦
    沒了老屋,人們再也不會回來,所有關於鄉村的情感和記憶都會漸漸淡去,留下的只是讓人悵然若失的鄉愁。如何延續老屋的生命?2016年初,松陽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確定為唯一一個「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試點縣,探索私人產權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和利用的經驗。
  • 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丨築夢之鄉雲上松陽 古老村落的逆勢復興
    松陽民宿——雲端覓境雲端覓境,是坐落在浙江麗水松陽縣大山深處的一間「網紅」民宿,由古舊民舍結合現代裝修風格改造而成,如同一個隱匿在雲端的夢境之鄉。松陽民宿——雲端覓境民宿興起 老房迎新生麗水松陽縣地處浙江西南山區,有1800多年的建縣歷史,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縣內有百餘個保留完整的傳統村落,其中中國傳統村落71個
  •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成立30周年,松陽作為全省唯一縣級代表參加座談...
    報告中提到,「拯救老屋行動」資助中國傳統村落個人產權文物建築的保護修繕,項目寫入黨中央、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從2013年起,縣委、縣政府確定了打造「松陽古村落」品牌的工作目標。
  • 麗水松陽15處絕美古村落,早春尋覓浙南山水間秘藏江南遺韻
    浙江麗水,松陽縣。坐落松古平原,浙南最大的山間盆地上,甌江支流松蔭溪畔。西面地形險要,南面交通閉塞,裡人生活無憂無慮,是為世外之桃源。因山環水繞、偏居一隅,這裡古村落保存完好,被稱為江南最後秘境。一起來看松陽秘境中最美15個古村落!1 西坑村西坑村始於明代,坐落在海拔640米的山頂臺地上,村子有一條北宋的松宣古驛道,至今保存完好。
  • 留住「鄉愁」 三大模式助浙江傳統村落重生
    4月18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在浙江杭州開展的「文物工作媒體座談會」上談及傳統村落保護時,用了這麼一句話。她表示,目前浙江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已形成三大模式,促成了古村落保護和提升民眾生活的雙贏局面。城鎮化的車輪,令不少傳統村落格局漸漸屈從於城市建設。但城鎮化水平位於全國前列的浙江,早就開始了傳統村落的系統研究和保護工作。
  • 「鄉村振興 · 麗水先行」年度貢獻人物——松陽篇
    她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工作,在其努力下,松陽縣一批瀕臨消亡的老屋重新煥發生機活力,一批生態博物館建成投用並發揮積極作用。所負責的文物工作取得突出成效,松陽縣先後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試驗區,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列為「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試點縣,松陽縣文保所被評為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築夢之鄉雲上松陽 古老村落...
    原標題:【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築夢之鄉雲上松陽古老村落的逆勢復興國際在線報導(記者李瑛):「可愛之人,必遇可愛之事,所以,你來啦。」「你所站的方向,吹來的風都是暖的。」松陽民宿——雲端覓境雲端覓境,是坐落在浙江麗水松陽縣大山深處的一間「網紅」民宿,由古舊民舍結合現代裝修風格改造而成,如同一個隱匿在雲端的夢境之鄉。
  • 松陽:松陰溪畔白鷺翩躚 儼然世外桃源
    但在浙江的一個小縣城,框哥仿佛體味到了桃花源的意蘊。無論是廣闊的松古盆地,還是蜿蜒的松陰溪,無論是綠意盎然的茶園,還是「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村落,都在默默書寫那種「不足為外人道」的美麗。  松陽縣始建於東漢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縣南鄉置松陽縣,屬會稽郡,是麗水地區建置最早的縣份。
  • 三明尤溪:他的老屋拯救行動 讓老屋站起來活起來
    修復前的經濟坑前壟厝。由於村裡早就開闢新區,這裡沒有新建,是罕見完整的古村落。 2008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這裡的古民居建築群成為福建省的3處重要新發現之一,獲得關注。然而,其中5座部分被雜草淹沒,路基有溜方,圍牆多倒塌,廂房半歪斜,有的塌方壓垮後廳侵佔走廊——再不維修,恐被埋沒!
  • 浙江選舉產生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小組來麗專題調研 高質量...
    浙江選舉產生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小組來麗專題調研 高質量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 2020-09-30 1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港「成家班」相中松陽吊壇古村
    松陽縣齋壇鄉花田坌村吊壇自然村,一個海拔600多米、地處高山峽谷的國家級傳統古村落裡,熱鬧非凡。當天,松陽縣創建「大花園」行動之首屆雲頂仙坑源旅遊節暨齋壇鄉第十三屆農耕文化節在這個小山村舉辦。節慶活動中,有一個尤其引人注目的環節,那就是香港「成家班」影視拍攝基地授牌。
  • 鐵路連接詩和遠方 「松陽故事」走進長三角唱響雙城記 從上海到松陽,一場行走的推介會帶你感受江南秘境之美
    松陽有厚重的「古」,建縣於1800多年前的東漢建安四年,如今古城古鎮古村的風物風俗仍活態呈現,是華東地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體系保留最完整、鄉土文化傳承最好地區之一,有百工之城的繁華。縣城的明清古街商肆連綿,至今保留著打鐵、彈棉花、釘秤、中草藥、制蓑衣等古老業態,被譽為「活著的清明上河圖」。松陽也有鮮豔的「紅」。紅色基因這顆種子,在這片綠色土壤裡生根發芽。
  • 「讓修繕好的老屋『活起來』」
    「一定要讓修繕好的老屋『活起來』,只有修好後的老屋有人居住,有文旅開發,老屋的主權人受益了,才能進一步增強群眾對老屋的保護意識和積極性。」 「一定要動員基層幹部積極參與進來,充分發揮他們調解親戚鄰裡之間矛盾的巨大優勢,更好助力拯救老屋行動。」「修繕後的老屋一定要高度重視防火工作並做好住戶、經營戶的消防宣傳培訓。」日前,在石屏縣政協組織開展的「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推進工作情況視察座談會上,陳夢婕、孫志偉和張夢瑜等委員熱情發言,為拯救老屋行動支招建言。
  • 浙江花費2.5億打造的松陽古村民宿群 到底有什麼神奇?
    1月14日,天目新聞記者來到浙江松陽,見到由浙江省古村落保護利用基金打造的首個理想村——攬樹山房,這座入選「全球十大必睡民宿」的古村民宿群,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還原古村石砌擋牆建築 攝影:陳淑安攬樹山房位於松陽四都鄉,它的前身是榔樹古村,繁盛時曾有181戶人家居住,後來變成荒蕪不堪的空心村。
  • 浙江臨安最美7處古村落,苕溪秀美山水人家安逸
    浙江杭州,臨安。 曾經南宋王朝都城之名,吳越國王錢鏐故裡。 這裡,苕溪秀美,山水人家安逸,被譽為天然氧吧。 這裡,依然保留著許多秀美的古村落,一起來看看最美的7處。
  • 浙江臨海市:委員推動古村落「復活」
    參天的古樹,悠然的村民,古香古色的石房、石路、石牆……浙江臨海市邵家渡街道年坑村這個以石頭為核心元素的古村落村頭,如今多出了一家農家樂,生意很不錯。臨海市自西漢設縣,現存傳統村落中的建築大多建於明、清時期,但其村落形成、布局、古道、古井以及歷史傳承卻始於宋、元,如東塍嶺根村,有的還可追溯到唐代甚至更早,保護價值非同一般。但在城市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中,很多村落迅速消亡。據統計,目前臨海市保存相對完整的傳統村落僅50個左右,且大多在山區。
  • 浙江松陽縣楊家堂村:老屋修好了,村莊又活了! - 山西新聞網
    資料圖 清晨,一到浙江麗水市松陽縣三都鄉楊家堂村,記憶就被眼前的景象勾回兒時。村口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樹與樹下一座土坯小屋相互映襯。沿著石頭砌成的小路順勢而下,可以走進村子的核心。 整個村莊順著山勢建起「階梯式」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一到周末和節假日,遊客把村道擠得水洩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