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工作媒體座談會現場。 童笑雨 攝
中新網杭州4月18日電(童笑雨)「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4月18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在浙江杭州開展的「文物工作媒體座談會」上談及傳統村落保護時,用了這麼一句話。她表示,目前浙江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已形成三大模式,促成了古村落保護和提升民眾生活的雙贏局面。
城鎮化的車輪,令不少傳統村落格局漸漸屈從於城市建設。但城鎮化水平位於全國前列的浙江,早就開始了傳統村落的系統研究和保護工作。據悉,截至目前,浙江共啟動六批共計259個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和1282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一般村項目。
「在已公布的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浙江有401處,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曹鴻用這兩個數字,道出了浙江在傳統村落保護道路上的獨特地位。而這項成績的取得,在她眼中,與三大模式的開展關係密切。
建德新葉村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現存有明清古建築200多幢,被譽稱為「中國明清建築露天博物館」。現在,她仍保存著原始、古老、獨特的農耕文化。
「在新葉村發展過程中,建德市歷任領導都非常注重綜合學科領域內專家團隊的意見,在建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價值體系的同時,尊重和維護村民自治的權利。」在曹鴻看來,以政府為主、多部門協作為主導的建德新葉村保護利用模式是新葉村煥發生機的重要動力。
此外,以村委自治管理為主導的蘭溪諸葛村保護利用模式和以政府引導、民間組織及村民共同致力於傳統村落復興的松陽模式也令更多人「觸摸」到了「鄉愁」。
「前幾年,麗水松陽縣被列為『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整縣推進試點縣,獲得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4000萬元的基金。截至2017年底,該縣有114幢私人產權傳統建築已開工修繕,55幢私人產權傳統建築完成修繕。」曹鴻說,這是傳統村落復興的重要舉措,也是鄉村振興道路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於此,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辦公室主任周向東表示認同。「一直以來,我們的設計師都奔赴在傳統村落保護第一線,也希望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助力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開展。」
值得一提的是,曹鴻表示,2018年還要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和特色研究,推薦公布一批具有保護價值的文物古蹟為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點,以提高社會文物管理和宣傳教育。
誠然,只有把文物保護好,傳承好,才能打造好「文化浙江」的「金名片」。
中國大運河(浙江段)作為早已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遺址,也被曹鴻列為2018年浙江文物局要重點推進建設的項目之一。
「2018年我們將參與編制完成《大運河浙江文化帶建設規劃》,啟動一批運河專題博物館和運河遺產現場展示館建設項目,加快推進運河遺產活態利用,充分融合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曹鴻如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