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愁」 三大模式助浙江傳統村落重生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新媒體

文物工作媒體座談會現場。 童笑雨 攝

中新網杭州4月18日電(童笑雨)「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4月18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在浙江杭州開展的「文物工作媒體座談會」上談及傳統村落保護時,用了這麼一句話。她表示,目前浙江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已形成三大模式,促成了古村落保護和提升民眾生活的雙贏局面。

城鎮化的車輪,令不少傳統村落格局漸漸屈從於城市建設。但城鎮化水平位於全國前列的浙江,早就開始了傳統村落的系統研究和保護工作。據悉,截至目前,浙江共啟動六批共計259個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和1282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一般村項目。

「在已公布的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浙江有401處,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曹鴻用這兩個數字,道出了浙江在傳統村落保護道路上的獨特地位。而這項成績的取得,在她眼中,與三大模式的開展關係密切。

建德新葉村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現存有明清古建築200多幢,被譽稱為「中國明清建築露天博物館」。現在,她仍保存著原始、古老、獨特的農耕文化。

「在新葉村發展過程中,建德市歷任領導都非常注重綜合學科領域內專家團隊的意見,在建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價值體系的同時,尊重和維護村民自治的權利。」在曹鴻看來,以政府為主、多部門協作為主導的建德新葉村保護利用模式是新葉村煥發生機的重要動力。

此外,以村委自治管理為主導的蘭溪諸葛村保護利用模式和以政府引導、民間組織及村民共同致力於傳統村落復興的松陽模式也令更多人「觸摸」到了「鄉愁」。

「前幾年,麗水松陽縣被列為『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整縣推進試點縣,獲得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4000萬元的基金。截至2017年底,該縣有114幢私人產權傳統建築已開工修繕,55幢私人產權傳統建築完成修繕。」曹鴻說,這是傳統村落復興的重要舉措,也是鄉村振興道路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於此,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辦公室主任周向東表示認同。「一直以來,我們的設計師都奔赴在傳統村落保護第一線,也希望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助力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項目開展。」

值得一提的是,曹鴻表示,2018年還要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和特色研究,推薦公布一批具有保護價值的文物古蹟為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點,以提高社會文物管理和宣傳教育。

誠然,只有把文物保護好,傳承好,才能打造好「文化浙江」的「金名片」。

中國大運河(浙江段)作為早已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遺址,也被曹鴻列為2018年浙江文物局要重點推進建設的項目之一。

「2018年我們將參與編制完成《大運河浙江文化帶建設規劃》,啟動一批運河專題博物館和運河遺產現場展示館建設項目,加快推進運河遺產活態利用,充分融合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曹鴻如是說。(完)

相關焦點

  • 留住最美鄉愁!鎮江10個村落入選第三批江蘇省傳統村落
    承載著綿長的情思鄉愁  近日  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公布  第三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公示名單  138個村落入圍  其中  鎮江10個村落上榜  入選省級傳統村落名單    據了解,近年來,江蘇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努力在快速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探索保護傳統村落、傳承歷史文化、留存鄉愁記憶的路徑和方法。
  • 蘇州迎湖村:保護傳統村落 留住最美鄉愁
    仁巷——稻作文化現狀圖近日,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公布的第三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公示名單中,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迎湖村南河港、仁巷2個村落欣然上榜。近年來,在保護傳統村落上,迎湖村堅定不移地走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特色產業優勢,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中走出一條具有迎湖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實現迎湖高質量發展標杆。
  • 浦江:以傳承文明留住美麗鄉愁
    2018-08-13 17:11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於俊傑
  • 龍巖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存在短板 留住鄉愁記憶任重道遠
    原標題:留住鄉愁記憶任重道遠 核心提示: 我市擁有豐富的古民居、古村落、古道遺存和傳統文化等資源,這些是我們現代社會不可多得的財富和我們閩西文化的重要承載體。然而,在保護這些資源中,存在與民生計矛盾、人才短板斷層等困境,使得很大一部分珍貴遺產沒能受到很好的保護而消亡。
  • 晉江梧林傳統古村落,遺落在時光中的瑰寶!|閩南|歷史建築|古村落|...
    2016年被國家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7年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被定為福建省重點項目。日前,記者從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規劃建設組了解到,朝東樓、朝東宅、德抹宅等25幢古建築的修繕工作已完成,其中朝東樓、朝東宅、德抹宅從今年元宵節開始正式對遊客開放。
  • 幸福人居看變化|花園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幸福人居看變化|花園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2019-12-28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村落的數字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一句「記得住鄉愁」,不知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    中國傳統社會的根基在鄉村,鄉土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層面。
  • 延平巨口用古厝留住鄉愁、留住文脈、留住遊客
    駐地藝術品展覽、穀物美食展、鄉村文創集市, 人們在這場藝術嘉年華裡 品味格調,尋味鄉愁。 溫暖的夯土牆和木屋架, 極富創意的展品, 傳承鄉愁的技藝展示, 讓村落儼然如同一座美術館
  • 坤晨案例|馬頭村歷史文化陳列館-留下特色,留住鄉愁
    鄉愁是什麼?項目名稱:馬頭村村史文化陳列館設計及工程製作項目地點:寧波市奉化區馬頭村設計製作:寧波坤晨廣告有限公司設計主創:Graham Ye背景介紹馬頭村背枕群山,面朝大海,是古老美麗的中國傳統村落村落又名鵁鶄(是古代一種美麗吉祥的水鳥,樂山樂水),是以孔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說,把鵁鶄棲息的山和村名定為鵁鶄。馬頭村是一個古樸典雅又與時俱進的小村落,歲月的滄桑在這裡留下了珍貴的印記,舊宅故居、祠堂寺院都見證了馬頭村曾經的富足與繁華。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尤其是現如今農耕嬗變,站在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的歷史節點上,此舉對於如何傳承農耕文化、留住農耕記憶、弘揚農耕文明、教育子孫後代,都具有很好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也留住了展現豫東農耕文明的一張「特色名片」。
  • 山西長治潞商後裔守護400年古村落 官民合力「留住鄉愁」
    山西長治郊區古村落延續400年,期待新生。 李新鎖 攝中新網長治7月26日電 (記者 李新鎖)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至今,在山西東南太行山腹地,早期晉商代表——潞商的後裔子孫守護著祖先的深宅大院數十年。如今,在官方、民間合力保護下,這片延續數百年的古建民居正在恢復生機。
  • 呂品晶:傳統村落,回歸自然與人文之美
    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傳統村落的保護、更新和發展,再現傳統村落質樸之美?加強整體修復改造傳統村落,既要有「形」,也要有「神」。在修復改造中,設計者要在傳統村落物質性的空間存續上做足文章,保護、修復、回歸傳統聚落形態,強化鄉村風貌特色;也要在精神性的文化傳承上下功夫,發展、織補、延續傳統鄉村文脈,在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注入現代文明的同時,兼顧地域文化的保護,留住鄉愁。在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板萬村的改造實踐中,團隊基於該村保留的大量傳統建築和民族傳統文化,從整體改造理念出發展開設計。
  • 閩東之光:古厝修繕,喚醒記憶留住鄉愁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保護古民居、古村落,發展鄉村旅遊,被喻為高山明珠的虎貝鎮不僅常態化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且加速推進傳統村落古厝修繕。這座位於文峰村六家弄中心位置的古厝與平常老宅有許多不同之處,整座有35個廂房。門口有炮樓,炮樓上有三個瞭望孔及朝向各不相同的銃槍射擊孔。根據有關資料記載,該古厝屬清朝寧德縣石堂巡檢司舊址,距今已有近三百年歷史。
  • 漳州南山文化生態園:留舊,留住「鄉愁」
    近年來,漳州市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走生態發展之路,持續探索「生態+」模式,不論是生態項目還是美麗鄉村建設,堅持留住「舊」,保護古街、古宅、古樹、古道、古井等,並賦予新功能讓老建築的「生命」得到延續,從而留住「鄉愁」。
  • 新鄉村文明:留住鄉愁的現代之路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如何讓農村在傳承鄉土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文明元素,留住美麗鄉愁,是新鄉村文明的探索之路。遺失的鄉土文明地處大別山區的安徽省嶽西縣毛尖山鄉板舍村,有2200餘人,外出務工人員佔到全村人口近1/3。
  • 發展全域旅遊要重視傳統村落文化景觀保護與發展
    上述7地都有較多的傳統村落,由此也說明,傳統村落已成為全域旅遊開展的重要基地,傳統村落的文化景觀保護與開發能否突出地方特色,滿足旅遊產業的需要,既有利於傳承與保護歷史悠久的鄉村特色文化,又能改善人居環境,為鄉村和社會創造更多更大的文化、社會、經濟價值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對傳播好鄉愁文化,講好河南故事、塑造河南形象,為河南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 陽新加大保護仙島湖風景區傳統村落
    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陽新加大保護仙島湖風景區傳統村落清潭灣蔡賢村鄉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透過傳統村落可認識傳統文化近日,記者隨市政協提案委來到陽新縣王英鎮大田村和蔡賢村實地採訪,就《關於加大保護湖北仙島湖風景區傳統村落的提案》進行追蹤督辦。修舊如舊 留住鄉愁背靠連綿起伏的大歧山,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大田村清潭灣位於陽新縣西部,地處大歧山和大北山之間,面朝山泉匯聚的潺潺溪流。
  •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新聞沙龍》邀請...
    創新活化模式,拓寬融資渠道。12月14日,由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市委宣傳部、湄洲日報社聯合舉辦的第108期《新聞沙龍》舉行,聚焦「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主題,邀請相關人士座談、建言獻策。「城市建設領域有一句話,地方的才是世界的。
  • 浙江桐廬空心村引逆城市化 民宿成鄉愁寄託(圖)
    原先閒置的房屋,「空心」的村落正不斷引入新的活力——由於好山好水,這裡成了許多城裡人的「第二居所」,村落間,越來越多的民宿興起。  出臺規範、探索模式、規範經營、產業配套……這個向來將生態視為易碎品的地區,開始以一種新的經濟方式「再出發」。經濟與山水相輔相成,文化煥發新生,共同的鄉愁在這片土地上不斷衍生。
  • 「白雲生處有人家」 探訪淄博市淄川區牛記庵古村落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在白雲之上,隱約看到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牆。  1994年以後,牛記庵村實施山區搬遷政策,原村落常年無人居住,毀壞嚴重。為子孫後代留住一片鄉愁,2013年開始,民宿投資保護人孫勇克服重重困難,總投資1.7億元,對牛記庵村進行保護性開發修復。現已建成修復石板屋、農家小院60餘套,「百鳥山舍「高端民宿20餘套。「百鳥山舍」還曾榮獲中國首屆「天元杯」鄉村民宿設計大獎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