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晨案例|馬頭村歷史文化陳列館-留下特色,留住鄉愁

2020-12-20 坤晨傳媒

鄉愁是什麼?

對於遠離家鄉的人來說

也許是故鄉的一幢房、一棵樹、一條巷

也許還是「裝」進村裡的「村史館」

項目名稱:馬頭村村史文化陳列館設計及工程製作

項目地點:寧波市奉化區馬頭村

設計製作:寧波坤晨廣告有限公司

設計主創:Graham Ye

背景介紹

馬頭村背枕群山,面朝大海,是古老美麗的中國傳統村落,被評為「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村落又名鵁鶄(是古代一種美麗吉祥的水鳥,樂山樂水),是以孔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說,把鵁鶄棲息的山和村名定為鵁鶄。馬頭村是一個古樸典雅又與時俱進的小村落,歲月的滄桑在這裡留下了珍貴的印記,舊宅故居、祠堂寺院都見證了馬頭村曾經的富足與繁華。

馬頭村歷史悠久,深厚的文化積澱,折射出了馬頭村獨有風韻,一種相得益彰的展現追溯形式顯得尤為重要,讓文化的傳承不會出現斷層,而是將其如數家珍。如何將這這些文化一一展現出來,留下特色,留住鄉愁~

服務內容

歷史文化陳列館規劃設計及工程製作

時間:2017.11-2018.4

設計理念

01 文化融入,靈動設計

文化即是村史館的靈魂所在。

通過文化的融入、靈動的設計、科學的布局和多樣化的形式,結合「史、產、事、人、景、情」六個方面,馬頭村村史文化陳列館完整地展現了馬頭村應有的歷史底蘊、古村氣質和精神面貌,挖掘鄉村記憶,助推全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讓更多市民感受到馬頭村的千年悠久歷史與新興氣息。

02 色彩結合,巧妙布局

展廳的規劃布局和空間設計,

直接影響到參觀受眾的觀感和體驗度。

在色調的選擇上別具一格,運用了大面積的復古紅色。復古紅人給人深沉、回憶之感。其次所有文字圖片展板以純白色為底色,白色素雅清爽,跟復古紅形成鮮明對比,整體色調明朗大方。

在空間布局上,採用了三組不同風格的大型隔斷,隔斷採用透光形式,使空間層次更加豐富、靈動,使展館的各個展區之間自然光線和流動的新鮮空氣得以保障。而三組隔斷的材質和色彩的選擇都不一樣,由此起到了動靜結合的視覺效果。

03 實物點綴,豐富特色

實物的點綴,往往能錦上添花。

馬頭村遺留的歷史文化老物件較多,選擇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美觀精緻的物件作為展示點綴之用。一件件帶有年代感的老物件,記錄了傳統文化的點滴傳承。

在裝修風格上,還添加了投影區,設置了二維碼,達到聲像結合,用文字和影像留住鄉愁,豐富村史館內容與形式。

工程製作

本項目共製作圖文展板約70塊,掛軸式畫面隔斷共計2組,全部採用高精度油畫布噴繪、高精牆紙寫真和UV寫真製作。實物展臺和展櫃共計11個,館名牌匾1個,展館一樓花窗隔斷8個,二樓樓梯口處LOGO牆造型斷1組,全部為實木工藝製作。另有馬頭牆5個,入口處亞克力LOGO造型1個,展廳和展板所配套的射燈共計60個左右,投影器材1組。所有製作工藝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工程實物符合設計圖紙、施工規範以及強制性標準條文要求。

(完工後實景圖)

-部分物料設計展示

相關焦點

  • 自貢自流井區:老城復興留住歷史文化美麗鄉愁
    文物古蹟、歷史建築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印記,如何處理好城市發展與文物保護的關係,一直是城市建設面臨的難題。而在自貢市自流井區,老城復興與歷史文脈的延續相得益彰。城市建設的有機更新中,留住了滿滿的鄉愁。訪現場特色街區滿滿鄉愁走進中國唯一一座井鹽史專業博物館所在地的西秦會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記者看到,街道兩旁巋然屹立著西秦會館、市人民電影院、桓侯宮、老金庫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築,既延續了歷史、留住了鄉愁,也為自流井留下了獨具的歷史文化符號。
  • 對大村鎮水田寨「農耕文化陳列館」的建議
    對大村鎮水田寨「農耕文化陳列館」的建議付忠模 一、我國是農耕文化發展較早的國家之一,很有自己特點和特色,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當年有些農耕工具正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由於長期沒有使用而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豫東農耕文明,也有其特色發展脈絡。周口作為「豫東糧倉」,源遠流長。傳說炎帝神農初都於陳,教民稼穡,播種五穀,周口淮陽至今有「五穀臺」等地。而時莊遺址考古發現了我國最早糧倉倉城,也是目前我國發現年代最早的「糧倉城邑」,都表明周口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對於研究中原地區這一時期的歷史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開館 2000年歲月徐徐展開
    1000餘件文物、99位歷史文化名人牆、重慶最大的下沉式微縮景觀……今(28日)日,備受期待的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在北碚雲清路77號正式開館,並免費向公眾開放。集中展現了自巴國到近現代2000餘年的北碚歷史。
  • 漳州南山文化生態園:留舊,留住「鄉愁」
    興建南山文化生態園時,像這種老舊的古建築都被有意識地保留下來,成為生態項目的一個小景觀。近年來,漳州市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走生態發展之路,持續探索「生態+」模式,不論是生態項目還是美麗鄉村建設,堅持留住「舊」,保護古街、古宅、古樹、古道、古井等,並賦予新功能讓老建築的「生命」得到延續,從而留住「鄉愁」。
  • 杭州富陽:農耕文化博物館 留住鄉愁記憶
    杭州富陽:農耕文化博物館 留住鄉愁記憶 2014-08-28 07:43:00 導讀:農耕文化博物館,由一幢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磚木結構民居改造而成,裡面陳設著100多件農耕工具和農業生活用品,原汁原味地展現了改革開放前各時期的山區農民生活風貌。
  • 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明日開館
    人民網重慶12月26日電 1000餘件文物、99位歷史文化名人牆、重慶最大的下沉式微縮景觀……本周五,北碚歷史文化陳列館開館,800平方米展廳將集中展示自巴國到近現代近2000餘年的北碚歷史。   「因有巨石伸入嘉陵江中曰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名北碚。」
  • 浦江:以傳承文明留住美麗鄉愁
    ,打響「萬年上山」「千年鄭義門」「百年書畫地」等文化金名片,成功入選2017年首批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浦江財政全力保障各項文化建設投入,提升文化軟實力,讓浦江的文化金名片越來越亮。浦江縣在全域範圍內對具有重要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歷史建築實施搶救性保護,涵蓋宗祠、傳統民居、路亭、橋梁等建築。經過第一輪(2014-2016年)的實施,累計投入資金6000餘萬元,使得低畈村尚書第、宋溪村太常祠、東街理和堂等100幢歷史建築得到修繕和保護。
  •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新聞沙龍》邀請...
    12月14日,由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市委宣傳部、湄洲日報社聯合舉辦的第108期《新聞沙龍》舉行,聚焦「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主題,邀請相關人士座談、建言獻策。「城市建設領域有一句話,地方的才是世界的。
  • 留下歷史與文化的痕跡!南昌這裡將新建江坊歷史文化街區!
    南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城區蘊藏著許多充滿歷史感有價值的老建築,而目前包括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繩金塔歷史文化街區(如今已改名繩金塔民俗風情街)、進賢倉歷史文化街區已經啟動規劃和建設。而其實在南昌還有一些如江紡、洪都大院等有過工業痕跡和有大量特色建築的廠區也將要打造成為歷史文化街區。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城口修齊鎮:老農具留住農耕文化 「迷你」陳列館引人駐足
    近日,修齊鎮文化服務中心在文化站開闢了一間「迷你」陳列館,讓居住在城鎮的人們重拾鄉土記憶裡的農耕文化。    筆者跟隨文服中心主任黃鑫一起走進陳列館,150多件各式各樣的老舊農具琳琅滿目,仿佛在向我們傳遞光陰的故事,將記憶帶回刀耕火種的日子。    「我們收集這些農耕用具的目的,一是想留住歷史的記憶,不讓這些農耕文化消失;二是想教育下一代,不要忘了農民的根。」
  • 手繪民俗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
    12月27日,在優美與靜謐的三裡河街道樂中民宿裡,迎來了黃淮學院的17名師生,他們運用他們自身專業,發揮自己藝術特長,對牆面進行了整體繪畫裝飾,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鄉土文化、農耕文化繪到其中,扮靚了新農村,也留住了美麗的鄉愁。
  • 經開區:品特色小吃 感鄉愁文化
    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是經開區重點打造的全域旅遊示範項目,主要以旅遊文化餐飲為主,融合現代元素,打造文化+旅遊+美食的網紅打卡點和旅遊目的地,在這裡可以品嘗到安順特色的小吃,感受「鄉愁」文化。今年10月,一個人的安順鄉愁文化園開園後,安順本土知名餐飲企業就進駐該園,入園後,企業更注重安順本土特色的美食傳承和推廣,這裡不僅能展現安順特色小吃文化品牌,也成為安順餐飲集散的代表,將特色餐飲文化帶給來賓的同時,滿足美食愛好者的需求
  • 用記憶打撈歷史 以鄉愁展望未來——唐村鄉愁記憶館
    讓我們共同走進三間小屋用記憶打撈鄉村歷史以鄉愁展望美好王曲/////////村貌不再,何處尋鄉愁?街村由來、歷史傳承,小屋牆上的一張張展板追溯著王曲街道的歷史沿革,講述著一段段故事,帶大家共同回味王曲的傳奇往事,為一個個戀鄉的人們留住了鄉愁。
  • 五裡街在地文青團在行動,致力於留住海絲商貿文化歷史與鄉愁
    留住永春五裡街海絲商貿文化歷史與鄉愁誠摯邀請您加入五裡街在地人才文青團隊和一群美好的人一起做美好的事,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部分成員合影五裡街在地文青人才團隊在行動五裡街古鎮是閩南最早的商業市場,其境內的許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內地首站碼頭之一,五裡街除了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商貿文化
  • 龍巖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存在短板 留住鄉愁記憶任重道遠
    原標題:留住鄉愁記憶任重道遠 核心提示: 我市擁有豐富的古民居、古村落、古道遺存和傳統文化等資源,這些是我們現代社會不可多得的財富和我們閩西文化的重要承載體。然而,在保護這些資源中,存在與民生計矛盾、人才短板斷層等困境,使得很大一部分珍貴遺產沒能受到很好的保護而消亡。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密碼 2020-12-07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老人自掏腰包建巴渝農耕文化陳列館 歷時十年繪出老地圖
    今年3月,在「巴渝農耕文化陳列館」整理農具時,劉映生老人突然倒在了地上,後經西南醫院確診為「肝衰竭」……而直到住院前,他仍擔任陳列館義務講解員,即使躺在病床上,最牽掛的,還是農耕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或許,這也是一種別樣的鄉愁! 因為故鄉的流逝,希望找回傳統的一種深深的渴望!
  • 老舊小區改造:改出特色 留住鄉愁
    在小區空地上打造小公園,規劃種上梅花,取名梅花文化園,讓紅梅小區的名字實至名歸;由於小區居民有著濃重的海洋情結,綠梅小區的方案設計則以海洋文化元素貫穿始終;挖掘鐵路文化元素,讓日湖家園小區內老一輩的鐵路職工找到了久違的親切感與歸屬感……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鮮明的歷史文化元素,作為江北區老舊小區改造的傳統特色,得以延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