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4000萬元拯救老屋,收穫了什麼?

2020-12-22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史春波/文 俞 躍/攝

3月16日,德國柏林。

建築藝術家們把目光聚焦在了浙江麗水松陽這個中國小縣城。這天,「鄉村變遷——松陽故事」鄉村建築展向世界亮相。

鄉村,怎麼樣從衰敗走向振興,通過一幢幢修繕利用的鄉村建築,松陽給世界提供了一個中國方案。

這兩年來,「拯救老屋行動」在松陽開展,讓松陽的傳統村落開始恢復生機和活力。

這個項目由國家文物局支持,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發起,旨在為私人產權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和利用,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松陽是全國第一個整縣推進試點縣。

兩年來,一群人為老屋和鄉村的命運而努力,他們中有基層幹部,也有平民百姓;有部級領導,也有鄉野工匠;有垂暮老人,也有熱血青年。

他們會回答你,全國的首個試點為何在松陽?這個行動經歷了哪些曲折?

「拯救老屋行動」讓松陽不少老屋重獲新生。

項目的緣起

這是一次有點突然的來訪。

2016年初,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來到了松陽。這位部級領導給松陽帶來的是一個傳統村落保護項目——拯救老屋。

為什麼要做這個項目?在他看來,保護傳統村落,首要的是保護老屋。「老屋,是鄉愁的載體,房子都沒了,還有什麼家的感覺。」勵小捷這樣告訴錢江晚報記者。

他回憶說,那次到松陽正好是春節前夕,他走訪了十幾個古村落,考察了幾十幢老屋,看到一幕幕過年的熱鬧氣氛,他很有感觸,「村落雖然破敗,但百姓依然有著文化自覺。這跟我考察過的其他很多空心村落不同。」

這更堅定了他的決心。

最終的結果,基金會選定松陽縣作為「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整縣推進試點縣,首期投入資金4000萬元。

它的目的很清晰——力求為私人產權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和利用,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形成「拯救老屋行動」與傳統村落保護、調動產權人積極性、促進民生改善和產業發展相結合的共生模式。

那麼,為什麼選擇松陽作為全國的試點?

勵小捷告訴錢江晚報記者,當時基金會也在全國範圍挑選論證,選擇松陽有幾個原因——松陽有基礎和優勢,它是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範縣和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試驗區,境內有百餘個傳統村落;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礎和社會氛圍;當地群眾有需求,有文化自覺。

於是,兩年多時間,勵小捷一共八次到松陽,走訪老屋,尋找工匠,開座談會……不少村子的村民都認得他。

「勵部長真的很關心老屋,很關心老百姓。我們家他都來了3趟!」老屋戶主包加理說。

4000萬的基金

有了基金會的支持,那麼,這筆錢怎麼用?具體怎麼創新實施?這是一個難題,完全沒有參考的經驗。

2016年1月下旬,松陽成立了「拯救老屋行動」領導小組,時任縣長的王峻擔任組長,並委託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作為技術團隊。

「我們承擔『拯救老屋行動』的技術支撐任務,負責制定修繕導則、修繕方案要求、工程概算指南、驗收辦法等技術文件,以及施工現場技術指導和鄉土施工隊伍的培訓等。」省古建院常務副院長盧遠徵這樣說。

除了由產權人自行組織編制修繕方案和概算外,「拯救老屋行動」項目還有其他創新之處,就是對於招投標程序的突破,農戶只要按古建院編制並經專家委員會審定的修繕導則和工程概算指南來編制方案和概算,經審核後,即可籤訂合同自行組織施工。

規範雖然有了,但討論的細節還有不少,比如老屋能不能新設衛生間。有的專家提出,不能裝,應該原汁原味。

但最後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考慮做了突破,同意安裝現代化衛生間,便於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

當然,施工過程中的培訓和技術指導也是必不可少。

意外的觀望

緊接著,「拯救老屋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全縣傳統村落中近1600處建築進行了調查摸底,篩選出249幢符合項目要求。

根據方案,修繕的費用,基金會出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農戶自己出一部分。大致比例是:50%、20%-30%、20%-30%。一份份宣傳告示發往一個個鄉村,一大批基層幹部到了農村一線,一家家地去做工作,做宣傳。

但是,讓很多人意外的是,這樣的好事,居然沒有人自願報名。在松陽的鄉村,出現了這樣幾種聲音。

有人懷疑,真有人會出錢來給我們修房子嗎?

另一種聲音是,這樣的老屋修它幹什麼?修好了有什麼用?

還有,老屋的產權人太多,有的房子裡住著十幾口人,大家的思想難以統一,還有的擔心,能不能修好?

沒有動靜,更多的人在觀望。

「思想工作很難做,我們都是一戶一戶地去解釋政策,去和他們溝通,為避免佔用務農時間,我們會特地選晚上去村民家走訪」。鄉鎮幹部楊旭明這樣說。

一段時間,很多鄉鎮幹部每天的工作就是走村入戶,和農民,和那些老房子打交道,一開始是動員,後來又要指導,幫助解決問題。

一方面,工作人員積極下鄉去動員,另一方面,發動黨員幹部帶頭。變化發生在一名預備黨員的村幹部身上,他帶頭申報修繕自家老屋。

修繕完成後,戶主拿到了全部的資助款,老屋修繕的效果也出來了。這個消息一傳開,大家紛紛來報名。

工匠的回歸

隨著一幢幢老屋的開修,一大批松陽本土的民間工匠也陸續歸來,成為「拯救老屋」的家鄉力量。

「譁譁譁」,刨子划過木頭,飛濺起一朵朵木屑花……徐美根熟練地展示著他的手藝。

在松陽王村,十幾名工匠正在緊張作業。他們要在四個多月的時間裡,修復一座祠堂。

62歲的徐美根已經二十多年沒有拿起斧頭,他從小學木匠,帶出了很多徒弟,但是,時代的變遷,磚房代替了木房,像他一樣的鄉間木工下崗了,他開始在各地打工。

去年開始,徐美根又重操舊業,加入了一個施工隊,他興奮地拿起本已生疏的斧頭,現在一年有七八萬的收入。

看好修復老屋的前景,也為了一份鄉土情懷,在外多年的松陽工匠正在逐步回流。

在外務工10多年的三都鄉尹源村村民曾信亮,帶著23歲的兒子回來組建了一支老屋修繕隊,2016年5月份開始,已經接了6個老屋項目,他的隊伍也由原來的8人發展到20人。

擁有一支30多名工匠團隊的村民吳炳松說,這幾天又有些曾在上海、杭州等地打工的手藝人加入了他的隊伍。

傳統村落集聚的松陽三都鄉,傳統工匠隊伍也漸成規模。一個叫曾榮華的工匠組成了一支15名工匠的本地隊伍。三都工匠修繕三都老屋,既修了老屋,又鍛鍊了隊伍,還形成了一個產業。

目前,松陽已有三十多支施工隊,從業人員六百餘人。

新聞深讀

修老屋,是修文化,還修了人心

兩年過去了,轟轟烈烈的「拯救老屋行動」給松陽帶來了什麼?

在松陽界首村,外來遊客在一幢幢老屋穿梭著。村民劉根福切身感受到了修老屋帶來的喜人變化。

他所在的這個古村已經修好了8幢老屋,舊貌煥發新的生機。有人來投資民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修老屋,修的不僅是房子,還有人心。修屋的過程中,化解了矛盾和隔閡,讓人的心貼得越來越近。

而從機制上來說,松陽的拯救老屋之路充滿了諸多探索和創新。「希望這些探索和經驗能夠得到推廣。」 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這樣表示。

修老屋——修來鄉村經濟

兩年過去了。變化實實在在地在山村發生。

「從我太爺爺開始,就住在這裡了。」67歲的劉根福喝著茶和記者聊起來。

這是位於松陽界首村的一座有幾百年歷史的老屋,它有高挺的廊簷、牌匾,從大門進入,需要走過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廳堂,才能看到生活的氣息。

劉家的祖輩生活在這裡,只是人世更迭,慢慢地就剩下了他和老伴,兒子則去了杭州打工。

這幾年,老屋也和人一樣漸漸老去,開始腐爛,漏雨,倒塌。煩惱也伴隨著他們日復一日的生活,特別是在這樣的雨季。

修復祖宅的生命,是老劉的心願。但無奈的是,劉家沒有錢,也沒有精力。

去年,他家的老屋列入了「拯救老屋行動」名錄。戶主們合計著把這事委託給了一名工匠,很快,一支施工隊進駐了劉家,這樣足足修了半年時間,才修好。

而他作為其中一個戶主,只需花費2萬多元。這在他看來,很難想像。

今年春節前,老劉住進了修好的老屋,「比討老婆還高興」,他這樣說。祖輩的家業得以延續,老劉充滿了自豪和感激。

老屋修好後,在外打工的兒子也回到了老家,而對於空閒的廳堂,他們準備出租,這樣既可以收取一筆租金,又可以聚攏老屋人氣。

在界首村,這個浙江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被列入「拯救老屋行動」名錄的老屋有8幢。

如今,村裡經常能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有的村民自己當起了導遊,城裡人來村裡辦起了民宿,住一個晚上要好幾百元的房費,還需要提前幾天預訂呢。」老劉這樣說。

這個形成於宋朝的古村,又重新走到了振興的路口。

這是松陽諸多傳統村落的一個縮影。目前,松陽已經有110多幢老屋得到了修繕。

修老屋——修的還是人心

「修老屋,修的不僅是文物,更是修復文化,修復人心。」在松陽,你經常能聽到這句話。

「有一戶人家,因為有點小矛盾,十幾年沒說話,這次因為一起修老屋,和好了。」老屋辦工作人員裘基鵬這樣說。

他介紹,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人們可能是親戚,也可能是毫無血緣關係的普通鄰居,他們之間還可能存在著多年未得到解決的人際矛盾。

而修復老屋的重要前提是各家各戶間的人際關係得到修復——解決矛盾,消除誤會,看見彼此的難處,承擔起自家的責任。

因為,修繕老屋,需要房主自願申報,並要自籌一部分維修資金,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老屋面積較大,一棟房子往往分屬多戶,修繕需大家一致同意,共同出錢出力,難度不小。

四都鄉有一棟老宅,屬4戶人家共有,其中一家低保戶起初極力反對修繕。老屋辦工作人員多次上門溝通協商,歷時兩個月終於達成一致意見:由相對富裕的家庭承擔大部分費用,各盡所能共同修好老屋。

「老屋修好了,人心更齊了。」在大東壩鎮橫樟村,一座老屋修好後,十幾戶人家都很高興,在今年春節一起回到了老屋,貼春聯、祈福,還湊錢購買了樂器,高高興興地吹拉彈唱,過了一個不尋常的年。

同樣是今年春節,一名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抱著兩歲的孩子回到了修好的老屋,說,「這是我們的根,一定要帶孩子回來看看。」

這種鄉愁和喜悅不斷傳遞著,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

松陽縣委書記王峻

修老屋——修出保護之路

「沒有名額了,沒有名額了」。這幾天,走在村子裡,老屋辦工作人員蘭斌不斷接到電話。

讓她為難的是,因為「拯救老屋行動」項目資金有限,名額已經滿了,但是,來申報的人還有不少。

接下去,還要不要修?資金從哪裡來?

答案是肯定的,「還要繼續做下去」,松陽老屋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資金來源將採取多種途徑,比如社會募集、整合各類資金等。

今年開始,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發起下,雲南和江西兩省三縣,也開始了「拯救老屋行動」,他們陸續到松陽考察、學習、培訓,把松陽的經驗帶回各地。

這兩年來,松陽形成了什麼經驗?

在松陽縣委書記王峻看來,「拯救老屋行動」項目,基金會作為社會團體,接受國家財政項目委託,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推動項目實施,改變了以往政府單一保護模式,使保護方式進一步豐富,走出了一條私人產權文物建築保護利用的新路子,為社會資金配合大局、拾遺補缺、有所作為找到了一個適宜切口。

項目程序的簡化和工程管理的優化是其中的兩大創新。

一般高級別文物的修繕保護工程,多以政府為業主單位,程序上非常複雜,而「拯救老屋行動」項目則簡化了修繕方案編制、施工圖編制和預算編制。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程序上,都得到了極大的簡化。

「項目主體也由原來的政府主導轉為老百姓(產權人)自主實施。」老屋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施工單位的選擇,由原來的必須具備施工資質的企業,轉為老百姓自行組織工匠實施;工程質量監管,由原來的政府部門負責,轉為老百姓自行負責,縣老屋辦負責監督與指導;資金撥付與工程驗收程序也相應得到了簡化。

「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我們更要重視村落裡有一定文物價值的歷史建築,要率先修復這些建築,也希望社會各界都能重視起來,使這些房子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通過兩年實踐,松陽『拯救老屋行動』經驗初步形成,希望這些探索和經驗能夠得到推廣。」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這樣告訴錢江晚報記者。

「拯救老屋,不僅是修復文物,更是修復文化,修復人心。」縣委書記王峻這樣說,「接下來,我們要持續抓好項目建設,進一步強化業態培育,挖掘老屋價值,拓展利用空間;激活『古建』經濟,培養古建人才,打造本土優質團隊,延展老屋產業鏈,進一步提升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使『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更有意義。」

相關焦點

  • 「活著」的古村落——浙江松陽「拯救老屋行動」啟示錄
    在現場,年邁瘦小的葉毛娣緊緊拉住松陽縣「拯救老屋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永球的手,「每次過來,她都是這樣熱情,她心裡感謝國家把她的老屋修好,房子裡電線拉起來了,廁所修起來了,對於老人來說以前這些想都沒想過」,王永球在旁邊介紹說。這一切始於2016年1月。
  • 三明尤溪:他的老屋拯救行動 讓老屋站起來活起來
    修復前的經濟坑前壟厝。已經出資600多萬元建設經通村文旅活動中心的吳錫孝再一次燃起建設家鄉的熱情,他準備出資修復古民居。 11月10日,吳錫孝主持經濟坑金仙祖殿竣工典禮,他請來縣文廣局副局長吳方榮,通過他向村民傳遞信息。
  • 還記得你老家的老屋嗎?松陽人的已經變樣啦
    沒了老屋,人們再也不會回來,所有關於鄉村的情感和記憶都會漸漸淡去,留下的只是讓人悵然若失的鄉愁。如何延續老屋的生命?2016年初,松陽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確定為唯一一個「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試點縣,探索私人產權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和利用的經驗。
  • 「讓修繕好的老屋『活起來』」
    「一定要讓修繕好的老屋『活起來』,只有修好後的老屋有人居住,有文旅開發,老屋的主權人受益了,才能進一步增強群眾對老屋的保護意識和積極性。」 「一定要動員基層幹部積極參與進來,充分發揮他們調解親戚鄰裡之間矛盾的巨大優勢,更好助力拯救老屋行動。」「修繕後的老屋一定要高度重視防火工作並做好住戶、經營戶的消防宣傳培訓。」日前,在石屏縣政協組織開展的「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推進工作情況視察座談會上,陳夢婕、孫志偉和張夢瑜等委員熱情發言,為拯救老屋行動支招建言。
  • 一邊讀,一邊預測——《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預習指導!
    有一棟老屋已經活了一百多歲了,窗戶變成了黑窟窿,門板也破了洞。雖然它是那樣破舊不堪,沒有人居住,但是它一直沒有倒。瞧,老屋還在悠閒地聽著故事。文章中的老屋總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嗎?你想知道為什麼老屋總也倒不了嗎?
  • 小學語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設計
    3.學習老屋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培養閱讀興趣,體會閱讀的樂趣。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生字詞,分析老屋的形象。根據故事結尾發揮想像,進行猜想。教學難點:學習老屋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培養閱讀興趣,體會閱讀的樂趣。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讀法(齊讀、分角色朗讀);小組討論法;問答法。
  • 寧波84萬元「天價」拍下東錢湖那套破舊老屋的人,反悔了!
    這套老屋當時的起拍價是28萬元。在其掛出在阿里拍賣平臺後,吸引了3萬多人次圍觀。2019年11月26日,在拍了127輪之後,最終以84萬元的總價成交——最終成交價是起拍價的整整3倍!折算成單價,約2萬元/平方米,直追東錢湖那邊的新房……NO.2悔拍!重拍!但昨天,這套房子又神奇地重新掛出在阿里拍賣平臺。
  • 薦讀|陳守湖:《河畔老屋》,記憶魅惑與文學書寫
    其新著《河畔老屋》同樣延續了記憶魅惑這一顯著的文學特徵。在《河畔老屋》中,潘年英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書寫了四座老屋:河邊老屋、食堂老屋、竹林老屋、半島老屋。這幾座老宅的變遷史,就是他記憶中的百年家族史。這類普普通通的家族,在中國大地比比皆是,如同野生植物一樣茂盛。它們不可能進入宏大的歷史敘事,但卻承載著最幽微的歷史細節。
  • 《短篇》記憶中的老屋
    記憶中的老屋,有著太多的童年趣事。菜園、門前的打麥場、小山丘、冬天的冰沙河…自從七九年家鄉發了大洪水後,爸爸就在房前屋後載滿了榆錢樹。每天下班後,忙著修剪樹枝,將修剪下的枝條拿去餵牲口。記憶中的老屋充滿著陽光般的溫暖,爺爺躺在老屋的土炕上歇息、喝茶、身邊臥著的大花貓,舒坦地打著呼嚕。很愜意的場景…老屋有饞人的好吃的…最喜歡吃的就是冬天裡的半碗油茶。那是媽媽的味道,用羊油合著麵粉、紅糖、各種調料沏成的。
  • 小學語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說課稿
    每當老屋準備倒下的時候,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現,請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幫助他們,老屋一一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一直沒有倒下。整個故事運用了大量的語言、動作描寫,塑造了一個慈祥的樂於助人的老屋形象。學習本文有利於培養學生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品質。教師在教學本課時,可以採用齊讀、分角色朗讀或表演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主旨,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 走進松陽築夢老屋 麗水學院學子感受鄉村振興
    近日,麗水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14名同學組建的「走進松陽,築夢老屋」實踐隊來到「最後的江南秘境」——浙江松陽縣,走訪四都鄉陳家鋪以及三都鄉毛源村、松莊村、界首村,開展關於「拯救老屋行動」項目的調研活動。
  • 三年級《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帶你讀三段式童話,悟教育意義
    我們要讀懂課文,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設置懸念,引入課題帶著問題讀課文,引發思考。二、品析課文中寫的究竟是怎麼樣的一間老屋呢?找出老屋的特徵,繪製思維導圖。三、直搗主體,分析層次,引導三個環節的學習。
  • 老屋一一你是幫我實現夢想的搖籃
    兩年前的冬天,離別故鄉30多年的我,回過一次老礦,特意去看了我住過時間最長,也最值得懷念的老屋。原以為這棟風雨滄桑七八十年的老屋,早已不復存在。不曾想她還挺立在寒風中,等著他曾經的主人到來。只是破敗得令人不忍目睹,暗自落淚。我是在礦山長大的,從小到大住的多是單位的福利分配房。
  • 老屋
    但它對我來說,像是初識的人,沒有什麼交往,沒有什麼感情。這十多年在外面,我思念的懷念的都是老屋,那門口種著槐樹桐樹的老屋,幾間破舊、陰暗土坯房的老屋。那窗上糊著白紙貼著窗花的老屋,那後院養過豬、羊、牛,散發著畜圈味兒的老屋……  走進老屋,似走進一生歷經小夥子桑風燭殘年的老人。老屋破了、舊了、殘了。
  •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課後練習答案!
    1、讀課文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猜到後面會發生什麼?和同學交流。我的猜想:(1)當讀到老母雞讓老屋再等21天的時候,我猜測老屋會因為時間太長,不去幫助老母雞。(2)當讀到老屋覺得小蜘蛛的故事很有意思的時候,我猜測小蜘蛛還會給老屋講更多有趣的故事,這樣老屋就永遠都不會倒了。(3)當讀到老屋同意幫助小蜘蛛的地方時,我猜測小蜘蛛會像小貓、老母雞一樣,得到幫助之後致謝離開,而老屋又會說:「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
  • 老屋 - 老屋--浙江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老屋 好久沒去看看鄉下的老屋了,忽然接到鄰居的電話,說大風颳倒了老屋東邊一棵大樹,樹冠壓上了屋子,我趕緊驅車前往。 十多年前父母帶著爺爺奶奶搬家到了城裡,老屋便空寂了下來。父親常回去照看,他會爬上屋頂更換破損的瓦片,勸都勸不住,後來我們找來幾個泥瓦匠,把屋頂徹底翻修了一遍,老爸總算放心了。
  • 京山市綠林鎮吳集村杜家塔張氏老屋考略
    實測住在西端的張學峰先生老屋坐壬向丙(甲子對庚午),五楹三進,前後深23米,總寬17米,佔地390餘平米。張學峰先生老屋與左邊兩戶連為一體,形成連排三個大門。總寬50米,佔地1150餘平米,三戶外觀低調,土牆布瓦,而內部結構卻隱藏玄機,充分考慮了私密性和防盜防匪。三戶總體布局大屋套小屋,大天井套小天井,相互穿插,又各為一體,其中閣樓、暗道、暗室、暗門分布隱秘,人行其間,恍入迷宮。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面試說課技巧:小學語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每當老屋準備倒下的時候,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現,請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幫助他們,老屋一一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一直沒有倒下。整個故事運用了大量的語言、動作描寫,塑造了一個慈祥的樂於助人的老屋形象。學習本文有利於培養學生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品質。教師在教學本課時,可以採用齊讀、分角色朗讀或表演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主旨,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 記憶中故鄉的老屋
    記憶中故鄉的老屋,常見於1980年代的鄉村,好多是我們父輩的婚房。記憶中故鄉的老屋,青磚灰瓦,木門木窗,有門檻有門杵。主屋分三開間,中間是廳堂,兩邊是臥室。因為空間有限,每個臥室又會再分為前後兩間,臥室前面作為睡房,後面一部分用作屯糧。
  • 農村老屋裡1米深的大水缸,有人出100塊錢買,我沒賣,虧不虧?
    農村老屋裡1米深的大水缸,有人出100塊錢買,我沒賣,虧不虧?不虧,賣了你才虧錢呢。一米深的大水缸,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不稀罕,或許你也覺得它沒什麼用,放在院子裡還佔地方,不如賣了換點錢花。可是你要知道,這種大水缸在有些人的眼裡可是寶貝呢,他們專門下鄉尋找收購大水缸,那麼這些人收購大水缸有什麼用呢?第一,可以做水景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