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陽縣楊家堂村:老屋修好了,村莊又活了! - 山西新聞網

2020-12-22 山西新聞網

楊家堂村村景。 資料圖

清晨,一到浙江麗水市松陽縣三都鄉楊家堂村,記憶就被眼前的景象勾回兒時。村口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樹與樹下一座土坯小屋相互映襯。沿著石頭砌成的小路順勢而下,可以走進村子的核心。

整個村莊順著山勢建起「階梯式」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一到周末和節假日,遊客把村道擠得水洩不通。」三都鄉黨委副書記張旭軍說,幾年前,村裡一位90後小夥把日常生活場景拍成短視頻在網上發布,吸引了一大撥客人。

保持遊客常來不斷的秘訣,不光是網絡上的流量,村子也培育著內生的能量。

楊家堂村的房子是典型的徽派和閩派建築的綜合體,馬頭牆和土坯牆相互交融。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老房子的用水、供水等設施顯得滯後,村民也陸續搬遷出去,楊家堂村逐漸變成了一個空心村。

2014年,楊家堂村走上古村落保護利用之路,通過實施省級美麗宜居項目、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項目等,村落整體風貌修復全面推進。2016年,松陽縣成立「名城古村老屋保護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具體的保護工作。這給楊家堂村恢復往日光景增加了不少信心。

老屋修復好了,村莊又活過來了!原來村子裡只有六七十名留守老人,看到村裡條件改善,年輕人陸續回村。不僅如此,村裡獨特的風貌也吸引了不少外來投資,如今楊家堂村有6家民宿,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餘萬元。此外,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每年也帶來30餘萬元的增收。

「這裡的房子很有層次,給人的感覺是原生態和古樸。」來自上海的鄭女士被村裡靜謐的環境所吸引,原本打算三天兩晚的行程,她臨時決定再多停留兩天。在她看來,這裡是真正難得的古村落。

對於村子的發展定位,張旭軍和同事們有著清醒的認識:「修復老屋,要的不是仿古,而是原生態呈現傳統生活場景。」因此,在對村落整體風貌修復的時候,他們特別注意修舊如舊,不做面子工程。在民宿引進中,也注意與周邊環境匹配,儘量不破壞村落原有的風貌。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不少地區面臨傳統村落走向衰敗的困境。松陽縣以保護古村落為契機,讓楊家堂這樣的空心村逐漸成為人們鄉愁的寄託,也為鄉村振興戰略找到了一條滿是生機的路徑。

鄭亞麗 李震宇

(責編:陰小斌、郗濤)

相關焦點

  • 「活著」的古村落——浙江松陽「拯救老屋行動」啟示錄
    在現場,年邁瘦小的葉毛娣緊緊拉住松陽縣「拯救老屋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永球的手,「每次過來,她都是這樣熱情,她心裡感謝國家把她的老屋修好,房子裡電線拉起來了,廁所修起來了,對於老人來說以前這些想都沒想過」,王永球在旁邊介紹說。這一切始於2016年1月。
  • 老屋「活」了 村莊美了
    「村裡很多人搬離,無人居住的老屋年久失修,有的已經倒塌,有的面臨著傾塌的危險。」李周旺介紹,2017年,秀谷鎮黨委書記王茂柱來大坊村開展工作,看到成片的古屋閒置破敗,便組織村幹部召集村民開會,經協商,村民們自願把老屋託管給村小組進行對外招商。2018年,金谿縣有關領導帶來了荷蘭考察團。
  • 浙江的這兩處建築,都素有布達拉宮的別稱,真正去過的人並不多
    楊家堂村位於浙江麗水市松陽縣三都鄉,整個村莊相當古樸,它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建築風貌保存相當的完整,在地無三尺平的楊家堂村,幾十座土木結構的明清建築民居,順著山勢一座座向上延伸,在人們的視野中展示出巨大的建築立面,是松陽縣裡典型的古村落,因為民居的顏色都呈黃色,所以被大家稱為「金色布達拉宮」。
  • 走進松陽築夢老屋 麗水學院學子感受鄉村振興
    近日,麗水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14名同學組建的「走進松陽,築夢老屋」實踐隊來到「最後的江南秘境」——浙江松陽縣,走訪四都鄉陳家鋪以及三都鄉毛源村、松莊村、界首村,開展關於「拯救老屋行動」項目的調研活動。
  • 「讓修繕好的老屋『活起來』」
    「一定要讓修繕好的老屋『活起來』,只有修好後的老屋有人居住,有文旅開發,老屋的主權人受益了,才能進一步增強群眾對老屋的保護意識和積極性。」 「一定要動員基層幹部積極參與進來,充分發揮他們調解親戚鄰裡之間矛盾的巨大優勢,更好助力拯救老屋行動。」「修繕後的老屋一定要高度重視防火工作並做好住戶、經營戶的消防宣傳培訓。」日前,在石屏縣政協組織開展的「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推進工作情況視察座談會上,陳夢婕、孫志偉和張夢瑜等委員熱情發言,為拯救老屋行動支招建言。
  • 【深讀】4000萬元拯救老屋,收穫了什麼?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史春波/文 俞 躍/攝3月16日,德國柏林。建築藝術家們把目光聚焦在了浙江麗水松陽這個中國小縣城。這天,「鄉村變遷——松陽故事」鄉村建築展向世界亮相。最終的結果,基金會選定松陽縣作為「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整縣推進試點縣,首期投入資金4000萬元。它的目的很清晰——力求為私人產權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和利用,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形成「拯救老屋行動」與傳統村落保護、調動產權人積極性、促進民生改善和產業發展相結合的共生模式。
  • 精深加工助力松陽縣茶產業轉型升級
    作為全市最早一批覆工復產的企業之一,浙江振通宏茶業有限公司速溶茶粉生產車間早已走出疫情影響,恢復正常產能,3月以來,流水線一直處於滿負荷工作狀態。  在該企業全封閉車間裡,收購過來的茶幹經過選料、離心、乾燥等環節之後,就變成了等待發往國內各大飲料企業、含茶食品生產企業的原材料。
  • 還記得你老家的老屋嗎?松陽人的已經變樣啦
    沒了老屋,人們再也不會回來,所有關於鄉村的情感和記憶都會漸漸淡去,留下的只是讓人悵然若失的鄉愁。如何延續老屋的生命?2016年初,松陽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確定為唯一一個「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試點縣,探索私人產權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和利用的經驗。
  • 老屋 - 老屋--浙江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老屋 好久沒去看看鄉下的老屋了,忽然接到鄰居的電話,說大風颳倒了老屋東邊一棵大樹,樹冠壓上了屋子,我趕緊驅車前往。 十多年前父母帶著爺爺奶奶搬家到了城裡,老屋便空寂了下來。父親常回去照看,他會爬上屋頂更換破損的瓦片,勸都勸不住,後來我們找來幾個泥瓦匠,把屋頂徹底翻修了一遍,老爸總算放心了。
  • 荒廢的農村老屋,消失的嫋嫋炊煙
    在中國大地上多少座村莊正在悄悄的消失,那一間間承載著滿滿人間煙火味的老屋,也像屋頂之上飄蕩的炊煙消逝在歲月的時空中……每當炊煙飄蕩在村莊的上空,老屋的灶堂裡總有一個忙碌的身影,她們是母親,外婆,奶奶……斑駁著煙漬的那口老灶大鍋之下,燃燒著鄉村土地上的枯木,騰騰的火焰裡散發的依然是鄉村的味道。老屋也已經老了。
  • 帶你去松陽縣這個小山村看古老的造紙術
    抄紙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在浙江西南大山深處的小村莊裡,仍完整保留。古代造紙工藝以造紙為生的村莊在松陽縣的安民鄉李坑村,我們見到了古法造紙手藝人周兆榮,在這個被大山環繞的小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