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活」了 村莊美了

2021-01-16 中國經濟網

  10月26日,金谿縣秀谷鎮大坊村,15棟正在保護性修護的古建築不再沉寂——在這裡,來自荷蘭的藝術家正在潛心創作屬於他們的藝術品,工人們正對搖搖欲墜的古建築進行搶救性修護,同時進行池塘改造、道路鋪設、環境綠化等基礎性工作。

  這裡是大坊荷蘭創意村的修建現場。「大坊荷蘭創意村的建成,將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大坊村村幹部李周旺告訴記者,荷蘭創意村沒有立項引進和進行基礎性搶修前,這些古建築已經在歲月的風雨中行將倒塌。「村裡很多人搬離,無人居住的老屋年久失修,有的已經倒塌,有的面臨著傾塌的危險。」李周旺介紹,2017年,秀谷鎮黨委書記王茂柱來大坊村開展工作,看到成片的古屋閒置破敗,便組織村幹部召集村民開會,經協商,村民們自願把老屋託管給村小組進行對外招商。2018年,金谿縣有關領導帶來了荷蘭考察團。經過幾個月的調研,金谿縣政府、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和荷蘭文化遺產和市場研究院三方確定:藉助荷蘭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經驗,以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活化利用為目的,引入荷蘭創意文化,共同打造大坊「荷蘭創意村」。

  老房子也有自己的春天?大坊村村民大感驚訝,目睹村莊日新月異的變化:荷蘭藝術家進來了,他們每人一個工作室,製作中國元素的藝術品;老房子被修舊如舊「站」穩了;原來坑窪窄小的水泥路變成了寬闊的瀝青路;以前雜草成片的荒地現在成了燈光明亮的廣場、停車場;村口巨大的古樟重現新意和生機。

  「大坊荷蘭創意村前景可待,有文化、有創意,也有民宿業態,離竹橋古村近,建成後,遊客吃住和觀光都會分流到大坊荷蘭創意村來,後期我們還會流轉部分土地在村子周邊打造觀光園、摘採園、鬱金香帶。」李周旺說,建成後,不僅老屋有所「養」,村民也有所「依」,村莊有了更好的硬體和環境,出門在外的村人也有了回歸的「大本營」。(記者 鍾秋蘭)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江濤 )

相關焦點

  • 浙江松陽縣楊家堂村:老屋修好了,村莊又活了! - 山西新聞網
    整個村莊順著山勢建起「階梯式」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一到周末和節假日,遊客把村道擠得水洩不通。」三都鄉黨委副書記張旭軍說,幾年前,村裡一位90後小夥把日常生活場景拍成短視頻在網上發布,吸引了一大撥客人。 保持遊客常來不斷的秘訣,不光是網絡上的流量,村子也培育著內生的能量。 楊家堂村的房子是典型的徽派和閩派建築的綜合體,馬頭牆和土坯牆相互交融。
  • 「讓修繕好的老屋『活起來』」
    「一定要讓修繕好的老屋『活起來』,只有修好後的老屋有人居住,有文旅開發,老屋的主權人受益了,才能進一步增強群眾對老屋的保護意識和積極性。」 「一定要動員基層幹部積極參與進來,充分發揮他們調解親戚鄰裡之間矛盾的巨大優勢,更好助力拯救老屋行動。」「修繕後的老屋一定要高度重視防火工作並做好住戶、經營戶的消防宣傳培訓。」日前,在石屏縣政協組織開展的「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推進工作情況視察座談會上,陳夢婕、孫志偉和張夢瑜等委員熱情發言,為拯救老屋行動支招建言。
  • 荒廢的農村老屋,消失的嫋嫋炊煙
    在中國大地上多少座村莊正在悄悄的消失,那一間間承載著滿滿人間煙火味的老屋,也像屋頂之上飄蕩的炊煙消逝在歲月的時空中……每當炊煙飄蕩在村莊的上空,老屋的灶堂裡總有一個忙碌的身影,她們是母親,外婆,奶奶……斑駁著煙漬的那口老灶大鍋之下,燃燒著鄉村土地上的枯木,騰騰的火焰裡散發的依然是鄉村的味道。老屋也已經老了。
  • 還記得你老家的老屋嗎?松陽人的已經變樣啦
    沒了老屋,人們再也不會回來,所有關於鄉村的情感和記憶都會漸漸淡去,留下的只是讓人悵然若失的鄉愁。如何延續老屋的生命?2016年初,松陽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確定為唯一一個「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試點縣,探索私人產權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和利用的經驗。
  • 《短篇》記憶中的老屋
    記憶中的老屋充滿著陽光般的溫暖,爺爺躺在老屋的土炕上歇息、喝茶、身邊臥著的大花貓,舒坦地打著呼嚕。很愜意的場景…老屋有饞人的好吃的…最喜歡吃的就是冬天裡的半碗油茶。那是媽媽的味道,用羊油合著麵粉、紅糖、各種調料沏成的。
  • 湖南鄉村發現百年老屋聚落,詩意生活仿佛世外桃源
    在湖南某地的一座小村莊,發現了百年老屋聚落。這片百年老屋聚落,是典型的湖南民居,採用磚屋的建築工藝,因地制宜,非常富有古老智慧。湖湘祖輩們發揮自己的想像,在建築藝術方面集中進行了各種加工改進。這些磚屋的牆腳以卵石砌成,青磚組成房屋的牆面,可以防水浸淹。用田泥製成的長方形磚壘疊而成,十分簡樸大方。
  • 溫州文成一個小村莊的老屋,藏著許多大人物和光陰流轉的故事
    於諾大方形天井圍成一周,許多人家住在裡面,據說大多是土改後分房入戶的,在溫州文成西坑梧溪這樣一個村莊,類似的房子有著不少,但在近數十年時代巨大的遷變中,或毀於火災事故,或毀于洋房拆建,甚或不經風雨頹敗的,餘者已是寥寥。
  • 三明尤溪:他的老屋拯救行動 讓老屋站起來活起來
    黃春霖 攝為了讓老屋站起來活起來——吳錫孝修復經通村古民居側記東南網11月6日訊(通訊員 肖登超)10月25日,天剛蒙蒙亮,吳錫孝就從尤溪城關出發,趕往他的老家梅仙鎮經通村經濟坑。這一天,他要陪同省建築設計院的老院長及其博士生考察古民居。
  • 臺灣六甲老屋明信片 彩繪地方傳統建築之美
    華夏經緯網7月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南市六甲區公所發行老屋風華明信片,內含5幅六甲區著名的老屋,以手繪的方式配合詩文呈現,包括林鳳營火車站、毛昭川醫師故居、陳家古厝居廣居、蘇俊雄大法官故居、南六企業黃清山董事長老宅,希望能呈現地方特色,吸引民眾來探訪六甲之美,也贈給旅外鄉親一解思鄉之情
  • 產業變風景 風景美村莊
    這些「動作」不僅扮靚了村莊,還讓村民種的茶葉、藥材、蔬菜等十分俏銷,一年下來全村戶均增收3萬多元。像武顯廟村這樣,使村莊建設與產業發展,形成互動之勢,產業因村莊美麗而變得日漸強大,村莊因產業強大而越發美麗的內在涵養、滋潤關聯,在英山縣被更多的村和農業龍頭企業所接受。他們用足用活政策,充分整合各類資金,讓其釋放活力,打造出長而穩、穩而牢的富民產業鏈。
  • 四十年來家國·徵文丨湘水一隅:老屋的變遷
    村莊藏於盆地之中,丘陵山包三面環圍,一面則往東西方向敞開到兩公裡外的小河,據說風水學上這種地形屬於「燕子歸巢」地。老屋是一座土坯房,是我未成家時的家,是父母這一輩子未能邁出而堅守的生命搖籃,是我心中永遠撒落在「燕子歸巢」寶地上的依戀。雖然我曾住過大大小小的營房、坐過高高低低的機關、住過熱熱鬧鬧的小區,但對老屋的留戀從未減弱,隨著歲月的增長與日俱增。
  • 農村老話「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住空宅老屋更不安全?
    ,那為什麼墳頭比空宅老屋更安全呢?空宅老屋有什麼不好?其實有「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的說法,並不奇怪,在過去,交通可不像現在那麼發達,有條件的話可以騎馬趕路,不然的話就是步行了,而步行趕路也是最常見的。
  • 臺北「老屋新生」記
    「拆建的都市更新方式,不環保,也算不上美。」臺北「老屋新生」項目負責人施聖亭認為,不僅是古蹟或歷史建築,每一棟老房子都有自己的美。  施聖亭向記者介紹,臺灣開始出現一種「老屋經濟」。不少建築設計公司因應這種潮流,組建專業老屋修復團隊。旅行社發現,背包客看膩了101大樓等大型現代、古典建築,開始尋找新生老屋蹤跡的「秘境之旅」。  施聖亭認為,老屋「新生」是一個不斷生長的概念,正被改造者們不斷賦予新的內涵。
  • 農村老話: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有那麼一天,他們一行兩人趕了一天路也沒有找到一個村莊。眼看天要黑了,遇到一片荒墳。夥計說,我們再往前趕也不一定能遇到村莊,不如我們倆就夜宿在這一片墳地裡,好歹墳頭也能擋擋秋風,暖和一點兒。商人說,我們怎麼能在這裡過夜呢?萬一墳頭裡冒出鬼來豈不是嚇死我倆了?我們還是往前再趕一段路為好,說不定能遇到村莊呢!夥計比較拗不過老闆,於是,他們倆繼續往前趕路。誰知走了一裡多路後,還真的遇到了一個小村莊。
  • 這是一個即將消失的村莊……
    二月蘭開了,美的醉人,只是,明年在這裡,再也無法尋覓到它的影蹤。可是,不久,我的老屋也將變成一堆瓦礫,若干年後,我將再也找不清楚她準確的位置在哪裡,記憶中的一切也將被埋葬,成為我一生一世的思念。現在,趁她都還在,我我要好好看看我的院落,我的老屋。
  • 別樣情致 感受臺灣嘉義老屋文化
    走訪一趟嘉義,探索由大量木構造建築群組成的檜意森活村,全臺唯一列為古蹟的舊監獄,以及注入創意與活力的新生老屋,感受嘉義新舊融合的文化之美。  慢步走賞 經典老建物  阿里山林場宿舍群──檜意森活村  佔地3.15公頃的檜意森活村,包含嘉義目前最集中的日式木構造建築群,及以一心二葉概念設計的新建物「農業精品館」。
  • 老屋,一種牽掛在心頭
    因為村莊調查,2016年4月12日,我再度來到耀祖的公司。工廠已經搬到了新區,廠房,辦公樓,都顯得現代化。在耀祖辦公室,我們聊的話題主要是村莊裡的人和事。在蘇南這所城市,耀祖有幾處住房,其中一幢別墅就價值千萬,但提起村裡的老屋,他別有一種滋味在心頭。
  • 再也回不去的故鄉老屋
    文:於德全圖:紅豔 對農村出身的人而言,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亙古不變的老屋情懷。不管是身居廟堂之高,還是走進人群即便消失的普通人。心靈深處最原始、最親切的關於家的概念,那就是老屋的情懷。已經多年沒回故鄉的老屋了,前幾天,隔壁的大叔在電話裡告訴我,因為常年無人居住,無人維修,靠近東面的牆體已經開裂。院裡的樹上,許多小鳥嘰嘰喳喳棲住,房間裡一片凌亂。原本熱鬧無比的老房子,隨著歲月的洗禮,儼然已經面目全非。
  • 懷念我故鄉的老屋
    雖然我手機內存小,拍照的時候,經常要刪除一些舊照片,但這張故鄉老屋的照片,卻從沒刪除過。家鄉的楊柳依依、溪澗潺潺;炊煙嫋嫋、雨雪霏霏;黍麥青青、嗩吶悠悠,家鄉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是縈繞在我腦際,永遠不能散去最美的風景。
  • 老屋,炊煙,舊時光!
    小時候我是跟隨外婆在鄉下長大的,因此童年的記憶裡滿是那個偏遠的小村莊的剪影。掐指算來,外婆已經離開我五個年頭了,歲月蕭條,記憶卻豐滿,尤其那些與外婆一起擁有的快樂時光,一直在心底蔥蘢著,光鮮著,並未因季節的輪轉而頹敗,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