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公益演出走進大別山感恩革命老區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4月26日,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演唱歌曲《母親》。

    當日,由空政文工團演出的中國夢——走進美麗麻城「感恩大別山 相約紅杜鵑」公益演出在湖北麻城博達學校精彩上演。節目形式以歌曲、舞蹈、朗誦、魔術為主,突出「中國夢」主題,為大別山老區的人民送上了一場文藝盛宴。新華社記者張宇攝

    新華網湖北頻道4月27日電(記者魏夢佳 喻珮)「感恩大別山,相約紅杜鵑」。由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紅色文化基金管委會主辦的「中國夢-走進美麗麻城」大型公益演出,26日走進湖北省麻城市,為大別山革命老區上萬民眾獻上一場謳歌英雄和美好生活的精彩演出。

    「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正值漫山的紅色杜鵑花絢爛盛開,麻城博達學校廣場上,來自空政文工團的眾多演員們彩裙旋舞,軍歌飛揚。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劉和剛等帶來的《母親》《再見了大別山》等深情動人的歌曲,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魔術、雜耍及當地民歌《老米酒,兜子火》等,都讓現場上萬老區群眾看得歡騰熱鬧,掌聲雷動。

    麻城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革命戰爭時期曾走出40多位共和國將軍。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張勁松在現場說,麻城是片英雄的熱土,希望此次公益活動能豐富老區人民的文化生活,謳歌革命老區新時代的創業精神,同時也推動麻城文化旅遊的發展。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是文化部主管的全國性公募型基金會。此次演出是其打造的「中國夢——走進美麗中國」公益演出系列文化活動之一,也是第四屆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之一。

    享有「杜鵑之城」美譽的麻城分布有100萬畝古杜鵑,其中包括龜峰山風景區的10萬畝原生態古杜鵑群落。每年4月,龜峰山成片的杜鵑花漫山遍野,競相怒放,成為大別山區旅遊的一大亮點。

4月26日,空政文工團的演員表演舞蹈《俏花旦》。新華社記者張宇攝

4月26日,麻城市師範學校丁晚華演唱歌曲《老米酒,兜子火》。新華社記者張宇攝

相關焦點

  • 王國生:弘揚大別山精神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 踐行初心使命讓老區...
    本報訊(記者李錚)1月20日,省委書記王國生深入信陽市駐豫部隊和老區群眾家中,看望慰問駐豫官兵、困難群眾、老黨員,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們致以新春的祝福。臘月裡的大別山暖陽普照、蒼翠巍峨,寒冷中孕育著濃濃春意。
  • 《溫暖有光放映隊》走進大別山 尋訪動人革命故事
    而在大別山精神感召下,「溫暖有光放映隊」隊長林永健攜隊員丁柳元、孫甜甜,以文體層面的紅色延伸為這次捐贈注入新的時代力量——尋訪革命故事傳承人的旅程,溫暖有光。  公益體彩,樂善人生。獨家公益合作夥伴中國體育彩票,全程助力《溫暖有光放映隊》,分享體育的快樂與美好,與你我共同見證全面小康的奮進與超越。  見微知著  動人故事傳揚大別山精神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近一個世紀前,《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旋律伴著蘇維埃政府成立的喜悅在大別山區唱響。
  • 我省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快振興發展 繪就「紅綠金」藍圖
    餘川攝學生們參觀大別山商城革命歷史紀念館,接受紅色教育。劉宏冰攝□本報記者欒姍如今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正走在高質量發展的新長徵路上!6月5日,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支持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快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繪就大別山「紅綠金」藍圖,努力實現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大別山革命老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
  • 七十年間有大別——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紀實
    新華社武漢9月17日電  題:七十年間有大別——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徐海波、甘泉、陳諾  大別山,橫亙神州大地中央腹地,綿延千餘公裡,大別於南北。革命戰爭年代,大別山是一座英雄的山,200多萬人民投身革命,近100萬人為國捐軀;建設、改革時期,大別山是一座奮鬥的山,昔日貧窮落後的大山溝,如今已是綠色發展的先行者。  英雄的山:血和淚的革命史
  • 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地處大別山區的河南省信陽市,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但貧困的帽子也曾讓這座紅色名城如芒在背——它曾是全省唯一一個轄縣均為貧困縣的省轄市。
  • 樺甸原創音樂人走進大別山
    10月29日至11月3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赴暢行中國——重訪大別山鄉村振興再出發」融媒傳播大型主題公益活動在鄂豫皖三地舉辦,樺甸市原創音樂人趙志剛通過層層選拔,入圍並參加本次活動。
  • 讓大別山精神融入老區人民的血脈
    尚朝陽□信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尚朝陽大別山是中國共產黨重要的建黨基地,也是中國革命走向全面勝利的戰略轉折地,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奇蹟,留下了厚重的紅色文化遺產,孕育了「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
  • 講好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故事 ——河南啟動「全國網絡媒體信陽行...
    據介紹,《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以來,河南省文旅廳以重點文旅項目建設為抓手,紮實推進規劃落實,狠抓旅遊業轉型升級,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建成了一批全國知名的紅色旅遊勝地和重要的文化、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
    南陽、信陽、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固始、新蔡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現將《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6年4月5日  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的批覆》(國函〔2015〕91號)精神,推動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 ...傳達學習加快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研究...
    信陽市市委書記喬新江主持會議 市長尚朝陽出席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學習加快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 6月8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近期有關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學習加快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書記王國生在信陽調研時的講話精神
  • 紮根革命老區,走進兒童內心
    在川陝革命老區的核心區域巴中市通江縣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孩子,他們活潑開朗、樂觀向上,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近日,西華師範大學10名學生藉助三下鄉活動,採用線上雲支教的方式,走進通江縣山區兒童。川陝革命老區承載著百年紅色文化,傳承著百年紅色革命精神。
  • 再來大別山,重溫革命歲月
    當天下午,他首先來到位於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瞻仰革命烈士紀念堂。隨後,參觀了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並看望了當地紅軍後代、烈士家屬代表。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來到大別山革命老區。上一次是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徽考察,第一站就來到位於大別山區的金寨縣。
  • 紮根大別山傳承革命精神
    「這裡是宋氏祠堂,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後,司令部就設在這裡。」82歲的宋春貴清楚地記得,是戰士們把「重建大別山根據地」「大別山是埋葬蔣家王朝的墳墓」等條幅掛滿整個村子,才讓村民們慢慢了解這支部隊、了解中國共產黨在特殊時期的歷史使命。    時光追溯到70年前。1947年8月28日,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區的劉鄧大軍進入經扶縣新集(今新縣)境內。
  • 弘揚大別山精神 為老區振興凝聚磅礴力量
    連日來,我市各地各部門及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通過各種方式深入學習領會省委、省政府加快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精神。大家紛紛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在弘揚大別山精神中汲取信念力量、感悟人民至上、激發擔當自覺、砥礪鬥爭意志,引導和激勵人們積極投身老區振興發展事業,為實現「兩個更好」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會議指出,要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老區振興發展精神力量,保護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教育,抓好大別山精神深度發掘和創造性轉化。
  • ...奔小康」「大別山為什麼這樣紅」系列報導之一,走進河南新縣田...
    編者按:從一顆紅心為革命,到紅色旅遊遍地紅,再到特色農產品成為新網紅。巍巍大別山,孕育了大別山精神,也見證著時代發展的變遷。橫跨鄂豫皖的大別山東西綿延數百裡,是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老區人民薪火相傳,一棒接著一棒幹,不僅實現了脫貧摘帽,而且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 ...三省大別山精神研究聯席會第一次會議暨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鄂豫皖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孕育了彪炳史冊的大別山精神,成為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希望大家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歷史研究,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作出黨史和文獻部門應有的貢獻。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再來大別山,重溫革命歲月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來到大別山革命老區。上一次是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徽考察,第一站就來到位於大別山區的金寨縣。  在金寨,總書記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 大別山紅色文化的弘揚與傳承
    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大別山人民以堅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的革命精神開創了鄂豫皖革命老區28年紅旗不倒、22年武裝鬥爭不斷的光輝歷史,凝成了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的大別山紅色文化。  大別山紅色文化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主要內涵有:第一,理想堅定、事業必勝。
  • 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終於竣工,來來來,讓我們先睹為快!
    大別山是一塊紅色的土地,這裡相繼點燃了黃麻、商南、六霍起義的烽火,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在這裡走出了341位共和國的開國將軍,也留下了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的光輝足跡。
  • 「大別山精神光明行(紅色霍山)」全國公益攝影展在北京舉行
    5月28日,由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霍山縣委宣傳部等聯合主辦的「大別山精神光明行(紅色霍山)」全國公益攝影展在北京清華大學拉開帷幕。據了解,此次攝影展共徵集作品2744件,最終選出優秀作品100件參展,參展作品以藝術的視角記錄了霍山厚重的文化底蘊、感人的紅色故事和秀美的自然風光,表現了老區人民無私奉獻、勇立潮頭的精神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