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梳理「九陽真經」和「九陰真經」歷史,才知為何人人爭搶「九陰真經」
文/無計讀書
作為金庸老先生的忠實讀者,都知道在流傳最廣的「射鵰三部曲」中,有兩部經書貫穿始終,這兩部經書,準確的說是武功秘籍,就是「九陰真經」和 「九陽真經」。
令人費解的是「九陰真經」自始至終就被無數的江湖人士爭奪,反觀「九陽真經」卻完全沒有「九陰真經」的熱度,那麼是「九陽真經」中記載的武功秘籍不如「九陰真經」嗎?
顯然不是,因為憑著殘缺的「九陽真經」,張三丰和郭襄就分別創立了兩個足以和少林這個百年老字號媲美的門派,成為一代宗師級別的人物,而張無忌更是成為無人可敵的「單挑王」。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眾人不顧一切的去爭奪「九陰真經」,而忽略了威力更強的「九陽真經」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詳細的梳理一下這兩部武林秘籍的歷史,從中揭露一下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隱秘。
一、九陰真經
我們先說最早登場的「九陰真經」,雖然金庸老先生在1957年的舊版中說的這部經書是達摩祖師所創,但是後來的兩個修訂版本中又都統一改成了北宋宋徽宗時期的黃裳所著。這個我們就不詳細討論了,我們討論一下這部經書之後的下落。
首先就是著名的第一次「華山論劍」,大家已經知道這幾位的目的就是為了這部經書,最後全真派的王重陽技高一籌,贏得了這次比武,也獲得了全套的「九陰真經」。
接著王重陽在臨死前給了師弟周伯通,不料周伯通被黃藥師的老婆哄騙,這部經書的下冊又被謄抄了一份,於是這部經書就此分為了兩部分。
其實到了《神鵰俠侶》,我們知道王重陽還為了破解林朝英的「玉女心經」,把部分的「九陰真經」也刻在了墓中的石棺中,被楊過和小龍女學會並傳給了後人黃衫女,黃衫女憑藉正宗的「九陰真經」擊敗了後來速成的周芷若。
而桃花島上的下冊,被陳玄風和梅超風偷走,二人也因此成為江湖上的二流高手,這部寫在陳玄風身上的下冊後來被郭靖巧遇並得到。
而周伯通知道上當後,拿著上冊的「九陰真經」尋黃藥師未果,於是在桃花島上把全套的「九陰真經」傳給了郭靖之後將全部經書銷毀。
之後,作為這部全套經書的擁有者,郭靖在被歐陽鋒脅迫下倒背了經書讓歐陽鋒修習。不料,歐陽鋒陰差陽錯的憑藉這部假的經書,在第二次的「華山論劍」中竟成了天下第一。
而郭靖在恩師洪七公身負重傷之際,也曾經把部分「九陰真經」傳給恩師來療傷。之後同樣是為了給黃蓉療傷,在大理國遇到了天竺僧,並且把「總章」的梵文部分給翻譯出來,同時也讓一燈大師和在場的眾人得窺這部經書的總章。
直到郭靖獨守襄陽至城破赴死,黃蓉把「九陰真經」全本藏於倚天劍內,交給了郭襄,並一直被郭襄女俠創立的峨眉派保有。
而倚天劍中的 「九陰真經」,只有周芷若和宋青書速成學會了一部分,經書最後落於張無忌之手。
同時,這部江湖奇書在金庸老先生的江湖中就此絕跡。
二、九陽真經
再回頭梳理一遍另一部奇書「九陽真經」的歷史,看看二者究竟有何區別。
首先就是出處,不同於「九陰真經」一開始就流傳於江湖,「九陽真經」是被少林的開山祖師達摩祖師寫在了四部梵文的《楞迦經》的夾縫中,並且一直在少林寺的藏經閣中。
覺遠大師是第一個在不知情的狀態下,學會了全套的 「九陽真經」,而其徒弟張君寶,也就是後來創立了武當派的張三丰學會了大部分,郭襄和少林的無色禪師二人分別根據覺遠的口誦,學到了一部分內容。
於是僅僅憑藉殘缺的「九陽真經」,就誕生了武當派和峨眉派兩個足以抗衡少林派的兩個名門正派,並且後期的張三丰的武功更是高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少林一派的繁榮也得以延續了數百年。
而四部全本的「九陽真經」是和那本《楞迦經》一起被瀟湘子和尹克西偷走,但是二人至死都沒有學到這部被二人藏於蒼猿腹部的奇書,直到張無忌因緣際會學到了全本的「九陽真經」。而這部奇書最終又被張無忌埋於地底三尺以下。
這部全本的「九陽真經」至此不見天日。
行文至此,也許有細心的讀者發現了這兩部奇書歷史中的一些特點。
首先是「九陽真經」一直保存在少林寺的藏經閣,也就是少林派是這部經書理所應當的合法持有者。這就導致了只要不是江湖上的頂尖高手,別人是不會隨便動歪腦筋因此得罪兵多將廣的少林派的。而「九陰真經」的第一任主人黃裳,沒有任何的門派或者人士可以成為「九陰真經」的合法持有者。
其次就是「九陰真經」通過不同的渠道衍生出了很多版本,而「九陽真經」相對來說不光是比較集中,而且不是以單獨的武功秘籍出現,難以發現不說,還難以修煉成功。
其實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九陰真經」可以速成,比如梅超風和陳玄風二人,因為對於內裡的秘籍內容理解出現了偏差,練成了人人聞之色變的「九陰白骨爪」。
還有歐陽鋒也是一個例子,哪怕是倒著練也都能練就一身獨步江湖的神功,從而成為其餘「四絕」公認的天下第一。
最後練成此功的周芷若和宋青書,同樣是速成的典範,兩個在江湖上不入流的人物,短時間的修煉竟能和「武當七俠」武功最高的俞蓮舟打的有來有往,能讓明教的光明右使範遙犯難,足見這部奇書的功效。
我們作為對比來看,張無忌閉關修煉 「九陽真經」 用了五年的時間也沒大成,最終能夠成功卻還是靠了明教五散人之一的說不得大師的「乾坤一氣袋」這種「無巧不成書」的奇遇,才能夠讓全套的九陽神功融會貫通。而張三丰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也是九十多歲的時候,足見「九陽真經」修煉起來的難度之高。
正因為如此,江湖上的習武之人,無不為了「九陰真經」大打出手,甚至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背後則更多的是作者對於人性中的貪慾和私慾的深刻鞭撻,更是對於那些身在江湖的腥風血雨中,卻依舊保有真、善、美人士的肯定和褒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