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拼多多的商業模式?

2020-10-20 優質職場作者

感謝邀請,我就是做電商的。我來深度分析一下吧

拼多多出現已經有幾年的時候了,現在主要的影響在三四線城市和縣城及以下的地區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

咱們從拼多多的交易模式說起

拼多多的交易模式

1、1元秒殺

類似網易一元購,這種類似買彩票,比較火是因為上面說道人群的愛便宜,賭一把的心理

2、拼團(重點)也是拼多多出貨的重要渠道

拼多多重在「拼」字,就是讓人們通過拼來減低購買物品的價格,這個無可厚非,俗稱薄利多銷。但是,這裡面有非常大的隱患,而且暴露的問題已經被越來越多人的感受到。

這裡的隱患就是:廠商與用戶之間的噁心循環

用戶要便宜,廠商推出拼團商品大量出貨,同類廠商眼紅進入競爭,推出更低價拼團商品,長此以往培養出用戶只要低價不求品質的購物習慣。

如果你在拼多多有多次購物經歷,你就會發現,同樣的產品收到的一次質量不如一次。就是廠家每次為了平虧損,要麼減量,要麼降低品質。

3、拼多多也有直接購買的方式(很少,價格巨貴)

這個渠道又把人群擠壓到拼團的那邊,繼續惡性循環

總結:我非常不看好拼多多這種模式,這種惡性循環可能也是他們所始料未及的,但是現在這種趨勢他們都難以遏制,我們已經退出拼多多渠道,相信有更多的廠商會認識到這一點。

我是全網優質作者,職場問題+生活感悟,原創內容都在這裡,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CK邏輯課]我對拼多多商業模式的理解
    今天借拼多多上市事件,我們來一起聊聊對於拼多多商業模式的理解。這樣的低價微利模式才是拼多多快速吸納用戶的殺手鐧。雖然任何一家電商都號稱工廠直銷、壓縮渠道毛利,但是從來沒有一家像拼多多幹的如此徹底。如果說商品品類選擇和流通渠道的壓縮是拼多多的核心商業模式,那麼來自於微信的流量則是最大的GMV助推器。
  • 拼多多怎麼那麼便宜?拼多多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拼多多平臺和京東、淘寶一樣,是正規的購物平臺,拼多多因其商品價格低而迅速被大眾所喜愛。第一次接觸拼多多網購平臺,發現裡面的許多商品十分超值便宜,有的幾百元商品,在拼多多拼單中,居然只需一毛錢?拼多多怎麼那麼便宜呢?那拼多多盈利模式是怎樣的呢?
  • 拼多多的商業模式錯了嗎?
    最近我的手機都差不多被這家企業的新聞給刷屏了 – 拼多多。從創業到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只用了短短的三年,這雖然不是空前絕後但是也算是一個不小的奇蹟。我不是經濟學者也不是企業家更不了解資本家的想法,單純的看拼多多的思維邏輯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價廉物美,讓經濟能力處於底層的人群能夠便利的享受到不同物質需求,甚至是高科技產品。那問題出在哪兒了?底線,做人和做生意都一樣,要有底線。
  • 爆款背後, 拼多多的「便宜有好貨」商業邏輯是如何成立的?
    創業家訊 4月2日消息 成立至今一直飽受假貨質疑的拼多多日前在江西南昌舉辦了拼工廠開放日活動。被探訪工廠分別為拼多多平臺上銷量百萬的爆款紙巾企業植護、可心柔。拼多多方面表示,「拼多多的分享模式能在短時間內聚集海量訂單,在一個單品上爆發,這是其他友商所不具備的。
  • 拼多多開店2個月,我才真正理解拼多多的邏輯
    編輯導語:傳統的電商平臺,是在堆積產品等用戶主動搜索,而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模式,讓用戶和平臺之間不再是單純的購買關係,轉變為生活社交新模式。隨著不斷開發的多元流量切入,拼多多也覆蓋越來越多的階層客戶,未來發展是不容小覷的。本文作者通過分享拼開店2個月的經歷,為我們總結了拼多多的邏輯。
  • 拼多多迷途:虧損百億股價跌三成,黃錚烏託邦模式遭遇拷問
    對於以傳統電商的眼光衡量拼多多的普通投資者而言,全年淨虧損102.17億元足以讓他們給這家公司宣判死刑。對於「內行」來說,暴漲的營銷費用和獲客成本猶如晴天霹靂,他們對拼多多商業模式的擔憂越發強烈,甚至開始對黃錚的商業邏輯產生懷疑。
  • 核心電商企業的分析框架與拼多多「三分天下」的商業邏輯
    因此同質化的商業模式無法脫離淘系的引力範圍,成功的平臺都是找到了差異化的點從而發展壯大。那麼,拼多多到底採用了什麼樣差異化的商業模式才異軍突起取得成功? 2. 拼多多的崛起到底有何不同 2.1.
  • 在下沉市場,重新反思拼多多
    正因為如此,有必要對紮根於「五環之外市場」的拼多多,重新反思審視。一、品質消費崛起 拼多多的商業機遇以戴森為例,為什麼戴森在下沉市場能夠取得爆發?可能很多人認為拼多多這是「人傻錢多」,但是,通過幾年的快速發展,拼多多已經逐漸被消費者和資本市場所接受。這是不爭的事實。二、拼多多的商業邏輯:重新連接「供給端」和「需求端」究竟該如何定義拼多多?
  • 拼多多如何做扶貧電商?
    「在多多果園啟動期,拼多多是以產業和營銷扶持為主,發展期會形成較為穩定的第三方代服務機制,成熟期拼多多則會逐漸退出,由合作社全權接管,並由當地政府確保利益分配依歸進行。」據當地多多農園負責人介紹。二、多多農園模式能否推廣至全國?
  • 拼多多如何差異化PK淘寶
    與之相對的是隨著螞蟻金服上市出現問題,螞蟻金服的市值蒸發了7000億,馬雲個人身家也是少了300億,兩相對比,拼多多的高速成長顯得更加耀眼,而其背後,是資本認可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及其產生的商業價值。去年同期拼多多公布三季報數據時,5.363億的年活躍買家用戶數讓業界吃了一驚,在此方面,2015年才成立的拼多多已經完成了對老牌巨頭京東的超越,只位居阿里巴巴之下。
  • 拼多多們的9塊9是商業的倒退
    第三個問題:對商業生態來說,拼多多這類的平臺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拼多多們的土壤當然,無論我們惡不噁心,懷不懷疑,它照樣會繼續高歌猛進,直逼淘寶。一個原因,的確有很多人的消費心理已經被打破,集中表現在對價格無限低的接受和進一步的追求。
  • 一文全方位讀懂拼多多:它是誰,如何運作?
    本文框架一、拼多多是誰?二、拼多多是如何運作的?三、拼多多與其他電商的區別是什麼?四、拼多多為何急於上市?從創立到上市,京東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淘寶用了5年,拼多多僅用了2年又3個月。內部因素拼多多的產品設計優先考慮商業遊戲化本質,使購物變得更有趣更快樂,並通過微信激勵的社交分享模式,大大降低了獲客成本,藉助大型工程團隊的優質算法,對用戶偏好進行預測並相應的推薦商品等,都是助其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 拼多多,怎麼拼也沒有方向
    約莫三個小時後,在樓上舉辦的招聘宣講會上,拼多多CTO陳磊多方面闡述了拼多多的理念——和普通人腦海中的拼多多不同,他口中的拼多多是一家專注成長、專注給用戶帶來「實惠」的網際網路企業。哪個才是真的拼多多?我問陳磊,你們準備如何扭轉公眾形象?他說,只要做產品,時間會證明一切。
  • 拼多多,一隻特立獨行的鬣狗!
    數據告訴我們,拼多多並沒有媒體所說的那樣不堪。2. 勢「取勢、明道、優術」,取勢第一。拼多多創立之時,哪些是既成事實,哪些又是未來趨勢,如何取勢、借勢,用好勢能並轉化為自己快速成長的動能,這取決於決策者的格局和視野。
  • 拼多多還能一直便宜嗎?深度解析拼多多的「低價能力」體系
    「性價比」也因此成為了零售行業的核心競爭門檻,這也是拼多多走「低價策略」的原因之一。因此,要理解和評估拼多多,就要先摒棄偏見。「低價」並不是問題或者原罪,恰恰相反,在零售領域,低價是一種極其罕見的能力,而拼多多是否有能力建立一套可持續運轉的「低價體系」,才是關係拼多多未來的關鍵問題。
  • 拼多多是怎麼崛起,以及未來要如何發展?
    考慮到拼多多團隊的遊戲行業從業背景,這種「遊戲式」運營模式的出現更顯順理成章。拼多多運營邏輯裡的另一點很有趣,我會把它和今日頭條做類比。今日頭條的出現,給內容生產端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以前一些媒體的文章想在新浪、網易這樣的門戶網站放個比較好的推薦位,就要去和編輯們做溝通,理解他們的選擇取向和流量合作規則。
  • 反思拼多多:為什麼是黃崢?
    ✦小互動:如果你是黃崢,如何思考拼多多的未來?歡迎在文尾微信留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見。王興的副手王慧文,曾在一篇文章裡面提到分類的重要性,他引用了產品大師張小龍的一句話:「設計即分類」,進而認為:產品即分類,商業模式即分類,戰略即分類。換句話說,能夠在原有的市場裡面找到一個新的角度或者維度進行分類,是你實現突破的重要一步。如何區別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王慧文做了如下的分類:
  • 豪享拼、拼多多、雲集,社交電商的三種模式有何不同?
    上市後大概100多億市值;而豪享拼,上線一個月會員用戶便突破50萬。從商業模式和發展速度來說,這三家都是社交電商的典型代表,但這三家又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所以,雲集模式介於拼多多和豪享拼之間,但三者的用戶又是大不相同的。第二、用戶類型不同。拼多多和雲集用戶追求省錢,豪享拼用戶追求賺錢為了幾分錢去拼命拼團,這也決定了拼多多的用戶群體是相對比較低端的客群,為了幾分錢能不斷找人拼團,這個群體也不太注重品牌,只要性價比。
  • 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2018年7月,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商城上劣質山寨產品的爭議,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質疑與討論。  2年後的2020年,馬上就要迎來新的財報了,拼多多還香不香?  01  拼的多,真的能省得多嗎?  「拼多多,拼多多,我和你,拼多多!
  • 如何看待拼多多的金融業務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拼多多最近已經開始測試向某些用戶開放的支付服務「 Duo Duo Wallet」。用戶需要實名認證和卡綁定才能打開它。 拼多多的內部Beta錢包引起了業界的關注。一個重要原因是在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小米,美團,頭條,滴滴等都推出「錢包」模式之後。部署突破性的「流程+財務」業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