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如何做扶貧電商?

2020-12-17 億歐網

「還在堅持踏實做扶貧電商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是令人尊敬的中國好企業!」前不久我發過這樣一條朋友圈動態,有的人說有拼多多,有的說快手也在做,有的還補充了本來生活,字節跳動上線「值點」時也以「三農」為突破口;當然還有農村淘寶和京東,如大家所見,對於農民創業貢獻更多體現在物流配送末端上。

網際網路公司以線上的流量優勢去做扶貧,彰顯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初心——「普惠」、「人本」和「開放」,如果網際網路不能夠惠及中國佔人口大多數的農民階層,不能讓地域佔更大多數的農村鄉鎮變得更富有,那「網際網路」的價值依然是大打折扣的。這並不是空話!

儘管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出於社會責任、GR方面的需要,積極開展「精準扶貧(雲)」、「農貨上行(電商)」,但是真正要讓扶貧工作收到效果絕不容易。「現在大家都在講自己扶貧了,所有電商都在扶貧,全國人民都在扶貧,實際上呢,真正去看大部分並沒有達到扶貧的目的。」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雲這樣感嘆道。

運動式、慈善式補貼或應急式的捐助,並不是當前三農所真正稀缺的,要真正形成平臺、農戶、市場之間多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才能符合各方的長遠利益。

「治標」往往需要先行替「治本」贏得時間。要想克服農民對市場需求信息反饋的滯後性和「穀賤傷農」問題,很難沿用過去解決工業品滯銷的「單個用戶挑選單品」的傳統電商模式,只有「多個用戶一起對多個農戶」的拼購模式,才更加有效。

而要構建起規避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小農生產作業的分散性、品控的非標準化,以及農產品流通長鏈路導致利潤分薄等結構化問題的制度,還需要敢於「賦能」的平臺,紮根到農村一線摸索出一套真正「把利益留在農村,把人才留在農村」的長效機制。

「多多農園」正是這樣一幫「腿上有泥、身上有土」的新電商人和當地的「農商」探索出來的新路子。

一、先看多多農園在雲南的樣板

喝咖啡已經成為一種都市時尚,咖啡消費保持年15%的增長速度,甚至咖啡新零售商業如瑞幸咖啡、連咖啡以及革新的星巴克等在資本市場上形成融資「風口」,都在爭奪中國近1000億的咖啡消費市場。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也能生產咖啡,其中99%的產量來自於雲南省一帶。不過,國內很多咖啡消費市場大多是以進口咖啡為主,而本土所產的咖啡豆大多只是作為速溶咖啡原料進行低價出售。在雲南怒江有好山好水,還有純樸勤勞以種植咖啡豆為生的少數民族(傈僳族),他們所產咖啡豆的品質並不比國外的差,保山的咖啡還聲名遠播。

來自金融數據研究服務平臺JingData的測算顯示,在整個中國咖啡產業鏈中,上遊種植環節生豆的價值貢獻約17.1元/公斤,中遊深加工環節烘焙豆的價值貢獻為83元/公斤,下遊流通環節的價值則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個環節利益分配佔比分別為1%,6%和93%,而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遊環節卻只有極為微薄的利潤。

甚至可以說,在既往商品的流通機制之下,咖農成為了「被剝削」的一方。很多傈僳族咖農由於生計所迫外出打工,由於勞力開始匱乏繼而形成惡性循環,這折射出了當下農村的通病。

「多多農園」是拼多多與農業大省的地方政府合作摸索出來的新農商模式,雲南保山則是多多農園所打造的樣板基地,多多農園通過這樣三步走戰略緩解了當地的農戶的貧困局面。

第一步:利益引導。拼多多為寶山區叢崗村和赧亢村的792名當地農民建檔立卡以便「精準扶貧」,今年3月底,拼多多平臺商家以40.76萬元的價格,溢價收購了建檔立卡貧困戶42.53噸咖啡豆等原料,並聯合雲潞咖啡、比頓咖啡、景蘭咖啡等商家兜底,有多少收多少,直接解決咖農的後顧之憂。

第二步:高維突破。引進雲南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的農科專家指導,結合當地的緯度、海拔等環境因素,劃定精品咖啡試驗田開始種植畢卡、藍山、貢山1號、波邦等多個高端品種,並且在生長、採摘、晾曬等環節試行標準化流程,並進行精細化代加工。

第三步:品牌致勝。咖啡消費本身是輕奢舶來飲品,如果沒有相應的品牌包裝,很難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以拼多多去年6月至12月銷售數據顯示,咖啡類產品的訂單量增幅超過1000%,雀巢的單店GMV環比增速在150%以上;如何讓國內的年輕用戶更加知曉和信賴國產咖啡,電商平臺在品牌推介和「代運營」上更有優勢。

與以往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不同的是,拼多多則是通過拼購模式來縮短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鏈條,讓消費者買到便宜並且靠得住的產品,而生產者省下給流通環節的費用而抬升產品的價值。

不難看出,多多農園的落地實際上在幫助農民構建起從建檔立卡精準幫扶、源頭把控、農貨上行、品牌培育為一體的「新農商機制」。

「在多多果園啟動期,拼多多是以產業和營銷扶持為主,發展期會形成較為穩定的第三方代服務機制,成熟期拼多多則會逐漸退出,由合作社全權接管,並由當地政府確保利益分配依歸進行。」據當地多多農園負責人介紹。

二、多多農園模式能否推廣至全國?

雲南「直過民族」的咖啡豆價值被長期埋沒,是廣大交通偏僻地區農民生存狀態的縮影。

截止2018年底,中國農村依然有5.64億鄉村常住人口、2.3億小農戶,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聚焦「三農」議題,儘管取消農業稅多年,農民生活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如果拼多多的多多農園模式得到大面積的複製和推廣,就能夠幫助很多農民種植的土特產品打開市場,也能幫助更多致力於做農副產品廠商對接到上遊的原產地,這本身是傳統電商一直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情。而調動廣大的農民成為新電商平臺上的創業者,讓他們參與分享網際網路技術下沉帶來的發展紅利,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活力。

從0到1是商業模式創新,而1到1000則是創新模式的規模效益。據了解,首期「多多農園」除了雲南保山的咖啡項目以外,還有5個示範項目於雲南逐步進行,分別涉及茶葉、核桃、雪蓮果、花椒,以及特色菌菇。未來5年內,拼多多將於雲南等8個省及自治州落地1000個多多農園示範項目,形成覆蓋西南和西北兩大區域的新業態。

在我國大西北、東北、內蒙古、新疆、青藏等地區有很多特色農產品源地產,那裡同樣面臨農產品賣不上價、農民增收呈現瓶頸,而多多農園的模式在這些地區開花結果、落地生根也是指日可待。

李小雲教授高度評價多多農園的模式,「第一次看到有企業瞄準了農業產業利益分配、農村人才留存等核心問題,該模式若成功,將推動很多農村發展方式發生轉變,形成偉大變革。」

三、多多農園模式為什麼偏偏在拼多多平臺上跑通?

多多農園模式聽起來並不複雜,大道至簡,但是落地難度之大,卻不是誰都可以參與和執行的。

首先電商平臺的線上流量要足夠大並且要有很強的積聚效益,快速的消化庫存以及滯銷農產品,才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傳統的平臺電商則需要創業者自主開店和運營,甚至不燒錢買廣告還得不到流量推薦,顯然無法真正解決農民最迫切的銷路問題。

而在拼多多平臺上,能夠「快速聚集消費者需求,實現大規模地多對多匹配,再利用中國成本低廉的物流網絡,減少層層中間環節,將這些農產品直接從農莊送到消費者手中。」

其次,電商平臺同時贏得商戶、農戶的信任,加溢價收購意味著商戶承擔更多的採購成本,而讓「農戶」放棄以往粗放的生產作業方式轉變為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種植的「農商」,既要對平臺有足夠的信心,也需要有專人紮根在群眾身邊,了解實際問題、了解農民的意願和想法,並在此基礎上解決問題。

「多多農園」實際上是拼多多平臺扶貧電商所構建的「地網」即線下農產區的基礎設施,而在網上高效完成交易,還要與「天網」即「線上農貨中央處理系統」相互協同。

線上平臺是一個匯聚了用戶需求、發起用戶訂單以及用戶反饋的「大型虛擬集貿市場」,並且還可以C2M的形式(對線下原地產)實現不同品質、種類和數量農產品的「半定製批量處理」和「小規模定製服務」。在2018年,拼多多農產品及農副產品銷售額升至653億元,呈明顯加速的趨勢。

根據黃崢在上市之後首封對股東的公開信中,我們了解到,拼多多在2018年除了完成上市的業績外,電商平臺的核心數據指標也相當亮眼,活躍買家數4.185億,GMV4716億元,實現營收131.20億元。如此一個年輕快速崛起的「創業巨頭」,被黃崢形容為「正在讀小學的姚明」。從多多農園的模式落地可以看出,拼多多正小心翼翼避開成熟電商巨頭,尋找新的藍海市場,驗證了「農村天地大有可為」!

結語:

黃崢曾在創立拼多多之前有過復盤,「每一個創業決策可看作為投資決策,要去分辨用時間和錢換來的東西哪些是資產(asset)、哪些是費用(cost),隨著時間流逝、對加深生意的護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資產,時間越久對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費用」。拼多多在幫助中國農民拼好貨方面的社會價值,在黃崢的長期主義經營哲學之中,肯定會劃歸為「資產」類別,他曾公開信中曾認為,「這種模式的社會影響力以及社會價值遠高於我們業務本身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外界對公司的估值。」

結合李小雲教授對多多農園模式的期許,發生在雲南咖農身上的扶貧經歷推而廣之,是否能夠真正形成「推動農村發展方式發生偉大變革」?實際上,40多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裡摸索出的家庭聯產責任制同樣發生在毫不起眼的邊界,繼而成為拉開農村生產方式和改革開放的序幕。

如今在移動電商快速普及的今天,面對農產品鏈路長、利益分配不合理、農民創收困難等痛點,多多農園作為新的網際網路+農業商業模式,隨著更多農民、更多地區開始推行和應用「多多農園」模式,將更多農民轉化為新農商,更多農田、山地升級為新電商的「天然糧倉」。

相關焦點

  • 人大中國扶貧研究院:拼多多推動深度貧困區變電商「富礦區」
    中新網4月30日電 「在拼多多等新興平臺帶動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取得重大進展,正成為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富礦區』」,4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發布《中國深度貧困地區農產品電商報告》(下稱「《報告》」)稱,深度貧困地區正逐步形成農產品上行的電商「超短鏈」、「直播帶貨」等新模式。
  • 神奇媒婆拼多多:讓資本愛上扶貧
    2015年拼好貨和拼多多成立,從成立到2017年第一季度,其電商收入全部來自於拼好貨的農產品,主要是生鮮水果自營售賣。之後的事情大家都清楚,拼多多憑藉微信小程序和朋友圈做社交電商崛起,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自身從自營電商到平臺電商的轉型。從2017初年至今的三年多時間裡,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數每年增長1億多。
  • 河南省扶貧基金會「拼多多」產業扶貧項目落地中牟縣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7月15日消息,據拼多多官方發布的消息,河南省扶貧基金會「拼多多」產業扶貧項目落地中牟縣,並在當地正式啟動黃桃種植基地。在啟動儀式上,河南省扶貧基金會理事長王秦介紹,2019年11月,河南省扶貧基金會與拼多多籤訂產業扶貧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省扶貧辦的指導下,共同實施產業扶貧項目,支持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此次中牟縣黃桃產業扶貧基地也是雙方落地的項目之一。
  • 京藏扶貧特產上線拼多多「限時秒殺」頻道,超89萬網友捧場
    北京援藏幹部王佔朝在拼多多直播間助力西藏消費扶貧。圖/企業供圖助力西藏農牧民「銷售升級」在拼多多「拉薩淨土食品保健專賣店」直播間裡,北京援藏幹部王佔朝手拿一枚白色藏雞蛋,向網友推薦來自雪域高原的特產。「沒有腥味,吃起來非常香,蛋黃也比較多。」
  • 與傳統電商背道而馳 發力「最初一公裡」的拼多多帶來哪些啟示
    拼多多在《2018扶貧助農年報》中提到一組數據,2018年度拼多多平臺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額達653億元,較2017年的196億元同比增長233%。鑑於此,拼多多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之一。這一方面得益於拼多多天生就有做農產品的基因。
  • 央視聯合拼多多涼山開啟扶貧直播 400萬網友圍觀副州長做彝族燉雞
    央視攜手佛山幹部,助力喜德貧困農戶農產品線上銷售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央廣播電視臺總臺、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下稱「佛山工作組」)與拼多多聯合舉辦,也是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廣東省佛山市人民政府與拼多多聯合舉辦的「佛涼協作 雲上優選」消費扶貧周的重要落地活動之一。
  • 拼多多探索電商助農新模式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武若曦):4月21日,在「2019年年報」正式披露前夕,拼多多率先發布了「2019年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報告從拼多多平臺2019年農(副)產品成交額、國家級貧困縣商戶的年訂單總額、平臺單品銷量以及農(副)產品活躍商家數量等方面分析了電商發展趨勢,進一步探索電商助農新模式。
  • 33萬拼多多消費者見證湖南新化縣長助農直播首秀,帶動扶貧助農店鋪...
    而外地人路過新化,必做的事就是去向東街吃上一碗熱氣沸騰、香辣驅寒的牛肉麵。6月3日,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人民政府縣長左志峰走進拼多多「芒果扶貧雲超市」直播間,向平臺消費者推薦新化扶貧產品,其中就包括方便包裝的「向東街牛肉麵」。
  • 農業電商物流先行 拼多多與中國郵政計劃三年打造150個農產品基地
    9月19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農產品進城及扶貧助農相關領域深入合作,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打造150個中國郵政農產品基地,為拼多多平臺從源頭供應優質農產品。其中,陝西渭南郵政在拼多多率先開啟扶貧嘗試,一年後,拼多多開通了「陝西郵政精準扶貧官方店」的綠色通道,從渭南一個點帶動各縣一大片,售賣蘋果、甜瓜、酥梨、紅薯等當地農貨特產,在全國開創了郵政系統與新電商平臺有機結合、高效發展的新模式。
  • 拼多多打造「線上食博會」 扶貧助農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扶貧助農自然也是食博會的重要主題之一。作為本次食博會的承辦方,拼多多為扶貧農特產品打通銷售渠道,彰顯助農扶貧「網動力」,電商扶貧助農作出了一番大作為。當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主任廣德福,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馬洪濤10月16日當天一同亮相拼多多食博會會場的扶貧助農直播間,向全國的網友推薦精選自三區三州地區的扶貧農特產品時,引起眾多網友關注。在他們的助力下,最終當天的直播共計吸引了103萬拼多多網友的駐足、點讚和下單,創造了一個奇蹟。
  • ...京藏扶貧特產上線拼多多「限時秒殺」頻道,千份特價藜麥片被搶光!
    前不久,拼多多「限時秒殺」推出頻道大促,涉及8200個品牌超16萬款SKU,覆蓋平臺超過90%的類目,在百億補貼和拼團搶購的雙重加持下,平臺訂單量同比大幅增長,如今頻道大促雖然結束,但秒殺福利和覆蓋的商品種類一直在不斷升級和擴充。萬人狂歡,扶貧特產上線「限時秒殺」頻道「直播間的朋友們好,歡迎大家多多下單,助力西藏消費扶貧。」
  • 拼多多電商助農新模式 助力打造「線上食博會」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扶貧助農自然也是食博會的重要主題之一。  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一直致力於農產品上行的探索。數據顯示,拼多多依託「農地雲拼」等技術創新體系,截至2019年底已經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累計帶貧人數超百萬。
  • 中國建設銀行聯手拼多多開設消費扶貧專館,115萬用戶參與「善融共...
    鞭牛士BiaNews消息:12月22日,中國建設銀行聯手新電商平臺拼多多開展「善融共築 消費扶貧」大型專場活動,並同步開設消費扶貧專館。  中國建設銀行是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引領者,拼多多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兩大平臺均擁有龐大的受眾群體,並長期圍繞扶貧助農投入資金和資源。
  • 以拼多多為例,談談社交電商
    那天晚上敲下的原話:除了和淘寶一貫以來的分格(在這兒本來想說是商業模式,但想了想,在商業模式上並沒有衝突,以淘寶天貓如家的體量,拼多多實在翻不出浪花,特價版做成拼多多的模式也不無不可,但是不利名,也沒啥價值 淘寶包括一起,只是拼多多低價產品多,才顯得很突出)不符,所謂社交電商的本質其實無社交也關係密切。
  • 《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發布 拼多多等平臺助力農產品上行
    而拼多多推出的「拼農貨」模式,採用「農 1月7日發布的《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傳統電商平臺帶動的工業品下行一直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傳統模式,農村生產和消費之間存在不平衡現象。
  • 店寶寶:拼多多申請「多多拼菜」商標 社區電商戰局又起
    店寶寶:拼多多申請「多多拼菜」商標 社區電商戰局又起 2021年01月10日 16:1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拼多多目前在申請
  • 經觀頭條|電商「匪徒」拼多多
    在阿里巴巴和京東崛起後的時代,幾乎所有人都以為電商的流量紅利接近於尾聲,大家都做好了長期兩強爭霸的心理準備。但就在此時,拼多多一夜崛起,這個匪徒般的新電商企業打碎了兩強共享天下的格局。而這個電商匪徒的帶頭大哥卻是一位低調樸素甚至讓人感覺有些木納的理工男,浙江人黃崢。
  • 通江縣長拼多多直播賣農貨,15分鐘賣光銀耳,新電商助力「西貨東進」
    通江縣縣長的直播只是拼多多直播助農的一角。2月10日起,拼多多率先在全國開啟了「政企合作,直播助農」,探索「市縣長當主播,農民多賣貨」的電商助農新模式。消費者可以通過首頁「秒殺頻道」,或者直接搜索「愛心助農」就能找到助農專屬頁面。
  • 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都來「紮起」!「川味兒」購物狂歡節...
    川貨電商節的啟動儀式定於12月1日下午5點在成都寬窄巷子東廣場舉行。屆時,眾多川貨將在此亮相,各大主播也將在現場直播間爭相為川貨代言帶貨。 同時,在線上,淘寶、拼多多、快手、抖音、京東等多個平臺同步進行直播——千萬量級直播攜手新星主播直播帶貨。眾多主播與你一起搜羅和共享品質川貨。
  • 「多多農園」王秀梅被接見背後:拼多多幫助他們有勇氣克服貧困
    十年前,王秀梅從技術學院畢業後,做過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幹過淘寶網店——最終她發現網上開店最大的成本,其實就是來自流量。因此,當新電商拼多多出現,並且給予了農產品流量補貼和傾斜之後,王秀梅發現,和村民們一起開網店這件事,變得容易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