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APP
哪個是你喜歡的脫口秀演員?楊笠?王勉?李雪琴還是楊蒙恩?隨著《脫口秀大會3》節目的完結,在李誕、池子之後,笑果公司的新一代脫口秀演員們也在通過節目成功爆紅,實現讓脫口秀破圈的年度flag,冠軍王勉的綜藝約期恐怕已經排到了年底,在網上流傳開的,是他和鄧超、鹿晗一起錄製另一檔綜藝的照片——一個脫口秀新人演員就這樣獲得了娛樂圈頂級資源。
據統計,在第三季總決賽上線播出當晚,《脫口秀大會3》喜提了44個熱搜。而在此之前,楊笠吐槽直男迷之自信的話題,李雪琴與王建國的「雪國列車」話題也通過微博、抖音不斷發酵,《脫口秀大會3》成為過去一個月裡的話題製造機。
「好到不相信這是自己做的節目」《脫口秀大會》發起人&領笑員李誕也在節目中感慨,在最後一期集齊了徐崢、沈騰和羅永浩的《脫口秀大會3》也終於從脫口秀這一小眾的喜劇形式,以年輕人喜歡的「中國喜劇」標籤,正式走向了大眾視野。
脫口秀要「破圈」
嘉賓羅永浩曾在《脫口秀大會3》的決賽之夜這樣調侃自己,雖然被網友封為「中國脫口秀第一人」,但自己從未講過一次脫口秀。
從嚴格意義上講,笑果發揚的脫口秀來自於西方,是一種生長自線下劇場的喜劇,從規格上,有舞臺面向所有人開放的「開放麥」,有多個演員組成的「拼盤」,還有專場、巡演及比賽。可以容納幾百至上千人的脫口秀表演,演出場地往往選擇酒吧、livehouse或是小劇場,對於笑果籤約的脫口秀演員來說,去線下練練自己新寫的段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演出場次直接於工作收入關聯,演員何廣智就曾對媒體表示,自己一個月可以演30場,工資在8K到10K。
如果沒有綜藝節目帶來的人氣和曝光度,脫口秀演員只是一份和「程式設計師」「工程師」一樣相差無幾的工作,但隨著《吐槽大會》捧紅了李誕、池子,讓他們可以像藝人一樣接商演和廣告,脫口秀演員的收入直線飆升,拿到融資的笑果也面臨著捧紅更多李誕們的新命題,在《吐槽大會》之後,以脫口秀演員為主陣容的《脫口秀大會》也不溫不火地做了快3年。
「脫口秀需要破圈」,包括李誕在內的笑果管理層也不止一次地對外表達過這個觀點,在疫情影響下,雖然找到了位於上海新天地的核心地段,笑果線下劇場的演出經歷了半年的停滯,加上池子出走、上季冠軍卡姆因吸毒被抓,笑果接連失去流量的臺柱子,平臺擔憂、客戶擔憂,節目差點擱置,李誕也對外坦言「《脫口秀大會》第三季開錄前,我們有很多額外的壓力,甚至一度覺得公司要倒閉了。」
可以說,笑果對於脫口秀「破圈」的希望幾乎全部寄托在了做好綜藝節目上。
笑果,一家「學著做綜藝」的脫口秀MCN
脫口秀適合拿去比賽嗎?在《脫口秀大會3》錄製過程中,這個問題也拷問著每一個參賽演員。
李誕在自述中就提到,「很多脫口秀演員認為喜劇不能比賽,怎麼辦?我也認為喜劇不應該比賽,這也是我的價值觀,我覺得喜劇應該輕鬆地幹。但是比賽就好看,怎麼辦呢?你要不要在真實世界生活得好?你要不要忍一忍,做一些痛苦的決定?」
把一群有才華的人聚合到一檔綜藝節目中,讓他們互相PK,淘汰、正面競爭,一定是更有看點,更容易產生「話題」的,這也代表了《樂隊的夏天》《乘風破浪的姐姐》等頭部綜藝節目的做法,有時候,因比賽本身衍生的「你死我活」、選手內心掙扎部分的觀眾喜歡程度甚至是超過比賽的內容的,換句話說,正是「比賽」幫助脫口秀打開了觀眾。
脫口秀演員紛紛在節目中表現出被殘酷的賽制下的真實側面與感情線,例如周奇墨對呼蘭喊話「是男人你就站出來」,張博洋自殺式比賽,《脫口秀大會3》才開始有了自己的戲劇衝突和演員人設,也有綜藝從業者對鈦媒體表示,「笑果做綜藝,終於摸著門道了。」
隨著節目的錄製,演員們話題金句頻出,CP組炒的火熱,笑果坐收流量,無論比賽結果如何,在節目結束之後,有了人設和流量的脫口秀的演員們都找到了新的職業上升通道,豆豆、顏儀顏悅去拍短視頻,龐博運營著自己的訪談秀品牌「車間訪談」,王勉還來到了直播間加入帶貨大軍。
從這個角度講,笑果的商業模式更像一家具有網紅孵化能力的MCN,首先通過線下開放麥吸引有段子創作能力的人才,籤約,再通過節目讓這些人擁有更高量級的粉絲,經紀收入也成為笑果重要的收入來源。
「美國是沒有笑果這樣的公司的」,幽默小區脫口秀俱樂部主理人@TonyChou也在博客節目「聲東擊西」中講到,隨著笑果的節目越來越紅,身邊的脫口秀愛好者們都在討論是否要去笑果籤約,關心它是不是能把自己捧紅,「但最後你會發現,這個組織,它是要靠你的。」@TonyChou說道。
喜劇藝人,仍是綜藝的巨大人才缺口
相比於競品喜劇綜藝《認真的嘎嘎們》和《歡樂喜劇人》,《脫口秀大會3》無疑是成功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它為真正從事脫口秀職業的人群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技能的舞臺(相比之下,來到奇葩說的脫口秀演員卡姆、池子和龐博並沒有大放異彩),另一方面在於行業需求端,就中國綜藝現狀來說,有梗有態度的綜藝喜劇咖實在太少見了。
何炅也在《認真的嘎嘎們》的採訪中提到,中國綜藝喜劇人並沒有實現真正的體系化、職業化,每個節目都需要一到兩個「搞笑擔當」,但想來想去,也就只有李誕、大張偉們,「當你做一個節目的時候,能想到的人也不多,做節目的時候要根據能請到的大咖,來決定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節目。」何炅說。
隨著《脫口秀大會3》的走紅,脫口秀演員王勉、楊笠、楊蒙恩等新人們也會面臨成為綜藝咖等更多的職業選擇,這就像是,經過脫口秀專業訓練的演員通過《脫口秀大會3》的舞臺畢業了,迎接他們的是為缺少笑點焦慮的綜藝節目們,以及五花八門的內容創作平臺。
但是從笑果畢業的演員們,會像他們的前輩李誕那樣,在各類綜藝節目之間遊刃有餘嗎?一個MCN們普遍面臨的問題也出現在笑果身上,那就是在一到兩個頭部藝人之外,短期內便很難再培養在商業能力上達到同一量級的新人,同時,機構內腰部藝人與尾部藝人的分化也會更加明顯。
脫口秀的稀缺性與綜藝製作能力,為笑果構建起了競爭壁壘,但笑果能否為綜藝大盤實現人才輸送,抑或是帶動脫口秀行業達到新的階段,仍有待時間的驗證。(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