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臨帖中的三個基本要領
臨帖是書法學習中的基礎,書法好與不好,有時候從某種意義上衡量,就看臨帖的基本功怎麼樣了。一些書法大家都是把臨帖作為一生的功課來做,林散之為了增強筆力,每天都堅持臨帖,明代書法家王鐸就做到了一日臨帖,一日創作,他們認為臨帖是從古人那裡得到用筆和筆法,因此,臨帖也成為書法家們藝術成就的必備功課,古人的書法也是取之不盡的藝術寶庫。
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就是要從臨帖中獲取營養,獲得必要的書寫方法。
那麼,臨帖怎麼臨才是有效的呢?
不要認為臨帖是浪費時間,恰恰相反,有了實際效果的臨帖才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也是書法學習的不二法門。
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意思是學習書法不臨帖都是耍流氓。這句話雖然有點刻薄了,但它說明了臨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認真讀帖。
既然愛上了書法,想寫得一手好字,想讓別人高看自己一眼,那麼,就要按照學習書法的路徑認真學習。在動筆之前,或是拿到字帖後,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讀帖,有的人認為讀帖是浪費時間,有讀帖的時間,還不如多寫幾遍,效果自然就有了。
實際上,讀帖是與古人對話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我們了解古人書寫思想的必要路徑,只有了解了字帖中書法的風格、用筆、結構等思想,才能在後面的書寫中少走彎路,不然的話,即使書寫了,也有可能在重複錯誤。
做到形似。
臨帖的過程大概有三個:不似、似、神似。
這三個過程在臨帖中,或是學習書法的三個關鍵詞。剛開始臨摹時,都不會很像,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臨摹,再達到像,有的人也能做到惟妙惟肖,最後一個神似,就是書法創作所要求的,這個不是今天所要陳述的內容,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難點問題。
主要說說第二個階段:似。
臨帖要幹什麼?就是要獲得筆法和用筆,而筆法和用筆怎麼從臨帖中獲得呢?這就是臨得像才能實現的,所以臨帖就必須要達到很像,只有像了,才能找到用筆的竅門,這是千百年來經驗的總結。
如果臨不像,這些能力是無法得到的。有的人說,當代也有一些名家臨帖都不像,有必要把臨帖說得那麼重要和神秘嗎?現在告訴你,那些名家已經做到了前面說的第三個階段了:神似。
咱們沒必要跟他們比較,人家已經在書法專業上做了幾十年的功課了,是沒有可比性的。
但林散之書法線條之所以那麼好,主要還是得益於書法惟妙惟肖的臨帖,這個問題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他的臨帖作品就能證明這個觀點。
逐漸出帖。
在臨摹了一段時間後,有的人可能要用半年或一兩年的時間來臨摹,這是因人而異的,在有了「形似」的基礎後,對古人的用筆、結體、章法等也就有了一定的能力了,這時候就應當考慮逐步出帖的問題了,這也是為後面的創作做好準備。因為有的人在臨帖後一頭扎進去就出不來了,這是不被提倡的。
出帖是半臨半意的過程,一方面不脫帖,把字帖作為一個參考,讓自己保持在字帖的法度之下,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入個人的理解,也就是「意」,這是「自成一家」的必要準備。
學習書法並不是抱著古人的字帖不放,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法度規則並且在這種法度的基礎上創新出自己的書法風格,這才是我們學習書法的主要目的,而不是要我們做一臺「複印機」。您說呢?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