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目前僅2800萬人交個稅 再提起徵點還剩多少人?

2020-12-23 環球網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接受京華時報專訪,就房產稅、環境稅、個稅起徵點等問題做出詳細解讀。賈康:要讓社會接受,應該調節有支付能力的人,只針對完全的商品房、產權房的高端人群徵稅,保障房則根本不在內。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接受京華時報專訪,就房產稅、環境稅、個稅起徵點等問題做出詳細解讀。賈康認為,房產稅可能會在2017年兩會審議通過後執行。此外,針對中國人海外購物激增現象,賈康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海外購物只會上升不會下降,單純降低關稅並不能使外國品牌商品價格下降。

談個稅

中國個稅發展略帶畸形

京華時報:您認為個稅起徵點是否應提高?

賈康:曾經排名中國首富的一位企業家曾反覆提過要提高個稅起徵點。其實一個稅制有很多變量,要通盤考慮、合理設計,只抓住一個變量就說這個變量決定一切是不科學的態度。現在交個稅的人很少,只有2800萬人,佔整個人口總數的不到2%。這就說明個稅已經相當邊緣化了,如果再提高起徵點,還有多少人能交稅呢?如果說得直率一點,現在中國個稅的發展已經明顯不健康,甚至帶點畸形特徵了。

京華時報:您認為個人所得稅應該如何改革?

賈康:走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道路,突出綜合的特徵。這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下一步一旦要動,就必須把「綜合」體現出來,把工薪收入和其他收入綜合在一起,都覆蓋進入超額累進機制中去。這樣做就可以解決一些富豪不給自己開工資就不用交個人所得稅的問題,現有體制下,超額累進機制對他們來說無關痛癢。如果一旦個稅覆蓋所有收入,大富豪們肯定都會被徵收最高一檔45%的邊際稅率,這樣就合理多了。

談環境稅

消費者或擔部分環境稅

京華時報:環境稅與現行環保收費不同嗎?

賈康:現在主要是收排汙費,收費的強制力不夠,管理上也不像稅收有規範的管理隊伍,討價還價的空間很大。費改稅之後,強制力就會加強,也有懲治措施。此外,收稅畢竟有一支強有力的稅收隊伍,徵稅的覆蓋面更大、更有效。

京華時報:環境稅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嗎?

賈康:有可能會向消費者推導。企業在競爭過程中比拼誰更能取

得市場份額就是要看誰的節能降耗性價比更好,但不可能由前面的環節把環境稅完全消化掉,傳導給消費者也是正常的。政府要掌握的是,如果有最終落在消費品上的表現,比如說水、電價格上漲,要及時適度地提高低保標準。低保標準提高了,可以保證低收入人群實際收入水平不下降,剩下的人就沒問題了,中產以上的人群能夠適應比價關係的變化,調節自己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這樣整個社會生活就更低碳化了,實際上就是大家一起減少霧霾。

談房產稅

房產稅徵收方案存爭議

京華時報:房產稅徵收是否已經形成方案?

賈康:目前房地產稅是按面積徵還是按套數徵是有爭議的,這兩個方案各有利弊。社科院的方案是,限定人均40平米,這麼做在操作層面沒有問題,但徵起來會遇到一些讓老百姓難以接受的狀況。比如,一家三口住120平米的房子不用交稅,結果出現不幸事故,孩子在車禍中身亡,父母悲痛欲絕的時候,稅務官員趕到,說你們家情況變化該交房產稅了。這個給我的啟發是,這樣徵收房產稅雖然法律條款可以設計得嚴絲合縫,徵收起來也沒有技術上的障礙,但如果出現上面的情況,政府就會很尷尬。

另外一個方案是第一套房不徵稅,可以避免上面的情況,但是會激發離婚潮,還可能使買第一套房的人拼命買大戶型。有人也說,有的人第一套房是40平米,有人是400平米,應該區別對待,所以這裡面現在還有爭議。但不管怎樣,絕不能按照美國那樣,有一平米就徵一平米的稅,這個方法最簡單,但是在中國大家接受不了。

京華時報:房產稅如何徵收才能適應國情?

賈康:要讓社會接受,應該調節有支付能力的人,只針對完全的商品房、產權房的高端人群徵稅,保障房則根本不在內。我想,如果中國只能選擇調節高端,那麼能不能寬鬆一點,第一套房是基本住房,不徵稅;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稅率也可討論能否優惠些,第三套房按照標準稅率徵收。但也有人認為這樣不公平,因為第一套房有平米之差,不過擁有三四百平米大房子的人畢竟是少數。

京華時報:房產稅實施會導致房價大跌嗎?

賈康:我的理解是這個稅法一旦經人大審議通過就要依法執行,很可能城鎮地區先執行,就是國內所有的建成區先執行,農村可能還不具備條件。至於對房價的影響,不大可能會出現房地產稅一推出,所有地區房價應聲而落、一落不回的現象。其實,房地產稅出臺之前房價可能還會有跌幅,因為會有預期調節,但是預期消化了之後,這個上揚曲線就會繼續。但這個上揚曲線在有了房地產稅之後會更加平緩一些,泡沫減少,也不會動不動大起大落,造成整個社會的負面效應。

京華時報:您覺得房地產稅應該何時推出?

賈康:中央已經定了一個基調,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這已經把原則上的話說到位了。中央政治局審議批准的財稅配套改革方案,要求財稅體制改革2016年基本完成重點工作、任務,房地產稅改革要有個交代。因此,從時間表看,不應拖到2017年全國兩會後,我覺得應該力爭在2017年兩會審議通過,然後依法執行。但是不是這樣,還需拭目以待。

談海外購

中國降低關稅等於肥了外商

京華時報:降低關稅會使商品價格下降嗎?

賈康:拿奢侈品來說,我國的奢侈品徵稅對比國際來說不算高,我們比印度就低。降低關稅會不會使得價格更低呢?我認為價格的主導權現在不在我們手裡,而是在品牌營銷的外商手裡,他們對中國市場的定價策略就是要價格更高。他們覺得中國市場已經到了這個火候,大量高收入階層盯著這些品牌。如果中國降關稅,他們也會象徵性地降一點價,然後不聲不響又把價格抬高上去,那降稅就等於把肥水讓給外商。從價格的全球布局來看,奢侈品價格最低的是在歐洲本土,香港被稱為「準自由港」,但價格也會比歐洲定得高,到了中國大陸就再高一層。

京華時報:那是不是說就沒有降稅空間了?

賈康:不是。過去認為是奢侈品或者帶有奢侈品特徵的商品,如果慢慢大眾化了,這時候應該考慮稅收讓一點,讓中等收入階層受益。我們過去對洗髮水專門開徵消費稅,後來發現它已經大眾化,就取消了。有些東西看著沒有那麼高大上,但為了調節需要也要加一道稅,比如一次性木筷,因為它佔用森林資源。

京華時報:您認為國人海外購為何會激增?

賈康: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海外購物只會上升不會下降。這裡面也不光是價格,還有安全的考慮。比如說馬桶蓋,廠商說中國的也很好,但是消費者不敢買,因為魚龍混雜,消費者自己辨認不清,但到日本買了就覺得很踏實。所以說也不是分類降關稅就能解決問題。像奶粉,大家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出國買,和降不降稅沒太大關係,更應該考慮怎麼樹立品牌的安全性,那時候消費者就不會捨近求遠。像是馬桶蓋這類的,要樹立中國品牌。以前大家買電視機都是買國外的,為什麼現在老百姓願意買國產的了?因為心裡踏實了。

相關焦點

  • 賈康:個稅不應只盯著起徵點 對中低收入者意義不大
    工薪階層現在只有7.7%納個稅   「個稅『起徵點』自去年9月調整為3500元後,目前大多數工薪階層的收入已經在『起徵點』以下,不需要繳納個稅。這種情況下再提高『起徵點』,對中低收入者來說毫無意義,也得不到任何實惠。」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
  • 還有多少人繳納個稅?
    按理說這種宏觀數據不涉及納稅人個人隱私,甚至應該公布不同收入納稅人數的比例,幫助計算基尼係數,也為起徵點調整提供依據。但是這個數據卻一直神秘地未曾明確公布過。目前比較近的個稅納稅人數信息有兩個,一個是2015年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提到:「現在交個稅的人很少,只有2800萬人,佔整個人口總數的不到2%。」
  • 上財報告:個稅起徵點太低,那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
    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是5000元,這個是低還是高呢?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的一份報告指出,5000元的個稅起徵點太低,嚴重不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不利於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按這個意思應該提高個稅起徵點,實際上,這種建議,董明珠早就提過。
  • 7個數字讀懂個稅 個稅改革還存在哪些難點?
    自2011年個稅起徵點設定為3500元以來,已經連續5年未曾調整,今年5月13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部調查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0809元,折合月平均工資為4234元。關於提高個稅起徵點的話題一再被提起。一個工薪階層要繳納多少個稅,除了普遍意義上的個稅之外,日常生活中還需要繳納多少隱藏的間接稅?繳個稅的人真的只有2%嗎?
  • 個稅起徵點上調至5000元 你該知道的個稅知識點掃盲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10000-1100-525=8375元三、我國個稅規模有多大?2017年1年收入11966億騰訊財經注意到,我國上一次調整個稅起徵點是7年以前,現行的個稅起徵點7年未變。這期間我國個稅繳納逐年增加。2017年全國個稅收入11966億元,同比增長18.6%。
  • 「十四五」個稅要怎麼徵
    迄今為止,中國已經進行了七輪個稅改革。2018年,以新個稅法的修訂為標誌,我國歷史上第七輪個稅改革拉開大幕,這也是歷次個稅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次——將個稅免徵額提高到5000元僅是「小禮包」,無論是首次引入綜合計稅模式還是添加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對個人錢袋子的影響都比提高免徵額重要得多。
  • 個稅起徵點為什麼是1500元 我們該交多少稅?
    在個人所得稅被熱烈討論的時候,更為重要的問題可能是:我們應該納多少稅?誰來決定我們如何納稅?  大學畢業不久的王穎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月薪2500元。她每個月需要交105元的個人所得稅。這個稅額在她的總收入中佔據了4.2%的比例。
  • 十四五個稅怎麼徵?經營所得或率先納入綜合所得
    2018年,以新個稅法的修訂為標誌,我國歷史上第七輪個稅改革拉開大幕,這也是歷次個稅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次——將個稅免徵額提高到5000元僅是「小禮包」,無論是首次引入綜合計稅模式還是添加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對個人錢袋子的影響都比提高免徵額重要得多。  從目前看,這輪改革的成效顯著,納稅人滿意度頗高。
  • 「十四五」個稅要怎麼徵?綜合所得或將繼續擴圍
    隨著零工經濟時代到來,生產經營所得和勞動所得越發難以明確區分,這給個稅調整提出了新問題。與此同時,下調個稅45%最高邊際稅率的呼聲由來已久。 在留住人才和保證公平上如何權衡? 未來五年,個稅應該怎麼徵?
  • 十四五個稅要怎麼徵?經營所得或率先納入綜合所得
    2018年,以新個稅法的修訂為標誌,我國歷史上第七輪個稅改革拉開大幕,這也是歷次個稅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次——將個稅免徵額提高到5000元僅是「小禮包」,無論是首次引入綜合計稅模式還是添加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對個人錢袋子的影響都比提高免徵額重要得多。  從目前看,這輪改革的成效顯著,納稅人滿意度頗高。
  • 個稅改革八問:哪類人稅負下降最明顯?起徵點為何提高?
    總體而言,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納稅人將不需要繳納個稅,稅負降幅為100%,月收入為8萬元的納稅人,年納稅額的降幅超過10%。  如果再加上專項附加扣除,稅負還會繼續下降,如月入1萬元者有可能免繳或僅繳納少量個稅。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範子英評價說,這次稅改體現了地區差異,各地起徵點的標準一樣,但是專項附加扣除的標準卻可以因城而異。
  • 個稅起徵點指向3000元 九級稅率或變六級
    儘管會議並沒有透露起徵點會上調到多少,但是在2月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透露國務院將討論提高起徵點之後,各界已經紛紛開始討論可能上調的幅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2日對記者表示,雖然有些委員認為個稅起徵點應該調到5000元,但他認為還是3000元的水平比較合適。
  • 百萬年薪要交40多萬個稅 個稅是怎麼計算的?
    據悉,個稅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具體即通過建立基本扣除+專項扣除機制,適當增加專項扣除,進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據記者了解,目前,專項扣除漸近破題。   個稅改革推出的關鍵點是對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進行聯網,實施個人所得的症候群管。
  • 全國年收入超過12萬的納稅人有多少?
    廈門 2015 年申報個人所得稅有 412.4 萬人,其中,年收入超過 12 萬元的有 8.6 萬人,佔申報個稅總人數的 2.1%。數據來源:海西晨報。蘇州,2015 年度年所得 12 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人數達 217837 人。數據來源:新華日報。另據蘇州日報的數據是 16 萬人,這裡取最高值。
  • 新版個稅倒計時一個月,快來看看你能少交多少錢?
    昨天,個稅二審稿落地了,相關人士表示:「二審稿最終通過的可能性很大。個稅改革很難一步到位,這次修訂通過之後,圍繞起徵點、綜合納稅、專項附加扣除、家庭合併納稅等還會不斷完善。」  也就是說,二審稿一定,基本上新版個稅的徵法也就落地了。
  • 財政部長樓繼偉:個稅分項計徵將改為綜合計徵
    個稅起徵點是否還上調?消費稅改革有何設想?如何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問題?……6日上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就財稅體制改革熱點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一個國家,中央政府、省政府、市政府、縣政府各承擔什麼責任,相應承擔多少支出,這些已不是純粹的財政問題,而是一個國家治理問題。大部分國家都是通過立法來解決。財政部也會提出一些設想,然後再報告立法部門,看看這些事情怎麼處理。
  • 5000元個稅起徵點下月實施 9月工資10月發交多少稅?
    5000元個稅起徵點下月實施 9月工資10月發交多少稅? 原標題:5000元個稅起徵點下月實施 9月的工資10月發該交多少稅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孫志成10月個稅起徵點調整到5000元,可是我10月發的是
  • 2020個稅起徵點是多少?2020工資扣稅標準
    個稅全稱為個人所得稅,目前除了摩納哥、沙特等少數幾個高度富有的國家以外,基本上所有國家居民的收入,都是需要繳納個稅的,那麼2020年個稅起徵點是多少?工資超過5000怎麼扣稅?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個稅申報之惑:誰知道自己一年到頭交過多少稅?
    個稅申報之惑:誰知道自己一年到頭交過多少稅?   截至3月1日,全國僅有40萬人申報,其中廣東省除深圳外的地區有10萬人申報,北京4萬多人,不到應申報人的五分之一。餘下的大片國土上申報者寥寥:四川全省1600人,成都468人,南京4500人,杭州1.2萬人……  3月26日,全國申報有望突破100萬人,但仍與稅總掌握的應報人數——300到400萬人相距甚遠!  出題者困惑了:題目很難嗎?
  • 2020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 年終獎個稅交多少?
    2020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 您的年終獎個稅要交多少?自今年1月1日起,新個稅法實施以來,推出的六項「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讓大家切切實實享受到了減稅帶來的福利。那麼按照相關規定,每年的12月份需要對次年享受「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內容進行確認。目前,納稅人已可以在最新版的「個人所得稅APP」上進行相關確認了。那麼填報或者修改之前,除了需要準備好扣繳義務人信息之外,還需要準備哪些信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