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動支付發展遠落後於大陸,島內民眾:都怪蔡英文拖後腿

2021-01-10 澎湃新聞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遠落後於大陸,島內民眾:都怪蔡英文拖後腿

海外網「港臺腔」微信公眾號

2017-10-12 18:07

在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不少國人選擇出境旅遊:在巴黎塞納河畔,有遊客通過微信掃碼訂票;在孟買街頭,有人用支付寶買印度飛餅;在日本零售店、在泰國街頭小巷、在莫斯科地鐵……中國的行動支付加速出徵海外。

而縱覽全球,行動支付市場還是藍海一片。英國《金融時報》今年初曾刊發題為《相比於中國,美國的行動支付市場看上去像是侏儒》的文章稱,市場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行動支付的規模大約為美國的50倍,這表明,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在這一被視為「通往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康莊大道」的細分市場中,佔據了強勢主導地位。

如今,行動支付與高鐵、共享單車、網購,已經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然而在中國臺灣地區,行動支付卻發展緩慢,這也讓島內民眾不禁對大陸行動支付的快速發展羨慕不已。

不久前,臺北市長柯文哲稱悠遊卡公司申請發行數字悠遊卡被「金管會」卡2年,意外掀起悠遊卡公司與「金管會」論戰。從這場論戰中,我們多少可以看出島內行動支付發展的現狀。

遲至2015年5月3日,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才出臺了《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並核准發出5張電子支付執照。不過,監管的口子一開,銀行、網商、電信運營商、手機生產商、門戶網站等蜂擁而入,推出的各類APP讓人眼花繚亂——一類是以搭載NFC技術的手機信用卡為核心的閃付派,另一類是以第三方支付APP為核心的掃碼派。一些原本對行動支付抱有很高的期待島內民眾抱怨稱,在臺灣還遠遠不能實現「只帶手機出門」,如果不帶錢包只帶著手機出門,就得下載一大堆APP,並完成各自的註冊和帳戶綁定。就算下載了很多APP,許多地方也還不支持行動支付,算來算去倒不如帶信用卡和現金出門方便。因此,雖然2016年曾被臺灣期許為「電子支付元年」,但成績單卻不溫不火。

與大陸行動支付的如火如荼相比,臺灣行動支付落後,早已是全島共識。在臺灣的電視節目上也經常出現兩岸行動支付發展現狀的討論。臺灣主持人黃智賢說起自己來到上海的見聞,感嘆上海變化之快。來到中餐廳可以用手機點菜、支付,餐廳還有充電寶,掃一下即可充電。國民黨籍「立委」費鴻泰在臺灣節目中表示,來到大陸發現路邊推車賣水果的都用微信、支付寶支付,直呼「天啊,太厲害了」。一些綠營媒體也坦言大陸行動支付發展迅速,並批評島內發展緩慢的「臺灣pay」成了「臺灣呸」。

那麼,島內行動支付遲遲難以推進的原因是什麼呢?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北市政府智能支付平臺「pay.taipei」於6月25日正式上線,民眾只要下載「pay.taipei」行動App或上網,便可一鍵繳納水費、停車費及聯合醫院醫療費用,成為全臺首創的市政繳費平臺。對此,臺北市長柯文哲指出,針對這些新創產業,是要管理不是禁止,北市府會改變作法,不管臺當局怎樣,「我們一定會『先走』,不要被臺當局拖垮。」

「不要被臺當局拖垮」,柯文哲的擔憂不無道理。前不久,臺灣工業總會在產業政策白皮書中發出警告:臺灣目前的產業環境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的「五缺」;政府失能、社會失序、臺當局「立法院」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失去總體目標的「六失」,臺灣的投資環境正極速走向崩壞。對此,蔡英文在10月10日的講話中用一句「全力解決中」帶過。

對於臺灣的經濟環境,《旺報》曾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臺當局對「五缺六失」充耳不聞,令人寒心,企業界以及有能力出走的中高端人才,只能選擇噤聲,用腳投票。臺灣《經濟日報》報導則指出,蔡當局很多不利經濟成長的政策,包括「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兩岸對抗升高等,皆可能持續發酵並抑制民間投資及消費。

具體到對行動支付的監管上,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李沃牆指出,大陸法規是「先開後縮」,由市場去淘汰;臺灣法規是「先縮後開」,監管機構防弊心態過重,阻礙產業發展,業者難以把餅做大。臺灣的監管部門應在兩點間取得平衡點,給產業發展留足空間。臺灣可以從監管理念方面借鑑大陸發展的經驗,此外在商業模式和消費觀念層面也可以多向大陸學習。

事實上,在臺灣行動支付工具尚未問世之前,大陸兩大行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便先後登島。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僅在臺灣建立起了數量眾多的支付點,也搭建起了兩岸跨境電商發展的平臺,未來臺灣發展行動支付完全可以搭大陸順風車。 

(原題為《都怪蔡英文拖後腿 島內民眾紛紛為大陸這項成就打call》)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臺灣觀察

相關推薦

評論(75)

相關焦點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三):中國大陸VS臺灣支付發展環境大不同
    每隔幾年,網絡上就會出現幾篇比較中國大陸與臺灣行動支付趨勢的文章,有些文章褒揚中國大陸的迅速發展,有些文章則點出中國大陸其實是不得不發展行動支付。不過,中國大陸的行動支付現在究竟發展到何種地步?支付環境與臺灣有何不同?會不會也有缺點?《CNEWS匯流新聞網》帶你來解析!
  • 島內最新民調:65%臺灣民眾要蔡英文和大陸談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海外網2月2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執政9個月,島內最新民調顯示,有47.5%的臺灣民眾認為蔡英文在兩岸關係的立場與做法對臺灣不利此外,高達65%的民眾支持蔡英文應和大陸「談判」,協商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就蔡英文的兩岸立場對臺灣整體經濟的影響,55.9%臺灣民眾認為不利,25.4%認為有利,另18.7%未明確表態。 據報導,民調詢問臺灣民眾是否認為蔡英文應和大陸「談判」,雙方協商未來兩岸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有65.6%臺灣民眾認為應該,15.2%認為不應該,19.3%未明確表態,近3年的調查結果相近。
  • 2025年都普及不了? 臺灣行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2025年都普及不了?  臺灣行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閔 喆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近日出席活動時稱,期望臺灣行動支付普及率能在2025年達到90%的目標。在大陸菜市場買菜都已可以刷手機的當下,臺灣居然還要花8年才能普及行動支付?
  • 2025年都普及不了?臺灣行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近日出席活動時稱,期望臺灣行動支付普及率能在2025年達到90%的目標。在大陸菜市場買菜都已可以刷手機的當下,臺灣居然還要花8年才能普及行動支付?島內網友對此表示:「我真等到花兒也謝了!」
  • 2025年臺灣行動支付率達90%?網友:大陸都刷臉支付了
    嗯,大概臺當局也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落後以及「行動支付」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了,所以也定下了個「小目標」:2025年,除了有「非核家園」還有「行動支付時代」喲~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11月24日在出席「經濟部」召開的「行動支付(以下將換成大陸習慣的「行動支付」)購物節暨行動支付聯盟成立大會啟動儀式」時表示,臺灣有「智慧」潛能,盼在當局、民間與業界的共同努力下,行動支付普及率能在
  • 臺灣的行動支付產業,到底落後大陸多少年?
    大陸方面樂觀預測,2015年大陸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將更上一層樓,有機會達到人民幣4,296億元,只要維持這種強勁的成長態勢,2017年有望擴大至人民幣6,000億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正是行動支付,去年在大陸掀起爆發式的成長,前三季採用行動支付的筆數和金額增長率都超過100%,遠遠高於電子支付業務整體增速(請見下表一)。 表一、大陸2014年前三季行動支付業務量
  • 落後大陸8年多 臺灣急通過「第三方支付專法」
    「第三方支付專法」通過,臺灣業者搶攻行動支付商機  落後大陸8年多,臺灣急了  上周末,兩岸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的兩件事牽動著臺媒的神經。一是騰訊旗下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18日試營運,標誌著大陸網際網路銀行正式開啟;二是臺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也俗稱「第三方支付專法」)16日終於通過「立法院」三讀,最快可於明年上半年實施。但臺媒此前指出,臺灣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整體發展,已經落後大陸8年多。  從第三方支付平臺到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產品,再到現在的網際網路銀行,大陸在網際網路金融業上的創新和飛速發展,臺灣業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 臺灣電子支付要追上大陸恐比登天還難
    回顧臺灣電子支付多年原地踏步的歷史,應該說想要追上大陸的發展腳步恐怕真挺難!  早在2015年臺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得以通過實施,隨後島內第三方支付業者如歐付寶、樂點、智付寶等陸續提出業務申請,並拿到了營業許可,臺灣官員還曾為此高喊2016年是「電子支付元年」。
  • 蔡英文將臺灣帶入「極權統治」,島內民眾齊發聲
    自從蔡英文當選為臺灣地區領導人,民進黨當局上臺執政以來,臺灣開始了瘋狂「作妖」。 另一方面,在島內,民進黨當局執政無能,讓臺灣的經濟發展一年不如一年,財政狀況日益糟糕,更是倒行逆施,讓臺灣內部陷入了蔡英文的「極權統治」當中。
  • 臺灣人「大陸落後」偏見從何而來?
    近日,臺灣《旺報》刊載文章,講述了一位來自臺灣新北市的學生在大陸參加文化交流後的感悟,「北京處處的行動支付讓自己開了眼界,那一瞬間,誰還敢嘲笑大陸的『落後、沒水準』?反而自己活脫脫成了從『落後臺灣』來的鄉巴佬。」作為一名在大陸求學的臺灣學生,筆者對這篇文章所描述的現象感同身受。
  • 節前大陸再向蔡英文"開炮" 島內震動
    今天下午,面對日前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頻繁接觸臺軍並鼓吹「大陸威脅論」一問時,馬曉光言簡意賅地給出了上述回答。事實上,這句話,國臺辦並非第一次說,而島內媒體和民眾,也並非第一次聽到。但當這句表態再度傳到對岸時,其引發的反應卻依然分外激烈。首先「上躥下跳」的,當然是一眾綠媒。「過分!」「臺灣又被恐嚇了!」
  • 54.2%臺灣民眾希望與大陸談和,專家:蔡英文有壓力了
    作者:鄧鄧審閱:臨既根據島內最新民調顯示,對於目前的臺海局勢,54.2%的島內民眾希望與大陸談和,認為應該迎戰大陸的臺灣人僅有16.5%。美國不會幫臺灣出兵,臺灣民眾尋求主動談判是明智的選擇除了不希望發生戰火和迎戰解放軍的臺灣民眾支持率比較高之外,還有22.3%的臺灣民眾期待美國介入此事。事實上,美國始終都在利用臺海局勢問題之中,美國政府一直都在試圖以加碼臺灣來徹底激怒大陸。但是,如果真的發生戰爭的話,臺灣想要美國援助根本不可能。
  • 節前大陸再向蔡英文「開炮」 島內震動
    綠營氣急敗壞,島內民眾卻吃了顆定心丸「大陸向蔡英文開炮了。」在今天的一篇同題報導中,臺灣聯合新聞網這樣說道。但實際上,「開炮」,只是這場發布會中的一小部分。海基會一位發言人說道,並進一步表達了與大陸「展開互動交流」的意願。張小月事實上,渴望與大陸展開互動交流的,除了海基會還有更多要求發展兩岸關係、改善經濟民生的島內組織與民眾,而這種往來互通的需求,是民進黨無法忽略更無法阻擋的。
  • 蔡英文擋得了臺灣民眾到大陸發展的熱潮嗎?
    8月上旬,臺灣指標民調所作調查顯示,高達六成一的民眾不滿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滿意的僅有兩成。在一些整體滿意度調查中,蔡英文尚有三成支持度,如今在兩岸關係評比中只剩下兩成,這顯示有幾乎一半泛綠選民不滿意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而中間選民和泛藍選民更是「跑光光」。
  • 蔡英文故意淡化RCEP的影響,蒙蔽島內民眾的雙眼
    蔡當局稱RCEP影響不大,被島內嘲諷臺灣由於無法參與RCEP,島內的民眾對此多有擔憂,但蔡英文當局卻對此表示,協定對於臺灣的衝擊並不是很大,這就引起了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的質疑。江啟臣表示,民進黨當局的話術是在自欺欺人,只是在矇騙民眾,因為RCEP囊括了亞太地區幾乎所有強勁的經濟體,是非常能夠促進臺灣發展的一個協定。江啟臣還認為,一旦臺灣無法參與RCEP,將很有可能無法參與到重新分配的「國際分工中」,屆時臺灣將被全新的國際產業配置鏈所孤立。
  • 蔡英文演講黑大陸 島內抗議:你下臺,臺灣才有未來
    蔡英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海外網10月10日電蔡英文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已兩年多,縱觀她這兩年多以來在振興臺灣經濟、文化、科技和軍事等領域的作為,確實令島內民眾非常失望和不滿。不少臺民眾表示希望她早日下臺。
  • 公開讚賞大陸抗疫,蔡英文一定聽仔細,這是來自臺灣島內的心聲
    然而,就在全世界對中國「豎大拇指」的時候,以蔡英文為首的臺灣當局卻對中國的「抗疫戰爭」大肆詆毀,不過,「黑暗」之中總有「光明」,就在最近,臺灣島內報紙公開發文,對中國大陸的「抗疫」行動大加讚賞。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旺報》2月27日發表社評,高度評價了大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
  • 蔡英文估計沒想到,臺灣民眾「離不開」大陸
    導讀:自從兩岸出現矛盾以來,臺灣地區的水果和農產品就出現嚴重滯銷的情況,缺少了大陸民眾的購買,加上民進黨從中使壞,臺灣水果和農產品只能在島內自產自銷。造成這種結果是因為民進黨執意「謀獨」的結果。才導致大陸消費者對臺灣農產品的熱情下降。
  • 島內民調大陸印象首度逆轉 臺媒直呼「蔡英文不能繼續裝睡」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有四成島內民眾願意赴大陸就業,38%的受訪者願意讓孩子到大陸讀書,均創8年來新高點。對此,島內學者稱之為「大陸崛起的暈染效應」,臺灣《聯合報》直言,當民眾高聲呼喚「醒來」,蔡英文不能繼續裝睡!蔡英文的負面評價明顯增加臺灣《聯合報》自2010年開始舉辦「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每年定期追蹤臺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 蔡英文拿什麼讓臺灣民眾肯定民進黨?
    臺灣網友直呼「下輩子吧」、「閉嘴」。的確,民進黨靠著民眾的信任選票,取得了完全執政。然而,民進黨卻一味拼政治,換位子換腦袋。尤其是對民眾的承諾,說得多做得少。就連民進黨的鐵票區都拉出了條幅宣示「民進黨不倒,臺灣不會好」。蔡英文曾喊出民進黨對臺灣民眾的宗旨是謙卑,謙卑,再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