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大陸8年多 臺灣急通過「第三方支付專法」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第三方支付專法」通過,臺灣業者搶攻行動支付商機

  落後大陸8年多,臺灣急了

  上周末,兩岸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的兩件事牽動著臺媒的神經。一是騰訊旗下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18日試營運,標誌著大陸網際網路銀行正式開啟;二是臺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也俗稱「第三方支付專法」)16日終於通過「立法院」三讀,最快可於明年上半年實施。但臺媒此前指出,臺灣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整體發展,已經落後大陸8年多。

  從第三方支付平臺到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產品,再到現在的網際網路銀行,大陸在網際網路金融業上的創新和飛速發展,臺灣業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建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三方支付有了「法源」後,將為臺灣相關產業迎來大片的曙光。他同時建言指出,行動支付是下一個全球市場,帶來龐大商機,是臺灣可重點著力的。

  「第三方支付專法」千呼萬喚始出來

  起步太慢、限制太多,臺灣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進度,一直飽受臺灣民眾詬病。此前有部分臺灣網友甚至在「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的臉書反映:大陸的電子支付已經在天上飛了,臺灣還在地上爬,請加快審視(「第三方支付專法」)進度。

  此次「第三方支付專法」千呼萬喚始出來,臺灣業界樂觀其成,看好其帶來的正面效應——在法案保駕護航下,電子商務發展前景可期。

  據介紹,該「專法」除了涵蓋傳統的線上儲值、線下交易、無實體交易匯款外,還增加一項「經主管機關核准業務」之概括條款,出發點正是與國際接軌,保留適當彈性空間。

  推動電子商務發展提振臺灣悶經濟

  從2012年開始,關於第三方支付的議題,島內就吵個不停,到2013年抗議聲更是甚囂塵上。業者的高分貝嗆聲也倒逼政府鬆綁法令、放開開放步伐。畢竟網際網路金融是大勢所趨,而第三方支付又是個中關鍵。

  正如「立委」李貴敏所言,第三方支付是未來商業交易的主要管道,更是落實電子商務的最重要拼圖,臺灣實在沒有蹉跎的本錢。

  而根據林建甫觀察,有了「第三方支付專法」加持,第三方支付產業有望迎來爆炸性發展,直接推動電子商務發展,這無疑是拯救當前臺灣「悶經濟」的一注強心劑。

  在林建甫看來,臺灣是高科技島,雖然在製造方面領先全球,但工廠很多早已外移,也因此,能在本土增加的就業非常有限,最新的潮流又是走自動化、機器人製造的路線,所以在可預見的將來,並無法解決臺灣的困境。「相對的,軟體、文創、觀光、醫療、教育、金融等電子商務可以切入的服務業還是勞動密集,不但可以提供就業,創造與國際接軌的高行情所得,更是提振臺灣低迷薪資的不二法門。而臺灣有高科技的硬體支持,只要相關法規有所突破,經濟轉型將可達陣,扭轉目前困境。」林建甫如是說。

  行動支付說走就走今年迎爆炸成長

  與網際網路金融一樣,行動支付也是全球趨勢,尤其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各種移動應用科技的突破,行動支付更是觸手可及,其帶來的龐大商機,令人咋舌。

  與第三方支付礙於重重法規、發展緩慢不同,臺灣對於行動支付的放行比較「人性化」。2013年,臺灣「金管會」已宣布開放金融機構申請辦理手機信用卡業務,讓信用卡結合手機,引爆全臺行動支付的熱潮。分析箇中原因,其實異曲同工——臺灣信用卡普及率很高,擠壓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同時,也讓行動支付「說走就走」。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實務交易中,行動支付常與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結合。所以,三者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去年12月30日,由財金公司、票交所、聯合信用卡中心合組的「臺灣行動支付公司」正式開始運營,共有32家金融機構加入行動支付服務。而在今年早些時候,臺灣「金管會」宣布,為了推動銀行辦理行動支付,2015年起銀行辦理手機刷卡或行動支付,不用試辦期了,即日起可向「金管會」申請正式開辦。此舉吸引各家銀行機構積極搶進。

  臺灣群信公司董事長林志盈介紹,2015年是臺灣行動支付的爆炸成長年,臺灣手機信用卡明年上看30萬張,帶動行動支付相關商機高達16億元(新臺幣,下同),2017年全年達到138億元。(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

相關焦點

  • 臺灣的行動支付產業,到底落後大陸多少年?
    臺灣則是在今年1月才通過第三方支付法,但是想要用手機行動支付可沒這麼簡單,首先要有一支NFC功能的手機,還要跟電信商換一張專屬SIM卡,再去向銀行申辦一張手機信用卡,這些步驟都完成了,才能晉升手機行動支付一族
  • 2016電子支付元年 臺灣能否打開市場大門?
    去年底,臺灣夜市被支付寶「佔領」。  有不少島內官員認為,隨著臺灣第三方支付「專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的施行,2016年會是臺灣「電子支付」元年。島內的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也看好電子支付發展潛力,積極與各方合作,試圖掌握最大的商機。
  • 臺灣第三方支付市場火熱 雙雄誇平臺火拼
    臺灣兩大電子商務平臺PChome網路家庭、Yahoo今年衝刺金融,下半年都考慮將自家第三方支付「支付連」、「輕鬆付」推廣成為「跨平臺」服務,有助相關業務加速累積規模,今年將是全臺第三方支付元年,合計交易金額拚破百億元。
  • 臺灣能否打開市場大門?
    有不少島內官員認為,隨著臺灣第三方支付「專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的施行,2016年會是臺灣「電子支付」元年。島內的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也看好電子支付發展潛力,積極與各方合作,試圖掌握最大的商機。但直至目前,拿到電子支付許可執照的3家業者,至今沒人敢開業!這是怎麼回事呢?
  • 臺灣人不用微博、微信、支付寶,到底用什麼聊天和支付呢?
    微信和支付寶一直沒有放棄臺灣的市場,但是臺灣人還是沒有大規模使用,主要是臺灣政府過多的幹擾造成的,臺灣人不用微信和支付寶用什麼聊天和支付呢?說起聊天,臺灣基本上以line為主,line雖然沒有我們微信這麼多的表情以及圖片功能,但是日常使用群聊還是很方便的,這就是為什麼臺灣人的簡訊比我們多的原因,因為這東西單人聊天相比簡訊沒多大優勢。臺灣人除非有在大陸工作或與大陸經商,否則是不用微信的。臺灣大多數人用的是Line。
  •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遠落後於大陸,島內民眾:都怪蔡英文拖後腿
    如今,行動支付與高鐵、共享單車、網購,已經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然而在中國臺灣地區,行動支付卻發展緩慢,這也讓島內民眾不禁對大陸行動支付的快速發展羨慕不已。不久前,臺北市長柯文哲稱悠遊卡公司申請發行數字悠遊卡被「金管會」卡2年,意外掀起悠遊卡公司與「金管會」論戰。從這場論戰中,我們多少可以看出島內行動支付發展的現狀。
  • 臺灣行動支付 追趕潮流 蹣跚起步
    本報記者 馮學知攝  支付寶近期發布的《2016年中國人全民帳單》顯示,4.5億消費者在過去一年的支付行為中,有七成發生在移動端。而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的統計指出,2016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美元,預計2019年將突破1萬億美元。
  • 臺銀老店拚新意拼第三方支付商機
    臺海網5月17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為了迎接電子商務的時代來臨,公股行庫也拚新商機,臺銀推出網路交易代收代付(第三方支付)平臺。臺灣金董事長李紀珠表示,臺銀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有2個優勢,第一是結合自然人憑證申請會員的機制;第2個是使用創新的「AOTP」即時帳戶付款機制。
  • 5.17 不再恐同日,臺灣同婚專法通過,大陸還有多遠呢?
    精華糖分全部吸收,我已經甜出糖尿病啦據報導,臺立法機構於17日正式通過了同婚專法,規定「相同性別兩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這意味著,臺灣成為亞洲首個法律承認同性婚姻的地區。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事實上,在臺灣行動支付工具尚未問世之前,大陸兩大行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便先後登島,引發不小反響。如今島內有多達6家行動支付機構,加上來自境外的連我支付(LINE Pay)加入戰局,臺灣市場正掀起一波「支付大戰」!
  • 臺灣:電子商務落後大陸10年 「電商元年」何時到來?
    大陸民眾則看得一頭霧水:網購不是動動手指就能支付嗎?為何還要到便利店付款?還引起很大爭議?不用驚奇,兩岸電子商務「差很大」。臺灣電商落後大陸電商十年?2016年初,一個名為《上帝大概是把臺灣給遺忘了吧?》的帖子火遍兩岸。發帖人是位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
  • 臺名嘴:臺灣已落後深滬甚至廈門 大陸引領全球科技
    伴隨中國科技業崛起,到矽谷深造不再是所有大陸創客的必修課;相反地,越來越多的海歸派回流大陸找工作,也有更多的海外人士到大陸取經,觀察和學習當地的科技流行脈動。  連同高鐵在內,數位技術、行動支付、共享經濟成為大陸的「新四大發明」。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 八仙過海奮勇爭先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瀰漫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2019年預計將突破1萬億美元。在巨大商機面前,各方都摩拳擦掌。具體到臺灣,自從去年蘋果、三星和谷歌3大手機支付系統登臺以來,行動支付議題越來越夯。事實上,在臺灣行動支付工具尚未問世之前,大陸兩大行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便先後登島,引發不小反響。
  • 臺灣電子支付要追上大陸恐比登天還難
    臺灣電子支付被指落後大陸30年。圖片來源於網絡  華夏經緯網7月31日訊:大陸「支付寶」等行動支付如火如荼,臺灣卻仍在原地踏步,民進黨知恥了?回顧臺灣電子支付多年原地踏步的歷史,應該說想要追上大陸的發展腳步恐怕真挺難!  早在2015年臺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得以通過實施,隨後島內第三方支付業者如歐付寶、樂點、智付寶等陸續提出業務申請,並拿到了營業許可,臺灣官員還曾為此高喊2016年是「電子支付元年」。
  • 臺灣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三):中國大陸VS臺灣支付發展環境大不同
    2017年中國大陸行動支付人口突破5億用戶根據網絡女王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最新的網路趨勢報告,中國目前仍是行動支付領域的龍頭,並且成長迅猛,2017年,中國大陸行動支付用戶正式突破5億人,與前(2016)年相比增長209%,由第三方支付業者的支付寶、微信支付壟斷市場。
  • 為什麼感覺現在臺灣各方面都在落後呢?
    ,沒有在臺灣生活,所以才會有「臺灣在各方面都在落後」的錯覺。臺灣發展比大陸早,所以臺灣在基建這些方面都比大陸搞的早,所以機場、地鐵這些基建設施就顯得比大陸的舊,不僅是臺灣,美國紐約的地鐵建於100多年前,紐約地鐵站和我們的比,都比我們各個城市地鐵站遜色。
  • 臺灣「行政院」頒布專法,實際上同性戀依然可以用民法結婚
    2 月 21 日中午 12 點左右,臺灣「行政院」正式通過《司法院釋字第 748 號解釋施行法》草案。《司法院釋字第 748 號解釋施行法》草案明訂同性伴侶未來可以採用《民法》結婚,並擁有財產繼承權、醫療權,也能有收養子女的義務,此外也必須跟《民法》規定的婚姻伴侶關係一樣,遵守單一配偶的義務。
  • 臺灣網友:大陸太落後了才用手機支付!這智商真感人
    ▲「大陸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太落後!他分析原因後被瘋狂點讚。」(via自由時報)文中提到了一個在大陸工作了十幾年的臺灣人。這個人在某個網絡社區上,用充滿了污衊性的語言,闡述了自己的神邏輯:大陸為什麼盛行行動支付?就是因為大陸太落後了!
  • 臺灣網友:大陸太落後了才用手機支付!這智商真感人啊...
    (據說前段時間ApplePay在慶祝用戶數量破億,微信和支付寶都笑而不語了好嗎)  然而,就是行動支付這麼個大家都說好的東西,最近居然被臺灣的盆友們給嘲諷了……  這是灣灣「知名媒體」自由時報前兩天的一篇文章:  ▲「大陸行動支付盛行是因為太落後!他分析原因後被瘋狂點讚。」
  • 2025年臺灣行動支付率達90%?網友:大陸都刷臉支付了
    嗯,大概臺當局也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落後以及「行動支付」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了,所以也定下了個「小目標」:2025年,除了有「非核家園」還有「行動支付時代」喲~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11月24日在出席「經濟部」召開的「行動支付(以下將換成大陸習慣的「行動支付」)購物節暨行動支付聯盟成立大會啟動儀式」時表示,臺灣有「智慧」潛能,盼在當局、民間與業界的共同努力下,行動支付普及率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