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繩島戰役的姬百合是什麼組織?這些女生不用去慰安,經歷卻更慘

2020-12-20 WarOH協虎

在二戰中,值得書寫的日本人並不多,但「姬百合」學生隊算是比較值得書寫的組織。這其中的原因並不是它做了多少反法西斯的貢獻,而是這個組織在戰後所肩負起的責任。

當然,在這之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這個名為「姬百合」的學生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姬百合學生隊成員

我們知道,「花」的文化在日本文化中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日本歷史可以簡稱為一部「菊與刀」的歷史。而「姬百合」這個名字,來源於這個學生隊所出身的兩所學校——衝繩師範學校女子部和衝繩縣立第一高等女子學校。

其實,這兩所學校在1916年之後,便因財務原因合併為一體,但在那之後還是各自運營。不過,這兩所學校的校友會刊倒是自此合二為一。在那之前,它們的會刊分別名為「白百合」和「乙姬」,所以合併之後便簡稱為「姬百合」。當然,以「姬百合」來稱呼這兩所學校在戰時的學生隊,已經是戰後的事了。

▲衝繩師範學校舊照

而與當時戰時大多數女子部隊不同的是,姬百合學生隊並非自發組織。說起來,這還是一段悲傷的故事。

話說1945年時,太平洋戰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美軍兵鋒劍指日本本土,兵臨衝繩島。由於衝繩島的位置正好位於日本四島的南端,在戰略上屬於日本本土防禦作戰的最前沿陣地,所以日軍大本營做出了「犧牲衝繩島軍民,以換取本州四島做全民玉碎之準備的時間」的殘暴計劃。姬百合學生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一億玉碎」計劃中的日本女兵

當時,由於兵員緊缺,於是衝繩島上小至14歲的中學生都被徵召入伍。不過,與日本本土的「一億玉碎」所不同的是,這些14~19歲的中學生大多只是負責後勤方面的工作,比如男生負責搶修工事、往返於戰地間配送情報等,女生則多負責醫院的看護工作。比較幸運的是,她們不需要進行戰地「慰安」工作。

▲衝繩戰役前衝繩島本地學生被徵召調派的地區分布,姬百合學生隊就位於14號地區

而衝繩師範學校女子部和衝繩縣立第一高等女子學校被徵召的一共有240人,其中就包括222名學生和18名教師。她們被調往位於如今南風原町的衝繩陸軍醫院,但令人咋舌的是,這家所謂的醫院其實是「建立」在南風原的一處小山坡上,沒有大門和庭院,病房都是被設置在被挖掘出來的壕洞中,每個壕洞中的雙層病房就是這家醫院僅有的設施。

▲構建起衝繩陸軍醫院的壕洞

次月,戰事開啟,衝繩島猶如陷入了人間地獄,前線的日軍傷員不停地往醫院送來,滿是泥濘的土地上夾雜著各種血液、排洩物,環境之惡臭簡直無法用言語描述出來。由於醫院人手有限,姬百合學生隊的女孩子們慢慢地也要接手傳遞信息、埋葬屍體的任務,活動範圍越來越大。一旦走出洞口,更是有遠方的跳彈不時飛來,隨時可能奪去生命。

然而,由於日本陸軍的裝備和美軍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上,日軍潰敗得十分迅速。不到2個月時間,衝繩島的所有主陣地幾乎盡數失守。在鄰近崩潰之餘,牛島滿下達了「撤退並抵抗到底」的命令之後拔刀自殺,學生們也在6月中下旬收到了解散和撤退的命令。

失去指揮之後的衝繩島,完全成為了一盤散沙。作為這次罪惡之戰的無辜受害者,姬百合學生隊陷入了比之前那些壕洞更加惡劣且恐怖的環境之中。在過去的2個多月中,240人中僅僅有19人死去,而在收到撤退命令之後,便有100多人死於各種狀況。她們有的被炮彈炸死,有的則在受傷後的掙扎中叫喊著爸媽而慢慢死去,更有的因為精神崩潰而拉響手雷自盡……

▲姬百合學生隊解散後足跡圖

最終,姬百合學生隊中的222名學生和18名教師,分別戰死123人、13人,而那些沒被徵召卻死於戰役的同級師生也有91人,可以算是傷亡慘重了。

故事到此便告一段落了、但在戰後,衝繩師範學校和衝繩縣立第一高等女子學校的校友組建起「姬百合同窗會」,真正讓姬百合學生隊值得書寫的便是因為這個同窗會的所作所為。

1960年之後,同窗會設立的基金會建立起了一個名為「姬百合和平祈念資料館」的博物館。這個資料館以它自己的努力,向戰後的日本各代人述說著屬於那一代人的不堪回首。在二戰之後乃至如今的日本社會中,能夠如此向後輩闡述那場戰爭,已經實屬不易。

▲館中的來賓筆跡

而在館中的一角,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日本青少年們留下的筆跡,這些筆跡無不開始透露著這一代日本人的反思、以及對資料館的感謝。

相關焦點

  • 姬百合的故事
    要想全面了解這場戰爭,最好的去處就是位於衝繩島南端的「衝繩縣和平祈念公園」。這座公園建於上世紀70年代,園內有一座紀念塔和一盞長明燈,但最吸引我的是衝繩戰役陣亡者之墓,墓碑用黑色大理石建成,排成扇形,上面刻滿了死於那場戰爭的所有人的名字,總計有24萬之多。除了日本人之外,公園還為美國、朝鮮和中國的陣亡士兵開闢了專區。
  • 姬百合學生護士隊倖存者:「不要再有戰爭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
    因此上戰場前,島袋淑子和她的同學們以為只是像之前學校組織挖戰壕、搭建掩體一樣,揮揮鐵鍬、搬搬石頭、集體活動一下,就能背著書包回家了。  戰爭到來了。島袋淑子很快意識到,自己已置身地獄。  衝繩島長約100公裡,連綿起伏的山巒坡地、蜂窩一樣密布的崖壁洞穴、隧道涵洞幾乎遍及全島。日軍有效利用了衝繩島的地形特徵,將每一處巖洞或山壁斜體,都變成了戰壕。
  • 衝繩島戰役82天,美軍,日軍,當地民眾遇到怎樣的災難
    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爭中,經歷了馬裡亞納海戰,塞班島戰,中途島之戰後,終於打到了離日本本土最近的衝繩島。衝繩島,原先也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就是琉球王國。在清朝末年琉球是最恭順的一個藩署國。夾在中國與日本海中間南北長105公裡,東西寬31公裡。
  • 衝繩島戰役倖存者首次講述逃生經歷:戰爭讓人心變成了鬼
    日媒報導首次講出戰爭經歷的金城節子(琉球新報)海外網6月23日電 今日是衝繩島戰役結束75周年紀念日。這場戰役被邱吉爾稱為「戰爭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戰役之一」,島上10萬以上平民死亡。當年僅8歲的倖存者金城節子女士如今已83歲,她在戰爭中失去了10位親人,而1945年炮火攻擊下和大人走散、被日軍用槍指著腦袋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她對記者講述了戰爭爆發時自己的親身經歷,並表示,戰爭讓人心變成了鬼。
  • 史詩般的戰役—衝繩島之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大小小的戰役發生了無數場,每場戰役中都有成千上萬的士兵和人民死亡,在歐洲戰場上,傷亡人數最多的是列寧格勒保衛戰,太平洋戰場上,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就是曾經奠定日本敗局的衝繩島戰役了。
  • 在衝繩島戰役中,美國為何損失慘重?短短82天的戰鬥發生了什麼?
    沒錯,它就是衝繩島戰役。衝繩島戰役是從公元1945年的4月份上旬開始的,一直到1945年的6月份中旬結束。這中間的間隔時間達到了82天,而這一次戰役幾乎可以稱之為第2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
  • 衝繩島戰役,一個小女孩舉著白旗向美軍投降,她後來怎麼樣了?
    雖然戰爭能夠讓人類更快速的進步,可是戰爭也會給老百姓帶來一定的危害和影響,讓他們流離失所,生靈塗炭。之前在日本和美國發生的衝繩島戰役當中,有一個挑著白旗走向美國的日本女孩,後來怎麼樣了呢?從這兒就可以看得出,這個小女孩是來美國投降的,而且這是在日本和美國的衝繩島戰役當中發生的事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的就屬衝繩島戰役了,在戰役接近尾聲時,日軍也是越發的瘋狂,甚至連婦女兒童都直接抱著木棍衝向美軍試圖進行反殺,可是這樣的衝擊對於美軍來說幾乎就是練靶子的好時機!所以也讓很多日本的老百姓和平民被美國打成了篩子。
  • 衝繩島戰役,對日本的「破門之戰」
    衝繩島戰役是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 從1945年4月上旬開始直至6月中旬結束為期八十二天。衝繩被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衝繩島登陸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是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虜,盟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8萬人。
  • 衝繩島戰役:挑白旗走向美軍的那個日本女孩,後來怎樣了
    衝繩島戰役是日美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也是美軍為數不多的慘勝。衝繩島戰役中,曾經有一位日本女孩在戰役尾聲挑著白旗向走向美軍的陣地,後來這一畫面被美軍拍攝了下來,並在之後刊印出來,給世人巨大的衝擊。那麼,挑白旗走向美軍的那個日本女孩,後來怎樣了?
  • 二戰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衝繩島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爆發出了各種慘絕人寰的戰役,例如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役,規模最大的空戰等等,今天兵哥要說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這就是著名的衝繩島戰役。
  • 為什麼衝繩島戰役中,美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1945年3月26日硫磺島戰役結束,美軍就將目光放到了日本本土,而要想攻擊日本本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衝繩島上的日軍。衝繩島在當時是一個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地方,一是因為它距離日本本土近,僅僅距離日本只有560千米,可以說佔領了衝繩島就相當於打開了日本的大門。
  • 衝繩島戰役老照片:美軍士兵擊殺約10萬日軍
    衝繩島戰役的慘烈對於當時進攻該島的美軍士兵來講,足以稱之為是一場讓人難以忘懷的噩夢。美軍當時在該戰役中投入了18.3萬人,而守備該島的日軍則是12萬人。 在該場戰役中,美軍傷亡了約7.5萬人,其中直接陣亡約1.3萬人,傷亡超出了硫磺島戰役和瓜島戰役的總和。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這一張張照片中,去看看這場慘烈戰役中的歷史畫面。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經歷過那場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士兵們,他們永遠忘不了那一夜響起的號角,以及十餘天的奔逃突圍,儘管他們全副武裝,擁有著140多輛坦克,900多門火炮,兵力達到了2.5萬人。
  • 衝繩島戰役美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傷亡慘烈?鮮為人知的四點原因
    在三個多月的衝繩苦戰中,共有75000名美軍傷亡,另損失飛機763架和大小艦船404艘,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經歷的最血腥一戰。 在1945年的大反攻期間,坐擁海空絕對優勢的美軍為什麼會損失如此慘重呢?
  • 血戰82天的衝繩島戰役有多殘酷?美軍8萬人傷亡,2萬人精神失常
    對於日本而言,衝繩島一旦失守,制空權將悉數喪失,日本賴以維持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將被徹底切斷,因此美軍在進攻日本本土之前,必先在衝繩島登陸,所以日軍對衝繩的防禦極其重視。自1944年7月馬裡亞納群島失守後,就開始重點加強衝繩島的防守兵力和防禦工事。
  • 她是慰安婦,最多一天要接待10人,家人去日本收屍卻被索要保管費
    然而直到金學順老人去世(1997年)的時候,日本政府都未能承認當年所做的罪行,賠償就更不用提了。而在賠償問題上面,金學順老人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她是當年第1個站出來指責日本政府的人,隨後也在韓國掀起了控訴日本罪行的浪潮。但其實嚴格來講,第1位被大眾媒體所熟知的韓國慰安婦並不是金學順,而是一位名叫裴鳳歧的老人。
  • 史詩般戰役—衝繩島之戰,究竟有多慘烈?迫使美國直接動用原子彈
    史詩般戰役—衝繩島之戰,究竟有多慘烈?迫使美國直接動用原子彈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戰火蔓延至全球,先後約有61個國家被捲入到這場戰爭之中,這場持續了六年之久的世界大戰,也留下了不少著名戰役,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太平洋戰場的上最大的登陸戰—衝繩島戰役!這場慘烈的戰役,也促使了美軍決定直接對日本動用原子彈!衝繩島被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衝繩島登陸戰也被稱為「破門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