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教育》老教授開示親師如何配合(第一百一十九講)

2021-02-22 來佛寺

漢學教育第一百一十九講》

老教授開示親師如何配合

1、家長要學會保護孩子的清淨心

保護好孩子的清淨心,這是真正不容易!如果真正要教小孩,你家裡的電視都不要有,不要有這個東西,決定不要有網路,連報紙雜誌都不要訂。多買些什麼?古聖先賢這些典藉,這樣小朋友才有個環境。最初是困難,但是兩、三年之後他習慣了,你就是給他看這些東西,他都不會看,他已經有清淨心了,這個很重要。所以,今天講到精神的染汙,這個幾乎是沒有辦法抵擋的,我們學了這麼一點,可以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2、家長的困惑:教成聖賢還是教他賺錢?

中國自古以來,教育的目標是什麼?目標是成聖、成賢,就是讀書志在聖賢,這是從前讀書的方向跟目標。現在人沒有了,現在人不知道什麼叫聖?不知道什麼叫賢?現在唯一的是怎麼賺錢,怎麼樣享受,怎麼樣取得崇高的地位,搞這些了,目標、方向整個錯誤了。你問童蒙養正的重要性怎樣認識?你就想想,古今教育的方向跟目標所在,完全不相同。所以,今天講到養正,這個正是正知正見,就是把小朋友要養成菩薩、養成佛,大聖、大賢。今天不但是,小朋友當然無知,家長不希望人作聖人,不希望小朋友作聖人、作賢人,希望他做大官發大財,大家都有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目的在此地。所以,這樁事情不是個單純的事情,也不是一樁小事情,這是大事情,一定要大人覺悟。

在古時候古代,一直到清朝末年,一般民間,我們是生長在農村,農村裡面的大人,我們做小孩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大人還是教我們要學聖、學賢。還沒有被這些名利、五欲六塵享受衝擊,還有這些觀念。可是到了民國三十幾年、四十幾年,逐漸逐漸對於聖賢教誨漸漸淡忘了。到現在也不過是半個世紀,幾乎聽不到再有人講到聖賢這個名詞,這使我們感覺到非常悲哀,社會動亂的根源就在此地。

3、家長要會配合老師,孩子才能教好

要知道一個小孩真正能夠受到良好的養正教育,完全靠父母跟老師的搭配。現在的小孩跟從前不一樣了,不一樣在哪裡?從前資訊不發達,沒有這些電視,小孩看不到這些東西。像我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早晨起來吃了早飯,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跟大自然在一起,對於社會大人這些事情是真的一無所知。我到十歲還保持著天真,為什麼?世間事情一無所知,那個時候真快樂,什麼都不懂,保持著天真。現在小孩一生下來,眼睛一張開,就看到電視螢幕,就接受汙染,你說這個東西還得了嗎?所以,想想現在人可憐,生下來就汙染;我們生長在農村,十歲不汙染,不受汙染。我這一代很幸運,比我年齡再小的人就很糟糕了,他們的汙染就提前,所以我還能保持個十年,十年從鄉下才搬到城市裡頭住。

說到接受教育,我大概是六、七歲上私塾,那個時候叫私塾。私塾大概我是最後接觸到的,因為從我以後,私塾就沒有了,就變成叫短期小學,好像是兩年畢業的短期小學,所以我還受過幾個月的私塾教育。上學的時候,這都是父母跟老師來表演,表演給我們看的。這個私塾只有二十多個學生,有一個老先生教導,設在祠堂裡面,因為這個祠堂也是跟我有親戚關係,親戚的祠堂。上學的這一天,我的父親帶我去,給老師還帶了禮物,束修,帶了禮物。先在禮堂,在禮堂上,禮堂正當中供奉的是孔老夫子的神位,供了一個很大的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先向孔子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我父親在前面我在後面,拜孔老夫子。拜完之後請老師上座,坐在孔老夫子牌位之下,我父親帶著我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

我們看到老師坐在上面,我父親在那裡這麼恭恭敬敬拜他,拜完之後禮物送上。你想想看,還敢不聽老師的話嗎?這是父母教!

所以,老師教學生要孝順父母,父 母教兒女要尊師重道,兩方面互相教的,才能把小孩教成,現在這個教育沒有了。這樣大禮對待老師,老師要不好好的教學生,你想想看,他怎麼對得起人家父母?那良心何在?《三字經》上都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老師跟家長密切配合。做老師不容易,老師是學生的模範,不但是言教,言語、動作都是學生的榜樣。所以,他不能夠隨便,凡是不合禮的,決定不能在學生面前顯露,就是說決定不能讓學生看到一個不好的樣子。所以,老師不好當,父母在家裡也不好當,父母是兒女的榜樣。你要想叫你兒女成就什麼樣的人,你要裝出什麼樣子來教他,你有不好的樣子的話,他看到之後他的信心喪失掉了,你以後教他就很困難了。

所以,教育是自己要做到,你才能要求你的兒女做到,你自己做不到,你就不能夠要求他。譬如說飲食這一道,小朋友也好吃,好吃的多吃幾口,我們的父親在旁邊看到了:喜歡吃是嗎?一定自己要會做,你要不會做,你就沒有資格吃。所以,我們就要到廚房跟母親學。他做榜樣,我父親做的一手好菜。你喜歡吃,喜歡吃你得會做,你不會做,你就不應該,特別是吃東西,你沒有資格挑剔,你沒有資格說話。沒有一樣不是以身作則,這樣才能夠把小朋友教好。這是什麼?這是真正愛護你的子女,真正幫助他、成就他。

所以,小孩長大的時候,對父母、對老師感恩戴德。為什麼?他要做出這個樣子,他不在我面前不可以隨便,這個恩德就難了。這是親、師、生的關係,你要不能夠配合得好,現在在這個時代,難了!就是父母有心來教兒女,你找不到老師,哪個老師敢跟你配合?哪個老師懂這些東西?

現在做老師的年輕沒學過。現在我們看到中國各地,有這麼多小朋友都在讀這些聖賢書,我們感到很歡喜,這非常難得。可是這是一門大事,這不是小事,要怎樣把它做好?這是當前關鍵的問題。

黃帝頌

恭請老師們在wifi環境下觀看


你若真修,我必護法


敬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amtblfs

來佛寺官網:

www.laifosi.com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往期導讀

漢學教育 001:為什麼要學漢學?

漢學教育 002:拯救漢學迫在眉睫

漢學教育 003:誰肯發心教漢學

漢學教育 004:發大心拯救漢學

漢學教育 005:弘揚漢學要發大心

漢學教育 006:發大心做漢學老師

漢學教育 007:從事漢學教育的六大標準

漢學教育 008:弘揚漢學福慧雙修

漢學教育 009:弘揚漢學不為名利

漢學教育 010:學習傳統文化的次第

漢學教育 011:孝道的重要性

漢學教育 012:漢學的重要性

漢學教育 013:求學須知

漢學教育 014:如何求學?

漢學教育 015:學漢學應具備的心態

漢學教育 016:不守規矩學不成就

漢學教育 017:學漢學應具備的態度

漢學教育 018:無師自通的方法

漢學教育 019:學古文誠敬心最重要

漢學教育 020:親近老師要有恭敬心

漢學教育 021:不要懷疑老師

漢學教育 022:讀書千遍太重要了

漢學教育 023:讀書千遍其義沒見的原因

漢學教育 024:什麼才是「一門深入」

漢學教育 025:一門深入成就的例子

漢學教育 026:學術有專攻才能開悟

漢學教育 027:求學、辦學,師承最重要(一)

漢學教育 028:求學、辦學,師承最重要(二)

漢學教育 029:求學、辦學,師承最重要(三)

漢學教育 030:學習漢學師承的三個條件

漢學教育 031:求學的準則—師承一位老師

漢學教育 032:遇到好老師該怎麼學習

漢學教育 033:學經典要信而好古

漢學教育 034:如何博覽群書

漢學教育 035:讀經要依古法教學

漢學教育 036:現代人的註解少看為好

漢學教育 037:德行教育從哪裡入手

漢學教育 038:學習漢學不是求知識

漢學教育 039:漢學不是搞六道輪迴

漢學教育 040:怎樣學《大學》

漢學教育 041:怎樣學《中庸》

漢學教育 042:怎樣學《論語》

漢學教育 043:怎樣學《孟子》

漢學教育 044:《群書治要》可救地獄眾

漢學教育 045:經、史是必修課

漢學教育 046:學習漢學不能成功的原因

漢學教育 047:把學習漢學形成一種風氣

漢學教育 048:漢字是諸佛菩薩創造的

漢學教育 049:漢字是漢學的根

漢學教育 050:傳統文化老師應具備的素質

漢學教育 051: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

漢學教育 052:教師必讀——傳統文化教學次第

漢學教育 053:教師必讀—傳統文化如何學習

漢學教育 054:教育的原理

漢學教育 055:教育的真諦

漢學教育 056:漢學教育的理念

漢學教育 057:漢學教育的方法

漢學教育 058:什麼是師道

漢學教育 059:教學相長,師資道成

漢學教育 060:   老師的身教至關重要

漢學教育 061:什麼是教育

漢學教育 062: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

漢學教育 063:教育有兩個目的

漢學教育 064:教育的目標是教你怎樣做人

漢學教育 065:不懂這八句話,你不是在做教育

漢學教育 066:榜樣的教育

漢學教育 067:東西方教育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漢學教育 068:什麼才是智慧的教育

漢學教育 069:老師要會擇優而教

漢學教育 070:德行的根基

漢學教育 071:傳統文化從我們自己做起

漢學教育 072:孝親尊師從哪裡落實

漢學教育 073:什麼人能繼承傳統文化

漢學教育 074:漢學院研究員教學研究

漢學教育 075:《學記•師說•勸學解》為教者所必學

漢學教育 076:如何做胎教

漢學教育 077:小孩子出世一千天最重要

漢學教育 078:三歲前的教育

漢學教育 079:五年紮根童蒙養正

漢學教育 080:「童蒙養正」養什麼

漢學教育 081:基礎教育要高度重視

漢學教育 082:因材施教

漢學教育 083:老教授關於兒童讀經的開示

漢學教育 084:老教授與王財貴博士談話:如何落實兒童讀經教育

漢學教育 085:兒童讀經的注意事項

漢學教育 086:老教授推薦兒童讀經教材《聖學根之根》

漢學教育 087:《聖學根之根》是基礎必修課

漢學教育 088:兒童要不要背誦英文經典

漢學教育 089:教孩子讀經,重在開悟

漢學教育 090:你的孩子可以開悟

漢學教育 091:兒童讀經為什麼從蒙學開始

漢學教育 092:兒童讀經能否一部經背三到五年

漢學教育 093:背書識根器的方法

漢學教育 094:怎麼學經典才快樂

漢學教育 095:要讓孩子背《無量壽經》

漢學教育 096:孩子想成才必須背文言文

漢學教育 097:孩子從小背古文的重要性

漢學教育 098:孩子一定要學文言文

漢學教育 099:孩子怎樣背古文

漢學教育 100:體制內的學生更要重視文言文

漢學教育 101:十歲可以教大學

漢學教育 102:古人如何教讀書

漢學教育 103:孩子沒定力怎麼辦

漢學教育 104:教育孩子遠離汙染源

漢學教育 105:怎樣培養孩子的善根

漢學教育 106:體制內學校如何學漢學

漢學教育 107:教子比賺錢更重要

漢學教育 108:家長的困惑—教成聖賢還是教他賺錢

漢學教育 109:向曾國藩學習教孩子

漢學教育 110:家長老師要學會保護孩子的清淨心

漢學教育 111:要給自己和孩子培福

漢學教育 112:中國最重女子教育

漢學教育 113:兒女就是你的翻版

漢學教育 114:教學重點教什麼

漢學教育 115:孩子要學因果教育

漢學教育 116:怎麼對待不好學的學生

漢學教育 117:現在的學生為什麼難教

漢學教育 118:孩子為什麼厭學

相關焦點

  • 淨空老法師開示: 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
    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最重要的是師資與教材。創辦人要一心為國、為世界,沒有絲毫私心;老師要具備優良的道德與學問。其次是親師之間必須密切配合,老師教導學生要孝順父母,父母教導孩子要尊師重道。親師配合無間,讓孩子深深紮下孝敬的根本。
  • 淨空老法師: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 (第四集)
    第一個,你過去所學的,跟方先生學的,跟懺雲法師學的,他沒有說名字,過去所學的,我不承認,從今天起統統都放下,你才能跟我學。就是避免教學當中,我們會想到,從前章嘉大師怎麼講的,那不作數,完全全心全力跟他學習。包括在臺中這個期間,無論是哪個法師、大德居士,到臺中訪問,他們的講演或者他們講經,統統不能去聽;換句話,就是專門聽他一個人的,這是第二條。
  • 如何親師合作教育子女
    我打電話給這位學生的家長,首先肯定了這個孩子在學校好的表現。肯定完之後,也沒有直接說他掃地工作做不好,我只提到做家事的重要性。當我把這個重要性講完之後,這個家長也說:「蔡老師,你的教育觀念很不錯。」結果隔天這個學生一到學校,就對我說:「老師,都是你害的!」我說:「什麼事?」他說:「我母親今天叫我做家事,我不做,母親就修理我。」
  • 《漢學教育》誰肯發心教漢學?第三講
    《漢學教育第三講》誰肯發心教漢學!漢學師資的培訓難,要找什麼?找真正犧牲奉獻的人,這個就太難了。所以,這些事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佛家講的,眾生有福,這種人就出現了;眾生沒有福報,求也求不到。今天不能求人,求人難,古人講「登天難,求人難」。那要怎麼樣?求自己,回過頭來求自己。自己要發心,自己要犧牲奉獻認真出來做,一定得到佛菩薩加持,得到神聖的保佑,程度差一點都沒有關係,你進步得會很快。
  • 【萬物興書齋】王忠敏書法作品鑑賞《親師取友 敬業樂群》
    圖片來源於網絡清代梁章鉅在《稱謂錄》中說:「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故師曰西席」。教授:原為宋代學官,後用以對教書先生的尊稱。圖片來源於網絡老師:古時稱年輩最尊的學者為老師,宋元代稱教授歌曲、戲劇、武術技藝的人為教師。
  • 【早期療育公開課】第4課融合教育的親師溝通
    早期療育的工作內容包括:1.預防及宣傳;2.及早發現、篩檢;3.通報、建檔及轉介;4.完整的評估及診斷;5.提供及轉介療育資源;6.追蹤及轉銜。然而必須提醒家長或兒童主要照顧者: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介入中,復健治療或其他方面的療育,不見得是做越多越好!要有正確的評估診斷和療育計劃,而且要考慮孩子的體力負荷和照顧者的壓力,合理適當的接受療育,耐性陪伴孩子,才是更有親職能力的父母。
  • 明證法師開示:如何面對生離死別
    問:如何面對生離死別?師父開示:這有很多面對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知道眾生沒有實際的內涵,眾生也是因緣所成法。所謂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只是一個名字,他的存在只是一個假相。要不變化的話,我們能夠有老,有死嗎?肯定中間是,年年月月天天都有變化,乃至分、秒、剎那都在潛移默化,所以說生命無常,生命就在呼吸之間,如果一氣不來便是後世,如果能夠這樣看的話,把生命放鬆,看透它是假象,不再執著,那麼生就隨緣生,死就隨緣死,心中就沒有恐懼,因為找不到一個真正出生的人,也找不到一個真正死亡的人。其實在輪迴當中,死亡的是我的肉體和前六識。
  • 活動預告 | 通州區圖書館帶你了解「天地國親師」的含義
    戰國時期的《荀子》有云:「天地國親師,傳道授業解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有教無類,身教勝於言教;因材施教,攜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對當今的教育與學習又有怎樣的影響?由第十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通州區圖書館主辦的「解讀《荀子》——天地國親師的含義」帶你揭秘古人智慧!
  • 親師溝通——4招教你與老師好好溝通
    避免兩種極端處理態度  孩子的親師衝突,常常有兩種極端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在學校被標籤化,家長選擇自求多福,甚至直接轉學……但家長的待人處事,經常是孩子的榜樣,如果遇到問題只是消極逃避,孩子學到的是怎樣的身教呢?如何到學校親師溝通,清楚的表達訴求、解決問題成為一個現代家長的重要課題。
  • 聽師父說 | 世界宗教大學的構想(1月13日最新開示)
    所以宗教是教育,這在聯合國承認了。用什麼做手段?用教學做手段,「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肯定宗教是教育。宗教教育的內容是什麼?就一個字,「愛」: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沒有一個宗教不講愛,佛教叫大慈大悲,這就是宗教教育的總綱領。只有愛才能化解衝突,才能帶給世界永久和諧。這讓大家以後提到宗教就想到愛,不要想到衝突。愛的教育是宗教教育,不少宗教領袖對這個非常贊同。
  • 「親師」能力很重要
    但她的處理先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認識到錯誤,並要求孩子原諒老師。然後背著孩子約見班主任,談了孩子的過錯,為了孩子依然尊敬老師、熱愛老師,懇請班主任就打兒子事當面向兒子道歉。班主任老師誠懇地向孩子道歉後,孩子非常感動,從心底原諒了老師。
  • 預告:5月18日趙剛教授談國際視野下的家園合作與親師協同
    為普及科學的育兒知識,提升全區0-6歲嬰幼兒家長的早期教育意識,傳播正確的早期教育行為,讓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李滄區教體局每年為李滄轄區內的0-6歲嬰幼兒家長免費提供7次公益課堂。
  • 親師協同,打造班級文化
    在學校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為每一個孩子製作成長檔案的想法浮現在小荷21班老師們的腦海中,並得到了家長們的積極支持。    馬上,芊語爸爸就以專業水準設計出了專屬於小荷21班的成長檔案封面。親師協同,班級策劃才能精彩紛呈;親師協同,小荷21班的孩子才能如此幸福快樂。                                親師協同是家校合作的核心。龍口西小學一直秉持著開放性與校本性相結合的原則,構建和諧的家校關係。相信以對孩子的愛為出發點,家長與教師配合工作,教育資源結合互補,雙輪驅動,小荷21班的孩子必將更平穩地走向未來。
  • 教孝要親師合作
    恭摘自《蔡禮旭家庭教育演講錄》,人生不能等待的兩件事:孝順與行善 教孝要親師合作。下次端水應該注意哪些地方,你就可以教他,所以他既學會做人,又學會做事。」很多媽媽唯恐孩子犯錯,其實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往往可以就此抓住機會教導他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母親教育孩子的態度與敏感度很重要。有一位母親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腳水給她洗腳,她很歡喜,把熱水器的溫度調到最低,避免水溫過高燙到孩子,這樣讓孩子端了一個星期的洗腳水,等孩子端水的能力形成後,她再慢慢把溫度調回來。
  • 【新書】 《換一種方式說話——親師溝通的技巧與實戰》
    在家校合作研究範疇,家校溝通以及教師層面的親師溝通是一個小之又小的研究問題,但卻是教師日常工作中實實在在的難點。是否可以給教師提供一本傳遞家校溝通知識和技巧的讀本?是否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向教師直觀呈現溝通的技巧和效果?這些疑惑最終化為我們的思考和探索,並撰寫了這樣一本以親師溝通的技巧為主旨內容、以親師溝通的正反對話為表述形式的教師讀本。
  • 三大語系法師登臺示範講經 英語講經展現國際視野
    9月16日,中國佛教講經交流十年總結經驗交流暨2017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三大語系示範講經」以及「英語講經」活動在浙江西子賓館舉行。全天共舉行六場示範講經,匯集臺灣、西藏、雲南等地區,涵蓋漢傳、藏傳、南傳三大語系。今年還特別禮請美國的法師進行英語講經,展示了佛教面向國際,走向世界的精進姿態。在講經開始前,舉行了盛大的迎請儀式,禮請各位講經法師登臺說法,開示經義。
  • 【淨空之友社】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淨空老教授辦公室【淨空之友社】護世息災三時繫念佛事通告
    :00–13:00  午齋下午13:00--13:30上淨下空老法師開示、大使講話13:50--16:00第一時繫念法事16:00--17:30第二時繫念法事17:30--19:30第三時繫念法事2018年6月3日(周日)上午
  • 共責共情共育共建,消除親師焦慮
    這種「學校教育家庭化」的局面,給學校和家庭都帶來了考驗與挑戰,使家校關係變得複雜起來:家校出現信任危機,校弱家強引發親師焦慮,網絡家校溝通不暢等。鑑於家校關係的現狀,要搞好家校合作,必須加強法律法規和政策建設以及教育治理,進一步完善教育管理體制,建立家校合作長效機制和家校平等互信關係,將焦慮化為動力,推進家庭與學校的共責共情共育共建。
  • 黃進興談上世紀後期的美國漢學
    留美近十年,與當時漢學界的著名學者多有學術交流。曾出版《哈佛瑣記》一書,對此有不少描述,近期他又出版了《學人側影》一書,藉此機會,《上海書評》採訪了黃先生,請他談談對上世紀末美國漢學的印象和理解。黃進興:我是1976年到美國留學的,我那時候所看到美國漢學界的現象,應該是1970年到1980年那時候美國漢學的表現。1983年我從哈佛大學畢業回到臺灣,對於當時美國漢學界的看法當然也不是全盤的,也限於我自己個人的接觸以及我所閱讀的書籍。
  • 校友薦書 西方如何看中國:《漢學典範大轉移》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臺灣清華大學陳珏教授主編的《漢學典範大轉移──杜希德與「金萱會」》。最近在一個微信群組中,有位研究基督教思想的朋友詢問某漢學英文專有名詞的中文原文。想當然耳,西方漢學家想要了解中國,就必須到中國來取經;他們必須明白中國人如何理解自己的文化,以驗證自己的研究是否與中國人的自我認識相符。這是否意味,我們中國人去研究西方的漢學,乃是多此一舉呢?又或者,當我們曉得西方的漢學家如何理解我們的文化與歷史時,我們也能夠得到更深刻的自我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