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11月13日21時45分訊(記者 周曉雪)最近幾天,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門診,為數不少的「小糖人」前來就診。7歲的濤濤(化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曾經很喜歡吃蛋糕和糖果,夏天更是冰糕不離手。然而現在,由於患上糖尿病,他只有在生日的時候才被允許吃一小塊蛋糕。11月14日是第10個「世界糖尿病日」,兒童發病率正逐漸升高,關注兒童糖尿病刻不容緩。
濤濤的媽媽魏女士介紹說,去年1月份,她發現兒子突然總愛喝水,還會尿床,有時候一晚上要起夜四五次,而且還不停地嘔吐,半個月下來就瘦了五斤。魏女士以為是腸胃出了問題,便去社區的診所治療。
可治療了一段時間後,濤濤的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經常覺得噁心腹痛。最終濤濤被送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經內分泌科副主任朱岷教授診斷,濤濤得了糖尿病。
朱岷介紹,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致使血糖增高、尿糖增加的一種疾病。典型症狀就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及體重下降。如果未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長期的高血糖會導致很多併發症,如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甚至生命。
朱岷強調,兒童糖尿病明確診斷後,應立即進行治療。學齡兒童最好將病情如實告知老師和同學,以取得相應的理解和幫助。如果選擇隱瞞病情,務必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自律性,並注意孩子的心理輔導,儘量減少孩子內心的壓力和傷害。
那麼,孩子得了糖尿病,家長該如何正確對待呢?朱教授來支招:糖尿病患兒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飲食管理、血糖監測、藥物治療、運動治療及健康教育等五駕馬車。
飲食:糖尿病兒童的飲食要以熱能量化、搭配合理、均衡營養為原則。要健康飲食而不是飢餓飲食,不能以食物甜不甜來判定可不可吃。在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安排飲食的同時,要注意少量多餐,一日不少於3餐,定時、定量。另外,無糖食品只是沒有添加白砂糖,仍是澱粉類食物為主做的,同米飯一樣,也能提升血糖。平時可以隨身攜帶一些餅乾或糖果之類的食品,以備發生低血糖時急用。
運動: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於血糖的控制,還可以降低血脂和血壓。但是糖尿病患兒的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儘量避免遊泳、跳繩、籃球、長跑等高強度的運動。開始運動前要測血糖,調整至健康水平後方可運動。如果患兒處於生病期間,或者有血糖不穩定,腎功能不全等情況,那麼不適宜運動。
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治療是1型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但是在注射胰島素時除了要洗手、做好清潔衛生外,還要注意,將冷藏中的胰島素拿出使用時,要提前放置在室溫下處理。另外,在注射胰島素的過程中,進針或拔針時不要改變針頭方向,如果發現針頭已經變鈍或者彎曲時要做丟棄處理。
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疾病,它是一種需要在家庭環境中熟練的自我管理治療的疾病。所以當兒童被診斷為糖尿病時,家長和患兒就應該接受正規、系統的教育,學習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方式,掌握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技能(如製作糖尿病飲食、皮下注射胰島素、監測血糖等),把糖尿病對自己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