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歷史老風光,可以說安義縣獨佔鰲頭。全國首套研學教材就在安義縣古村發行,「走進安義古村·體驗千年贛鄱」的贛文化高峰論壇也是在這裡舉辦。
安義縣地處贛西北,屬省會南昌市郊縣。安義原叫龍安,今仍有龍安港由西向東流入永修灘溪。龍安港舊稱龍安河,河上有石橋,稱龍安橋。
安義在唐初高祖時期即設縣治,在今龍津鎮有龍安驛,又名龍津驛,為早期贛商文化中心。
安義古村群,江西印象地。安義現有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築86幢,主要由羅田、水南、京臺三大自然村連綴而成,有著獨特的古郡風韻,原始的田園風光。
古村群古建民居規模宏大、保存完整、雕飾精美,其肇基於唐代,至今有始建於唐飽經滄桑的石牌坊、古寺廟、古水井,栽於唐代且如今六七人合抱不下的古樟,甚至還有鑿於宋元如今尚完好暢通的排汙管網。
羅田村均為黃姓,該村乃當年香客赴西山萬壽宮朝拜許真君的必經之地,一時商賈雲集,現在該村還有古街、麻石板道、古車轍。民居古建、磚雕、石刻、木雕構件古樸而精美。
羅田村的世大夫第古宅,主體建築中有三幢房子,每幢即是單獨的建築,前後幢又相互依靠,緊貼而建,使之相連接,串在一條軸線上縱向排列著,成為面闊三間進深11間之深。
「世大夫第」古宅主體建築坐東朝西,八字形門。現保存有四條巷,八十個門檻,二十二個天井,六十個房間,十一個廳堂,三個過堂,每幢房屋功能齊全,有學堂、下人用房,還有祭祖堂、宴席堂等,具有典型的江南鄉村建築特色。
正因受這些谷村落建築啟發,安義縣如今的門窗特色產業馳名全國,曾榮獲中國門窗生產採購基地、全國鋁型材流通示範基地「國字號」稱號。
羅田村還有一座書院,名叫「秀峰書院」。這所書院曾走出進士8人,舉人13人,還有監生、秀才若干,一所鄉村書院卻做到了群英薈萃,文聚北鬥。
水南村現存古屋規模宏大,雕飾精美。去年,江西省首條贛派美食街——水南美食街火爆開街運營。
水南村還有一位獨特的人物,就是「辮子軍」首領張勳幼年曾在這個村子打工。張勳1895年投靠袁世凱,1899年升至總兵。1901年調御前護衛,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貼身侍衛。1909年溥儀即位後,任江南提督。
張勳是近代史中很有爭議的人物,擁清帝復闢,不剪辮子,因直接造成1917年為期12天的清帝宣統復闢而揚名天下。
實際上,張勳是一個很講感情的人,曾在北京建立了江西會館,資助在京江西籍貧困學生。江西首任省長邵式平,以及方志敏、張國燾、許德珩等人都曾得到過其資助。
孫中山先生在致廣西督軍陸榮廷電報中的評價最為客觀:張勳強求復逆,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可憫。如今,走進水南古村,可以在這裡感受張勳幼年的打工生活。
京臺村,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這裡的「曦廬」民宅,建築時間三十八年,跨越了乾隆、嘉慶、道光三代皇帝,主人劉章達曾任知州的佐官,長子劉華松任布政司理加二級,其次子劉華傑任六品文散官階,劉章達父子靠經營官寶爐發了財,在家鄉建置了這些房產。
「曦廬」佔地面積6700多平方米,是遠近聞名的富商豪宅,共由三十幢分工明確,房中有房,庭院深深,是清代江南鄉村建築的薈萃。太平天國時有一部分被燒毀,現保留有三千餘平方米,二十八個天井。
安義縣的老村落其實不止這些,這裡的東陽鎮還有雲溪印背村也有「雲溪世第」的門坊,還有「進士第」「雲山挹秀」等古建築,清道光二十年建造,屬村莊門頭,由總門坊、側門坊、耳門坊連接門坊間的圍牆和內門坊內屏壁、麻石路面等組成。
萬埠鎮還有熊式輝公館,採用的是中西結合的營造手法,造型優美、實用性強。熊式輝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192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清末加入中國同盟會,曾擔任淞滬警備司令、江西省政府主席、東北九省行轅主任、訪美軍事代表團團長等要職,屬於見多識廣的開明人士,建築風格就體現了當時的人文思潮特點。
現在的安義,村村成景、處處成畫,山村相依、水村相伴,鄉村面貌正在發生華麗蝶變。
歡迎到安義來做客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