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潮資訊
ncczx0791
青山湖傳媒
南昌
青山湖 進賢縣
盤點南昌的三個縣
南昌縣安義縣
南昌縣
南昌縣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的千年古縣,公元前202年漢大將灌嬰築城建縣,至今有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是南昌採茶戲的發祥地。境內有古建築、古遺址30多處,名勝古蹟有曹雪芹祖籍故居、明末清初所建的永木黎村等,宗教文化、古村落等文化資源多樣化。曾湧現了晉代著名道家創始人之一的許遜,宋太宗時任副相的陳恕等一批名人賢士。2006年南昌縣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授予"神州千年古縣"。南昌縣於2006年正式列入"大型電視文獻片--千年古縣"序列。
史沿革
南昌境域古屬揚州。史家一般認為:西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始置南昌縣。上隸長沙王國,直隸豫章郡。置縣之初,南昌縣境包括今南昌新建、豐城、進賢4縣及附近一些地域,面積約為7500平方公裡。新莽時期,南昌縣曾改稱宜善縣,直隸九江郡。東漢、三國、晉,南昌縣隸豫章郡。魏文帝黃初二年封孫權為王,南昌縣屬吳國。孫權析縣南境為富城縣(今豐城),自此南昌、豐城分治。隋、唐(公元589~742),南昌縣改稱豫章縣,隸屬洪州。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因避代宗李豫名諱,豫章縣曾改名鍾陵縣,隸屬洪州。唐貞元元年(公元785)復名南昌縣,自此再未更名,隸屬洪州。北宋興國六年(公元981),析西境置新建縣,自此南昌、新建分治。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升進賢鎮為進賢縣,自此南昌、進賢分治。南宋,昇州為府,南昌縣隸屬隆興府。元代,南昌縣隸屬隆興路。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因避裕宗名諱,隆興路更名龍興路。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南昌縣隸洪都府。洪武九年起,至清代(公元1664~1911),隸屬南昌府。民國元年(公元1912)至3年隸屬江西省豫章道。民國15年,南昌設市,市、縣分治。南昌縣直隸江西省。民國21年起,隸屬江西省第一行政區。民國28年起,隸第十一行政區。民國31年起,隸第一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公元1949)後,隸屬南昌專區。1958年9月,劃歸南昌市轄。1961年7月,劃歸宜春專區轄。1967年11月復劃歸南昌市轄至今。又因南昌縣區位優越,綜合實力較強,故有「贛鄱首府首縣」的美譽。
地理位置
南昌縣位於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遊,鄱陽湖之濱。位處北緯28°16′~28°58′、東經115°49′~116°19′之間。由東至西寬36公裡,從南至北77公裡。東接進賢縣,南鄰豐城市,西、北與新建縣隔贛江相望,東北瀕鄱陽湖,三面環抱南昌市主城區。
氣候特點
南昌縣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地帶。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由於受地理位置及季風的影響,形成了「春季多雨伴低溫,春末初夏多洪澇,盛夏酷熱又乾旱,秋風氣爽雨水少,冬季寒冷霜期短」的氣候。年平均氣溫達到17.8℃,年平均日照1603.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1662.5毫米,年平均霜期89天。
資源特色
土地資源:全縣耕地面積118萬畝,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
水資源:南昌縣境內水系發達,贛江、撫河、清豐山河穿過境內,平均入境徑流量約870億立方米,溝渠縱橫交錯,湖泊、池塘星羅棋布。
動植物資源:全縣林業用地(含園林)約7.3萬畝,佔3%,全縣動植物資源種類豐富,共有植物120餘種,動物24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9種,以河豚、白頭鶴最為珍貴。
安義縣
地理位置
安義縣地處贛西北,屬省會南昌市郊縣,東鄰灣裡區,南接高安市,西南與奉新縣相連,西北與靖安縣接壤,東北與永修縣毗鄰。105國道縱貫縣域、京九鐵路、昌九高速公路擦境而過。安義縣區位交通便捷,京九鐵路、昌九高速公路擦境而過,縣城距南昌市區僅30分鐘車程,距昌北國際機場20分鐘車程,距江西最大外運港口九江和國際名山廬山60分鐘車程,全面融入了南昌半小時經濟圈和臨空經濟圈。
建置沿革
安義縣歷史悠久,遠在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屬揚州之域(按《禹貢》九州之說,屬揚州之域)。
春秋戰國,境地與武寧、修水、銅鼓、永修、奉新合稱為艾,迭屬吳、越、楚。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屬秦。至秦統一,分中國為三十六郡,境地屬九江郡。
西漢,屬豫章郡。豫章郡領十八縣、安義、永修、奉新、靖安、武寧為豫章郡海昏縣屬地。
東漢,改海昏縣為海昏侯國,仍屬豫章郡。和帝永元十六年(104年),析海昏置建昌縣。靈帝中平二年(185年),又析海昏、建昌置永修、新吳二縣。安義為永修屬地,隸豫章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並永修、豫寧、新吳、艾四縣入建昌縣,屬洪州。安義為建昌縣屬地。煬帝時,廢州為郡,建昌縣屬豫章郡。
初唐,改郡為州,安義屬南昌州。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置永修縣,又析建昌地設龍安縣(今安義境內,龍安故城在今安義縣北15公裡新民鄉烏溪村境內)。龍者山勢起伏,安者安穩適意,龍安取地緣、人緣吉祥貌。龍安,即最早的安義縣,距今1384年,武德八年(625年),屬洪州。
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安義屬南康軍,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升建昌縣為州,安義屬南康路。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改南康路為西寧路,次年復改為南康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昌降為縣,仍屬南康府。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名安義縣。
清代,安義仍屬南康府。民國元年(1912年)冬,廢府制,安義縣屬於省。
民國三年,劃全省為豫章、廬陵、贛南、潯陽四道,安義屬潯陽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道,安義復屬省直轄。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劃全省為13個行政區,安義屬第一行政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改為8個行政區,安義仍屬第一行政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全省改劃為11個行政區,安義屬第十行政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全省調整為9個行政區,安義屬第九行政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安義隸屬南昌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專署遷往宜春,改稱宜春地區行署,安義縣為其所屬。1983年9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安義縣劃歸南昌市管轄。.
行政區劃
安義縣全境666平方公裡,地形概貌為「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轄龍津、鼎湖、萬埠、石鼻、東陽、長埠、黃洲7鎮、喬樂、新民、長均3鄉和萬埠墾殖場,共109個行政村,1093個自然村,人口26萬,其中農業人口20萬。
進賢縣
進賢縣位於江西省中部、鄱陽湖南岸,是省會英雄城南昌的東大門,為南昌市管轄,面積1971平方公裡,人口84萬,轄21個鄉鎮,具有文化底蘊深厚、交通區位優越、資源生態一流、特色產業蓬勃的鮮明特點。
文化底蘊深厚。進賢,始建於晉太康元年,具有1700多年的建縣歷史,因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之澹臺滅明在此南遊講學而得名,意為「進能納賢」之地,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稱,孕育的晏殊、晏幾道、董源、徐熙、巨然、舒芬、朱仙舫等名仕俊傑光耀史冊,朱元璋、王安石、湯顯祖、戴叔倫、李紳等歷史名人在此留下的燦爛篇章翰墨留香。特別是進賢耕讀文化與崇商文化兼收並蓄、歷代傳承,催生了「走遍天下路、不如李家渡」的千年酒鄉李渡鎮,「華夏筆都」文港鎮,「江南四大米市」溫圳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僅鑄造了進賢歷史上的輝煌,而且必將為進賢今後的發展崛起提供豐富的滋養。
交通區位優越。進賢自古被譽為「東南之藩蔽,閩浙之門戶」,是長珠閩三個經濟三角洲的共同腹地,已經融入了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八小時經濟圈」,距南昌市僅60公裡,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戰略地位。這裡鐵路交通便利快捷,浙贛鐵路複線橫穿全境;這裡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梨溫高速、溫厚高速、京福高速、昌廈高速以及320、316國道,在縣域南部的溫圳境內交錯連結,構成了全省乃至全國的交通樞紐;昌萬公路橫穿北部鄉鎮,不僅成為連接省會南昌和贛東北地區的大動脈,而且為進賢全面對接和融入南昌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為推動全民創業,促進加速崛起打好了基礎、夯實了後勁;這裡水路交通潛力巨大,南部鄉鎮可由撫河經贛江直達長江,北部鄉鎮可通過鄱陽湖直達長江;這裡空中交通較為方便,縣境內的溫圳至樂化的高速公路直達昌北機場。優越的區位,便利的交通,使進賢成為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地,為進賢推進大開放、實施大招商、促進大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資源生態一流。境內有90萬畝山,90萬畝水,90萬畝耕地,號稱「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境內湖山壯美秀麗,氣候四季宜人,森林覆蓋率達40.8%,具有一流的青山、一流的綠水、一流的空氣、一流的生態。尤其是面積達32萬畝的全國最大縣域內湖——軍山湖,更是進賢得天獨厚的資源財富,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被譽為進賢的北部明珠和綠色聚寶盆。出產的油菜、大豆、黑芝麻產量居江西省首位,「賢湖牌」大米、黑芝麻,「軍山湖清水大閘蟹」以及「金峰」茶葉,是聞名遐邇、響譽中外的綠色食品。進賢已成為「南昌市都市型農業綠色環保生物食品生產基地」、「江西省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國家河蟹生產出口基地」和沿海大中城市的生態休閒旅遊「後花園」。
特色產業蓬勃。近年來,按照「發展特色經濟、壯大特色產業、打造特色版塊」的發展思路,經過多年來的努力,進賢已經形成了市場佔有大、產品品牌響、競爭能力強、地方特色鮮明的「七個一」產業集群。一是醫療器械「一根針」。就是以一次性輸液器為主導的醫療器械產業,我們已經有了生產銷售企業近500來家,全國醫療器械百強企業20多家,超5家企業進入前20強,目前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了40%以上;二是文化用品「一支筆」。就是以文化用筆為主導的,涵蓋毛筆、金屬筆、原子筆、中性筆、水芯筆五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的文化用品產業。進賢縣文港鎮,被國家授予「華夏筆都」的榮譽稱號。三是高空禮彈「一盆花」。就是以高空禮花彈為主導的煙花鞭炮產業。李渡煙花集團是亞洲最大的高科技、花園式煙花生產企業,產品享譽海內外,多次獲得國際金獎,國慶50周年天安門大慶、上海APEC會議黃浦江之夜、香港回歸、奧運會等重要慶典活動燃放的煙花都出自這裡。四是食品加工「一瓶酒」。就是以李渡酒業為主導的食品加工業。李渡酒業曾與四特齊名,被列為「江西四大名酒」之一。同時,在擴大再生產規模時,發掘出「元代無形堂燒酒作坊遺址」,被列為「2003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產品曾獲得「烏蘭巴託國際博覽會金獎」,「2003年中國白酒典型風格金獎」。五是鋼架結構「一張網」。就是鋼網鋼構業。主要分布在進張工業走廊,初步具備了生產規模化、營銷網絡化、產業簇群化的特點,產品佔全國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六是特種水產「一隻蟹」。就是以「軍山湖清水大閘蟹」為主導的特種水產養殖業。「軍山湖清水大閘蟹」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證書和「著名商標」、「江西名牌產品」等稱號。通過連續每年在全國沿海等地舉辦鄱陽湖螃蟹節,「軍山湖清水大閘蟹」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生態綠色無公害品牌,產品暢銷全國,已取得出口權。七是萬畝茶園「一株茶」。就是金峰萬畝茶園,該茶園自然條件優越,所轄區內土壤適應茶葉生長,管理精細,且茶葉的質量好,茶葉潤度高,清香味濃,取水次數多,公司註冊的 「金峰金針」等系列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產品暢銷浙江、山東、東北三省及內蒙等城市,並通過沿海經銷商運銷歐美等國際市場。「七個一」特色支柱產業迅速成長,已經成為進賢縣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成為進賢加速崛起的「推力器」,成為進賢走向世界的「金招牌」。贏得了「筆不到進賢不齊」、「醫療器械不到進賢不全」、「高空禮花不到進賢不美」、「酒不到進賢不香」、「河蟹不到進賢不純」等「特色看進賢」的美譽。同時,圍繞「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汽車配件、紡織服裝等新興特色產業,著力打造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