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一種新技術 可用於產品防偽識別

2020-12-23 中國搜索

新華社華盛頓1月28日電(記者周舟林小春)丹麥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一種利用稀土元素的光學特性給產品打上「指紋」的新技術,從而可以實現對商品的防偽識別。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學術刊物《科學進展》上發表的論文說,研究人員將分別添加了稀土元素銪、鋱和鏑的三堆沙粒混合起來,然後隨機取出部分沙粒,嵌入需要防偽的產品所用材料中,例如可嵌入皮革、玻璃或金屬中。

這三種稀土元素分別會在特定波長的光照射下發光,所以製造商可對產品中嵌入沙粒部位在不同波長下各拍一張照片,然後將三張照片合併成一幅圖像,形成產品的「指紋」。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防偽技術適用於多種產品,比如消費者想對一塊手錶的真偽進行鑑別,可到商店中掃描表上的相關「指紋」,並與製造商資料庫中的原始「指紋」進行比對。

論文作者之一、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副教授託馬斯·瑟倫森說,若使用這項防偽技術,兩個產品擁有相同「指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極難仿冒。

哥本哈根大學表示已為這項技術申請專利,有望一年後推向市場。研究人員說,這種「指紋」的成本也很便宜,預計給單個產品打上「指紋」的成本不超過1丹麥克朗(約合1.05元人民幣)。(完)

相關焦點

  • 丹麥研究人員開發出廉價的光學氨傳感器
    導讀:近日,奧爾胡斯大學和DTU的光子學研究人員與化學家和化學工程師合作,開發了一種新的傳感器系統,該系統可顯著減少丹麥的空氣汙染。這是一種基於現代電信技術的集成光學傳感器,通過使用雷射,氣體傳感器和空心光纖來測量空氣中的氨氣濃度。
  • 丹麥研究人員研發可用於農業的低成本光學氨傳感器
    奧胡斯大學與丹麥技術大學(DTU)合作,開發出了光子傳感器技術,該技術可以為可攜式、可靠、尤其是低成本的農業氨和其他氣體檢測設備鋪平道路。研究人員在現代電信技術的基礎上開發了一種集成式光學傳感器,利用雷射器、氣體傳感器和中空芯光纖測量空氣中的氨氣。科學雜誌《MDPI Photonics》對這種新型傳感器進行了描述。
  • 新技術:對著商品掃一掃就能輕鬆識別真偽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研究人員說,他們開發出一項先進防偽技術,可以在食物、藥片等物品表面添加防偽標記。這樣,消費者用智慧型手機對著商品掃一掃就能輕鬆識別真偽。  該項技術基於「沒有哪兩個原子結構是相同的」這一原理,而且原子結構無法克隆。利用這項技術,產品製造商可以在產品標籤表面粘上薄如人發粗細千分之一的一層原子。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貼紙技術,可以監測人體健康數據
    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研究出一種傳感器來檢測從皮膚發出的生理信號,這款傳感器叫BodyNet貼紙,它像創可貼一樣可以粘貼,會將讀取到的數據傳送到衣服上的接收器上面,從而有利於人們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BodyNet貼紙示範)為了展示這種可穿戴技術,研究人員將傳感器固定在一個測試對象的手腕和腹部上面,通過檢測他們的皮膚如何隨著每次心跳或呼吸而伸展和收縮,來監測人的脈搏和呼吸。同樣地,人的肘部和膝蓋上的貼紙通過每次相應的肌肉彎曲時,測量皮膚的微小收緊或鬆弛來跟蹤手臂和腿部運動。
  •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實驗性的貼紙,可貼在皮膚上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打開APP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實驗性的貼紙,可貼在皮膚上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發表於 2019-12-11 14:44:36 導讀 據美國史丹福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實驗性的貼紙,它可以採集來自皮膚的生理信號,然後將這些健康讀數無線發送至夾在衣服上的接收器
  • 日本科學家開發出複雜到無法複製的圖案 目的是用於認證防偽
    6月20日消息,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創造出了一種極其複雜,以至於不可能複製或偽造的圖案,這一成果將有效地打擊造假者。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圖案的關鍵在於一個兩步驗證系統,將微圖案與回音壁的基本原理整合在一起。
  • 研究人員開發出的晶片可用於構建未來的量子模擬器
    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晶片,如果有資金支持,可以擴大規模,用於構建未來的量子模擬器。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具體來說,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厚度不到人類頭髮十分之一的納米晶片。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新型電極結構
    打開APP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新型電極結構 蓋世汽車 發表於 2020-12-11 14:03:38   據外媒報導,韓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新型電極結構。
  • 研究人員開發出模擬共擠技術的通用算法
    製造聚合物產品通常採用擠出工藝,而為了獲得多層或組合材料,就會使用共擠技術,同時將同一種聚合物材料的幾層或幾種不同的聚合物通過一個複雜的機頭擠出。如果共擠工藝參數不協調,就會發生材料間變形。只有獲得幾何形狀在公差值範圍內的邊界面,才有可能保證複合型材的質量,這就需要認真選擇技術特徵。雅羅斯拉夫爾國立技術大學(YSTU)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通用算法,用於模擬共擠技術,新算法可以給不同類型的聚合物產品的生產商提供實用的建議。該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and Petroleum Engineering》雜誌上。
  • 防偽技術在印刷、包裝工程中的應用
    本世紀40年代末,美國IBM公司有人開始研究同心圓形(所謂牛眼)代碼標識,用於商品。到70年代逐步改進成條形碼掃描技術並不斷完善,得到國際標準ISO採用。 一.條形碼     本世紀40年代末,美國IBM公司有人開始研究同心圓形(所謂牛眼)代碼標識,用於商品。到70年代逐步改進成條形碼掃描技術並不斷完善,得到國際標準ISO採用。
  • 不可複製的新型防偽晶片,原理竟來源於耳語廊!
    形形色色的假貨(圖片來源:蘭卡斯特大學)為了遏制假貨的蔓延,各種防偽和安全認證技術應運而生,其中比較典型的有密碼技術、RFID技術、全息技術、指紋識別技術、虹膜識別技術、物理不可克隆技術(PUF技術)。此外,筆者先前也介紹過一些創新型的防偽技術,主要是關於防偽標籤與標記。
  • 3D列印大事件丨SUTD研究人員使用3D列印的納米結構來製造防偽裝置
    防偽產品對於保護產品和文件至關重要。最流行的防偽產品基於全息圖,然而,這些防偽全息圖產品僅調製光的相位並且可以容易地複製。六色全息彩色列印提供增強的光學安全性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防偽技術,稱為全息彩色印刷品,用於保護身份證,護照和紙幣等重要文件。
  • DeepKey防偽技術:更好確保珠寶等高價值產品真實性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科研團隊近日開發了一種全新防偽技術,可以更好地確保珠寶、電子產品、藥品等高價值產品的真實性。科研團隊將這項技術稱之為 DeepKey,混合皺褶的二維薄膜和深度學習,提供了高級別的耐用性和快速認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防偽標誌或可杜絕造假
    不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不用再為這個問題擔心———韓國科學技術院研究出一種新型防偽標誌,讓造假成為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光學顯微鏡鑑別  這種新型防偽標誌主體是一塊比頭髮絲還細的塑料薄膜,上面散布著20到30條極細的納米銀絲,每條銀絲的長度為10到50微米不等。  研究人員解釋說,塑料薄膜的材質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這種材料通常被用來製作透明塑料水瓶。
  • 研究人員開發出利用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室內定位技術,誤差小於1米
    不過現在一種新技術可以利用設備內置的攝像頭來進行室內定位修正,修正後的精度可達1米之內。這項新技術可促進新型應用的誕生,對於Google Glass這類的可穿戴技術尤其有價值。 這項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技術可利用設備攝像頭拍攝的照片來計算出設備的位置和方向。不過前提是需要有建築物內部的全景圖庫(跟Google的街景圖類似)。
  • 研究人員開發新型電極結構 可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韓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新型電極結構。如果這項技術得到採用,與現有技術相比,電池的能量密度將顯著提高,極大促進高性能二次電池的發展。
  •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潛在的青光眼新療法
    打開APP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潛在的青光眼新療法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10:21:55 據《先進科學》雜誌報導
  • 研究人員開發出突破性的電學織物 可「殺死」新冠病毒且對健康細胞...
    研究人員開發出突破性的電學織物 可「殺死」新冠病毒且對健康細胞無害  Evelyn Zhang • 2020-05-26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用於製造鋅空氣電池的新化學成分
    隨著對綠色汽車和動力源需求的增加,全球的研究人員正在努力發明新型電池,這些電池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並允許車輛每次充電行駛更長時間。正在探索的新電池技術之一是鋅空氣電池(ZAB),ZAB的一大挑戰是電池可能不穩定。 因為它的鹼性電解質中會有寄生或副反應,如枝晶形成和空氣電極失效,可能導致電池失效。
  • 研究人員創造出凝膠「墨水」成分 用於3D列印定製食品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巴西和法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澱粉基凝膠,可用於3D列印食品等。這項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技術為定製化產品打開了大門。3D列印,在商業產品方面更通常被稱為增材製造,可以擴展到某些類型的食品--通常是小糖果和其他簡單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