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傳統的陰陽觀以陰陽來解釋冬至,冬至又稱「長至節」,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長,此後開始逐漸變為晝長夜短的物候變化特徵。今天又到了冬至日,對於文學史上有關冬至的詩詞你知道多少?
1、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代: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首詩是白居易冬至日居住在邯鄲的一家客棧中所作,詩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只是用敘述的語氣來描繪遠行之人的懷親之情,卻說出了人們常有的一種生活體驗,感情真摯動人。
2、減字木蘭花·冬至
宋代: 阮閱
曉雲舒瑞。寒影初回長日至。羅襪新成。更有何人繼後塵。
綺窗寒淺。盡道朝來添一線。秉燭須遊。已減銅壺昨夜籌。
這首詞大概的意思就是早晨雲霧散去,陽光照射著大地,周圍事物的影子映照在地上,從此以後,白天漸長。也希望在冬至日給長輩「拜冬」,進獻履襪的習俗代代相傳。冬至以後,天氣慢慢轉暖,夜間秉燭賞遊時所攜帶的記時銅漏壺也將減少籌碼。全詞語言典雅得體,表現手法嫻熟老道,善於借用文章典故,充分表現了作者的語言技巧。
3、小至
唐代: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杜甫這首詩立意高遠,選材典型,遣字鑄辭,精工切貼,緊緊圍繞冬至前後的時令變化,敘事、寫景、抒感,「事」、「景」、「感」三者烘託,情由景生,漸次由開端時光逼人的感觸演進為新春將臨的欣慰,過渡得十分自然,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4、至後
唐代:杜甫
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
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
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
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悽涼。
這首詩作於安史之亂後,當時杜甫正客居成都,詩中抒寫了自己對家鄉洛陽的思念,當時洛陽正在遭逢戰亂,那裡還有杜甫的兄弟,所以杜甫一直十分關係洛陽的局勢。
今日冬至:文學史上最經典的4首冬至詩詞,收藏備用吧!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裡,後面會繼續分享經典詩詞,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