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抗戰老兵撿垃圾為生,對多年前的日本女友念念不忘,一生未娶

2020-12-20 騰訊網

周福康,浙江蕭山人,1923年2月8日出生。1939年日寇攻佔蕭山後,周福康從紹興稽山中學跑了出來,參加了國軍。入伍後,周福康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70軍。由於作戰勇敢,又有文化,抗戰勝利時他已是一名中尉軍官。

1945年9月,周福康隨部隊前往臺灣接受日軍投降,到了臺灣後部隊駐紮在新竹小學。當時的臺灣已被日本侵略侵佔多年,全島推行日語教育,從日本來的日語教師雲集新竹小學。周福康痛恨日本侵略者,並直接影響了他對日本教師的看法。部隊駐紮初期,每有日本教師向他討好地打招呼,他總是冷著臉不作回應。

一天傍晚,周福康在校園執勤。路過音樂教室時,裡面飄出了悠揚的琴聲,周福康好奇地走進教室,發現彈琴的是一個年輕的日本女子。她就是新竹小學音樂教師邊見須惠子。看到一個中國軍人走進來,邊見須惠子驚慌起身鞠躬,用流利的漢語說:「對不起,打擾您了。」若擱往常,對日本人素無好感的周福康會板著臉訓斥幾句。但那天他只是紅著臉說:「我不懂音樂,但你的琴聲彈到了我心裡。」

此後只要不執勤,周福康就去看望邊見須惠子。一來二去,兩個人就這樣產生了感情。一天,邊見須惠子認真地對周福康說:「我願意跟你回你的家鄉,一輩子和你在一起。」從此周福康的心中就只有邊見須惠子一人,再也放不下別的女人了。

就在兩個人熱戀的時候,內戰爆發了,周福康的部隊也被調回內地參戰,兩個人不得不就此分別。後來國名黨軍隊敗退臺灣,周福康本有機會到臺灣去但他卻放棄了,他對人說:「惠子知道我的家鄉在浙江蕭山,我怕她來時找不到我,所以我要在家鄉等著她。」

此後周福康多次託人打探邊見須惠子的消息,但都沒有結果。中日建交後,周福康曾經給日本大使館寫過上百封信,懇請他們幫忙尋找邊見須惠子,信件寄出後都如泥牛入海一般,沒有一點回音。

時至2018年,周福康老人已經95歲了,但他對多年前的初戀女友邊見須惠子仍念念不忘,最大的願望就是生前能見到她一面。前幾年由於經濟窘迫,周福康不得不以撿廢品維持生計。社區幹部得知他的情況後,提出給他增加補助,卻被周福康婉拒:「我閒不住,借撿廢品活動活動筋骨,挺好的。同時,我還想通過走動,打聽初戀女友的消息。」後來由於年紀太大,腿腳也不是很靈活了,周福康老人被一個公益組織給接到了敬老院居住,終於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他是抗日英雄卻以撿垃圾為生,一生未娶,至今思念69年前日本女友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一個95歲抗日老兵的愛情故事。他是抗日英雄卻以撿垃圾為生,一生未娶,至今思念69年前日本女友愛情之中,不乏一見鍾情的戀人。抗日英雄周福康的愛情故事,就是一見鍾情來得。他的戀人,是他無比憎恨的人,但是他對於這個戀人又是無比的喜愛。
  • 95歲抗戰老兵一生未娶,難忘69年前的日本女友,生前想再見一面
    六十多年前,一位叫周福康的中國士兵在臺灣遇到了一個日本籍的女老師邊見須惠子。他對她一見鍾情,她後來也被他的真情打動,與他一起墜入愛河。本來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頗為唯美,可偏偏造化弄人,一次被迫分離後,他們便再也沒有見到過對方。
  • 98歲抗戰老兵一生未娶,難忘75年前日本女友,稱死前想再見她一面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98歲抗戰老兵一生未娶,難忘75年前日本女友,稱死前想再見她一面。愛情是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它既能讓人忘卻煩惱,也能讓人放下仇恨。正因為如此,這世間才會出現那麼多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尤其是在戰爭年代出現的愛情故事,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98歲抗戰老兵靠撿廢品為生,孤身等待日本女友70餘年,稱想再見
    引言 對於人類來說,感情是我們一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如果說一個人沒有感情的話,那麼他的人生也將失去色彩。而在眾多的感情中,愛情的地位顯然是非常高的,自古以來,愛情就是很多人歌頌的主題,無論是在抗戰年代還是和平年代中,都會出現很多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 75年前日本女友海難身亡,98歲老兵撿廢品為生,只為再見女友一面
    從古至今,有多少人因為相思而成疾,又有多少人為情所困,李清照、朱淑真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句話到底是「迫害」了一群人,有的人甚至一輩子不嫁不娶,只為守候和等候心中的美好愛戀。抗戰老兵周福康就是其中一位,98歲他一生未娶,靠著撿廢品謀生,只為見日本女友一面而苦守75年。
  • 平均年齡95歲 四川47名抗戰老兵紀念抗戰勝利
    9月3日,102歲高齡的老兵覃福廷對記者說。他是遠徵軍第6軍新39師115團少尉排長,參加過1994年的松山戰疫。雖然年歲已高,但覃福廷的精神面貌非常不錯。穿著軍裝的他,坐著的時候後背筆直,依然保留著軍人的作風。當天,在四川省普善公益慈善促進會的組織下,包括覃福廷在內的自全省47名抗戰老兵聚集在成都,一起紀念抗戰勝利。上午九點,老兵們來到成都人民公園參加祭祀活動。
  • 95歲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終獲國家承認死而無憾
    95歲的老兵宋老夯潸然淚下核心提示 | 將符合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範圍,回訪老兵聞聽喜訊,抗戰老兵大哭7月4日下午,滎陽高村鄉段坊村,大雨。95歲的抗戰老兵宋老夯正睡覺,兩年前他的視力完全模糊,只能靠耳朵辨別親人。得知是記者前來看望,他執意讓兒媳婦攙扶著他坐到院裡的屋簷下,腰板挺直。記者湊近告訴他關於民政部傳出的消息,老人潸然淚下。
  • 95歲抗日老兵:身上帶瓶子、繩子幹嘛的?真相讓人大哭
    小編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這些事兒,袁慶國一位95歲高齡的抗日老兵,家住陝西一土疙瘩裡,世代務農為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那一年十來歲的袁慶國參加了加入了國軍第18集團軍,是千千萬萬抗戰士兵中普通的一名步兵。我們的駐防地點在黃河邊上,上級命令我們不能讓一個日本鬼子度過黃河,黃河一旦失守後面的老百姓就全完了,日本鬼子為了度過黃河,天天都派飛機過來炸我們駐防地,炸死了好多人」日本鬼子飛機一停,我們全部出來尋找身邊的戰友,那些犧牲的我們也要好好幫他們安葬,但是他們都被炸成碎塊了,我們只能一塊一塊的撿起來,在串聯起來拼湊成完整的屍體,有的實在找不到啦只能草草的安葬了。
  • 牽住英雄的手,記住來時的路,1345份抗戰老兵手印背後的故事
    對老魚和志願者們來說,世界上最殘忍的就是時間--他們面對一群平均年齡95歲的抗戰老兵,他們為每一位老兵留下手印,妥善保存;有時,他們反覆尋找艱難確認了老兵住址趕到當地,老兵卻在前一天離世。18歲的陽洪隆參與了雪峰山會戰,英勇負傷;老兵鍾振權的手印只有八個手指,在安徽與日寇作戰時,他的左手食指和中指被炸斷,成為「八指英雄」u2026u2026 ▲志願者在為鍾振全老兵拓印手印。 「湖南老兵之家」的志願者們尋遍三湘四水,就為儘可能多地拓印下老兵手印。
  • 95歲抗戰老兵樓吉康接受省政府頒發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為老戰士、老同志代表頒發紀念章並講話,省長李強主持發放儀式。  寧波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95歲的樓吉康是這次寧波抗戰老兵的代表。  在樓吉康心中,抗日戰爭存留在腦海中的印象,全是殘酷的記憶:是爆炸的劇烈震蕩,子彈的飛竄呼嘯,是戰士們聲嘶力竭的最後一聲吶喊……  一定要到抗日前線去殺敵!
  • 聽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這一天,從抗戰烽火中一路走來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官兵參觀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抗戰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抗戰老兵史保東、抗戰烈士遺屬高碧英,給家人講述抗戰英雄的故事,緬懷抗戰先烈……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偉大抗戰精神。  記者走近這些參與抗戰的部隊和老兵,以及抗戰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
  • 95歲抗戰老兵花葉青上周在廈安詳辭世 19歲瞞著家人參加新四軍...
    花葉青(左)和妻子許少娥一起切90歲生日蛋糕。(家屬供圖)花葉青獲得的紀念章。(家屬供圖)臺海網9月17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爸爸的右眼幾乎看不見,右耳是被炮彈炸掉後縫上去的,耳朵旁的頭部還留著彈片」「有一回他被炮彈炸得從山上滾了下來,得了腦震蕩」……說起花葉青的抗戰故事,他的家人總會含淚數著他身上受過的傷——這些觸目驚心的傷痕是一位抗戰老兵浴血奮戰後刻骨銘心的「軍功章」,也是一位經歷烽火考驗的九旬老人不懼生死、堅韌頑強的真實寫照。
  • 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
    15歲扛起紅纓槍,20歲加入八路軍,聽97歲抗戰老兵劉克群講述當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歲月流轉 英雄精神屹立不倒解放戰爭時的劉克群(受訪者供圖)劉克群老人正在讀報直播南陽訊 15歲時,他拿起紅纓槍站崗放哨查路條,全力保護鄉親安危。
  • 抗戰老兵為你講述:「在長沙與日寇激戰了三天兩夜」
    1945年8月15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的鐘聲響起 75年過去了 那些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
  • 漳州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目睹日寇侵略
    原標題:漳州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目睹日寇侵略   「抗戰老兵」殷海峰15歲當通信兵為新四軍傳遞情報   8 月15 日, 是抗日戰爭勝利 70 周年紀念日, 家住市區防疫中心宿舍的抗戰老兵殷海峰又翻出了綠色的舊軍裝,將一枚枚勳章仔仔細細地別於衣服上
  • 87歲抗戰老兵盧慶貽:拍出衡陽保衛戰"最後一電"
    盧慶貽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記者 曹輝 通訊員 謝嶽峰 陳文清 7月22日,在湘潭市雨湖區姜畲鎮建中村,記者採訪了87歲的抗戰老兵盧慶貽13歲時,父親病故,他借了三鬥谷把父親掩埋。17歲,母親也離開人世,3個妹妹被送給別人了,家中只剩他和弟弟。 「 七七」盧溝橋事件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中,國民黨軍為補充兵源,大量徵集強壯勞力入伍。「1939年,我被抓去當了壯丁。先轉寒口,再送縣城。」李輝煊說,當局怕他逃走,將他關在縣城的關帝廟。
  • 【向老兵致敬】姜立誠:15歲參軍 見證日本投降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裡,本報記者走訪了四位受閱的抗戰老兵,他們都是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歷史的見證者。回憶歷史,是為了不忘戰爭悲劇,是為了向他們和所有老兵們付出的鮮血與生命表達崇高敬意。今年上午,抗戰老兵方隊接受國家與人民的檢閱,他們的心聲如此一致:知道國家還記得自己,心裡特別激動,當年抗戰殺敵,今天參加閱兵,都是此生最大的驕傲與榮光。
  • 古藺抗戰老兵劉光明,一路走好!
    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鎮抗戰老兵劉光明,2020年3月26日,因病醫治無效去逝,享年96歲。中國國民黨革命委會瀘州市委員會  四川省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  北京鐵血老兵公益 2020年3月27日
  • 遠徵軍老兵迎來95歲生日 雖居邊遠山寨 仍有八方來客
    2019年8月7日,陸堅(中坐者)迎來了滿95歲的生日。在昔日血雨腥風的抗日戰場上他可能不曾想到能活到現在,而且能子孫滿堂。他出生在貴州省獨山縣原堯梭鄉一戶普通農家,1944年春,在廣西省南丹縣陸寨鄉鄉公所管戶籍的他回家過年,看到了國民黨抗日遠徵軍招兵的布告。
  • 尋訪抗戰老兵:生活拮据為生計奔波 視榮譽為生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68年後,昔日的抗日英雄們年事已高,進入耄耋之年。日前,新華社記者奔赴廣西、河南、湖南、北京等地,探訪健在的抗戰老兵。如今,他們安好麼?  不可繞過的詞:「貧困」  生活在廣西柳州市的93歲的黃學文看起來跟其他老人沒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