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潛逃三年後,涉嫌弒母的北大學生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被抓獲。根據福州警方披露,當時吳謝宇身上攜帶了30多張身份證。
曾經的「完美學生」為何會成為弒母案的嫌疑犯,目前尚不得而知。我們或許可以先探討的是,這些幫助吳謝宇隱藏身份的證件從何而來?誰在偽造、買賣身份證?網售身份證的產業鏈背後,又折射出怎樣的管理漏洞?
4月27日,隱私護衛隊調查發現,非法買賣身份證的現象依然屢禁不止,甚至還有專門出售身份證的網站存在。在一家身份證網站首頁,隱私護衛隊看到,上百張按年齡、性別分類的證件照清晰可見,賣家稱「300元一張,帶磁能過機的」,「選好後可聯繫取得購買」。
一家提供身份證服務的網站。
為進一步了解身份證買賣鏈條何以形成,隱私護衛隊以「買賣身份證」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進行高級檢索,通過對30起判例進行分析發現,在這一產業鏈上,有制假者專門偽造身份證,有中間商發展下線介紹客戶,還有民警、快遞員、清潔工等參與其中,利用職務之便提供幫助。
隱私護衛隊梳理發現,一張身份證最低50元可購,最高一張5萬元。更有人憑藉非法買來的身份證,先後乘坐飛機7次,入住酒店46次,還辦了多張銀行卡。
鮮少有人知道,潛逃1380天,吳謝宇在國內留下怎樣的活動軌跡,而從吳謝宇身上的30多張身份證,或許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吳謝宇是如何獲取到這麼多身份證的?
隱私護衛隊調查發現,身份證買賣早已形成黑色產業鏈。網上出售的身份證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具有磁性的高仿身份證,另一種是具有磁性的真實身份證。
前者售價200到400元不等,需要用戶提供證件照片等,用於更換新證上的人臉信息,後者售價在300到500元間,賣家可根據眼睛、髮型、臉型等樣貌特徵提供與買家長得相似的身份證。
隱私護衛隊與賣家的聊天記錄。
「你好,需要多大的,男生女生?」4月27日,隱私護衛隊在網上聯繫了一名賣家。剛通過好友申請,對方迅速詢問需求,隨後發來一個雲盤連結供隱私護衛隊「選貨」。該連結打開後,4個文件夾裡共有400張身份證照片,每一張圖片中除身份證號不能完整無法看到外,其他信息均可見。
賣家發來的雲盤連結。
據上述賣家介紹,這些身份證是老闆低價收購而來,還有別人丟失的。「誰也不敢賣有問題的」,他稱拿著這些身份證可以正常入住酒店。
隱私護衛隊與賣家的聊天記錄。
隱私護衛隊同時聯繫的另外兩名賣家也以雲盤連結的方式,分別發來了436張和609張身份證圖片,它們往往按照性別、年齡、地區等分類建檔。不光出售身份證,有賣家還稱手上有「四件套」(含身份證、銀行卡、網銀盾、手機號碼),售價1800元。
近年來,隨著平臺監管的趨嚴,通過搜索身份證買賣等關鍵詞,相關的結果已被屏蔽,但這並不意味著買賣身份證的產業鏈條就此消失匿跡。通過變換關鍵詞或在一些更隱蔽的渠道上,仍可找到一些交易帖。
除了在社交媒體或電商平臺上活躍,隱私護衛隊調查發現,在買賣身份證的鏈條上,甚至發展出專門出售該服務的網站。
身份證交易網站。
在一家自稱真實二代身份證交易網上,明確寫著「買賣身份證網站,貨到付款,質量保證」。4月27日,隱私護衛隊點開該網站的產品系列發現,有3張無任何打碼處理的身份證件被曬出,其中兩女一男,均來自浙江。
其官網介紹,系全國成立最早、影響力最強、訪問量最大的綜合性網站,亦出售銀行卡,可供客戶隨意挑選。上述網站還稱公司以產業化、規模化的經營思路為準則,為廣大客戶提供海量具有跨地區、不同性別、多種年齡層次的真實二代身份證。
在另一家提供身份證服務的網站上,隱私護衛隊看到,近百張按照90後男女、80後男女、60,70後男女分類的身份證圖片,清晰可見。網站方還直接明碼標價,「300元一張,帶磁能過機的,謝絕還價」。
對於這樣的價格,網站方解釋,「300元就是吃個宵夜,唱個KTV的事,300元能給你換來一個平安是值得的。」
選中「商品」後,據網站介紹,買家可直接添加客服QQ購買,並且可選擇到銀行櫃檯匯款、網上銀行轉帳以及手機話費充值等方式。待收到錢後,網站開始發貨,可供客戶選擇的運輸方式包括物流託運、快遞運輸以及送貨上門。
截至隱私護衛隊發稿前,上述兩家網站仍可正常打開。
為進一步了解身份證買賣鏈條何以形成,4月27日,隱私護衛隊以「買賣身份證」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高級檢索,共找到185個結果。隱私護衛隊隨機選取了30個判例作為樣本分析,嘗試梳理其中的核心問題。
從產業鏈的中下遊看,誰在買賣居民身份證?
隱私護衛隊發現,中間商是其中的購買主力。一些職業中介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大量非法買賣身份證。他們購買的渠道眾多,有的甚至專門從小區保安、環衛工人等處收購他人遺失的身份證。
以2018年12月,江蘇連雲港市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為例,2015年以來被告人齊某通過「58同城」、「趕集網」等在網際網路上發布買賣居民身份證、代理註冊公司等信息,非法從身份不明的中介等機構購買居民身份證2000餘張。2018年10月,廣東饒平法院發布的一起案例顯示,2017年6月-8月,被告人許某為牟利在廣州火車站附近以每張50元的價格,先後向他人購買身份證800張。
除了火車站、汽車站等人流量集中的地方,多位網絡安全專家告訴隱私護衛隊,為了拿到更多真實身份證,有販賣證件的團夥會專門跑到偏遠的地區集中收購。由於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較低,很多人輕易就交出自己的證件。
綜合30起樣本案例,涉案身份證數量最多的是2018年11月,四川高縣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經查,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被告人張某穩從另一被告張某成購買了約16532張身份證,共計支付近215萬元。案發當天,公安機關從張某穩處查獲的就有8049張,覆蓋了全國二十多個省市。
大量購入身份證後,張某穩通過QQ空間以每張230元的價格出售給買家,快到期的證件則以160-180元批量打包出售,共計8483張,平均每張賺取50元差價,非法獲利42.4萬餘元。最終,因買賣身份證件罪,張某穩和張某成一審被判決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人民幣10萬元。
在長沙中院審理的一起案件中,2016年3月至7月期間,被告人黃某銀在廣東深圳通過郵寄的方式從一個賣家那裡購入了購入1萬餘張身份證。因情節嚴重,黃某銀最後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半。
隱私護衛隊注意到,這起案件共涉及19名被告。除了出售身份證外,部分涉案人員也販賣「四件套」,售價約在1900元。其中一名被告郭某滿還以每月2500元的工資聘請專人發貨,並勾結順豐快遞員幫忙發送銀行卡及套卡。
除了中間商外,隱私護衛隊對該鏈條的下遊買家進行分析發現,買家購買虛假身份證的理由儘管五花八門,但根本的目的在於逃避監管。有人是為了掩蓋犯罪前科而假借他人身份「洗白」自己;有人是為了「隱身」從事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還有人是為了用他人身份證開辦銀行卡、購買手機卡、註冊公司等牟利。
整個過程中,曾經丟過身份證或者身份信息被洩露的你和我,甚至逝者都可能成為被冒用身份的人。
去年,甘肅蘭州西固區法院曾審理一起案件,被告人餘某在捲入上千萬的合同詐騙案後,為躲避公安機關偵查,偽造併購買了一張假證,上面顯示自己的真實相片,但身份信息對應的卻是已經去世的周某。
此外,湖北保康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披露,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裡,被告鄒某發利用網上購買來的230張身份證,一共開了753張行動電話卡、349張聯通電話卡,用於出售牟利。
騰訊守護者計劃安全專家蔣海鋒告訴隱私護衛隊,大量被收購的身份證還可能被用於冒充他人開銀行卡。相當一部分「被代辦」的銀行卡被用於各類詐騙活動,也可能成為不法分子「洗錢」的工具。另有惡意註冊團夥利用大量他人身份證,批量註冊各類帳戶從事不法活動。
隱私護衛隊還注意到,一些個人買家為掩蓋犯罪前科方便入職,也會網購虛假證件。所涉判例中,有2人的犯案是因為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無法從事汽車運輸工作,還有1人因此前容留他人吸毒被判處一年,為隱瞞犯罪前科而偽造了身份證和大型貨車的駕駛證。最終,他們均被交警查出身份造假,並予以嚴懲。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出於何種目的,購買居民身份證系犯罪行為。
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透過30起判例的分析,隱私護衛隊發現,在買賣身份證產業鏈條的上遊,除了大量收購真實身份證外,還有人專門從事製販身份證件工作,整個鏈條分工明確。
來自湖南雙峰的賀某才是一名下崗職工,從2015年開始,在山東從事製販假證的工作,後來因為同夥被抓,賀某才轉而回到老家重操舊業。基於一臺用於製販假證的電腦、印表機、掃描機等工具,她以320元的價格製作了一張身份證,後經雙峰縣公安局鑑別,該身份證為假證件。
隱私護衛隊注意到,在30起案例中,一共有3起涉及公安機關的內鬼。利用職務之便,他們為虛假的身份證披上真實的「外衣」。
來自湖北武穴市的周某曾是當地派出所的一名輔警,在中間人葉某的牽線搭橋下,下遊的焦某負責物色「客戶」,上遊的周某則負責錄入「客戶」的照片,將其套在當地居民的戶口信息上,以此通過為他人辦理戶口薄、身份證的方式,謀取高額利潤。
和周某一樣,四川阿壩州的民警李某恆也被判刑,原因是虛擬遷入虛假戶籍並辦理虛假身份證件43份。2014年5月,李某恆第一次為朋友雷某虛擬遷入戶口並成功辦理了名為「雷強」的虛假身份證件,從此深陷其中。
後來,他通過QQ聯繫了從事虛假身份證買賣的李某治,兩人一拍即合。李某治負責提供照片等基本信息,李某恆則將虛擬戶口以 「軍人復員、大學生畢業、購房」等名義遷入該縣轄區,並辦理相關虛假身份證件賣給李某治。
一張虛假的身份證可以多真?
對於陳某強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是,一度暢通無阻。因有犯罪前科,陳某強在住酒店和辦理銀行貸款業務時經常受限。2014年10月,他辦理了一張相片系本人,但身份信息顯示為江西銅鼓縣人員的身份證件。在民警餘某的「加持」下,這張可在公安戶籍系統網查詢到相關信息的身份證,讓陳某強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先後乘坐飛機7次,登記入住酒店46次,名下還辦了多張銀行卡。
令人吃驚的是,嘗到甜頭的陳某強竟成為中間商,幫助民警餘某介紹客戶,先後至少為12人辦理了虛假身份證,每張收取3萬—5萬元。2017年4月26日,福州中院審結此案,陳某強被判處兩年七個月。
不難發現,由個人或小作坊製販的身份證大多只能做到高仿,難以驗真,但有了公權力部門內鬼的配合,則可讓網購的身份證以假成真。
「這個市場比你想像的更大。」一名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專注網絡黑產犯罪研究的專家告訴隱私護衛隊,身份證買賣的鏈條很長也較為複雜,基於身份證(身份信息)背後隱藏的價值而產生的巨大黑市需求,要徹底打擊整個產業鏈存在一定難度。
當前,實名制廣泛應用於通訊、出行、網購、金融、快遞等各行業,身份證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鑰匙」。為了躲避監管,網購的身份證成了不法分子偽裝自己的工具。
在北師大刑科院暨法學院副教授、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吳沈括看來,身份證買賣猖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身份證管理制度仍存漏洞,技術手段尚存不足。」
他對隱私護衛隊表示,當前身份證遺失現象較為常見,由於身份掛失還未實現全網聯動,二代身份證現有的晶片技術也無法支持一經掛失即可報廢,這就使得丟失了的身份證在很多地方仍可繼續使用。
如何遏制身份證灰色交易產業?
吳沈括認為,應加快身份證查驗的技術含量,比如植入相關晶片,可實現身份證掛失後即觸發失效的機制。同時加速建立身份證掛失信息共享機制,擴大身份證掛失信息的共享範圍,覆蓋至實名制所需要的各領域。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網絡安全法律服務中心主任王琮瑋律師則表示,目前公安機關部門已經實現與鐵路、民航數據的對接。從發展來說,實現數據共享是預防與身份證信息有關的各項數據信息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也面臨著技術與法律難題,比如需要考慮哪些數據可以共享,是否會涉及隱私問題。
騰訊守護者計劃安全專家蔣海鋒建議,要加強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技術反制和打擊力度,特別是對網際網路上販賣公民身份證的信息,要及時發現並深度清理,對販賣身份證團夥進行嚴厲打擊。
此外,有網絡安全專家向隱私護衛隊表示,追溯產業鏈條上遊,最初的一些真實身份證來源是個人自願賣給販證團夥的。如何限制個人主動出售的行為,堵住這一身份證買賣的渠道,包括早前已被大量收購的證件如何處理,亦值得關注。
需要指出的是,買賣身份證構成犯罪,出售個人身份證也是違法行為。
根據《居民身份證法》規定,如果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
「個人法律意識淡薄,也不能成為免罰的事由或者逃避的藉口。出售身份證將受到法律的懲罰。」王琮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