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塗一塗,算一算
用加法計算: ;
用乘法計算: ;
我發現:在這裡,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 。
對分數乘整數意義的理解和掌握。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
幫助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學習新知的完整過程,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採用動手實踐與計算歸納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還要注意在該題的用乘法計算的分析中,應對先約分再計算的算法加以強調。
2.看圖列式計算(求深色陰影部分的面積)
我發現:(1)一個數乘以分數,就是求 ;
(2)分數乘分數,用 相乘的積作 , 相乘的積作 。
對一個數乘分數意義的理解,以及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掌握。
;。
一方面,通過圖形強化學生對「一個數乘分數」意義的理解;另一方面,重點回顧了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對該題的具體分析,可讓學生通過在紙上折一折的操作活動進行,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尤其需要加深他們對單位「1」的理解。
3.在○裡填上>,<或者=;在( )裡填上合適的數。
○ ○ ○
×( )<×( )> ( )×=
主要針對「一個(不為0)的數乘以一個大於1、等於1、小於1的數,積分別大於、等於、小於它本身」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略(小於1的數);略(大於1的數);1。
應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題目中的數據特徵,再結合自己的思考和驗證加以解決。所選習題之間具有較強的互通性,有利於學生自己探索出規律。
4.連線找朋友,看誰找得又對又快
(1) (2)
第(1)題考查學生將乘法運算律推廣到分數進行簡便計算的能力;第(2)小題重點突出分數乘法計算題中對數據特徵的把握,同時對倒數的知識進行了滲透。
分析中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第(1)小題讓學生說說運用了什麼運算律;第(2)小題的分析應從計算結果出發,指向對題目中數據特徵的探索,並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明有什麼發現。
5.小明儲蓄了180元,小剛儲蓄的錢是小明的,小紅儲蓄的錢比小剛多。小紅儲蓄了多少元?先根據「小剛儲蓄的錢是小明的」,把( )看作單位「1」,( )×=( );再根據「小紅儲蓄的錢比小剛多」, 是把( )看作單位「1」,( )×( )=小紅儲蓄的錢。小紅儲蓄了( )元錢。
對利用分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的理解。包括簡單的和較複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兩類問題。
小明儲蓄的錢;180,150;小剛儲蓄的錢;150,;250。
教材在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的教學中,並沒有特別強調對數量關係的理解,而這一知識點在後續學習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學生列出算式後,進一步引導他們嘗試用文字表述出列式的依據,加深理解。
1.用5千克棉花的和1千克鐵的相比較,結果是( )。
A.5千克棉花的重 B.1千克鐵的重 C.一樣重 D.無法比較
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通過實際問題比較分數的大小。
C
該題在解答中應使學生排除初始經驗可能造成的錯誤幹擾。通過引導學生分別找出它們的單位「1」,再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意義,用乘法計算出結果並且進行比較。
2.用簡便方法計算,正確的是( )。
A. B. C. D.
在分數乘法中利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本題考查了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即。
B
在將整數乘法運算律推廣到分數後,其中乘法分配律的運用是一大難點。應引導學生把握題目中的數據特徵,理解將77拆分成(76+1)的方法可使運算簡便。在實際運算中「×1」可省略不寫。
3.一塊長方形菜地,長20米,寬是長的,求這塊菜地面積的算式是( )。
A. B. C. D.
對兩步計算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的練習,考查學生利用分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C
將計算問題與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相結合,通過練習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中應突出分步驟解答的思路,先求出寬,再根據公式計算面積。
4.一桶油淨重100千克,用去這桶油的以後,又買來這時桶裡油的,現在桶裡還有( )千克的油。
A.100 B.101 C.99 D.80
對解決實際問題中單位「1」的理解。
C
通過分析和計算,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第一次用去時的單位「1」與第二次買來時的單位「1」是不同的。在該題基礎上,可以繼續提出「如果是先買來,再用去此時的,最後剩餘多少?」的問題,激
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5.有兩條繩子,第一條用去米,第二條用去它的,剩下部分相等。那麼,對於這兩條繩子原來的長度,你的看法是( )。
A.第一條繩子長 B.第二條繩子長 C.無法比較 D.相等
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D
應抓住題目中「剩下部分相等」這一信息,通過實物操作或者畫線段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在剩下部分相等的情況下,第一條繩子用去的米和第二條繩子用去的也是相等的,從而得出這兩條繩子原來的長度相等,且都是1米的結論。
1.看圖列式解答
利用線段圖分析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的數量關係這一方法。
或;或。
該題呈現了兩種不同的線段圖,第一種是表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第二種是兩個相對獨立量之間的關係。可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並分別說出各個計算步驟表示什麼,以達到對所學知識充分理解和鞏固的練習效果。
2.先比較,再答題
(1)學校六月份用水56噸,七月份用水量是六月份的,七月份用水多少噸?
(2)學校六月份用水56噸,七月份用水量比六月份節約了,七月份用水多少噸?
對「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和「求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是多少」這兩類解決問題的掌握情況。
(1)(噸)答:七月份用水24噸;
(2)(噸)答:七月份用水32噸。
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句的分析,熟悉不同類型解決問題的題目特徵。可借用線段圖的方式直觀呈現不同之處,加深學生的理解。
3. 如下圖。小華每天喝2杯這樣的牛奶,他在整個九月份通過喝牛奶可以攝取鈣質多少克?
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練習,重點考查學生對答題所需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力。
(克)答:他在整個九月份通過喝牛奶可以攝取鈣質18克。
該題中「一杯約250毫升的鮮牛奶」是多餘條件,需要學生對題中信息進行篩選。此外,九月份的天數「30天」是一個隱藏條件。通過這樣的練習,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和信息處理能力。
4.一本故事書有120頁,小明第一天讀了全書的,第二天讀了餘下的。
(1)第一天讀了多少頁?
(2)第二天讀了多少頁?
(3)第三天應從第幾頁讀起?
對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1)(頁)答:第一天讀了20頁;
(2)(頁)答:第二天讀了25頁;
(3)(頁)答:第三天應從第46頁看起。
第(1)小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第(2)小題要注意單位「1」發生了改變;第(3)小題應根據問題,先計算已讀的頁數,從第幾頁讀起還要再加1。這樣的練習對於學生分析能力的提高有較大幫助。
5.根據以下信息完成統計表。
聯繫實際想一想,這樣的天氣情況說明了什麼?
綜合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晴天8天;雨天16天;陰天6天;答:說明該地區正處於梅雨時節。
解決問題所需信息「6月份共30天」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審題得出。計算三種不同天氣的天數對學生的分析和答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最後一個問題的設置,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理由充分的前提下答案可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