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剛起床就戴上眼鏡戳手機;半夜不睡覺窩在沙發刷視頻;家裡隔三岔五有快遞,只因迷上了網購……網癮現在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老人也成了「手機控」,沉迷網癮無法自拔。專家分析認為,沉迷上網是老人內心孤獨的一種表現,太過沉迷手機會成為老人健康的潛在危險源。因此幫助老人擺脫「刷網」,子女的陪伴和社區的引導不可缺位。
老爸變「宅男」 起早貪黑線上「種樹」
在線種菜、養雞,在線遊戲、購物……看著父親每天不錯眼珠地盯著手機,趙女士別提多擔心了。
兩年前,趙女士為老爸更換了新款智慧型手機,並教會他如何使用微信、支付寶、淘寶等常用軟體。「我爸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不太愛和人交流。退休之後,我擔心他老悶在家裡,別再憋出病來,就買了新款智慧型手機給他解悶,想著豐富一下老人的退休生活。」沒想到,70多歲的趙大爺挺「好學」,很快就將智慧型手機如何使用摸得門清,學會了用微信在線聊天還有電子支付。
但沒多久,趙女士就發現了問題。原本愛讀書、愛看報,沒事還願意上公園遛遛彎的趙大爺,現在變成了標準的「宅男」,每天從早到晚捧著手機不撒手,書報丟到了一旁,連上公園遛彎都不肯去了。
偷偷將父親的手機拿過來一看,趙女士挺驚訝。只見手機屏幕上,除了自己當初給父親安裝的幾款常用軟體外,趙大爺不斷自行「開發」手機新功能,不但自己下載了連連看等網紅小遊戲,安裝了讀書軟體,還在網上在線種樹、種花甚至在線養起雞來。
每隔幾分鐘,趙大爺就會拿起手機,看看自己的果樹,澆水、施肥,為了助力果樹成長,還會網購一些指定的「小商品」。從果樹生根發芽、長成大樹到最終結出果實,趙大爺也幾乎「長」在了手機上。
「您別老盯著手機種樹了,還不如陽臺上種點兒花?」趙女士擔心父親的視力和頸椎。「你不明白,等我這網上的果樹結出果子來,人家會給你寄一箱真正的水果來家呢。」趙大爺說。
「那您也別費勁種了,我直接給您買一箱水果不得了。」趙女士的提議遭到趙大爺的反對:「你別管,我就樂意在網上種,有樂趣。」
從早晨起床,趙大爺就戴上眼鏡,斜倚在沙發上開始「戳」手機,整整一個上午,連姿勢都沒怎麼變過。中午吃完飯,過去一直有午睡習慣的趙大爺,如今連覺也不睡了,半躺在床上繼續「戳」手機。這樣不斷「戳戳戳」的動作,經常會持續到半夜一兩點鐘。
趙女士和母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每天盯著手機長達十多個小時,老這樣下去不行,身體都要垮了。倆人一合計,每天強行將父親「轟出家門」,要求趙大爺必須戶外活動1小時才能回家。
結果趙女士偷偷觀察發現,老爸在樓下還是一邊曬著太陽,一邊刷手機。趙女士哭笑不得,戶外活動讓老人不過是換了個地方玩手機而已。
老媽成「熬夜黨」 凌晨刷機掙金幣
上個周末,周先生參加了一場朋友聚會,到家已是凌晨1點多,老媽早就該睡覺了,可當他推開家門,卻發現老媽還在客廳的沙發上舉著手機。「一開始,我還以為她在等我回家,後來才發現,因為客廳WiFi信號好,刷機不卡頓。」
周先生發現,60多歲的母親最近迷上了一款刷機掙錢的APP軟體,只要按照頁面要求完成任務,就能獲得金幣,並且有機會兌換成現金。邀請好友加入、每日籤到、閱讀文章或者視頻達到一定時長等等,系統都會獎勵數量不等的金幣。
為了掙現金,母親鄭大媽的手機就跟長在手上一樣。每天早上起床睜開眼睛就玩手機,晚上半夜都關燈了,還能摸著黑玩上好幾個小時。掃地的時候,左手握手機,右手揮掃把;炒菜的時候,一手握鍋鏟,手機放灶臺,動不動就要刷兩下;吃飯的時候,手機緊挨碗邊兒,盯著手機不錯眼珠,筷子經常夾不準菜。
「別老玩手機,讓眼睛歇一歇。」以前,和很多父母一樣,每次看到兒子舉著手機打遊戲,鄭大媽都會苦口婆心地勸說。可現在,位置調換,周先生總是不厭其煩地勸母親放下手機,休息休息。
「這個軟體真是害人,用一點兒小恩小惠就把老人給拴住了。」周先生拿來母親的手機,仔細研究了一下。看一條信息或者視頻,能掙一兩百個金幣,「她每天在這個軟體上耗時高達七八個小時,但怎麼勸都攔不住啊。」
網購成癮 沒用的東西買了又買
自從學會了網購,60多歲的劉大媽簡直一發不可收拾,整天拿著手機買買買,連最愛的廣場舞都不去跳了。
「這個垃圾袋才3塊9,質量不錯」,「這個摺疊垃圾桶裝廚餘垃圾特合適,我也給你買了一個」,「你看這個劃不划算,50卷衛生紙才賣6塊多,給你拿幾包吧。」劉大媽跟女兒熱情地介紹著自己的戰果,囤的幾百卷衛生紙就佔了大半個陽臺,連下腳的地方都快沒有了。
凌晨3點了,劉大媽還在微信群裡發砍價信息,然後買回一大堆用不上的東西。「上周她拼了一箱橙子回來,裡面有好多都是爛的。」老伴兒勸她不要買,她說便宜,把壞的挑出來扔掉就行了。
「您這已經成網癮了,這個玩兒法太毀身體。」女兒苦口婆心,母親卻不為所動,「我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我沒有網癮,你們玩遊戲那才叫網癮呢。」
然而,女兒張女士發現,母親每天花大量時間幫別人砍價,因為睡眠不好,整個人的狀態非常差。「本來歲數就大,還痴迷網購,身體垮了咋辦?」
有時候,劉大媽也意識到自己買的東西不實用,可根本停不下來。「每天有朋友推薦商品,感覺很不錯,又便宜。還有的商家發信息給我,說送的優惠券這個月不用就過期了,或者提醒我又有優惠活動,錯過這次機會就沒有了。一看到這些信息,我就忍不住下單。」劉大媽說。
【聲音】沉迷手機威脅健康 老年網癮背後是孤獨
「太愁人了,小孩的手機可以設置『青少年模式』,老人的手機能不能也推出個可以定時強制禁用的『老年人模式』啊。」不少家庭的老爸老媽自打用上了智慧型手機,都患上了「手機依賴症」。有的兒女甚至動了想送父母去「戒網癮」的心思。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教授劉志成認為,手機可能成為老人健康的潛在危險源。首先是對視力的危害,長時間、短距離、固定位置,這些看手機的姿勢讓視力調節功能處於閒置狀態,導致視力退化。老年人的生理調節功能正在快速退化,痴迷手機更會加速退化。其次是增加摔跤的風險,摔倒是老年人受傷甚至死亡的最大禍源,走路、上下樓、坐公交看手機,都有可能不慎導致骨折、腦震蕩、心血管意外等等。
「老人退休回家了,孩子大了,覺得孤獨了,就以手機相伴,但千萬不要把手機當成寵物,更不能成為手機的奴隸。」劉志成建議,老人可以玩手機,但是不要玩的時間太長,手機屏幕太小,最好用電腦,屏幕大,看著舒服。老人感覺孤獨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多些活動,少些靜止,多些戶外,少些宅居,最好是到社區做一些公益活動,用好手機功能,讓生活多彩起來。
「我也是一名老年人,平常就經常參加街道舉辦的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務活動,跟同齡人常交流,心情舒暢了很多,社區的正向引導不可缺位。」劉志成還建議,對於老年人而言,家人的關愛和溝通也尤為重要,子女應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陪伴,使他們獲得真正的心靈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