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每個孩子都喜歡上學,就像那春風吹來,每一片樹葉以口哨響應;
我希望,每位老師的教學都能青春永駐,即使白髮如霜亦不覺得疲累;
我希望,那方小小講臺如阿拉丁的魔毯,老師帶領一群孩子探索生命意義,遨遊知識殿堂。
總是在想,作為一名教師,一名青年教師,應該給教過的孩子留下怎樣的回憶?他們是怎樣看待老師的?直到看到這篇讀後感,頓時覺得如春風化雨般……
這是一位臺灣媽媽,陪兒子在美國讀小學的感悟:
這是開學第一天。
下午四點多放學歸來,姚小弟心情不錯,大老遠就聽到聲音。他似乎有一種天生的適應環境能力是超乎我們想像的,一進門就嚷嚷:「媽,我交了七個朋友!」他念出一串名字。「不錯不錯,第一天就立下豐功偉業!」我說。
「但是,鬧了一個笑話!」他說,上體育課時(兩班各一半混在一起,另一半上音樂課),老師要男女生分開各排一隊,他很雞婆地對一個長發小朋友用不靈光的英文說:「You are a girl,you must go there.」
小朋友回答:「I am a boy.」
我笑著說:「你的眼睛放口袋了嗎?連男女都分不清就去指揮交通!」
「他留著長發耶,看起來像女生!」姚頭丸說。
「誰說男生不可以留長髮,穿裙子也可以哩!你留長髮我幫你綁辮子要不要?」
「不要不要。」
姚小弟的書包裡沒有功課,只有一個牛皮紙袋。
打開一看,掉出牙籤、橡皮筋、OK繃、鉛筆、橡皮擦、口香糖、棉花球、巧克力、面紙、金線、銅板、糖果。
我乍以為他把食物垃圾全裝在一起,正要開訓,忽然看到一張粉紅色信,看了才恍然大悟,甚至有點感動。
級任老師Reines小姐首先歡迎小朋友進入四年級,接著說,這個紙袋裡的東西可能有點怪,但象徵一些訊息,當你看到這些東西,希望提醒你想起這些訊息。她寫著:
提醒你挑出別人的長處。
提醒你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用來修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提醒你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沒關係。
提醒你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會得到樂趣。
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著和善的言語與溫暖的感情。
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服些。
提醒你幫別人擦乾眼淚。
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
提醒你,你是有價值且特殊的。
當你需要談一談時,可以來找我。
一位美國老師大費周章地準備了23個紙袋,確認每個紙袋都裝齊了12樣東西。開學第一天,送給每個孩子當見面禮,還寫了信,充滿濃厚的人文氣息與溫暖情懷。
沒有一件提醒你作業考試測驗卷評量練習簿,也沒提醒你安靜守秩序準時處罰;卻提醒「你是有價值且特殊的」,提醒「挑出別人的長處」,提醒「記得幫別人擦乾臉上的眼淚」。
我想起幾個朋友的孩子在臺灣時學習成績不佳,到國外卻拾回自信心,原因可能是老師第一天就告訴他,你是有價值的,你是特殊的,而不是怎麼這麼笨,很蠢,除了吃飯還會做什麼,你簡直是多餘的……
作為媽媽,誰不希望開學第一天孩子得到這樣一個牛皮紙袋呢?
我忍不住想,牛皮紙袋裡裝的是一顆什麼樣的老師的心?
一定是一顆熾熱的心。對教育事業看的很重,帶著教孩子們怎樣做人的責任感,時刻思考怎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待孩子畢業後,將「還給家長一個怎樣的意氣風發的少年」。
一定是一顆慈愛的心。看著懵懵懂懂、還拖著鼻涕,但總掛著毫不保留的笑容的孩子們,老師的心會被融化。所以也教孩子們去保持這間教室的溫暖,用棉花球提醒孩子讓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語言」。
一定是一顆理解孩子的心。當孩子們跌跌撞撞、磕磕巴巴甚至自暴自棄時,還能理解孩子們是拼命想要做好,注意保護他們幼小的心靈和成人不屑一顧的自尊心,會微笑拉一把,灑點陽光給孩子的心田。才會用橡皮擦提醒孩子們「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改正就好。用巧克力提醒孩子們「當你沮喪時吃塊巧克力,會好一些」。
一定是一顆悲憫眾生的心。所以才會教孩子們如何去善待他人,用「牙籤」提醒孩子「挑出他人的長處」,用面紙提醒孩子「幫別人擦乾臉上的淚珠」。這和我們推崇的那篇溫暖的文章《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何其異曲同工?
這種見面禮,不是提醒孩子安靜守紀律,也沒有告知校規,而是提醒「你是個有價值而特別的人」、提醒「挑出別人的優點」、提醒「記得幫別人擦乾臉上的眼淚」。
一根牙籤,教你看到別人的長處;一條橡皮筋,教你要用彈性處世;一條金線,教你友誼的重要……這些可能都是課堂上不會教的,卻可能是一生中面對困頓時受用無窮的道理。學海無涯,但人生有限,人生課題,往往在我們追求知識和財富的優先順序下,被犧牲了。所以,才會有小學生離家,有大學生情殺,甚至有全家集體自殺。知識性的教育只能讓人處順境,但人格教育卻可教孩子處逆境,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都有健全的人格教育,類似社會悲劇和亂象,或許可以避免。
(原載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播音主持考級微信號:BYZCKJ
提升情商,分享播主知識,傳播快樂!
點標題下方「播音主持考級」關注。
友情提示:有意向合作或對項目感興趣,可登陸播音主持考級網站(178.yi8edu.com)或致電(400-0110-043)了解詳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