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爸媽指南(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現在的年輕父母們在育兒方面都很積極,認真地去學習,有了孩子都不敢懈怠,尤其是在孩子的健康方面,大家總是帶有很多的焦慮。
我們去母嬰店帶孩子去遊泳的時候,經常會見到一些父母給孩子測微量元素,而且母嬰店也把這項測試作為他們的銷售噱頭,吸引父母進店。
梅子姐是個二寶媽,一兒一女,相差一歲,大家都說他比較會算,一起帶大兩個孩子,省好多勁。
梅子姐說,幸福是很幸福的,只是兩個孩子一起喝奶粉,有點讓他承受不起。
等小女兒斷奶,開始喝奶粉的時候,孩子死活不適應奶粉,怎麼餵都喝不進去。實在沒辦法,為了讓孩子不缺鈣,梅子姐想到了給孩子喝鈣片的方法。就這樣,小女兒喝鈣片,兒子喝牛奶。
後來,兩個孩子從小一起長大,倒是一直都差不多高,大家都以為他們是雙胞胎。
後來上了初中,小女兒的身高漲勢明顯放緩,而兒子身高還一直持續在漲。梅子姐,有些擔心便帶孩子去做了體檢。
醫生給的答案是,女兒的骨骼鈣化,骨骼基本閉合,所以就長的慢了。而兒子的骨骼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後續還可以繼續長高。
詳細交流後,醫生確定原因就是因為女兒長期吃鈣片,導致骨骼鈣化較快。
梅子姐對此事後悔不已。
對於補鈣,父母常會存在以下的幾個誤區:
第一,不能沒事補補鈣
有研究表明:
2—3歲孩子每天攝入500ml,4歲以上孩子每天攝入300ml的牛奶,就能滿足每天成長對於鈣質的需求。
所以就不會缺鈣,不需要額外再補充鈣。
而相反,如果補充的鈣會太多的話,鈣元素太多,會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以及影響身體其他方面發育。比如鈣補的太多會影響鐵元素的吸收。
第二,補鈣還要吸收好
大多數媽媽都知道,嬰幼兒要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也就是說鈣補進去了,還需要去促進鈣的吸收,不要單純的光想著補鈣。
嬰幼兒長期在室內活動量小,也不接受陽光照射,所以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等孩子長大一些,他能夠到室外活動,運動和日照都能幫助促進鈣質吸收,所以我們提倡孩子要多到室外活動,參與體育運動。
第三,補鈣方式多樣化。
其實除了牛奶,我們生活中的其他食品也都會富含鈣質,比如說海帶、海苔、蝦皮,豆腐都富含鈣質,含鈣量也不比牛奶少。
另外,還有牛奶的替代品,奶酪、酸奶,家長可以給孩子多樣化的補充鈣質。
而藥品類鈣片,我認為在孩子確實通過醫院檢測,鈣質缺少較多的時候再去補充。不要隨意給孩子補充。
其他的微量元素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注意食品的豐富多樣性,食品中就會富含各種各樣的微量元素,孩子一般不會缺少。
同時父母注意,如果某一種微量元素補充的太多,破壞了能量之間的平衡,也是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就像上面的案例中提到的,這顯然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如果父母擔心孩子缺少微量元素,還是要到正規醫院檢測,聽從醫生的指導來補充微量元素。
孩子的健康是父母們最關心的問題,但是父母們要注意關心則亂,對於健康問題,還是要多聽從醫生的指導。
更多育兒知識,關注爸媽指南,成為更好的父母,陪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