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秋分民諺,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都是勞動人民的智慧

2020-12-19 玉波蕩漾畫橋平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一到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就說明秋天是真正的到來了,作為入秋以來的第四個節氣,秋分不僅平分了日夜,而且平分了秋季,秋天的氣息在農村地區體現的更加濃厚,隨處可聞到稻香等農作物帶來的豐收氣息。

農村地區有各種各樣的俗語,在農村呆過的小夥伴應該是知道的,有自己的文化,帶著對豐收的喜悅和愉悅之情。下面我選幾條經典的農村秋分俗語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下,不但可以學習到一點知識,更加可以順著該俗語,從中體驗一把農村勞動人民大豐收的喜悅之情,這些俗語也不是沒有驗證過的,都是古人根據他們的經驗得出的一個預判和預知,其中的知識點特別的多,就當增添自己的課外知識。

1、「白露鐮刀響,秋分砍高粱」

這句話多麼簡單明了,講述了白露的時候就是快到了收穫的季節了,然後地裡面空閒下來,可以用來種植小麥;然而到了秋分時刻就需要收穫高粱了,要農村勞動者提前做好準備,千萬不能耽誤了或是還沒有提前準備。

2、「秋分不起蔥,霜降必定空」

一到了秋分的時刻,農民就可以開始著手收蔥,如若不收,到了後期霜降季節,會使蔥減少一些產量,白白浪費豐收的蔥。

3、「霜降醃白菜,立冬不使牛」。

過了秋分就是到了霜降季節了,就可以開始吃之前醃製的白菜,然後人吃了就有力氣,到了冬天,就不使用牛幹活,自己人工也可工作。

4、「豬銜草,寒潮到」

這句的韻意是,豬這類動物是知冷知熱的,寒潮快來臨的時候,豬群會自動銜草,就和「春江水暖鴨先知」是一個道理這樣就能讓人們知道寒潮快到了。

5、「六月下連陰,遍地是黃金」

這句話的意思相對是比較好理解的,六月的時候要多下點雨,保持空氣中的溼度,那樣像稻田這樣需要水分較多的農作物,在雨水的滋潤下才會結出飽滿的果實,冬暖夏涼的這個理念還是比較適合用於人。

由於過去是沒有天氣預報這種東西的,農民只能靠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這些諺語來判讀天氣,讓他們明白在什麼樣的季節適合播種,什麼季節適合收穫,就這樣,我們的勞動人民為我們種下糧食,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啊。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都是什麼意思,他們真的不希望秋分是晴天嗎?
    在「秋分」這一天,日夜時間等長,而等過了「秋分」,就慢慢地變為夜長日短了,並且氣溫逐步下降,一天比一天更為涼爽了。更加值一提的是,今年的「秋分」還是中國的第一個「農民豐收節」,因此,對於「秋分」這天的天氣情況,大家也都是十分地關注,而在民間,更是有很多和「秋分」有關的諺語,這些,都是先人對經驗的總結,有些甚至不輸現在的天氣預報。
  • 秋分是什麼意思含義解釋 秋分節氣的寓意意味著什麼
    相信大家都要聽說過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這句話,春分和秋分都是很經典的二十四節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春分和秋分的時候就是晝夜平分的時候,特別是學習地理的小夥伴們肯定對這句話非常的熟悉了,大家知道秋分是在什麼時候嘛?秋分的意義是什麼嗎?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科普下,帶大家了解下秋分是什麼意思含義以及秋分節氣的寓意意味著什麼!
  • 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
    導讀: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而冬至節氣通常在12月21號~23號到來,這主要看太陽到達黃經270°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因年份不同,可能在21號到來,22號或者23號都可能,所以這三天就是冬至交節的時間。冬至節氣在農村很熱鬧,是我國傳統「四時八節」的最後一個節,有人可能對四時八節不是很了解,今天我也展開說一些。
  • 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
    導讀: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 而冬至節氣通常在12月21號~23號到來,這主要看太陽到達黃經270°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因年份不同,可能在21號到來,22號或者23號都可能,所以這三天就是冬至交節的時間。
  • 春分秋分什麼意思有何區別不同 為什麼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春分秋分什麼意思  春分的「分」有兩個含義。  一是指「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春分之日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幾乎全球晝夜等長,即白天和夜間的時間相等,都是12小時。此時北極點在經歷了半年的黑夜後,在這一天初見陽光,而相對應的南極點則將在此日告別陽光。
  • 秋分是什麼意思 秋分意味著入秋嗎?秋分有什麼寓意
    秋分是什麼意思 秋分意味著入秋嗎?秋分有什麼寓意  秋分(autumnal equinox),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
  • 2018秋分是哪一天幾月幾日星期幾 秋分是什麼意思含義
    018年9月23日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秋分節氣,《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24小時晝夜均分。秋分是平分秋季的節氣,人們很重視,於是民間形成各種秋分習俗。
  • 民諺有說法——八月冷,九月溫,十月還有個小陽春
    今日全國大範圍都降溫了,一夜感覺到了秋來了,所謂「二八月,亂穿衣」,古人的生活智慧是很有總結性的,又一次在這個突然降溫的日子體現了出來。那些在上千年的生活常識中總結出來的「民諺」,對於人們了解氣候和安排生產生活是有很大作用的。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
    前言: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各位農民朋友們好,帥氣的小編又和你們見面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依然是農村的俗語,提到俗語,想必每一位農民朋友都可以說上一兩句。這些俗語有的是關乎我們的生活,有的是關乎我們為人處事,還有的是關乎一些民俗風情。
  • 2018年秋分是哪一天什麼時間 秋分節氣的由來及習俗盤點
    秋分是什麼意思?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日~24日。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節氣由來每年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 2016年秋分是哪一天? 秋分的由來及習俗盤點(圖)
    秋分是什麼意思?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日~24日。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節氣由來每年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 百年難遇的秋分,到底有什麼深意?過了秋分天氣還會熱嗎
    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節氣。據說秋分節氣的到來是將秋分分成兩半的時候,秋天的涼爽、秋天的露水、秋天的收穫來了。而且今年的秋分節氣還是特別的,遇到了100年以上最少見的時期,一起調查一下吧。然後二十四節氣分四季,每季度分六個節氣,共計三個月,每個月有兩個節氣。這個非常恰當,也適用於農作物的生長規則。2020年的秋季分節氣是什麼時候?秋分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節氣,也是秋天的第四節氣。秋天從立秋開始,經過了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這6個節氣。秋分節氣是秋天的第四位。
  • 古代的「秋後問斬」和24節氣的秋分有什麼關係?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16個節氣,從這一天開始,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熱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秋分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習俗。「秋分日」古人為什麼要「祭月」?但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一度把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典禮給廢除了。到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璁當政之後,改了祖宗的章程,在北京加修了日壇、月壇,才有了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秋後問斬」為何在秋分後進行?除了秋分祭月之外,在古代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秋後問斬。
  • 秋分是個啥樣的季節,在農村有什麼民俗?新生代農民看完了就明白
    今天秋分時間是晚上21點31分正式開始,太陽已經到達秋分點,黃經180°,基本上直射地球赤道區域,整個地球晝夜時長基本相等。秋分節點以後,太陽直射點開始繼續由赤道北向南半球緩慢移動,北半球各地每天白晝較短,黑夜較長,即白天的時間短於黑夜,而南半球恰恰與北半球相反,是白天時間長於黑夜。北極長達6個月的極夜就此開始,而南極長達6個月的極晝也開始登上舞臺。這是秋分節在天文上的重大意義所在。
  • 農諺「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蘊含了什麼含義?
    農村傳下來很多諺語,相信大家都聽過!「大雪」節氣就有這句「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它在農業生產中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那麼,它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又蘊含什麼含義?對於農業生產真有那麼重要嗎?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究竟靈驗嗎?
  • 農村老話:「大寒天下雨,春天都是雨」,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老話:「大寒天下雨,春天都是雨」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今天也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大寒,作為寒冷節氣的最後一個,大寒過後天氣就有慢慢的轉暖,大地回春,氣溫也會變得越來越暖和起來,關於在大寒期間的民諺更是多的不勝枚數,這些都是民間的經驗積累,通過多年的經驗結合大寒期間的天氣變化,對於來年的年景和氣候做出一些預判,我國地大物博,很多時候這些民諺局域性都很強,並不是適合大面積使用的,那麼這一句老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今日白露,農村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白露節氣除了象徵著天氣變涼爽以外,白露時的天氣如何也影響著農作物的收成,比如農村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對農業生產又有什麼指導意義呢?其實「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只是這句諺語的前兩句,後兩句為「寒露樓青稻,霜降一齊倒「,這句俗語四句話包含著四個節氣,和節氣對應的就是稻子的生長情況。
  • 今日秋分,農村老人說「秋分節氣宜雨不宜晴」,這是為什麼?
    摘要:今日秋分,農村老人說「秋分節氣宜雨不宜晴」,這是為什麼?時間過得真快,9月23日迎來了秋分節氣。這是24節氣中的16個節氣,進入到秋分節氣以後,國內大部分地區也正式進入到了秋季。在秋分節氣這天,太陽到達了黃經180度,剛好直射地球赤道不僅白天和黑夜是均分的,各為12個小時。而且整個秋季也被分成了兩半。因此秋分的「分」也是「半」的意思。秋分對於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這個期間秋收也開始了,並且農民也要開始秋播。而這些農事活動,都是和天氣密切相關的。在農村有些老人說「秋分節氣宜雨不宜晴」,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老人常說筷子七寸六分,有很多的含義和禁忌,是什麼呢
    農村老人常說筷子七寸六分,有很多的含義和禁忌?筷子有什麼含義和禁忌呢?筷子是我們特有產物,決計不像前幾天某義大利視頻所描述的那樣,別小看普普通通的筷子,其實筷子的含義是有很多很多的,這也是我們特有的文化底蘊所造成的。
  • 農村民諺「五人三姓不同車,三十六人不同船」,是什麼意思?
    過去交通跟通信技術不發達,人們遠距離出行會面對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過去的農村人有很多出行禁忌,例如出門做生意碰到娶親的就要返回,因為娶親是喜事,「衝了喜」生意也就不好做了,同樣的農村民諺「五人三姓不同車,三十六人不同船」也是一種出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