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都是什麼意思,他們真的不希望秋分是晴天嗎?

2020-12-13 時雨下如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兩天前,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如約而至,在「秋分」之後,便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了。作為入秋以來的第四個節氣,「秋分」節氣不僅僅平分了晝夜,而且還把秋季給平分了。在「秋分」這一天,日夜時間等長,而等過了「秋分」,就慢慢地變為夜長日短了,並且氣溫逐步下降,一天比一天更為涼爽了。

更加值一提的是,今年的「秋分」還是中國的第一個「農民豐收節」,因此,對於「秋分」這天的天氣情況,大家也都是十分地關注,而在民間,更是有很多和「秋分」有關的諺語,這些,都是先人對經驗的總結,有些甚至不輸現在的天氣預報。

秋分時節前後必有雨下

在東北的遼寧大地上,一直有著這麼一個說法,講的是在「秋分」節氣前後,這段時間之內,一般來說都會有降雨天氣。在河北地區,更有「秋分秋分,雨水紛紛」這樣類似的說法了,那麼事實也證明,「秋分」這天,確實有多地區出現了降雨。

秋分時節來雨來年豐收

在江蘇省地區的農村,那邊流傳著甚廣的一句民諺,說的意思是,在「秋分」的這天時候,如果天降甘霖,那麼第二年的糧食產量,就會獲得大豐收。其實,在很多的地方,都有著這樣類似的說法,這都是農民們希望可以在「秋分」這天可以下雨。

秋分日晴,萬物不長

而在中國國內的許多地方,都還流傳著這麼一句俗語,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說如果在「秋分」這天使大晴天的話,或是「秋分」這一天沒有下降雨,那麼接下來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沒雨,因而也就是說可能會在冬天的時候出現旱情,因此便有了「萬物不生」的說法。另有的地方也會說成是「秋分晴天必旱久」,由此,秋分這一天,下雨要比不下雨好很多的。

秋分出霧,三九之前有降雪

在北方的河北省地區,另外還有很多關於「秋分」的民間俗語,而這句話,指的意思是說,如果在秋分這天早上有大霧,那麼今年的三九天之前,就很有可能會迎來降雪。同時還有這「秋分冷的怪,三伏天氣壞」的說法,意思是說如果秋分這天天氣冷的異常,那麼來年的三伏天就很有可能熱的很奇怪。

在過去沒有天氣預報的時候,農民朋友就只能是依靠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這些民間諺語來預判未來的天氣,那麼,您認為這些俗語是準還是不準呢?你是希望在秋分這天下雨還是不下雨。

相關焦點

  • 南京俗語:「秋分天氣朗,萬物沒希望」是啥意思?
    但不管怎麼說,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種經驗概況。由於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因此,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俗語,甚至,有些俗語的地域性還非常強,局限性還非常大。比如,關於秋分的俗語就有很多種,每一個地區的表述還不一樣。
  • 今日白露,農村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白露節氣除了象徵著天氣變涼爽以外,白露時的天氣如何也影響著農作物的收成,比如農村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對農業生產又有什麼指導意義呢?其實「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只是這句諺語的前兩句,後兩句為「寒露樓青稻,霜降一齊倒「,這句俗語四句話包含著四個節氣,和節氣對應的就是稻子的生長情況。
  • 大雪將至,農村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大雪節氣和小雪節氣一樣,都是反映氣溫和降水變化的節氣,大雪節氣後,氣溫會明顯下降,降水也會增多。在農村中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對於農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冬至是晴天好不好呢?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並且從冬至節氣後,白天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夜晚的時間會越來越短,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到夏至節氣。
  • 農村俗語「小雪見晴天,有雪到年邊」啥意思?小雪是晴天好不好?
    在農村中關於小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雪見晴天,有雪到年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小雪是晴天好不好呢?小雪見晴天,有雪到年邊是整句俗語中的前兩句,下兩句為小雪下了雪,來年旱三月。整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小雪節氣是晴天的話,那麼要想下雪要一直等到過年前後,如果在小雪這一天下了雪,那麼整個冬天的降雪或降雨會很頻繁,但是在第二年春天卻很容易發生春旱。雖然我們常常把立冬節氣作為冬季的開始,但是氣候學上對進入冬季的標準為平均氣溫降到10度以下,所以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從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地進入到冬季。
  • 明日霜降,農村俗語「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什麼意思?
    霜降同時也是我國深秋之後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顧名思義就是下霜的意思。一般到了這個時候我國南北各地農事更加繁忙,比如多地農村紅薯要趕緊採收,南方稻穀最後搶收時段等等。而霜降過後的天氣也是農民們特別關注的,在農村人們常說「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這是指什麼意思呢?隨著深秋持續推進,我國四季變化在慢慢地進行著。
  • 農村的秋分民諺,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都是勞動人民的智慧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一到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就說明秋天是真正的到來了,作為入秋以來的第四個節氣,秋分不僅平分了日夜,而且平分了秋季,秋天的氣息在農村地區體現的更加濃厚,隨處可聞到稻香等農作物帶來的豐收氣息。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白露將至,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啥意思?下半句是什麼
    摘要:白露將至,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啥意思?下半句是什麼?文/農夫也瘋狂農諺說「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到了白露節氣的時候,晚上就要開始涼爽了,並且一晚要比一晚更加涼爽。那白露節氣快到了,農村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是啥意思?下半句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白露是九月份的第一個節氣,其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到了白露節氣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開始出現秋高氣爽、雲淡風輕的天氣。這個時節「秋老虎」天氣基本已經結束了,因為早晚的溫差也大了,在晚上和白天的溫度有時候能相差十幾度。
  • 農村老話「白露和稀泥,紅薯長一皮」,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農村老話"白露和稀泥,紅薯長一皮",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也許還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如果哪裡做得不夠好,常會聽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我們說,要怎麼怎麼做,並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俗語「男怕耳煽風,女怕鼻露空」應該怎麼理解,是這樣嗎?
    俗語「男怕耳煽風,女怕鼻露空」應該怎麼理解,是這樣嗎?在農村其實有很多習俗文化都是自古流傳下來的,而有一些農村俗的語也是如此,它們通過農村老人們的口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其中也隱含著一些生活上的道理。比如「秋分冬風來年旱」,而這句話就是說的是如果在秋分的時候颳起了東風,那麼第二年就可能會出現悍的現象。甚至很多的莊稼在來年會有一些減產的現象。現在莊稼的長勢好壞都離不開肥料,但更重要就是水,如果沒有水的話,那就算肥料再好,也沒有辦法讓莊稼茁壯的成長,所以秋分的時候有東風颳起就讓人農民們特別不開心。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什麼意思?有根據嗎?
    我國是一個農業發展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所以中華文化有一半都是關於農村的文化。而在這些農村文化中也有很多文化,一些老祖宗給我們的道理,通過俗語的形式體現出來。比如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何意?有根據嗎?
  • 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到底是什麼意思
    立春節氣的俗語也有很多,其中就有一句俗語:「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這句老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老人對於立春天氣的一種期待而言。一、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這句俗語比較通俗易懂,它的字面意思是說在立春節氣這天如果是晴天,那麼預示著這一年會是風調雨順的一年,將會是一個豐收年。
  • 冬至晴天不好嗎?農村俗語:「冬至晴三日,牛瘦羊肥」,是咋回事
    冬至陽生春,在如此特殊的節氣,可能有不少人希望有一場降雪到來,畢竟瑞雪兆豐年,關係著來年的收成呢。在農村,有經驗的農民看著豔陽高照的冬至,連聲感嘆:冬至晴三日,牛瘦羊肥。朋友們,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關於冬至晴天,許多農村俗語認為「幹冬溼年」,冬至晴,過年的時候可能會雨雪連綿。
  • 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眾所周知,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變好了,所以大部分農民每天都忙著賺錢,希望可以讓自己的家人可以生活的更好,這就導致大部分農民根本就沒有時間想起農村的俗語,所以農民的俗語也開始漸漸消失在農民的生活中了。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你那裡現在上凍了嗎
    老話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說明到了大雪節氣,氣候溫度就已經很低了,河面都開始結冰了。但是從我們這裡的天氣來看,現在每天的平均氣溫還在7-8℃,最低氣溫也還沒到零下,根本還沒達到上凍的程度。在農村,老人常說「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難道現在不冷,明年春季就會冷嗎?這樣一來,對農業生產又有什麼影響。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到了寒冬臘月,農活基本都放下了,這時的老農在閒暇之餘也常常出去溜達溜達,看看農田,看看天氣,就像有首歌裡那樣唱的「寒冬臘月哦,盼春風」,他們期盼的是來年能有個好收成。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 農村的15句俗語,可供人們日常生活作為參考,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社會的發展,農村的進步,很多的俗語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一些俗語由於其局限性,慢慢的被時代所拋棄,而有些俗語,則一直伴隨在人們左右,比如說,以下農村的15句俗語,可供人們日常生活作為參考,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大雪節氣到來,俗語「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啥意思?明年立春冷嗎
    在我們農村,老人們常說「大雪晴天,立春雪多」,這是什麼意思?很多時候大雪節氣氣候變化對於未來的天氣有不少的影響。因此我們農村勞動人民通過日常勞作和對於氣候的觀察而總結而出這樣的俗語。人們認為在大雪節氣期間如果天氣比較晴朗,晴空霹靂,萬裡無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