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坑客家小鎮是華僑城集團最新打造的集深圳本土民俗、田園休閒、生態度假、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多元複合型旅遊目的地,也是了解深圳原住民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甘坑村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莊,與觀瀾版畫村、鶴湖新居、麻勘古村、大萬世居等一同被譽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
深圳甘坑客家小鎮導覽圖,遊客從導覽圖上可以很直觀的了解景區各景點的分布情況。深圳甘坑客家小鎮於2013年開始動工修繕並建設。客家小鎮總面積311.2公頃,是深圳市2013年和2014年重大項目,項目共分四期建設,目前,一期工程--文化休閒區,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二期建設並改造周邊路段,深圳地鐵10號線甘坑站也正在建設中。
家風家訓館,位於甘坑客家小鎮裡的一座小山半山腰處,兩端均有石頭臺階抵達展館。在這裡遊客可以感受先賢家風,體驗活字印刷的魅力。
深圳甘坑客家小鎮裡的手工磨豆腐店,不知這裡製作的味道如何!在手工磨豆腐店後面的建築是家風家訓館,建築面積很大很有當地風格。
文昌塔,甘坑客家小鎮十大著名景點之一。從塔底往上仰望,文昌塔非常宏偉壯觀!
甘坑火車站,甘坑客家小鎮十大景點之一。這個火車站同樣很有特色,它並不是擺設,而是不是有火車從裡面經過。
甘坑火車站正面照,不知道裡面怎樣?火車站的歷史無從考究,雖然現在沒有售票了,但火車站後面的火車軌道是正在使用的。
甘坑客家小鎮小涼帽農場,看看這裡種植的蔬菜如何?
甘坑小涼帽農場,這裡種植有很多生態無公害蔬菜種類供遊客參觀採摘(收費),看起來規摸還是挺大的。
鳳凰谷,承載著滿眼的花紅柳綠,走進去,像是進入了一個只關乎花草的自然世界,春分的鳥語鶯啼飛過高樓林宇的阻隔,在這裡肆意散落。大家呼吸著遠離城市塵土的清新空氣,被各具姿態的小花吸引過去,看著四周環繞的小山和遠處的客家建築,像是穿越到一個世外之境,偷得一晌浮夢。
從甘坑客家小鎮中間穿過的小河,這樣的景色是不是很美?
在甘坑客家小鎮一店鋪前的禱福龍洗。龍洗,中國古代皇帝祈福前的盥洗用品。用手搓著兩邊盆耳,盆中水波漾起,適當加大力度,水花將會飛濺起來,運程將會興旺,看起來很是神奇!
甘坑古井,位於深圳甘坑客家小鎮中心區域。這口古井不知建於何時期,看起來很是古老,碑文上記錄著它的歷史。在古井四周掛滿了遊客們的許願牌。
甘坑客家小鎮裡的一條小巷,裡面有很多賣客家特色商品出售,而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小涼帽了。
甘坑客家小鎮上的美食小吃店,裝修很是復古。
甘坑美食街,這裡是客家美食小吃聚集地。甘坑主要美食小吃有:艾粄、雞屎藤粄、鹽焗雞、客家茶果、釀豆腐等,來到這裡的遊客無不為之吸引住,場面很是火爆。
甘坑小鎮新龍門客棧,看到這樣的標牌,大家有什麼感想?有沒有聯想到電視劇裡的那個新龍門客棧呢?也不知道晚上住在這家客棧裡的遊客有何感受。
摔碗酒,喝了摔碗酒要啥啥都有,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不過這裡確實有很多摔碎的酒碗。
牛狀元,甘坑客家小鎮裡的一個地標美食,類似這樣的餐館在小鎮裡還有很多。
在甘坑客家小鎮街道上,不時看到有穿著古裝的帥哥美女經過,他們給古鎮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客家手工糖,甘坑客家小鎮裡比較常見小吃,為了吸引顧客,老闆還穿上了特製的衣服。
甘味巷,據《新安縣誌》記載,明、清時期實行縣、鄉、都(社)、圖(裡)制度。明末新安縣分3鄉7都57圖509村,甘坑屬七都116村。每一條巷子,都具一個特色:古味巷以客家美食、風味美食、特色美食為主;古悅巷以手工DIY為主,現場製作,有人現場製作紀念品,體驗現場製作紀念品的樂趣;古坊巷以手工藝品製作作坊,體驗原始的古樸的手工製作;古井巷以文化藝術創作為主,包括創意設計、工藝設計。
甘坑炮樓院 古炮樓,記載著客家人抗擊外侮的不屈精神,讓人聯想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在此戰鬥的情景。1938年,曾生任惠寶縱隊總司令時,在與日軍作戰中不幸中彈,負傷後,他在甘坑養傷。在療傷時期,甘坑人民給予他生活等多方面的幫助。現在可以參觀曾生曾經用過的配槍槍套、子彈夾、腰帶、豆油燈等,還可以秀一把"紅軍戰士"拍攝留念。
小涼帽劇場,這裡每隔半小時左右就有一場皮影戲表演,大人小孩都適宜觀看。
這是位於甘坑客家小鎮城樓另一端的牌坊,牌坊上面的「甘坑」兩個大字非常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