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小河彎彎環繞,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住在低矮的民房裡,院落裡養著雞鴨,過著自給自足的清貧生活——這幅安靜的田園圖景,正是三十多年前的大芬村。
然而,一個美麗的偶然,讓這塊面積僅0.4平方公裡的土地在三十多年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全球貢獻了一半以上的商業油畫,被人美譽為「世界油畫,中國大芬」。
大芬所象徵的,不僅僅是「深圳奇蹟」的精彩篇章。
從農業村華麗蛻變為世界最大的油畫內外貿產業聚集地的大芬村,講述的是開放創新的故事;
那些從畫工成長為畫家的追夢者們,書寫的是中國夢想照進現實的奮鬥故事……
美麗的開端——走上油畫興村道路
「我第一次見到大芬村的樣子,就是這樣一個僻靜的舊村落,在大部分人看來,當時的大芬村環境不好,落後且偏僻,但是在我看來,這裡就是我辦畫廠的最佳選址。雖然偏僻了點,但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個安靜的港灣,可以給畫工一個安靜的環境專心作畫。」香港畫商黃江說,1989年,他對大芬「一見鍾情」,花了1600元租下了250平方米的民房開了一個畫廠,就在大芬落下腳來。正是這樣一個偶然,黃江不但改變了一座村莊,改變了許多熱愛畫畫的人的人生,也改變了世界商業油畫的市場格局。
「行畫」是從國外引進的一種藝術品複製方法,以臨摹世界名畫為主,在名畫的基礎上抓住流行趨勢進行再創造,也稱「商品畫」,1960年代,這一產業傳入香港、新加坡等地。黃江把商品油畫產業帶進了這個經濟落後的村莊。他組建了一個20多個人的油畫工作室,畫工是從廣州、東莞、晉江等地招來的,不少是他過去的徒弟。
「深圳除了人工、房租低廉外,報關手續比其他城市方便,費用也更低」,黃江說,他從香港的貿易公司接油畫訂單、取樣板,拿到大芬村給畫工們畫。那時候,商業油畫剛開始在國內發展,競爭少,訂單增長快。
「到現在我還記得1992年4月,一位法國客戶給了一單36萬張的訂單,要我一個半月完工。這在當時的生產狀況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那之前我們一個月的業務量最多也就10萬多張。但生意來了不能推啊,我就想著召集整個大芬村的400多名畫工共同完成。」黃江回憶起「創業期」的故事,仍然記憶猶新。
時間緊迫,大夥就想著有沒有一種辦法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畫作,還真被「逼」出了我們後來慣用的流水線模式,即這個畫工專門畫山,那個畫工專門畫天空,每個人負責一部分,畫完後就傳給下一個畫工。畫的每一個部分出自同一個人之手,水平穩定,熟練後還加快了速度。後來客戶來驗貨,直誇這些畫就像複印出來的一樣。此後,這種流水線作畫的模式也被大家廣泛傳播,並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從此奠定了大芬村「油畫興村」的發展方向。
花叢的燦爛——成就夢想的「中國梵谷」們
大芬的名氣漸漸大了起來。畫工也越來越多。隨著生意越做越大,當初跟黃江一起做事的徒弟們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都紛紛自立門戶。不少繪畫愛好者和美術學院畢業生聽說這裡在找人畫油畫,陸續從全國各地趕到大芬村。
「我從小就挺喜歡畫畫的,但是家裡經濟困難,條件不允許,高中畢業後,聽說村裡有人在大芬以畫畫謀生,就跑去求他帶我一起來。」畫家周永久告訴記者,那是1990年,懷揣著家裡給的80塊錢,他來到大芬成為一名畫工學徒,雖然忐忑不安,卻對未來充滿了嚮往。
「一開始要在廠裡做學徒,從如何調顏料,到筆觸運用,再到臨摹一整幅畫。」周永久說,儘管大陸的人工費比境外低很多,但畫工仍然是一個「高收入」行業,引來了許多學徒,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畫工。經過夜以繼日的勤學苦練,他終於加入到畫工的行列中。
聖誕節、復活節前這種旺季,周永久會幫黃江的畫廠畫訂單。2004-2005年間,攝影家餘海波還在大芬拍下了他和同行一起趕工梵谷畫作的報導照片,獲得了荷賽獎。後來,周永久們的故事又被拍成了紀錄片《中國梵谷》,於2016年11月在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首映。
那時起,周永久就對梵谷的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沒讀過美術史,也沒有接受過科班教育,但一有空,周永久就坐著公交車去「關內」(原深圳特區內)的深圳書城去「補課」。「原版畫冊要一百多塊一本,因為買不起,只能跑去蹭書看,觀察那些原作是怎麼畫的。」周永久說。
雖然每天都在畫畫,但後來流水作業模式的複製畫對他來說又不算真正的畫畫,周永久還是很想塗抹出心中屬於自己的畫作,於是總會收集畫布的邊角廢料,以及被丟棄的殘次品用來練習。「那時亞麻畫布不僅貴,還很難買到。有次下暴雨把黃江老先生的庫房給淹了,準備出口的商品畫都泡壞了,我就去撿了很多回來曬乾,處理後用來練習。」
如今,30多年過去,周永久已經在大芬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專注於自己的創作。他的身份已經從畫工轉變為一名畫家,一些畫作被海外的美術館收藏,也在北京舉辦過個展。梵谷的啟蒙仍然在他心中——他的畫色彩濃鬱絢麗,有著高飽和度、強烈的對比度和明顯的筆觸,一如當年心中那個美好的夢想。
像周永久這樣在大芬實現夢想的人在大芬不是個例。30多年間,大芬雲集了成千上萬的畫工、畫家和畫商,他們在此經營眾多的畫廊、油畫個人工作室和油畫作坊。2018年全年,大芬油畫村實現總產值45.5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油畫生產、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黨文婷)
[ 責編:孔繁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