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研究之 「一年級《加法含義》的新探索」

2021-02-18 一課研究

    3)從式到圖

        師:左邊3+1表示什麼?右邊4表示什麼?你能在圖中指一指嗎?

       生1: 3+1是男孩子的氣球,4是女孩子的氣球。

       生2: 那是不是應該是3+1=4=4 (學生自主板演)

 師第一次追問:你是怎麼想的?(面向該位學生)

       生1: 第一個4,是小男孩的4個氣球,是合起來4個。

       生2:第二個4,是小女孩的4個氣球。他們一樣多。

 師第二次追問:誰聽懂了?(面向全班)

       指名說說,生:左邊是小男孩的,右邊是小女孩的(學生初步感悟兩個量之間比較)

       師小結:先小男孩氣球合起來,再和小女孩的氣球比一比,這位同學思考的很有條理,有道理。

【意圖與思考】

1. 為加法運算埋下種子。在回顧故事1的「加法模型」 後,通過增設一位小女孩拿了4個氣球,比一比,誰的氣球多?,自然引出故事2的「相等關係」。這樣的教學設計以往不常見,意圖把本課《加法含義》的學習向前推進了一步。史寧中教授在《基本概念與運算法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核心問題》中指出:這樣解釋的加法突出兩個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左邊=右邊。進而,揭示了符號「=」的本質含義:符號兩邊的量相等,既讓學生感悟「量相等」的本質(這對未來理解方程是非常重要的),又可以讓學生感悟加法運算的本質特徵:加上一個自然數比原來的數大。本環節試圖想將此方式在具體的教學中進行嘗試,為學生逐漸感悟數學運算的基本思想埋下第一次的「種子」——加法運算。

2. 溝通圖式之間的聯繫。首先,從圖到式:故事1中氣球圖、點子圖、加法算式(左邊部分)、部分部分關係合併圖,讓學生從前一環節的動作具象,到這一學習環節的「直觀情境—圖像表徵—符號表徵」,從具象、表象、抽象三個維度對「合併」的含義,經歷一個完整的認知進程。

  其次,從式到圖。在學生有了初步左右相等概念後,適時追問:左邊3+1表示什麼,右邊4表示什麼?讓學生從抽象的算式回歸到具體的情境中,打通圖式之間的雙向通道。

3. 學生課堂智慧的火花。當學生出現3+1=4=4時,老師適時進行兩次追問,第一次針對該位學生,讓他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課堂中老師不急於立即回複評價,而是將此思考推向全班同學,進行第二次追問:「誰聽懂了,來做做他的小翻譯?」在「兩個量比較」這個學習的難點上,引發學生進一步感悟左右兩邊是兩個量,兩個量相等。

相關焦點

  • 一課研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設計思考」
    大家好,我是一課研究團隊第12組學員吳春敏,來自溫州市少年藝術學校。很高興與您相約「一課研究」微信公眾號。-聽書內容節選自劉加霞著《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第81-83頁。掌握算法和理解算理是運算能力的一體兩翼。理解算理是掌握算法的基礎,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通分」的依據是什麼?理解算理的載體在哪裡?如何讓計算過程可視化?
  • 一課研究之統整理念下《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單元教學探析
    教學新路徑的實施需要教師具有全局意識,打破課時甚至單元之間的壁壘,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開放的知識體系,單元統整應時而生。(一)重組:從獨立到關聯,串聯目標邏輯之鏈     1.立足:梳理前置經驗     學生的前期經驗為單元統整提供依據。
  • 一年級如何學數學?知識沒有簡單複雜之分,上冊同步課課練61頁
    首先先恭喜即將踏入小學的新一年級小朋友。很多家長認為一年級數學非常簡單,知識簡單並不意味著理解過程簡單,數學教學必須結合小朋友認知階段特點,要充分理解孩子認知難點,科學輔導。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們進入新階段的學習歷程,作為家長也是需要一起成長的。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大家的關注。
  • 這道一年級的題為什麼錯了?老師:難道看不出加法還是減法嗎?
    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變,你會發現孩子一年級的題目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一年級的考試,只要熟記各種老師教過的知識,就一定能夠拿到不錯的分數。然而隨著教育的深入,你會發現一年級的孩子題目,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孩子總是出現做錯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在老師的心中是無法接受的,也是無法被理解。
  • 一個妙招,讓一年級學生喜歡數學,充分理解數的含義
    許許多多的教師,為學生不理解數的含義而想盡辦法;許許多多的家長,因為孩子不會做10以內數的加減法而苦悶不安;許許多多的孩子,可能會因此而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甚至由此產生心理陰影,導致今後無法學好數學這門功課。
  •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8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從第88頁至第103頁,共計16頁。示例1是9加幾的進位加法,強調了「湊十法」的計算方法。「湊十法」是觀察大數,拆分小數,湊成10。這裡是將9加1,湊成10,將9加幾計算演變為10加幾,回到前面學到的10加幾。示例2是8、7、6加幾的進位加法,依然突出「湊十法」的方法。如想快速實現「湊十」,前提是學生需熟練掌握10以內加減法,比如給出數字8,能迅速得出加2即可「湊十」。
  •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專項訓練
    今天老師特意為一年級的同學們整理了一套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專項訓練題目,建議家長朋友們為孩子收藏一份,希望能為家長輔導孩子提供方便,也希望各位家長能加強對孩子的個別輔導,以彌補孩子在學習中的不足。
  • 「樂高積木」融入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加法》的教學分享
    在2020年秋惠城區第二批異校新教師跟崗學習活動中,指導教師黃爾仿老師上了一節一年級《認識加法》的示範課,在本節課中黃老師創設了動物園的情境引入新課
  • 如何讓一年級的孩子學會數學中的解決問題?已經整理好了!
    那麼,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應該學會哪些解決問題的數學策略呢?小key老師來和大家透透底!一、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往往局限在自己身邊的事物,這也是我們培養孩子發現意識的最佳途徑。引導孩子首先發現身邊的數字,接著在一定的故事情景中,探索變化的產生,以及變化後的結果。
  • 家長如何輔導小學一年級孩子的數學
    孩子上一年級了,萌嗒噠,不知道怎樣學習,不知道怎樣考試 ,特別是數學,家長傷透腦筋,家長如何輔導小學一年級孩子的數學呢?資深小學數學老師提出了很多建議,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了解一年級數學的學習內容及要求。
  • 小學一年級(上)3/3---20以內進位加法及學期總結
    還記得在小學一年級(上)1/3---10以內加減法 這篇文章中,對於10以內加減法要達到怎樣的熟練程度嗎?三、數軸    還記得在小學一年級(上)1/3---10以內加減法 這篇文章中,對於10以內的加減法,還有一種方法嗎?「像這種a+b或a-b等於幾的題目(10以內),要做的就是把1到10按順序寫下來,然後找到a作為起點,看到「+」往右走,看到「-」往左走,b是幾就走幾步,走到哪哪就是正確答案」。
  • 一課研究之「乘法教學的歷史變遷"
    1963年《全日制小學算術教學大綱(草案)》中,首次提出的「教學要求」一欄中寫道:初步理解加法、減法、乘法的意義,知道加法、減法、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2-5的乘法口訣;此時的提法都是乘法的意義。1988年《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初審稿)》教學要求修改為: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乘法口訣是怎麼來的,熟記2-5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5以內兩個數相乘。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和2000年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都與1988年版大綱教學要求完全相同。
  • 一年級最難學的進位加法,心算技巧是什麼?
    小學一年級,最近學到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由於不理解算理,不少小同學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當老師講解的時候,他會做。當老師出題,讓他來獨立完成時,他又抓耳撓腮,一算就出錯。   那麼,作為一年級下冊數學中,最難學的進位加法這個知識點,有沒有心算的技巧呢?
  •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知識點+練習題,可下載!
    1.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湊十法」「湊小數,拆大數」將小數湊成10
  • 想簡單了,理解乘法含義才是學習重點
    幼兒園能把乘法口訣背得滾瓜爛熟,並不能說明家裡出了個數學小天才,因為大部分孩子背誦乘法口訣表時,並不知道它的含義,更談不上應用了。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大家的關注。個人比較反對這種超前學的做法,數學不是靠記憶,而是要理解,提前進行大量抽象符號練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 一年級每周15分鐘思維訓練:加法速算技巧,必懂內容(收藏轉發)
    好多孩子由於在一年級的時候沒有很好的掌握加法計算技巧,到了三四年級計算速度比較慢,準確率也不高;甚至到了五六年級100以內的加法還用筆算,速度比較慢。在教學當中我親自接觸過的幾個教學案例,中年級階段不是很明顯,到了高年級階段就很明顯的顯現出來這種情況。
  • 詳解珠算口訣之加法
    依稀淡墨誰之過,為有營權一指功依稀記得小學時代打『三盤清』、『九盤清』,滿教室的聲聲鏗鏘珠響,我在講臺上手指靈動飛舞如走龍蛇,須臾三盤九盤終了只得掌聲陣陣喝彩連連,自豪感油然蕩於心間更浮於臉上應該是『物以稀為貴』吧,我不曾得見幾個會珠算的,即使你資料翻遍卻得幾個乾癟字眼,猶難理解珠算口訣的含義
  • 一課研究之「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的思考與實踐(20200718)
    師:要求「黃瓜和番茄的面積一共佔幾分之幾?」可以怎樣列式?生:3/10+1/4。師:請大家動手試一試,可以寫話、畫圖、列式等,比比誰的方法更巧妙。有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鋪墊,對學生來說,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從計算結果和外在表徵上而言是不難的。
  • 教學研討| 6.2.1 向量的加法運算 (2019版新教材)
    2.內容解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平面向量概念的基礎上,對平面向量這個新獲得的數學研究對象,從運算的角度進一步展開研究.我們知道實數因為有了運算,威力無窮.類比實數的運算,藉助向量的物理背景,可以定義向量的運算.
  • 一課研究之「三角形的高」教學設計
    我是「一課研究」第31組成員徐旭瑩,來自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西江小學教育集團,很高興能在「一課研究」微信平臺上與您相遇!課件出示點AD重合形成的三角形ABC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高」(板書課題)。【設計意圖】     回顧舊知,從平行四邊形導入轉而引出三角形的高,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繫(疏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點和生長點)。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